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4讲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课件 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793056 上传时间:2020-02-08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6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4讲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4讲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4讲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发展历程 模块三 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4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栏 目 导 航 1 从考查的知识上看 复习本讲应重点掌握董仲舒儒学思想的内容及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措施和影响 如 君权神授 独尊儒术 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等 从拓展补遗的角度看 应补充的知识有 董仲舒对 天人感应 思想的重构 法律儒家化等 从考查学科素养上看 通过董仲舒儒学思想的内容 主要考查了 历史解释 的素养立意 通过儒学的发展演变 主要考查了 时空观念 的素养立意 通过儒学独尊的影响 主要考查了 家国情怀 的素养立意 2 预测2020年高考有可能继续考查汉代儒学的内容及影响 尤其是汉代儒学在儒学发展历史上承前启后的地位及对封建统治者的积极作用 一 背景 从 无为 到 有为 1 客观 汉武帝时期 势力膨胀 土地兼并剧烈 匈奴为患 汉初采用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不再适应时代要求 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需要 2 主观 董仲舒把道家 法家和 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 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诸侯国 阴阳五行家 二 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1 加强中央集权 提出 和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主张 2 加强君权 宣扬 君权神授 提出了 和 天人感应 学说 3 维护统治秩序 提出 的道德标准 春秋大一统 天人合一 三纲五常 三 汉武帝的举措 儒学成为正统1 思想 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 政治 起用大批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地方政府定期选出孝子 廉吏到中央任官 成为政府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 3 教育 1 教科书 规定儒家 五经 为官方教科书 教育被儒家垄断 2 中央 兴办 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儒学 太学 易错易混 罢黜百家 禁绝百家 罢黜百家 只为独尊儒术服务 并不仅仅意味着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 因为在这一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还吸取了法家 道家 阴阳五行家等各家思想 进一步适应了 大一统 社会发展的需要 轻巧识记 董仲舒的新儒学 图解历史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 1 董仲舒对 天人感应 思想的重构 1 目的 适应西汉加强专制集权的政治需要 2 内容 天者 万物之祖 董仲舒认为 天 是有意志的至高无上的人格神 天是有意识 有目的地产生世界万物和人类的主宰 以此来论证封建专制统治制度的合理性 人副天数 天与人具有相同的生理和道德品质 天人是合二而一的 天与人可以交感 天通过灾祸以告诫当政者 领会天的意志 缓解人民的负担 社会才会稳定 阴阳五行 宇宙由天 地 阴 阳 木 火 土 金 水和人这十种成分构成 本来是普通自然现象的阴阳五行 也有了意志 有了目的 有了道德情感 3 作用 董仲舒为逐步走上强盛的西汉王朝提供了严谨而完备的治国理论 并为未来的政治活动 社会发展设计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案 2 法律儒家化自汉代春秋决狱开始 中国法律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 从总体而言 就是通过引经决狱 引礼入律的方式 将儒家思想贯彻到立法 司法 守法的整个法律实施过程中 使儒家思想成为刑事的 民事的 婚姻家庭的 行政的 诉讼的等各个法律部门的基本原则和灵魂 也就是说儒家伦理道德获得法律上的效力和权威 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两汉时期 这是儒家思想法律化的开始阶段 春秋决狱是中国法律儒家化的开端 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是中国法律儒家化的深入阶段 这一时期 儒家思想开始渗透到立法领域 掀起了引经注律的高潮 三是隋唐时期 这是中国法律儒家化的最后完成阶段 中国法律的儒家化 形成了礼法合一的特色 影响深远 例 2014 全国卷 24 中国古代 天 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 以 天子 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 表明自己 承天 而 子民 官员 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 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 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 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 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探究1董仲舒新儒学 解析君主专制源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当时的中国并不存在宗教权威 故A项错误 统治者举行祭天大典 其目的是在于神化皇权 巩固统治 从材料中 承天 而 子民 官员 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的信息可知 统治者借助了人伦秩序来巩固其统治 故B项正确 祖先崇拜在秦汉以前就已出现 故C项错误 题干主旨在于通过祭天活动来巩固政治统治 而不是突出宗法制度的强化 故D项错误 答案B 史论链接 一 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1 从思想内涵看 融儒家 阴阳五行家 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 2 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 大一统 强调君主权威 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 3 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 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 仁政 思想 4 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 受到统治者重视 迅速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5 具有神学色彩 其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唯心主义 6 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 如皇权专制 即维护现实统治 二 汉代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和联系1 区别 1 从思想内涵来看 汉代的新儒学将阴阳家 黄老之学 法家思想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 发展与改造了先秦儒学 2 从与当政者的关系而言 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秩序 汉代儒学则退而求其次 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 如皇权专制 即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 3 从地位上看 先秦儒学虽然也是为统治者提供统治方法的政治和伦理学说 但毕竟是在野的 带有相当理想色彩和批评成分的学说 而董仲舒建立的新儒学 则完全是一套官方统治思想 它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 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2 联系 先秦儒学宣扬的 礼 仁 仁政 民本 为新儒学所继承 新儒学正是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 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上升为汉武帝时期的官方学说 训练1 2019 四川成都名校联考 表 上表是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 对于该表分析正确的是 A 主流价值儒学化B 法家大行其道C 重利轻义观盛行D 伦理脱离政治 A 解析根据图表 社会伦理观念比例最高 表明儒家思想在汉朝确立了正统地位 故A项正确 两汉时期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而不是法家思想 故B项错误 从汉朝以来 政府一直强调 重农抑商 政策 故C项错误 在我国的封建社会中 主流思想始终是为政治服务的 故D项错误 训练2 2019 河北保定模拟 汉代统治者在选择政治指导思想的过程中 把忠孝之道奉为至德要道 用于规范人们的观念和制约人们行为选择的政治伦理准则 对于汉代统治者来说 忠孝之道是维护汉代家天下的 大经大法 具有其他 治道 所没有的特殊功效 汉代以忠孝治天下 A 推动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B 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C 遏制了思想界的活跃局面D 是对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践 A 解析由 忠孝之道是维护汉代家天下的大经大法 具有其他 治道 所没有的特殊功效 可以得出儒学有被选用为治国思想的可能性 故A项正确 把 忠孝之道奉为至德要道 不能体现 民间积极向学 可知B项错误 用于规范人们的观念和制约人们行为选择的政治伦理准则 没有提到对其他思想的打击 故C项错误 忠孝之道是维护汉代家天下的 大经大法 可以得出强调忠孝的作用 在先秦学说中民本思想无此内容 故D项错误 史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 天地之常经 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 人异论 百家殊方 指意不同 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 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民知所从矣 汉书 董仲舒传 探究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史料二他是西汉时代最重要的政治法学家 其 以礼入法 思想对中华法系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他据此的相关断狱案例在两汉的司法实践中被经常引用 例如 甲没有儿子 拣了个弃婴 作为养子乙 乙长大后杀了人 甲把乙藏起来 按照当时法律 藏匿犯人要受重刑 但 春秋 上提倡父子一方犯罪后可以互相隐藏 董仲舒认为他们是父子关系 所以甲不能判罪 后来 唐律明确规定了父子相互隐匿不属犯罪 帝国设计师 董仲舒传 探究问题 1 依据史料一中董仲舒的论述并结合相关知识 指出其思想特征 提示 强调 大一统 糅合各家思想 形成新儒学体系 2 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董仲舒的法制观念 历史价值 提示 观念 以礼入法 以法治国 强调等级 价值 对古代国家治理影响巨大 影响了纲常伦理观念 法治精神影响深远 教你读史 1 史料一提出了春秋大一统的主张 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 读史料二获取信息的步骤 史论链接 儒学独尊地位确立的深远影响1 对汉代政治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 大一统 局面 削弱和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 稳定了封建统治秩序 2 对民族精神 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 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 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 3 对学术文化 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 对学术 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 另一方面 尊儒又提倡了文化教育 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 4 对主流思想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逐渐成为2000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