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奖牌给哪组教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781050 上传时间:2020-02-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奖牌给哪组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年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奖牌给哪组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年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奖牌给哪组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奖牌给哪组教案教学内容:课本第71-74页的内容。(奖牌给哪组)知识目标:1.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2. 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情感目标:1. 让学生通过讨论“奖牌给哪组”,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2. 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平均数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备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一段录像:两个小组在相同的时间内进行投篮比赛,最后老师把比赛的结果用简单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并提出思考:到底奖牌要分给哪一组?2. 学生讨论并汇报。有的学生说,第一组投中的总数多,应该发给第一组;有的学生提出相反意见,因为第一组的人多,第二组的人少,不公平。从而得出应该要看平均每个同学投中几个球。3. 揭题。二、探索新知。1. 让学生尝试解答。2. 生汇报。第一种解法:分别用“总数人数”的方法,计算两个小组平均每人投中篮球的个数。第一小组平均每人投中(5+6+5+4+5)5=5(个)第二小组平均每人投中(6+5+6+7)4=6(个)第二种解法: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3. 师小结:通过研究奖牌发给谁这道题,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如何计算平均数?4. 拓展:生活中,应用平均数解答的数学问题还有很多,谁能举例?三、巩固练习:1. 做书本第72页试一试。本道题解题的关键是要分析前三天的销售量与今天的进货量之间有什么联系。根据前三天卖出冰糕的平均数来进货的,但不是唯一的。比如,可以联系气温的升高,可以联系休息日等问题。2. 做书本第73页练一练第一小题。先让学生尝试解题,再汇报交流。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可以在统计表上直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个人调整一、复习:1. 同学们,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如何解平均数的问题,谁来说说,如何计算平均数?2. 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平均数问题。二、巩固练习:1. 比一比,下面两个小组的平均成绩哪组更高?下面是我班第一、二小组学生第一单元数学成绩统计表123456平均成绩第一组9895899390第二组9486991009596先请学生尝试解答,教师讲评,讲评的侧重点在于计算平均数时,总数与总人数要相对应。2. 做书本第73页第2小题。先让学生解题,教师再讲评:讲评的侧重点应在于求平均每个学校植树多少课,应用四个学校的植树总数四个学校;而求胜利小学平均每班植树多少课,应用胜利小学的植树总数班级总数。3. 做书本第73页第3小题,教师讲评。4. 第74页第4小题,教师讲评。5. 实践活动:(1)调查小组同学的身高,填写统计表,并计算小组的平均身高。学生1234567平均身高身高(厘米)(2)让学生把报刊上找出与平均数有关的信息,在班级上汇报交流。 6.引导学生结合书本第74页的数学故事,讨论有危险吗?教学反思:附送:2019年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教学内容:书P108109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这是一幅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你们能根据相关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师出示统计表)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989900010203人数(万人)3468810二、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1.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条形统计图。制作前先让学生说说每格表示几个单位然后再制作统计图。2.小组交流作品,复习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相关信息“制作步骤、特点”A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三、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1.师演示“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折线统计图”,学生观察。师: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师和生一起分析折线统计图,教师演示其中的一个数据的画法,让生知道是这张统计图是如何画的。师:你们对比这两个统计图,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2.小结: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把两种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出来。3.认识折线统计图,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师: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引导学生观察参加科技发展人数的变化情况,并谈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四、巩固练习1.完成书中P109的问题解答;2. 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一小题的问题解答;五、小结评价。六、作业:新学案。教学后记: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书P110113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2.使学生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明的妈妈记录了小明010的身高,如下表(师出示P110例2的统计表)引导学生看到统计表想提什么问题,激发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兴趣。二、动手制作折线统计图1.学生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折线统计图。教师先演示其中一个数据的画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分为两个层次动手实践:第一层次为学生练习2分钟,教师将巡视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再推进第二个层次的练习。师指导个别学生。2.小组交流作品,欣赏折线统计图A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解决以下问题:小明几岁到几岁长得最快?(师小结:折线中线段最长的那条就是长得最快的那段时间,也可以通过计算所有差值得出结果。)长了多少厘米?是怎么发现的?小明115厘米时几岁?5岁半时小明身高大约多少?师引导学生从前几年身高的增长情况来猜测小明5岁半时的身高。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3.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合理推测:小明身高的发展趋势。三、巩固练习1.完成书中P111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2. 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二小题的问题解答;五、小结评价。六、作业:完成书中P113练习十九第3小题教学后记:第三课时 练习课教学内容:书P114116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使学生能熟练制成折线统计图,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科学预测。教学过程:一、练习1.完成书中P114的第4小题:A学生先观察体温变化,交流对人体温的了解信息;B对照正常值发现信息C回答书中的5个问题师组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统计图,然后再回答。让学生仔细观察,明确横轴数据表示的含义。2. 完成书中P115的第6小题: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结合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价值发现。3. 完成书中P116练习十九第9小题的问题解答;让学生根据张浩家这几年旅游消费情况的统计表,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同时能从统计中发现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再次认识统计的作用。二、实践活动结合书中第7.8题的练习,开展实践活动。课前参与:1.学生提前根据书中第7.8题的练习的要求,开展调查活动;2.应用书后的练习纸,进行绘制折线统计图。课中交流: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交流作品课后延伸:组织学生从统计图中预测信息,提出科学建议,布置在学校走廊上。三、作业:完成书中P115的第5小题: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