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北师大版语文五上《一个苹果》word评课稿.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780892 上传时间:2020-02-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秋北师大版语文五上《一个苹果》word评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秋北师大版语文五上《一个苹果》word评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秋北师大版语文五上《一个苹果》word评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秋北师大版语文五上一个苹果word评课稿韩燕花老师执教的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一个苹果这篇课文,记叙了在抗美援朝时期,八位志愿军战士,在防炮洞中,尽管干渴得很厉害,却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的感人事情,歌颂了志愿军战士互相关怀体贴的阶级友情。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听完课的体会,韩老师的课的优点是:1、课文的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与文本之间存在着距离。但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独立预习能力,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查找资料的能力。因此,韩老师在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及英雄事迹,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好铺垫。2、在整体感知阶段将随着完成识字任务这一环节。由于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识字能力,因此韩老师注重面向全体,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自由观察相机的词语:看到这些字,你还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从而让学生能自己独立找出近义词、反词语、多音字等重点字词,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扎实了学生的语文功底。3、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小学高年级阶段阅读叙事性文章要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事情的梗概。” 逐步具备“略读”的能力。依据课标的这一要求,韩老师趁热打铁,在学生有了“干渴”的具体感受之后,让他们带着下边的问题快速阅读课文:围绕“一个苹果”讲了件什么事情?通过这一问题的思考回答,不仅有助于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将为精读阶段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随着学生的概括回答,韩老师通过相机引导,揭示出事情的基本脉络:火线运输员把路上捡到的一个苹果送给连长,这时防炮洞里的战士们已经几天没喝过一滴水了。这一个苹果先后在8个人手中转了两圈,第一圈原样回到了连长的手里,第二圈还剩下大半个。看得出韩老师善于抓住文章的主线,让学生在朗读中理清了思路,突破了课文的难点。4、韩老师给学生留下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把时间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在交流中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提升情感认识。与此同时,也有值得与韩老师探讨的问题:我觉得在教学中韩教师已经善于抓住文章的主线,或内容主线,能不能抓住情感主线,通过反复品味语言,在老师的范读引领下,补充情境,渲染气氛去感受,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升华自己的情感,从而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总之,韩老师的课是很成功的,值得我去认真回味和品尝,让自己对高年级的阅读课有了更高一层的认识和理解!附送:2019秋北师大版语文五上包公审驴word教学设计卢氏县城关一小 薛 莹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度课文中“审驴”部分,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并品味对人物语气、动作、表情描写的妙处。教学重难点通过学生的阅读和探究,体会包公断案的奇妙,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谋,把智谋用在正地方。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播放包青天歌曲)几百年来,在我国的历史舞台上,有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他的脸像木炭一样黑,额头上印有月亮牙,他一身正气,秉公断案,人称他是包公。“包公”姓包名公吗?(包拯) “公”是古时对人的尊称。2、你们对包公有哪些了解?(生交流有关“包公”的资料,一学生谈,其他学生可以补充。)3、(出示课件)这就是影视中包青天的形象。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共同见证包公的断案传奇。(板书课题)二、依题质疑,初步感知1、一起读课题。读了题目之后,你们头脑当中有什么疑问?(包公到底是怎么审的驴?包公为什么要审驴?结果如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包公审驴出示课题。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你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你们看来包公审驴是一桩怎样的案子?(请用一个词概括。板书 奇案)2、课文中有一句话直接点明这是一桩奇案,请找到读出来。(出示课件:与此同时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奇案。)抽读。这桩案子不仅离奇,还是人们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什么叫“闻所未闻”?请齐读这句话,红色的字稍加强调。写法:作者写人们对案子的反应,从侧面突出了案子的离奇,这就是侧面描写。3、这一案子究竟奇在何处呢?可以结合题目思考。(审的不是人而是驴。本案的被告是不会说话的驴。齐读课题。)师:驴怎么就成了被告呢?浏览故事的起因后用自己的话说说。4、那是两头怎样的驴?请默读换驴部分,并用横线勾出描写两头驴的句子,勾好后自己小声读读。(出示课件)抽读:A.这头驴是刘五唯一的财产,因此,刘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毛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由于他的悉心照料,无论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一番:“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B.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师:请用上文中的关键词说说刘五什么样驴被换成了怎样的驴?(刘五那头毛色发亮的驴被换成了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写法:为了突出两头驴的差别,作者采用了对比描写的手法,如果我们在作文中也用上这种手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师:课文中着重描写的是刘五那头好驴,请看屏幕再读这段话,想想怎样才能读出对驴的喜爱之情。(抽读,点评并点出关键词,齐读。)(出示课件)这头驴是刘五唯一的财产,因此,刘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毛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由于他的悉心照料,无论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一番: “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写法:作者在这里不仅从正面描写了刘五的驴,还通过写旁人对毛驴的夸奖来衬托出驴的好,这也是侧面描写,值得我们借鉴。过渡:家里唯一的财产宝贝似的驴被换了,刘五没法找到小偷,无奈之下便把瘦驴告上公堂。他当时心情如何?师:请想想,刘五状告瘦驴的话该怎么读才能突出他当时的心情。引读:a、惊慌失措的刘五来到大堂上,向包公诉起苦来:b、看着这头毛色难看的瘦驴,刘五又气又恨,他愤怒地说到:c、想到自己的宝贝驴被换了,刘五十分懊恼,看到包大人如同看到了救星,他不禁向包大人倾诉道:过渡:审奇案就要有奇招,下面我们就深入课文去分析分析:在这桩奇案中,都有谁使用了怎样的计谋?结果如何?(出示课件)三、品读探究师:请带着这两个问题认真默读课文,并做简单批注。1、你认为故事中谁用了计? (包公用了计。)师:面对一位特殊的被告,包公在审案的过程中怎样使用计谋的?是本文的重点内容,请再默读311自然段,并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包公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细细品味包公审案的高明之处。有不明白的地方就标注出来。交流探究:(抽读)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不要给它吃,不要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师:读了这几句话,你能说说包公一审瘦驴用了什么方法吗?(板书 饿驴)对这一情节,谁有不明白的地方?启发:断案如神的包青天审案时为何也要皱眉?(包公审案也面临着困难。此案并不复杂,但很棘手。所以他要好好想办法。)“想了想”他想到了什么?(请联系下文回答)(驴和马一样能识路,我先饿饿驴,再关它几天,打他一顿,然后把它放了,它准会去找自己的主人。) 师:可见包公是怎样的人?(明察秋毫,胸有成竹,足智多谋。)现在你就是包公,请读这几句话。(点击课件)指导:短短几句话,连用了五个感叹号,可见包大人的威严,读时不仅要强点几个重点词,语速也不能太快。再请男生读。包公是“眉头一皱就计上心来”,可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出包公心里的想法?(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让故事富有戏剧性。)包大人二审瘦驴又用了什么方法?(抽读说后)(二审驴时打驴。板书 打驴)包公命令打驴毫不手软,说明他办案怎样?(果断)请你再读这几句话,要读出包公的英明果断。包公一拍惊堂木,大声叫道:“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使劲打!” 谁听出他强调了哪几个词,(点出课件)请齐读一遍。打完之后呢?(放驴。板书放驴)(抽读)包公下令道:“现在把它放了,随他爱上哪儿就上哪儿。”2、包公用这种奇招来审驴,结果怎样?请齐读最后一段 (结果抓到了小偷,换回了好驴。) (板书破案)为了抓住小偷,包公故意把驴给放了,这就是三十六计中的欲擒故纵计。板书 欲擒故纵)师:读到这儿,你们还有疑问吗?点拨:包公尽可以饿驴、打驴,放驴,驴自然会跑回家去,可他为什么一定要威风凛凛的升堂、拍惊堂木、并大声喊呢?(既然在审案,就要有审的架势和过程;况且这消息一传开,就有许多人围观这不,到了第三天升堂时,到庭听审的不只是几十号人,而是好几百人。包公虚涨张声势,就是要向大家宣告法律的威严和断案的公正;也为了迷惑小偷。)小结:孩子们,这就是包公审案的高明之处,也是他用计的妙之所在:明明想到了办法却不说出来,还煞有介事地升堂,威风凛凛地审理,最后欲擒故纵,轻松破案。师:了解了包公审案的高明之处,能用一两句话来夸夸包公吗?(板书 足智多谋 断案如神或神机妙算)师:我想请最能干的男生来扮演包大人,把包公说的话连起来读读。(出示课件):试读,看怎么才能读出包公用奇招破奇案的威风严正、胸有成竹和沉着果断。抽读,指导读,再抽读。写法:文中作者抓住包公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描写,一个秉公办案的包大人形象就跃然纸上了,还让读者有了身临其境之感。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我们也要善于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进行描写。3、故事中还有谁用了计谋?生:我认为小偷也用了计谋追问:他怎样用计的?(他用自己的瘦驴换刘五的好驴。板书:小偷 换驴)师:谁知道小偷用的是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偷梁换柱。板书 偷梁换柱)。师:请大家揣测一下:小偷自认为他这一计妙在何处?(掩人耳目,失主有一头驴,就不会告自己,自己便可逃脱罪责。)可结果呢?(板书被抓)这可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通过对课文的探究,我们知道了故事中小偷和包公都使用了计谋,小偷把计谋用在歪门邪道上,机关算尽,仍难逃法网;而包公用计谋是为了伸张正义,主持公道,所以美名传天下。)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畅所欲言)五、课后作业:1、包公不仅审驴、也审过牛,还审过石头呢,课外阅读包青天一书,进一步了解包公审案的故事,相信读后你会对包公有更深的认识。2、包公审驴的过程可谓悬念迭起,妙趣横生,小组分角色朗读审驴部分,再现当时的情景,排演课本剧:(要求:每个同学要投入角色,联系故事情节,体会角色说话时的神态、动作和心情;角色的语言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适当改动。)板书设计: 换驴 告驴足智多谋 包公审驴 审驴神机妙算 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