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8单元 月光曲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I).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774668 上传时间:2020-02-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8单元 月光曲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8单元 月光曲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8单元 月光曲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8单元 月光曲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I) 一 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九自然段。2 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3 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二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教学难点 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三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 音乐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 生:喜欢。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你们要认真听,听完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播放乐曲月光曲)(生听音乐,说感受) 师:同学们,听过这首曲子吗?它叫“月光曲”,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即兴创作的。贝多芬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被世人尊称为“乐圣”。关于这首曲子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26课月光曲来了解一下。2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26课,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这个美丽的传 说吧。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词语或读不懂的句 子要想办法弄明白。并想一想:月光曲写的是什么事。(随机板书:贝多芬、走近茅屋、弹奏一曲、即兴创作) (二) 合作交流 1 认读词语 谱写 幽静 蜡烛 失明 纯熟 陌生 清幽 琴键 陶醉 飞奔 记录 莱茵河 霎时间 微波粼粼 2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呢?谁来说。(指名生说) (三) 品读体验1、 我们知道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那么是怎样的情境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名曲的呢?请同学们自由默读第28自然段,想一想,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了什么?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2、 生读课文,指名生回答 (出示课件 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得正是他的曲子。) (1)“断断续续”是什么意思? (2) 这琴声为什么会引起贝多芬的特别注意? (3) 在这僻静的小镇上,有人在弹他的曲子,他会怎么想?(生说)3 贝多芬靠近茅屋,又听到了什么? (出示课件: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得,那有多好啊! 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从他们的对话中,你体会出了什么?听到这里,贝多芬可能会怎么想? 4 贝多芬进了屋,看到的是什么情景? 现在,谁来告诉我,为什么那琴声是断断续续的? 面对着眼前的情景,再回想他刚才听到的对话,同学们,请你们想一 想, 贝多芬为什么要给姑娘弹奏乐曲呢? 一曲终了,盲姑娘有什么反应? (出示: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为什么盲姑娘推测出陌生人是贝多芬呢? 同学们,盲姑娘的话虽然很短,但是它再一次打动了贝多芬的心。 他没有回答,但是贝多芬此时内心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板书:激动) 师:是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因为音乐已经打通了两个人的心,同学们,“我”懂音乐,她懂音乐,这叫什么? 生:知音。 师:对,这叫知音。我们都知道知音难觅呀!在这穷乡僻壤的地方竟然找到一个知音,而这个知音是正常人吗? 生:不是的,她是残疾人,是盲人。 师:对,这个知音不是正常人,是一个才十六七岁的盲姑娘呀!贝多芬此时的心里能不激动吗?所以他问盲姑娘生齐答:“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出示插图) 5 师:此时此刻,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吹起了茅屋里破旧的窗帘。那皎洁的圆月就在窗外,它那清幽的月光照进茅屋里,你们看到了什么?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图上的情景描述出来吗?生:我看到了那清幽的月光照进茅屋里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是那么美丽。这时,贝多芬不由弹起了琴键,穷兄妹俩听得是那样认真。师:文中是怎样描写图上的内容的?生:文中第八自然段描写图上的内容。师:好,那我们就一起来轻轻地、美美的读第八自然段吧,让我们细细地体会这清幽的月光下的一切。(生有感情地齐读第八自然段的内容)6 在这清幽的月光下,听着美妙的琴声,皮鞋匠好像看到了什么?盲姑娘又仿佛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随着音乐认真阅读第九、十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文中相关的句子。(月光曲响起)7 这段曲调是贝多芬用钢琴弹奏出来的,文中是怎样用文字来描述这段曲调的呢?a) 抽生回答所勾的句子,师随机出示句子:“他好像面对着大海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为什么皮鞋匠会看到这样的景象呢?b)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大海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c) 师:同学们,你们听见了什么?生:我听见音乐开始很慢,接着逐渐快起来,最后又快又强。 请大家自由读这几句话,根据你对音乐的理解,体会月光曲的曲调可能是怎样的?(出示选择题)根据自己的理解,月光曲的曲调是( ),请选出合理的答案,并说出理由。A:舒缓明快激昂B:明快激昂舒缓C:舒缓激昂明快(3)抽生选择。 生:我选择A。因为月亮开始升起,表明月光下的一切都很幽静,这时,音乐应该是舒缓的;接着,月亮升高穿过微云,微云在月光的照耀下飘动着,音乐应该是明快的;最后,风起浪涌,月光下的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音乐应该是高昂激越的。 (4)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来听听月光曲,看看曲调同大家的理解是否一样。(放音乐) (5)把眼睛睁开,贝多芬用钢琴弹奏出这么美的乐曲,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把这段曲调表现出来呢? (6)试读、抽读、范读、再抽读、配乐读。 四 巩固延伸 同样的音乐,不同的人理解不一样,产生的联想也不一样。老师相信你们听了月光曲后产生的联想也不一样。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用心再聆听一遍这段优美的乐曲,并将你自己的联想写下来。(放乐曲) 附送: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8单元 月光曲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一 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九自然段。2 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3 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二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教学难点 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三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 音乐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 生:喜欢。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你们要认真听,听完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播放乐曲月光曲)(生听音乐,说感受) 师:同学们,听过这首曲子吗?它叫“月光曲”,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即兴创作的。贝多芬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被世人尊称为“乐圣”。关于这首曲子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26课月光曲来了解一下。2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26课,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这个美丽的传 说吧。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词语或读不懂的句 子要想办法弄明白。并想一想:月光曲写的是什么事。(随机板书:贝多芬、走近茅屋、弹奏一曲、即兴创作) (二) 合作交流 1 认读词语 谱写 幽静 蜡烛 失明 纯熟 陌生 清幽 琴键 陶醉 飞奔 记录 莱茵河 霎时间 微波粼粼 2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呢?谁来说。(指名生说) (三) 品读体验1、 我们知道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那么是怎样的情境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名曲的呢?请同学们自由默读第28自然段,想一想,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了什么?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2、 生读课文,指名生回答 (出示课件 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得正是他的曲子。) (1)“断断续续”是什么意思? (2) 这琴声为什么会引起贝多芬的特别注意? (3) 在这僻静的小镇上,有人在弹他的曲子,他会怎么想?(生说)3 贝多芬靠近茅屋,又听到了什么? (出示课件: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得,那有多好啊! 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从他们的对话中,你体会出了什么?听到这里,贝多芬可能会怎么想? 4 贝多芬进了屋,看到的是什么情景? 现在,谁来告诉我,为什么那琴声是断断续续的? 面对着眼前的情景,再回想他刚才听到的对话,同学们,请你们想一 想, 贝多芬为什么要给姑娘弹奏乐曲呢? 一曲终了,盲姑娘有什么反应? (出示: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为什么盲姑娘推测出陌生人是贝多芬呢? 同学们,盲姑娘的话虽然很短,但是它再一次打动了贝多芬的心。 他没有回答,但是贝多芬此时内心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板书:激动) 师:是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因为音乐已经打通了两个人的心,同学们,“我”懂音乐,她懂音乐,这叫什么? 生:知音。 师:对,这叫知音。我们都知道知音难觅呀!在这穷乡僻壤的地方竟然找到一个知音,而这个知音是正常人吗? 生:不是的,她是残疾人,是盲人。 师:对,这个知音不是正常人,是一个才十六七岁的盲姑娘呀!贝多芬此时的心里能不激动吗?所以他问盲姑娘生齐答:“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出示插图) 5 师:此时此刻,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吹起了茅屋里破旧的窗帘。那皎洁的圆月就在窗外,它那清幽的月光照进茅屋里,你们看到了什么?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图上的情景描述出来吗?生:我看到了那清幽的月光照进茅屋里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是那么美丽。这时,贝多芬不由弹起了琴键,穷兄妹俩听得是那样认真。师:文中是怎样描写图上的内容的?生:文中第八自然段描写图上的内容。师:好,那我们就一起来轻轻地、美美的读第八自然段吧,让我们细细地体会这清幽的月光下的一切。(生有感情地齐读第八自然段的内容)6 在这清幽的月光下,听着美妙的琴声,皮鞋匠好像看到了什么?盲姑娘又仿佛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随着音乐认真阅读第九、十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文中相关的句子。(月光曲响起)7 这段曲调是贝多芬用钢琴弹奏出来的,文中是怎样用文字来描述这段曲调的呢?a) 抽生回答所勾的句子,师随机出示句子:“他好像面对着大海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为什么皮鞋匠会看到这样的景象呢?b)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大海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c) 师:同学们,你们听见了什么?生:我听见音乐开始很慢,接着逐渐快起来,最后又快又强。 请大家自由读这几句话,根据你对音乐的理解,体会月光曲的曲调可能是怎样的?(出示选择题)根据自己的理解,月光曲的曲调是( ),请选出合理的答案,并说出理由。A:舒缓明快激昂B:明快激昂舒缓C:舒缓激昂明快(3)抽生选择。 生:我选择A。因为月亮开始升起,表明月光下的一切都很幽静,这时,音乐应该是舒缓的;接着,月亮升高穿过微云,微云在月光的照耀下飘动着,音乐应该是明快的;最后,风起浪涌,月光下的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音乐应该是高昂激越的。 (4)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来听听月光曲,看看曲调同大家的理解是否一样。(放音乐) (5)把眼睛睁开,贝多芬用钢琴弹奏出这么美的乐曲,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把这段曲调表现出来呢? (6)试读、抽读、范读、再抽读、配乐读。 四 巩固延伸 同样的音乐,不同的人理解不一样,产生的联想也不一样。老师相信你们听了月光曲后产生的联想也不一样。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用心再聆听一遍这段优美的乐曲,并将你自己的联想写下来。(放乐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