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浙教版语文四上《当飞机遇险的时候》word教案3.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773845 上传时间:2020-02-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春浙教版语文四上《当飞机遇险的时候》word教案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春浙教版语文四上《当飞机遇险的时候》word教案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春浙教版语文四上《当飞机遇险的时候》word教案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春浙教版语文四上当飞机遇险的时候word教案3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周恩来同志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2.读懂课文的每句话,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学习用分层的方法理解自然段。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用“鼓励”、“欢腾”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在读懂课文每段话的基础上,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学习用分层的方法理解自然段。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通过查字典自学本课生字、词,并初读课文,大体了解文章内容。二、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新词,按要求查字典完成第一次自学。三、检查自学。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正音。本课共16个生字。其中“庆”、“桨”、“僵”、“衡”、“舱”、“融”、“腾”都是后鼻韵音,要注意读准。“着”是多音字,可出示多音字组词,加以巩固训练。2指名分析字形结构,重点指导:翼、衡、械、融这四个字。“翼”字让学生组词:机翼。(1)什么结构?(上中下结构)(2)注意书写:上面的“羽”字头,在书写时不带“钩”。“衡”,让学生组词:平衡。(1)什么结构?(左中右结构)(2)中间部分怎样写:(中间是“”不是“鱼”)“械”(1)读准字音xi8,组词:机械师。(2)什么结构?(左右结构)(3)右边的第三笔和第四笔一样吗?“融”(1)让学生读准字音r$ng,组词融化。(2)“融化”是什么意思?(指冰或雪变成水就是融化。)(3)什么结构?(左右结构)(4)让学生弄清左下方的“”,不要写成“”或“羊”。3出示形近字组词,作巩固练习。 庆()累()奖() 厌()螺()桨() 设()旋()队() 股()旅()坠()4指名读词语,进一步巩固练习。 重庆一般机翼冰甲冻僵 下坠平衡掠过舱门鼓励 融化欢腾螺旋桨机械师四、指导造句。1理解词义:鼓励:激发、勉励的意思。2指名课文中带有“鼓励”一词的句子。弄清句式。3例句:数学竞赛前,妈妈鼓励我,一定要取得好成绩。4学生练习造句。5欢腾:欢喜得手舞足蹈。6指读课文中原句,弄清句式。7例句:我们班被评为优秀班集体的喜讯传来,同学们立刻欢腾起来。8学生练习造句。(五)作业。1写生字、词,熟读课文。2在造句本上写出造句。第二课时一、读题导入。1飞机遇险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2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将题目回答完整,练习说话。二、学习第2自然段。1指名读第2自然段。2让学生边听边标出句子的序号,想一想哪几句是写飞机遇到了危险?3指名回答,这个自然段6共有几句话?哪几句是写飞机遇到了危险?4投影出示36句。(1)让学生读36句。(2)指出飞机遇到了什么危险?(3)在学生分别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按顺序说飞机遇到了什么危险?在学生口述的过程中,教师边听边标画出有关的连接同语。先接着然后最后(4)让学生用这一组连词,再次说说飞机遇险的情况。这时教师可采用指名说或学生自说的方式,扩大训练的范围。(5)讨论:当时飞机的情况怎样?“突然,飞机遇到一股强烈的寒流,机翼和螺旋桨上都结了冰,而且越结越厚。不大一会儿,机身也蒙上了厚厚冰甲。飞机像冻僵了似的,沉甸甸地往下坠,还失去了平衡。机翼掠过一座座山峰,眼看就要撞着山尖了,情况十分严重。”5待学生按课文内容回答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1)在朗读过程中,哪些地方应该加重?(2)让学生试读,然后同学评议。(3)再次指名试读。(4)这四句话之间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6指读第2自然段前两句。(1)这两句写的是什么?(2)当时飞机飞得怎样?(平稳飞行)7指读第7句。这句写的是什么?(采取措施)8让学生动笔练习给本段分三层。(1)讨论分层。(2)分层的依据是什么?(事情发展顺序)9这个自然段应该怎么读?教师以此引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根据情节的发展,读文时要读出轻、重、缓、急的语气,从中体会文章的内容。10让学生分层试读后试说层意。(1)飞机开始时在云层中平稳飞行。(2)飞机遇到寒流,机翼结冰失去平衡,情况严重。(3)机长采取措施让大家准备跳伞。三、学习第3自然段。1让学生自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危急关头又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周恩来同志是怎么做、怎么说的?2待学生回答后,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表示周恩来同志动作的词语及他说的话。3指名回答后,投影出示重点句,通过比较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1)周恩来同志站起来,从摇摆不定的机舱一头跨到小女孩面前。 周恩来同志立刻站起来,从摇摆不定的机舱一头,几步跨到小女孩面前。(2)这两句话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后一句话好。这句话是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来表现周恩来同志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品格。“立刻站”说明他动作迅速,没有丝毫犹豫。“几步跨”说明他动作快,心情急切。从中可以看出周恩来同志听到哭声马上想到是有人需要帮助。因此他毫不犹豫地来到小女孩面前。(3)讨论: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舍己为人)(4)齐读第2句话。4比较第二组句子。(1)出示句子。周恩来同志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小杨眉背上,还说:“孩子,不要哭,要像你爸爸那样勇敢、坚强,同困难和危险作斗争!”周恩来同志马上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小杨眉背上,还亲切地鼓励她说:“孩子,不要哭,要像你爸爸那样勇敢坚强,同困难和危险作斗争!”(2)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第2句话是从神态和动作语言上反映了周恩来同志在危险关头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马上解下”说明周恩来同志动作迅速,没有丝毫犹豫。“亲切地鼓励”说明周恩来同志在危急关头沉着冷静。(3)指名读句子,体会情感。(4)讨论:这时候谁最危险?周恩来同志在危急关头仍然亲切地关心别人,这是一种什么精神?(临危不惧、无私无畏)四、学习第4自然段。1学生自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1)为什么别人要把伞包让给周恩来同志,而周恩来同志却用命令的口吻拒绝了?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同志们热爱他,真诚地让给他伞包,此时单靠劝说是不会发生作用的。二是周恩来同志为了人民的利益甘愿牺牲自己的态度是坚决的。这时周恩来同志用“命令的口吻”突出表现了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2)指名用命令的口吻读周恩来同志说的话。(3)齐读旁白,指名读周恩来同志说的话。(4)教师读旁白,同学们齐读周恩来同志说的话。五、学习第5自然段。1学生自读课文,体会高兴的心情。2讨论:“就在这时候”指什么时候?(指飞机遇险的危急关头,周恩来和同志们互让伞包的时候。)3飞机脱险了,大家的心情怎样?(高兴、激动、兴奋)4指名读,同学评议。5让学生想象一下,机舱里一片欢腾是什么样儿的?6齐读最后一段。附送:2019春浙教版语文四上李时珍word教学反思2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站在读者、作者、编者、教者这四个不同的角度去钻研教材,我重新设计了本课的教学。一、学生经验为起点,丰富学习资源,拉近“生”“本”对话的距离。本课内容是真人真事,但是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远。李时珍的不怕艰苦,不怕危险的精神难以激起学生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如果仅仅利用第一课时导入的几分钟的时间为学生介绍时代背景、人物,学生不会有较深的体会。因此,课前,我利用中午语文阅读时间,引导学生阅读有关李时珍的书籍,上网查阅李时珍的资料。这样的教学设计,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在补充教材、拓展教材、开发教材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起了相关知识背景,拉近了学生与教材对话的距离,增强了教材的感染力。二、以自主置疑为切入点,捕捉学生兴趣点和难点,以学定教。在以往的备课中,我们常常设计一连串的问题给学生。这些问题并非生活中的原始问题,也不是学生提出来的,是教师为了教学而精心“设计”、“加工”出来的,往往脱离学生实际,甚至还会扼杀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在本课的设计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在阅读课外相关资料及初读课文后,说说为什么称明朝的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从而引出本草纲目一书。然后要求学生围绕这本书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1.这是一本怎样的书?2.为什么要编这本书?3.他是怎样编写这本书的?最后学生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品读课文,合作探究,从而实现个性化的阅读,使教学走出教师烦琐提问、学生被动应答的局面。三、深研读、析其疑根据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教师要求学生选取其中的一个研读专题进行自主阅读。例:师:你解决了哪个问题?从哪些句子中得到启发的?出示:他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药性和药效;还有一些记错了药性和药效。师:用自己的话说说旧的药物书有哪些缺点,说说一部比较完善的哟啊物书是怎样的?再来看看这句话的标点,能不能调换次序?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强调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实践,又重视了学生言语实践,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把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又如在解决学生提出的第三个问题时,我让学生说说你从李时珍编书的过程中感受到什么?找找令你感动的句子,并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为什么令人感动。生:我感受到了李时珍编书的艰难。我是从“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有时好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中体会到的。生:我深深感受到了;甚至编书所经历的危险。我是从“许多药材他都亲自品尝”这儿体会到的。生:我感受到了李时珍的虚心,他本来就是医术高明的医生,还要访问老农、渔民、猎人。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本设计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悟,让他们带暗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课文,让他们在文本和自己内心中走了个来回,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对话解决了问题,更深刻感悟到李时珍不怕艰辛编写本草纲目的坚定意志及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态度和忘我的精神。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然是“学到渠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