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主题备课 (II).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773841 上传时间:2020-02-07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主题备课 (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主题备课 (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主题备课 (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主题备课 (II)教材分析: 本组选的4篇文章,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它们是安徒生童话和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是单篇的作品;一种是外国文学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它采用的是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4篇课文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不同的命运同样引人关注。 本组编排的目的,一是拓宽学生的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外国名篇名著;二是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心人物命运;三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学会课文中的新词。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3、揣摩文章的各种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独特效果。单元教学重点: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学会课文中的新词。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3、揣摩文章的各种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独特效果。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揣摩文章的各种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独特效果。单元课时安排:预习先导课 1课时精读引领课 4课时略读提高课 2课时拓展阅读课 2课时积累练习课 3课时课例与丛书结合点:卖火柴的小女孩与丛书4中童话故事体裁相同;凡卡与丛书中富商与鞋匠主题基本相同;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与丛书“一起去历险”单元中的文章内容、主题相符。相配备丛书课例:语文主题丛书4海那边的故事。课型:单元先导课主备人:实验中学 武玉娟学习内容: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内容,“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文章。学习目标: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学会1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3、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修改1、通过导读,整体感知。通过读课文,我认为本单元的关键词是:2、理解字词,排除障碍。(1) 通过查字典,我解决的不认识的字有:(2) 通过上下文,我理解的不明白的词语有:3、 读通课文,了解内容。(1)学弈的主要内容:(2)两小儿辩日的主要内容:(3)匆匆的主要内容:(4)桃花心木的主要内容:(5)顶碗少年的主要内容:(6)手指的主要内容:4、回顾内容,重点品读。1通过预习本单元,我认为本单元的重点句子是哪些,并说一下理由(1)(2 )(3)(4)2许多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他们会用不同的方式展示出人生的真谛,在阅读主题丛书的内容后,你认为令你深受其发的句子有哪些?3初读课文和丛书中的文章后,我还有不明白的问题是:通过导读,整体感知。通过读课文,找出我认为本单元的关键词是:通过查字典,我解决的不认识的字有:通过上下文,我理解的不明白的词语有:读通课文,了解内容教学反思:课型:精读引领课学习内容:卖火柴的小女孩,引领丛书雏菊、森林中的三个小矮人。学习目标:1、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4、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学习重难点: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五次擦燃火柴的课件;乐曲天鹅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修改一、从作者入手,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出示几段话请学生来读:a、我年届七十,有机会又读了一遍安徒生童话,颇有以前没有过的感受。因此我深深领悟到,安徒生童话真是可以从小读到老的书。(任溶溶)b、在安徒生的童话世界里,虽然他并不经常给你一个甜蜜蜜的大团圆而是让女孩点完所有的火柴冻死,让锡兵为了得不到的爱情甘心熔化,让小人鱼化成美丽的海水泡沫,让刚刚爱上公主的穷人失手烧掉自己的飞箱但掩卷之后,我们觉得他的童话世界仍然充满了善良和爱,充满了感动和美。C、丹麦大物理学家奥斯忒看到了安徒生的才能。他对安徒生说,如果他的长篇小说能使他出名,那么,他的童话将使他不朽。d、列夫托尔斯泰曾意味深长地问高尔基:“你读过安徒生吗?我读过,十年前,我没读懂,十年后,我终于读懂了,他很孤独,非常孤独!”e、我相信,用生命写作的作家无论多稀少,安徒生都是其中一个,他的生活、经历、情感、血液、梦想一切都在文字中,这使得他的童话拥有丰富深刻的内涵,在儿童和成人的世界里都广受欢迎。仅此一点,就可以把世界上绝大部分童话作家和安徒生区别开来。1、关于安徒生,你了解了什么?2、关于安徒生,你不解什么?二、从故事走近安徒生1、简介卖火柴的小女孩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846年。当时有个朋友要求他为一幅拿着一束火柴的穷苦小女孩的画写一篇童话。这幅画使安徒生想起了自己母亲的苦难童年。他的母亲幼年讨过饭。安徒生说:“妈妈告诉我,她没有办法从任何人那里讨到一点东西,当她在一座桥底下坐下的时候,感到饿极了。她把手指伸到水里去,沾了几滴水滴到舌头上,因为她相信,这多少可以止住她的饥饿。最后,她终于睡过去了,一直睡到下午。”安徒生就怀着这种感情创作了这篇感人的童话的。2、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自学生字。三、默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把自己的想法批注在书上。 四、感悟写法,体会情感。小组合作学习:1、对比阅读幻象和现实部分,说说幻象的句子在暗示什么?2、结合学生的感悟,请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小女孩现实生活悲惨的句子。比如冷天气的冷:*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大街走着。”*“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师:是啊,这个冰天雪地的大年夜,除了寒冷,还能给光头赤脚在街上的女孩带来什么呢!难怪小女孩首先就想到火炉了。请同学们接着交流。人情的冷:*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3、结合学生的疑问,在矛盾处体会:(1)不敢抽出一根火柴,到不停地擦火柴,直至擦燃一大把火柴,小女孩想的是什么?(2)小女孩死了,作者连用了两个“幸福”,作者想的是什么?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六、再谈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可以从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谈心中的安徒生:人品、作品。七、鼓励学生读安徒生童话,准备召开“班级读书会走近安徒生和他的童话”。拓展阅读:雏菊、森林中的三个小矮人。板书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心:大家关心她我们真幸福要求:1、想象要合理。2、 叙述要具体卖火柴的小女孩习题精选一、组词:僵( ) 蓝( ) 橱( ) 梗( ) 疆( ) 篮( ) 厨( ) 哽( )二、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1.老师经常激励我们学会更多的本领。2.我的课余爱好是打乒乓球和足球。三、根据课文内容用横线恰当连接词语:幻想渴望现美丽的圣诞树温暖冻死慈爱的奶奶幸福痛苦喷香的烤鹅食物寒冷美好的地方爱抚孤独温暖的大火炉欢乐饥饿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记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在_悲惨故事,揭露了_,表达_。五、阅读,回答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暧和暧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暧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有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暧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1、分别找出一个表示很冷和很暖的词:、。2、句子“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暧和暧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这句话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小女孩敢还是不敢呢?她不敢。她为什么不敢抽出一根来擦燃呢?答:(1) (2)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终于”说明了什么? 3、“奇异”的意思是,在文中划出表示“奇异”的句子用“划出来。4、你觉得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奇异的幻象?_5、分别用“”和“”划出表示幻想和现实的句子。 思考:关于安徒生,你了解了什么?关于安徒生,你不解什么?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自学生字。默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把自己的想法批注在书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反思:课型:精读引领课学习内容:学习课文凡卡,引领丛书富商和鞋匠。学习目标:1、学会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3、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叙述、信、回忆穿插来写、苦乐对比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学习重点: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学习难点: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是学习上的难点。教学准备:1、预习课文。2、阅读材料:在人间片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修改一、简介作者和作品,导入新课。凡卡这篇小说写于1886年,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在父亲的杂货店里,亲眼目睹了父亲对小学徒的虐待,十分同情小学徒的命运。凡卡就是这些可怜的小学徒中的一员。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走进凡卡的学徒生活,看看那个时代的农村儿童的生活是怎样的。板书课题:凡卡二、检查预习【出示导学单】1、通读全文,认读生字词。2、说说你对凡卡有了哪些了解?三、快速摸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凡卡的学徒生活主要在什么内容中反映出来的?根据学生汇报,帮助学生把课文内容进行梳理。四、阅读凡卡的信,围绕“信”,体会凡卡痛苦生活和心情。1、用一句话来概括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主要内容。学生可能会这样概括:生:凡卡受不了学徒生活了,请求爷爷把他接回乡村去。生:凡卡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求爷爷把他接回去。生:凡卡受不了了,只有死路一条了,哀求爷爷把他接回去。2、抓住“指望”,体会凡卡生活的无望。(出示)“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谁来说说,“指望”是什么意思?(1)九岁的凡卡离开乡村,离开疼爱他的爷爷,来到莫斯科这个大城市来当学徒,他曾经有什么指望呢?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他一定指望着到鞋匠这里学会做鞋,能够有一样本领,来养活自己。*他想挣钱,让爷爷和他都过上好的生活。*他们一定以为,在大城市是比较好生活的。*他可能还想,莫斯科是个大城市,他有了本事,可以在大城市生活,不再贫穷,离开乡下。*他还可能指望自己做出最漂亮的鞋,卖很多的钱,当一个有钱的人。(2)多么美好的“指望”啊!而现在,刚来到这里三个月,他就感到他的生活没有指望了,你能从他的信中找到原因吗?细读凡卡的信,画出有关的句子进行交流。相机引导学生关注凡卡的生活,抓住具体事例和句子,体会凡卡没有指望的生活。以情激情,引导学生读好凡卡饱含悲情的信:是啊,这一切的一切,把小小的凡卡心中的指望砸得粉碎。在这个冰冷的世界,生活在这一群冰冷的残酷的人中间,弱小的他能指望什么呢,他只希望爷爷救救他,救他离开这个魔鬼般可怕的地方,因为他已经看到死在向他招手了。凡卡的信,是蘸着血和泪写的,是这个穷苦的乡下孩子的呐喊!是对这个悲惨世界的控诉!请把这封信有感情地读一读,进一步体会凡卡的悲惨生活和痛苦心情。(3)凡卡在城里的一切美好的指望都破灭了,又产生了新的指望,你知道是什么吗?引导学生读他乞求爷爷的话和对未来的设想以及急切的心情。 第二课时一、围绕凡卡的梦,两次续写,体会凡卡梦的含义。1、读凡卡的梦:凡卡的信终于寄走了,同时寄走了他满心的希望,他就是怀着这样的希望睡熟了。按着凡卡的想法,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呢?(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梦为心声,我们看看从凡卡的梦中会感受到什么。读凡卡的梦,注意省略号,接着设想延续的梦境,体会凡卡的美好而急切的心情。2、凡卡的梦会变成现实吗?细读凡卡回忆部分和叙述部分,抓住有关事例和句子谈自己的看法。引导重点:*醉醺醺的邮差,不清楚的地址,使信无法寄到爷爷手中。*即使寄到,他的梦也依然只是个梦而已:在凡卡心中乡村生活的美好,其实蕴含着贫苦,更衬托出来的城市学徒生活的悲惨。爷爷的年龄、做的事情都不足以养活一个渐渐长大的孙子,把孙子送到城里,是爷爷唯一的选择和希望。3、再读凡卡的信,根据自己的理解,在信的后面写上几句想说的话。体会凡卡终究梦碎现实依旧的悲惨命运。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想想作品为什么这样打动人心?体会作者表达上的特点。可以通过假设引导:假如没有回忆假如没有对凡卡写信过程中的动作描写三、对比阅读高尔基的在人间一个片断:1、快速阅读,想想与凡卡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说说作者的学徒生活怎么样?3、推荐读在人间。四、拓展阅读1、契诃夫是与莫泊桑齐名的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列夫托尔斯泰说他是一个“无比伦比的艺术家”。契诃夫的创作活动是从短篇幽默作品开始的,其幽默名篇公务员之死、胖子与瘦子、变色龙、套中人等,早已被译成中文,为我国广大读者所熟悉,其中变色龙、套中人还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建议同学们课外阅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选。2、阅读丛书中的富商和鞋匠。板书设计:15、凡卡(俄契诃夫)学徒生活悲惨乡村生活“美好”渴望得到关爱心愿无法实现通读全文,认读生字词。说说你对凡卡有了哪些了解?快速摸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凡卡的学徒生活主要在什么内容中反映出来的?凡卡的梦会变成现实吗?细读凡卡回忆部分和叙述部分,抓住有关事例和句子谈自己的看法教学反思:课型:略读整合课主备人:实验中学 武玉娟学习内容:汤姆索亚历险记、鲁滨孙漂流记,链接主题丛书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海底两万里。 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2、了解汤姆索亚历险记、鲁滨孙漂流记这两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3、初步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学习重难点: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修改一、猜书的内容,激发读课文的兴趣(多媒体打出关于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的封皮)教师简介: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通过书名,你能猜猜这本书的内容吗?(学生猜测)二、阅读梗概,了解小说内容。1、理解“梗概”的意思。2、自由阅读梗概,了解小说内容。三、浏览汤姆索亚历险记精彩片段,体会人物特点和语言特点。1、浏览精彩片段,与梗概对照,想想精彩片段写的是梗概的哪一部分。2、再读精彩片段,围绕下面的问题交流:(1)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2)你认为精彩片段“精彩”在什么地方?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交流,学生可能认为事件精彩,可能认为语言精彩,只要有所体会就可。教师根据学生的感悟,相机引导学生注意语言幽默夸张的特点,读相关语段。四、浏览鲁滨孙漂流记精彩片段,体会精彩之处1、浏览精彩片段,与梗概相对比,想想精彩片段大致在小说梗概的哪个部分,理由是什么?2、小声读读这个片段,你认为什么地方最精彩?结合学生汇报,相机引导学生体会鲁滨孙生活态度的精彩和作者写法的精彩。可以这样安排教学:(1)让我们把他列出的“好处”和“坏处”,自己对照读一读,想想这样一个列表,给鲁滨孙带来了什么?(2)鲁滨孙自己是怎样认为的呢?我们来读一读他的话。(齐读):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小结:鲁滨孙的这种做法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遇上不利环境的时候,就要像他一样,直面现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增强跟困难作斗争的信心。(3)除了鲁滨孙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很精彩,你还觉得什么地方很精彩? 五、结合课后的泡泡和读书产生的疑问,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1、通过读梗概,你对什么内容还产生了要细读原著的兴趣?哪些地方让你产生了疑问?2、看课后的泡泡3(“我读了整本书,觉得汤姆刷墙那一段很有趣”),你有什么想法?3、拓展阅读汤姆刷墙的精彩片段。4、鼓励学生读整本书,为读书交流作准备。六、拓展阅读:主题丛书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海底两万里。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习题一、请用“”给加横线的字选择读音。 他们愉快地生活在岛上,扩(k ku)大了粮食种(zhn zhn)植面积,又增(zn zn)加了几个羊圈(qun qun jun),晒了更多的葡萄干。他们差(ch ch)不多淡忘了要回到英国、回到文明社会去。 二、选填合适的字,组成词。 桅 危 避 僻 蔚 慰 畜 蓄 蓬 篷 偏()安()()勃 逃()()蓝帐()()杆 ()养 储()三、填量词。(不要重复)一( )帐篷 一( )脚印一( )荒岛 一( )希望一( )安慰 一( )英国船四、按要求改写句子。 1鲁滨孙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 缩句: 2他恐惧万分,猜想这一定是附近陆地上的野人留下来的脚印。 改为反问句: 五、课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鲁滨孙历险的经过。你能根据课文的叙述顺序给下面的内容排排队吗? 回到英国养牧种植遇险上岛救“星期五”建房定居 六、填空。 1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写的长篇小说,是书中的主人公,本课是该书的。 2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表现了他的特点。 七、课内阅读。 他每天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去打猎,或到海边去捕鱼,并且把捕到的活山羊畜养起来。后来他竟有了成群的山羊,可以常喝羊奶,吃羊肉。搬来的东西里,有一些麦子,他把它们撒在围墙里,不久长出嫩芽,后来结出了十几个穗子。他用这点儿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 1用“ ”标出第一、二两句话中他的动作。 2为了在荒岛上生存下来,鲁滨孙做了以下事情: (1) (2) (3) (4) 3鲁滨孙做的这些事,解决了问题。 4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鲁滨孙。 5文中“畜养”一词的意思是()A饲养B指家养的兽类八、课外阅读。老舍不厌其烦地改剧本 人民艺术家老舍(舒庆春)曾谦虚地说:“我一生中就只有一个优点,就是勤快。” 他每天总是手不离笔,写得多,写得快,写得好。他曾说过:“写不好,就要多炼、多改、多征求意见,决不能怕麻烦。”1953年老舍创作话剧春华秋实,光手稿就写了50万字之多,相当于10部话剧剧本的字数。这个剧本先后修改过10次,而且是从头到尾地重写。在七八个月中就写了10遍,平均20多天写一遍。老舍写话剧方珍珠时,请一位女演员坐在他的书桌旁,他每写完一段,就请这位演员朗读一遍,凡不合口语的就进行修改,反复修改,不厌其烦地改。有时为了一个词,要推敲几遍,才定来下。他的原稿,一律用楷书写,看上去像字帖上的字,一丝不苟,正像他的创作和为人一样。难怪有人说:“文如其人,字如其人。”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1)一丝不茍:(2)文如其人: (3)不厌其烦:2短文围绕中心写了哪几件事? 3我们曾学过老舍先生写的养花和猫,你还知道老舍写的哪些作品? 4读了短文,谈谈你的想法。 九、对于人类各年龄阶段,人们习惯用这一年龄阶段特点的词加以替代,请选择填空。知天命不惑耄(mo)耋(di)花甲 古稀而立 1三十()之年 2四十()之年 3五十()之年 4六十()之年 5七十()之年6八九十为()之年十、给“什么”选一个正确的含义。A惊讶 B一切C不满D疑问E虚指F责问1这是什么东西? ()2他们仿佛在谈论什么。()3什么!九点了? ()4这算什么文章。 ()5她什么也没得到。 ()6你笑什么? ()阅读梗概,了解小说内容。理解“梗概”的意思。自由阅读梗概,了解小说内容。浏览精彩片段,与梗概对照,想想精彩片段写的是梗概的哪一部分。再读精彩片段,围绕下面的问题交流: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你认为精彩片段“精彩”在什么地方?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1)一丝不茍:(2)文如其人: (3)不厌其烦:2短文围绕中心写了哪几件事? 3我们曾学过老舍先生写的养花和猫,你还知道老舍写的哪些作品? 4读了短文,谈谈你的想法。教学反思:课型:拓展阅读课学习内容:回顾 拓展四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二是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2积累文学作品中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从中悟到阅读文学作品要善于积累的读书方法。3了解几个外国作家的故事,体会他们语言的幽默和巧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修改第一课时(交流平台)一、导语: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比较深入地阅读了外国文学名著,了解了名著中的性格鲜明的人物,今天我们就开一个小型读书交流会,好不好?二、从四个方面交流:1交流外国名著及名著中的人物,可以说说读了什么名著,简介名著内容,交流读后感受,可以介绍名著中印象深刻的人物。这个部分是重点。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交流,一方面给他一个展示的平台,另一方面也是一次好书推介。2交流读中国名著和外国名著不同的感受。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注意外国名著的语言特点,对不同国家语言特点有所了解。3交流阅读外国名著和长篇的方法、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困难的方法。比如书中提到的宗教信仰、名字姓氏、风俗习惯,要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的文化,不同时代人的思想,而不要排斥或迷信。4交流怎样做读书笔记。长篇名著可以摘录充满哲理和智慧的话语、摘录优美的片段,写梗概等方法做读书笔记。第二课时日积月累一、自读文学大师智慧的话语。边读边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二、说说打动自己的句子,并试着说说自己的感悟。三、背诵句子。四、交流自己阅读外国作品积累的值得记忆的句子。五、简要介绍几部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的内容,鼓励学生阅读这些作品。飞鸟集:飞鸟集是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 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诗集之一, 它包括300余首清丽的小诗。白昼和黑夜、溪流和海洋、自由和背叛, 都在泰戈尔的笔下合二为一, 短小的语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引领世人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玉米人:伊龙大地是土著印第安人世世代代主活繁衍的地方,林木蓊郁,莽莽苍苍。山下的皮希古伊利托村里住着几十户拉迪诺人其(即西班牙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种人)。他们计划放火烧山,种植玉米,出售玉米。这完全违反了印第安人的传统观念。当地印第安人认为,人是玉米做的,卖玉米就是出卖自己的子孙。围绕着种玉米发生了一个离奇的故事。老人与海:故事讲到一个精神沮丧的老渔人,在他对职业的自豪感(他留下的唯一自豪感)的支持之下,冒险远航至墨西哥湾流并在那里钓住了一条该水域中从未见过的最大的马林鱼。故事接着说到他孤零零地、在因奋力叉住这条大鱼而耗尽了力气之后,被迫投入一场和一群海盗似的鲨鱼的绝望的搏斗之中,结果是那些鲨鱼只给他留下了猎获物的一具骨架。趣味语文一、读几则小故事,想想趣在哪里?二、分别就三则小故事交流。1巧问巧答巧在什么地方?你能把问号和感叹号变成语言吗?2一个逗号说明了什么?(作家创作的严肃和认真)3文豪和蚊子马克吐温的话巧妙在哪?1交流外国名著及名著中的人物,可以说说读了什么名著,简介名著内容,交流读后感受,可以介绍名著中印象深刻的人物。交流读中国名著和外国名著不同的感受。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注意外国名著的语言特点,对不同国家语言特点有所了解。交流阅读外国名著和长篇的方法、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困难的方法。教学反思:课型: 达标提升课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孩子们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修改【分发达标练习题卡】一、根据拼音写汉字。c bi zh wng bi sh do go( ) () ( ) ( )二、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并读读这些词语ch( ) di( ) s( ) i( )差 逮 似 挨ch( ) di( ) sh( ) i( )三、比一比,再组成词语。锈( ) 糊( ) 祷( ) 绣( ) 湖( ) 涛( )喝( ) 蓝( ) 晴( )渴( ) 篮( ) 睛( )四、用“望”这个字组七个词,能恰当的填在下面这段话中。小凡卡( )得到幸福,但他受尽了老板的折磨,生活没有( )了。他给乡下的爷爷写信,( )爷爷能接他回到乡下去,这是他美好的( )。信寄出后,他整天( )着。两个月过去了,爷爷没有来,他很( )。半年后,乡下捎来口信:爷爷死了。凡卡从此( )了。五、读下面的句子,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下面划线词语的意思。、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打发: 打: 、等我长大了,我会照应您,谁也不敢来欺负您照应: 、我的生活没指望了,连狗都不如!指望: 六、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空。这篇课文通过_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贫苦儿童的_。文章内容分为_、_、_三部分。其中凡卡在写信过程中主要回忆了_和_这两件事。最后,文章以凡卡甜蜜的梦结束,这样写的妙处是:_。七、学了这篇课文,你可能有很多话想对凡卡说。先说一说,再写下来。阅读凡卡(片断),完成后面作业。凡卡呵了一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1、凡卡称老板的孩子为“小崽子”带有的感情。A、亲热B、蔑视C、仇视D、喜爱2、“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的“捞”字意思是。A、从水里取东西B、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C、顺手拿或拉D、得到机会3、文中“打发”的意思是。A、派(出去) B、使离去C、消磨(时间、日子)D、安排、照料4、把第二段分成两层,第一层应到。A、“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B、“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C、“只好摇那个摇篮。”D、“我再也受不住了。”5、简答。节选部分是从哪几方面写出凡卡当学徒的痛苦生活的? 学生做题。订正答案同桌互相批阅作业。教学反思: 附送: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主题备课教材分析: 本组选的4篇文章,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它们是安徒生童话和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是单篇的作品;一种是外国文学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它采用的是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4篇课文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不同的命运同样引人关注。 本组编排的目的,一是拓宽学生的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外国名篇名著;二是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心人物命运;三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学会课文中的新词。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3、揣摩文章的各种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独特效果。单元教学重点: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学会课文中的新词。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3、揣摩文章的各种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独特效果。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揣摩文章的各种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独特效果。单元课时安排:预习先导课 1课时精读引领课 4课时略读提高课 2课时拓展阅读课 2课时积累练习课 3课时课例与丛书结合点:卖火柴的小女孩与丛书4中童话故事体裁相同;凡卡与丛书中富商与鞋匠主题基本相同;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与丛书“一起去历险”单元中的文章内容、主题相符。相配备丛书课例:语文主题丛书4海那边的故事。课型:单元先导课主备人:实验中学 武玉娟学习内容: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内容,“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文章。学习目标: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学会1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3、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修改1、通过导读,整体感知。通过读课文,我认为本单元的关键词是:2、理解字词,排除障碍。(3) 通过查字典,我解决的不认识的字有:(4) 通过上下文,我理解的不明白的词语有:4、 读通课文,了解内容。(1)学弈的主要内容:(2)两小儿辩日的主要内容:(3)匆匆的主要内容:(4)桃花心木的主要内容:(5)顶碗少年的主要内容:(6)手指的主要内容:4、回顾内容,重点品读。1通过预习本单元,我认为本单元的重点句子是哪些,并说一下理由(1)(2 )(3)(4)2许多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他们会用不同的方式展示出人生的真谛,在阅读主题丛书的内容后,你认为令你深受其发的句子有哪些?3初读课文和丛书中的文章后,我还有不明白的问题是:通过导读,整体感知。通过读课文,找出我认为本单元的关键词是:通过查字典,我解决的不认识的字有:通过上下文,我理解的不明白的词语有:读通课文,了解内容教学反思:课型:精读引领课学习内容:卖火柴的小女孩,引领丛书雏菊、森林中的三个小矮人。学习目标:1、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4、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学习重难点: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五次擦燃火柴的课件;乐曲天鹅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修改一、从作者入手,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出示几段话请学生来读:a、我年届七十,有机会又读了一遍安徒生童话,颇有以前没有过的感受。因此我深深领悟到,安徒生童话真是可以从小读到老的书。(任溶溶)b、在安徒生的童话世界里,虽然他并不经常给你一个甜蜜蜜的大团圆而是让女孩点完所有的火柴冻死,让锡兵为了得不到的爱情甘心熔化,让小人鱼化成美丽的海水泡沫,让刚刚爱上公主的穷人失手烧掉自己的飞箱但掩卷之后,我们觉得他的童话世界仍然充满了善良和爱,充满了感动和美。C、丹麦大物理学家奥斯忒看到了安徒生的才能。他对安徒生说,如果他的长篇小说能使他出名,那么,他的童话将使他不朽。d、列夫托尔斯泰曾意味深长地问高尔基:“你读过安徒生吗?我读过,十年前,我没读懂,十年后,我终于读懂了,他很孤独,非常孤独!”e、我相信,用生命写作的作家无论多稀少,安徒生都是其中一个,他的生活、经历、情感、血液、梦想一切都在文字中,这使得他的童话拥有丰富深刻的内涵,在儿童和成人的世界里都广受欢迎。仅此一点,就可以把世界上绝大部分童话作家和安徒生区别开来。1、关于安徒生,你了解了什么?2、关于安徒生,你不解什么?二、从故事走近安徒生1、简介卖火柴的小女孩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846年。当时有个朋友要求他为一幅拿着一束火柴的穷苦小女孩的画写一篇童话。这幅画使安徒生想起了自己母亲的苦难童年。他的母亲幼年讨过饭。安徒生说:“妈妈告诉我,她没有办法从任何人那里讨到一点东西,当她在一座桥底下坐下的时候,感到饿极了。她把手指伸到水里去,沾了几滴水滴到舌头上,因为她相信,这多少可以止住她的饥饿。最后,她终于睡过去了,一直睡到下午。”安徒生就怀着这种感情创作了这篇感人的童话的。2、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自学生字。三、默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把自己的想法批注在书上。 四、感悟写法,体会情感。小组合作学习:1、对比阅读幻象和现实部分,说说幻象的句子在暗示什么?2、结合学生的感悟,请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小女孩现实生活悲惨的句子。比如冷天气的冷:*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大街走着。”*“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师:是啊,这个冰天雪地的大年夜,除了寒冷,还能给光头赤脚在街上的女孩带来什么呢!难怪小女孩首先就想到火炉了。请同学们接着交流。人情的冷:*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3、结合学生的疑问,在矛盾处体会:(1)不敢抽出一根火柴,到不停地擦火柴,直至擦燃一大把火柴,小女孩想的是什么?(2)小女孩死了,作者连用了两个“幸福”,作者想的是什么?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六、再谈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可以从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谈心中的安徒生:人品、作品。七、鼓励学生读安徒生童话,准备召开“班级读书会走近安徒生和他的童话”。拓展阅读:雏菊、森林中的三个小矮人。板书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心:大家关心她我们真幸福要求:1、想象要合理。3、 叙述要具体卖火柴的小女孩习题精选一、组词:僵( ) 蓝( ) 橱( ) 梗( ) 疆( ) 篮( ) 厨( ) 哽( )二、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1.老师经常激励我们学会更多的本领。2.我的课余爱好是打乒乓球和足球。三、根据课文内容用横线恰当连接词语:幻想渴望现美丽的圣诞树温暖冻死慈爱的奶奶幸福痛苦喷香的烤鹅食物寒冷美好的地方爱抚孤独温暖的大火炉欢乐饥饿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记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在_悲惨故事,揭露了_,表达_。五、阅读,回答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暧和暧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暧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有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暧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1、分别找出一个表示很冷和很暖的词:、。2、句子“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暧和暧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这句话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小女孩敢还是不敢呢?她不敢。她为什么不敢抽出一根来擦燃呢?答:(1) (2)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终于”说明了什么? 3、“奇异”的意思是,在文中划出表示“奇异”的句子用“划出来。4、你觉得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奇异的幻象?_5、分别用“”和“”划出表示幻想和现实的句子。 思考:关于安徒生,你了解了什么?关于安徒生,你不解什么?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自学生字。默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把自己的想法批注在书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反思:课型:精读引领课学习内容:学习课文凡卡,引领丛书富商和鞋匠。学习目标:1、学会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3、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叙述、信、回忆穿插来写、苦乐对比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学习重点: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学习难点: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是学习上的难点。教学准备:1、预习课文。2、阅读材料:在人间片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修改一、简介作者和作品,导入新课。凡卡这篇小说写于1886年,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在父亲的杂货店里,亲眼目睹了父亲对小学徒的虐待,十分同情小学徒的命运。凡卡就是这些可怜的小学徒中的一员。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走进凡卡的学徒生活,看看那个时代的农村儿童的生活是怎样的。板书课题:凡卡二、检查预习【出示导学单】1、通读全文,认读生字词。2、说说你对凡卡有了哪些了解?三、快速摸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凡卡的学徒生活主要在什么内容中反映出来的?根据学生汇报,帮助学生把课文内容进行梳理。四、阅读凡卡的信,围绕“信”,体会凡卡痛苦生活和心情。1、用一句话来概括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主要内容。学生可能会这样概括:生:凡卡受不了学徒生活了,请求爷爷把他接回乡村去。生:凡卡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求爷爷把他接回去。生:凡卡受不了了,只有死路一条了,哀求爷爷把他接回去。2、抓住“指望”,体会凡卡生活的无望。(出示)“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谁来说说,“指望”是什么意思?(1)九岁的凡卡离开乡村,离开疼爱他的爷爷,来到莫斯科这个大城市来当学徒,他曾经有什么指望呢?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他一定指望着到鞋匠这里学会做鞋,能够有一样本领,来养活自己。*他想挣钱,让爷爷和他都过上好的生活。*他们一定以为,在大城市是比较好生活的。*他可能还想,莫斯科是个大城市,他有了本事,可以在大城市生活,不再贫穷,离开乡下。*他还可能指望自己做出最漂亮的鞋,卖很多的钱,当一个有钱的人。(2)多么美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