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四 选考部分 第14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749833 上传时间:2020-02-07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3.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四 选考部分 第14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四 选考部分 第14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四 选考部分 第14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4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专题四选修部分 内容索引 核心知识排查 热点重点深化 考纲要求 1 商鞅变法 2 北魏孝文帝改革 3 王安石变法 4 俄国农奴制改革 5 明治维新 6 戊戌变法 核心知识排查 一 商鞅变法1 背景 1 春秋战国时期 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井田制瓦解和宗法分封制的崩溃 社会处于转型期 2 春秋时期的改革针对经济基础 承认土地私有化 战国时期的改革针对上层建筑 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3 秦国相对落后 秦孝公坚决支持商鞅变法 2 内容 1 军事 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奖励军功 编制什伍组织 2 经济 废除井田制 承认土地私有 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 3 政治 废除分封制 建立县制 燔诗书而明法令 制定秦律 4 风俗 塞私门之请 推行分异令 3 性质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4 评价 1 积极 推动了秦国社会的发展 而且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 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消极 轻视教化 鼓吹轻罪重罚 加重对人民的剥削 激化了阶级矛盾 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1 背景 1 439年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结束了北方多年来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 2 北魏面临危机 经济落后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 3 掌握实权的冯太后和孝文帝积极推动北魏改革 2 措施 1 推行均田制 2 设立三长制 加强中央集权 3 整顿吏治 4 迁都洛阳 5 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 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 3 性质少数民族学习中原先进文化 促进自身封建化的改革 4 评价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加速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三 王安石变法1 背景 1 北宋中期 出现 三冗 冗官 冗兵 冗费 两积 积贫 积弱 现象 阶级矛盾尖锐 边境危机严重 2 庆历新政失败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 2 措施 1 理财措施 实行青苗法 募役法 农田水利法 均输法 方田均税法 市易法等 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限制了大地主和高利贷者对农民的剥削 增加了国家的收入 2 整顿军队 实行保甲法 保马法 将兵法 节省了军费开支 设军器监 提高了武器质量 使军队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3 改革科举 改考经义策论 为变法造就人才 改革选官制度 克服恩荫泛滥的弊病 3 性质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4 评价 1 取得一定成效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2 变法的局限性 由于用人不当 出现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3 新法的变质 成为党争和聚敛钱财的工具 变法的精神被完全改变 四 俄国农奴制改革1 背景 1 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激化了阶级矛盾 2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农奴制的落后 3 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群体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 2 内容 1 二一九法令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农奴得到一块须高价赎买的份地 农民仍受 村社 的管理 2 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 促进俄国司法体系和地方行政体系的近代化 3 评价 1 进步性 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 资金和市场 2 局限性 采用自上而下的形式 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3 性质 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五 明治维新1 背景 1 国内危机 幕府专制 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2 民族危机 黑船来航 民族危机加深 3 独立改革派的形成 武装倒幕的成功 成立明治新政府 2 措施 1 政治 废藩置县 四民平等 加强中央集权 建立近代天皇体制 2 经济 殖产兴业 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3 文化 推行文明开化 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社会习俗推进西化 4 军事 建立现代化军队并辅以武士道教育 3 评价 1 进步性 逐渐摆脱不平等条约 成为亚洲的强国 为其他国家提供重要的启迪和经验 2 局限性 自上而下的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六 戊戌变法1 背景 1 民族危机 甲午战争失败和 马关条约 的签订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2 经济根源与阶级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3 思想基础 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 早期维新思想的直接影响 4 维新派的准备 创办学堂 聚徒讲学 著书立说 力倡维新 公车上书 恳请变法 创办报刊 传播维新 成立团体 组织力量 展开论战 挑战顽固 2 内容 1 政治 允许官绅士民参政 精简机构等 2 经济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等 3 军事 改革军制 精练陆海军 按新法练兵 4 文化教育 促进西学传播 废除八股 3 结果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发动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 4 评价 1 性质 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具有进步意义 2 政治上 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具有爱国性 3 思想上 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具有启蒙性 4 社会生活上 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 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 热点重点深化 1 经济改革的原因 旧的经济政策阻碍社会发展 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 如商鞅变法 统治面临危机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 如王安石变法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和社会发展趋势 如北魏孝文帝改革 2 经济改革的内容 制度方面 土地制度 赋税制度 经济管理政策 金融方面 货币 金融体系 其他方面 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生产方式的改革 考向一中国古代的经济改革 3 经济改革的影响 一定程度上巩固了统治阶级的统治 稳定了社会秩序 改变了社会形态 如商鞅变法 促使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 清除了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 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1 命题点 唐代币制改革 2015 课标全国 45 材料从秦朝铸造 半两 钱开始 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 汉代的 五铢 钱 重如其文 直到隋代 都被视为标准性的钱币 由于盗铸 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 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时常发生 隋末 劣币盛行 千钱初重二斤 其后愈轻 不及一斤 币值混乱 影响流通 针对这种情况 武德四年 621 唐高祖下诏铸 开元通宝 钱 即在钱币上铸 开元通宝 字样 或识读成 开通元宝 大 真题导练 小仿汉 五铢 称作一文 亦称一钱 每十钱重一两 新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 远近甚便之 这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 钱 取代 铢 成为 两 以下的重量单位 此后历代钱币均称 通宝 或 元宝 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 宋代以后 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 如 熙宁通宝 光绪元宝 等 摘编自彭信威 中国货币史 等 1 根据材料 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答案 答案推动了衡法向十进位制转变 不再直接以钱币重量体现币值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 答案 答案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通的历史 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 币值与钱币重量脱钩 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 方便了流通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为年号钱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1 古代法律儒家化的过程 儒家化的启动 汉代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引礼入法 儒家化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 纳礼入律 儒家化的成熟 隋唐时期 礼法合一 2 古代法律儒家化的意义 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 使 礼 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制定法律的依据 在中国封建社会 国家的各项法律制度都是依据 礼 的原则制定的 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 使 德治 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国家法律的正统 在法律儒家化的过程中 对于以纲常礼教为核心的封建伦理制度的维护不断强化 对于维护封建统治有根本作用 考向二确立法律儒家化的法制改革 2 命题点 隋代法律制度改革 2017 课标全国 44 材料北周武帝时期制定的 大律 凡二十五篇 制罪 二十五等 定罪1537条 条流苛密 比于齐 北齐 法 烦而不要 宣帝 更峻其法 导致 上下愁怨 内外离心 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 开皇初年两次 更定新律 史谓 开皇律 真题导练 隋朝统治者鉴于 北齐律 法令明审 科条简要 将其作为制定 开皇律 的主要参考 并 采魏 晋刑典 下至齐 梁 沿革轻重 取其折衷 成文 十二卷 新律制罪二十等 废除 前代鞭刑及枭首 等 苛惨之法 以轻代重 化死为生 定罪500条 删繁就简 比旧律减少死刑81条 流放刑154条 劳役刑等一千余条 唐朝官修史书评价 开皇律 刑网简要 疏而不失 据 隋书 1 根据材料 概括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 答案改变了北周的严刑峻法 减轻刑罚 对之前的法律兼收并蓄 择善而从 法律条文简要而不繁琐 答案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隋代 开皇律 制定的意义 答案 答案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立法的经验 提高了法律的文明程度 为隋朝发展与强盛提供保障 为后世法制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1 中国古代 吏治 成败得失及其原因中国古代 吏治 的许多做法 如科举 考核 监察等制度和诸多惩贪律法的建立 在整个中国历史 在世界范围内几乎都是首创 影响深远 并对后世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中国古代 吏治 成功的原因皇帝重视 吏治 重视官员教育和培养 重用贤能良臣 有完善 严密的制度律法和严格的实施程序 方法 全面 考核 保提拔 严格 问责 法律化 中国古代 吏治 失败的原因立法严而执法宽 渐不克终 皇权至上 天下之法 沦为维护皇权的工具 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 的官本位思想强化 考向三关乎政权稳定的廉政改革 2 中国古代 吏治 对当今反腐的启示 树立 法律至上 的治国理念强化廉政法律最高权威 树立 法贵责上 观念 刑罚不避权贵 平等执法 树立法律无等级观念 有相当完备 严密的制度保障健全惩贪法律法规 建立严密法网 严格规范执法司法程序 重典治贪 加强 刑法监督 完善监察立法 坚固最后一道拒腐防线 必须强化 官德 教育选任官员重视道德品行 促进其奉公守法 勤政爱民 加强官德修养教育 促进其修身节欲 严以律己 3 命题点 清朝养廉银制度 2015 课标全国 45 材料清代前期 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180两 正七品知县45两 正九品官员33两 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 还要支付随从 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 普遍入不敷出 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 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 这些税外之税 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 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 大州上县 每正赋一两 额外加征 银一钱五分 二钱不等 部分州县 数倍于正额 以致引发民变 雍正帝认为 与其暗取而多征 不若明定其数 与其营私而中饱 不若责其办公 他 真题导练 决定改革 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 统一管理 用于发放以 养廉 为名的津贴 养廉银的数目 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 总督每年约二万两 州县官每年也有二千两左右 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 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提高 摘编自黄惠贤等 中国俸禄制度史 1 根据材料 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 答案官员薪俸偏低 地方办公经费不足 各种税外之税繁多 官员贪腐现象普遍 百姓税负沉重 社会矛盾尖锐 政府力图整顿吏治 答案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 答案 答案提高了官员的合法收入 有助于抑制贪腐 暂时减轻民众负担 缓解社会矛盾 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贪腐问题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1 起步阶段 以 中体西用 为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 创办了近代洋务企业 近代海军 近代教育等 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2 发展阶段 经济工业化 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 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 政治体制民主化 政治体制近代化出现重大突破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 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使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 考向四探索近代化道路的政治改革 思想文化近代化 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 向西方学习 已从生产技术深入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层次 4 命题点 清末地方警察制度改革 2018 课标全国 45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后期 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 清代社会治安由八旗 绿营 衙役以及保甲 团练等承担 近代湖南治安尤难 地方官向来重视 戊戌变法时期 湖南维新运动颇为活跃 1898年 湖南按察使黄遵宪在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 参照日本警察制度与租界巡捕制度 在省城长沙创设了湖南保卫局 根据 湖南保卫局章程 保卫局由官商合办 职责是 去民害 卫民生 检非违 索罪犯 其机构设置实行三级体制 即总局 分局 小分局 戊戌变法失败后 湖南保卫局被清廷裁撤 摘编自韩延龙等 中国近代警察史 真题导练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湖南保卫局创建的原因 答案西方近代警察制度传入 加强地方治安的需要 湖南维新运动活跃 地方官员推动 答案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湖南保卫局相对于以前的治安机构有何不同 答案 答案受西方 日本的影响 官商合办 专门的警察机构 管理规范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