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数学.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739683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数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9年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数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9年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数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数学教学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编号:0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1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通过自主学习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教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解答下列各题。(1)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几分之几?(2)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2解答第2小题时,你是怎样想的?3阅读数学书第1页例1,看一看你的分析解题过程和书上的分析解题过程一样吗?你怎样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4试一试:在书上完成第1页“试一试”。5比一比:比较例1和“试一试”两道题的计算结果,它们相同吗?你知道是为什么吗?6想一想:怎样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它跟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探究质疑: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你认为应学会什么?还有什么疑问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通过预习,你认为本节课我们应学会什么?2揭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二、交流提升1课件出示:(1)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几分之几?(2)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2汇报交流:这两题你们分别是怎样解答的?3比较:这两题在解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4全班交流:(1)这里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2)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 师:这里是把实际造林与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进行比较,比较时以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为单位“1”。出示例1的线段图。那么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应该先算什么?再怎样算?根据学生汇报,板书:2016=4(公顷) 416=0.25=25%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解答?板书: 2016=1.25=125% 125%100%=25%追问:这两种解题过程各是怎样想的?第一种算法是: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所以先算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多少公顷,再算多的公顷数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另一种算法是:先算实际造林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2016=1.25=125%,再从125%中去掉与单位“1”相同的部分100%,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百分数。5出示问题:如果把问题改成“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指名汇报解题过程。你是怎样想的?指名说一说分析思考过程。提问:这个问题又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5全班交流:试一试和例1这两题计算结果相同吗?为什么?小结:“试一试”与例题中的问题都是把实际造林面积与原计划造林面积进行比较,但由于比较时单位“1”的量不同,所以得到的百分数也就不同。三、巩固拓展1完成“练一练”。课件出示:练一练 我国年有在读研究生82万人,年增加到98 万人。年在读研究生的人数比年增加了百分之几?提问:你是怎样理解“年在读研究生的人数比年增加了百分之几”这个问题的?你能试着自己列式解答吗? 计算中有没有遇到什么新的问题?计算时除不尽怎么办?请阅读本页教材的底注。计算中遇到除不尽时,一般保留三位小数,也就是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以后数位较多或数据较大的计算还可以使用计算器。2完成练习一第1题。师:你能试着自己独立完成吗?如果思考的时候有困难,不妨画画线段图,想一想把谁看作单位“1”,也就是100%。3完成练习一第2题。师:生活中有许多统计数据会使用百分数,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两个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请大家看数学书第2页的第2题,仔细读题,说一说问题求的是什么,再列式解答。如果结果除不尽,一般可以保留三位小数。(如果有学生感到困难,可让他们先画出线段图来帮助分析,再根据线段图进行思考。)4完成练习一第3题。师:再来看第三题。读题后说说题目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求的是什么问题,把问题补充完整说一说。四、总结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解决怎样的问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时,通常可以怎样思考?计算过程中还要注意些什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2016=4(公顷) 2016=1.25=125% 416=0.25=25% 125%100%=25% 答: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25%。教学反思:附送:2019年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I)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文中的主要词语。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第一课时主要过程:(一)谈话揭题,提出问题。 (二)提出要求,朗读课文把课文的每一句话读通顺,读流利,没把握的可以请教别人,会了再多读几遍,读熟为止。(三)给出段落,概括大意这篇课文可以分三段:第一段(第1、2节);第二段(第3节);第三段(第412节)自读课文,用一两句比较简洁的话概括每一段的意思。(概括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语文素养。在高年级段继续加强和巩固概括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四)再读课文,初步感知再读读课文,围绕提出的问题“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进行思考,一边读一边做记号、做批注。(五)巧记生字,示范练习第二课时教学设想:把握五个层次的“对话”,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自读自悟,讨论交流,体会课文的内涵。教学过程 (一)第一个对话与课题对话1、指名读题,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强调地点“天游峰”;强调人物“扫路人”;强调地点和人物“天游峰”“扫路人”)2、天游峰是怎样的?扫路人又是怎样的?到文中找出描写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从中你读懂了什么?(二)第二个对话与天游峰的对话1、读读自己所划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2、在学生谈体会的过程中朗读指导同步进行:读出天游峰的高和险。3、出示“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在内容或写法上,你喜欢这句话的什么?(体会动词“抛”,体会比喻和夸张手法运用的恰当和具体)(三)第三个对话与游人对话1、到课文中找出写游人表现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写出了游人登天游峰时的吃力的样子;“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写出了游人畏难的情绪和状态。3、再读句子。想象说话:如果你来到天游峰,你会怎么做?4、毛主席的一首诗里有这样一句话“无限风光在险峰”,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你想对“望而却步、半途而返”的游人说什么?(四)第四个对话与扫路人的对话1、读读你划的描写扫路人的语句,并说说它是从哪个方面来描写的?你体会出了什么?2、交流:外貌的:“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预设:老人很有精神;很朴素)动作的:“老人引我进了屋,为我沏了一杯茶。”“老人摇了摇头,伸出了七个手指头,然后悠然地说”“说罢,老人朗声大笑”(老人热情好客、性格开朗);语言的:“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预设: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勤劳,自信等)3、比较游人和扫路人面对天游峰的不同状态,你想到了什么?4、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在山势如此之险、工作量如此之大的生活面前,他难道真的不累吗?(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鼓励学生“据文而辩”“据理而争”,不求最终答案,只是关注过程,让学生说真话,表真情。)(五)第五个对话与文中的“我”和自己(学生)对话1、“我”作为一个游客,在天游峰面前是怎样的表现?找出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2、交流:“我终于顺着这跟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预设:作者不怕山高路险)3、“我心里不禁倒抽了一口气”。作者为了什么倒抽一口气?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想法。(预设:倒抽一口气表明作者很惊讶。惊讶什么呢?揣摩“我”的内心活动说一说)4、“30年后我再来看您!”(预设:这句话你能读到它背后的意思吗?)5、读一句话我们不仅要读明白它字面的意思,还要读透它背后蕴含的意思。用这样的方法去读课文最后一句话“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驻地。”你读懂了哪两层意思?(表面上写老人的笑声传得很远,隐含的意思是老人的自信、豁达和开朗永久地铭刻在了我的脑海里,老人给“我”的启迪一直激荡在“我”的心中。)6、读罢课文,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迪?7、学生交流。(六)教师总结天游峰的扫路人赞美的是一位自信、豁达开朗、攀登不止、生命不息的老人,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这是一首生命的赞歌,是一座点亮人生的灯塔,伴随我们远航。送给同学们两句话:1、是青松,就挺立山巅;是小草,就装饰大地。岗位可以不同,追求应该一样:做一个快乐的人。2、世界上最伟大的是精神。(七)作业设计1、想象练笔:三十年后的一天,“我”又来到了天游峰,看到了银丝一样的阶梯,耳边又传来了“哗哗”的声音请你根据上面的文字展开想象,写一段话。2、模仿课文写扫路人外貌的句子,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的外貌。3、课余阅读老人与海。板书: 天游峰 的 扫路人第一险峰 不累九百多级 自在悠闲层层叠叠 豁达开朗 自信【积累运用】(一)写人物外貌的成语:眉清目秀、容光焕发、冰清玉洁、明眸皓齿、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婀娜多姿、仪表堂堂、衣冠楚楚、亭亭玉立、鹤发童颜、面黄肌瘦、蓬头垢面、骨瘦如柴(二)写人物外貌的句子:1、这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中等身材,四方脸庞,由于长年在地里干活,脸上的皮肤显得很粗糙。好像好几夜没睡上安稳觉,他两只眼睛深深地陷了进去。 2、李阿姨快四十岁了,长年的辛劳,给她眼角留下浅浅的鱼尾印迹。不过,她那浓密油亮的短发,仍是那么乌黑。眼睛虽是单眼皮,但秀气、明亮。那高高的鼻梁下经常有力地紧抿着的嘴唇,显示着青零星的活力。3、玲玲不到两岁,胖墩墩的。红扑扑的小脸蛋上,有一双水灵灵的眼镜。小辫儿朝天翘着,粉红色的发带在头上一颠一颠的,像两只飞舞的彩蝶。尤其逗人喜爱的,是她那张伶俐的小嘴。 (三)人生格言:1、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爱默生 2、信心是一种心境,有信心的人不会在转瞬间就消沉沮丧。 海伦凯勒【美】 3、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萧伯纳【英】 课后反思:16、最大的麦穗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垄”,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4、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第一课时教学设想: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阅读,发现问题;再读课文,奠定基调。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有一天,他让他的学生们到麦地里去找最大的麦穗,想通过这件事教育他的学生们,那么,学生们是怎样摘最大的麦穗的?苏格拉底想教育他的学生懂得什么呢? 2、板书课题。(二)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 找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词语的意思。 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嘲笑:用言语挖苦、取笑人。 苍老: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 错失良机: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四)自主阅读,发现问题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发现问题,动笔画画。 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所提问题。 3、学生提出问题,请学生自己将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在问题后面注上自己的名字) 4、师生梳理问题:预设:A.、为什么弟子们用心地挑挑拣拣结果却两手空空地走出了麦地?B、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小麦嘲笑弟子们什么?C、为什么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只许进,不许退”?D、为什么最大的一穗就是弟子们刚刚摘下的?(五)再读课文,解决问题1、对照列出的问题仔细读课文,试着解决提出的问题。2、交流解决的问题。(六)指导书写。(七)作业:抄写词语、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朗读课文1、我们夸一个人有见识、很聪明的时候,经常会用上这个词,猜猜,什么词“智慧”。今天,我们继续走进那黄灿灿的麦田,找寻那一株最大的麦穗,感受一个智者的独特的精神世界。 2、我们班有好多同学朗读课文特别棒。老师要请七位同学读课文。谁愿意读站起来。分段读课文。(二)触摸语言,感悟智慧有人说:哲学家的语言是深邃的语言,是精辟的语言,是智慧的语言。在弟子们寻找最大的麦穗的过程中,苏格拉底说了几句话,找出来读一读。语言要放到一定的环境中才可以读透。这三句话分别是苏格拉底在什么环境中说的?1、品读第一句话“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指名读。苏格拉底的话是在给弟子们提要求。他会用怎样的语气读?给别人提出要求要清楚明白。我们还可以怎样读?联系下文想想“只许进不许退”背后有什么深意?2、品读第二句话“你们已经到头了。”联系上下文读读这句话,想象苏格拉底的心情,再通过你的朗读把这份心情表现出来。(预设:责怪;批评;警告;遗憾教师追问:问什么?)弟子们不能完成任务,是因为他们没有认真对待吗?你怎么看出来的?投影出示:“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这些弟子在摘麦穗时是怎么想的?这时候如果你在场,你会给他们怎样的建议?3、品读第三句话“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苏格拉底这次又是以怎样的语气说的?(告诫、善意的提醒) 苏格拉底肯定了什么?在肯定的基础上他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看来这个分号不简单,句子的意思更进一层,变得更完整,更深刻。醉翁之意不在酒。你从苏格拉底的话中读懂了什么?如果再给弟子们一次机会,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三)感悟中心,提升认识1、苏格拉底的弟子们真的一无所获吗?哪一个字告诉你了?(悟)2、是的,他们收获了一个重要的人生道理。这就是3、出示:“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点名读。 说说“最大的麦穗”、“饱满的麦穗”“眼前的一穗”的含义。苏格拉底的测验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把“麦穗”换成“机遇”去说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明白道理,真是一个高明的老师!我要向他致敬,向他学习。 你愿意把这段话中哪一句记在心里?反复诵读:“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老师示范理解我的追求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让同学们都喜欢我的语文课。今天或者说现在,我就是要认真上好这堂课。只有上好每一节课,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件事,我才能离我的追求更近!你能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再读“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四、总结教学,实践感悟1、按照分号的不同用法,各写一段话。2、写一段“与机会失之交臂”令自己遗憾深深的往事,细致刻画自己的心理活动。板书链接16 最大的麦穗 追求 眼前的麦穗实实在在【积累运用】 1、苏格拉底的名言: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2、背诵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课后反思:17、 山谷中的谜底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深刻含义。本文计划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设想:第一课时的主要目标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将课文读准确,读流利。了解课题中的“谜”指什么?“谜底”又是什么?继续训练用简洁的话概括课文的大意。教学过程:分四步,即猜谜导入初读课文精读训练作业设计(一)猜谜导入,感知谜底出示谜语:独木造高楼,没瓦没砖头,人在水下走,水在人上流。(打一用具)1、猜谜2、说说这个谜语的“谜面”是什么?猜出的结果叫什么?(板书:谜底)谜底就是谜语的答案,有时也比喻事情的真相。3、大自然中也有许多谜,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条山谷,也去猜一个谜。(板书:山谷中的)4、以简笔画让学生理解“山谷”:两山之间低凹而狭窄的地方。5、读题,“山谷中的谜底”也可以怎么理解?(山谷中某一奇异现象的真相)6、那么,这山谷中有什么谜?它的谜底也就是事实真相又是什么?它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二)自读课文,明确要求1、自由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2、查词典并联系课文内容重点理解下列词语(学生也可以提出不懂的词语。) 惟一:只有一个,独一无二。 摧毁:用强大的力量毁坏。女贞:树的名字。3、用钢笔描红、完成临写。4、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5、指名读课文,师生评价,及时纠正。(三)说说大意,理清脉络1、如果用猜谜来打比方的话,文章的哪一部分是谜面,哪一部分是谜语底?默读课文画出两个部分的起止。(第1、2自然段为谜面;第46自然段为谜底)那么第三自然段写的又是什么?(旅行者的发现)2、说说各段的段落大意。(第一段:魁北克的一个山谷里有一个奇异景观,西坡长满多种树,东坡只有雪松。第二段:两位旅行者的发现解开了谜。第三段:旅行者从中得到启示)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四)精读课文,感知谜面指名读第一段,要求用简笔画表示“南北走向的山谷”及“东坡,西坡”。这条山谷有一个什么“谜”?(西坡:长满东坡:只有雪松)(四)小结教学,布置预习1、认真读课文其余部分,画出旅行者发现的句子,并写上自己的体会。2、你能从课文揭示的谜底中知道什么?可以先与同学们进行讨论交流。板书链接 西坡 谜 东坡 长满杂树 山谷中的 只有雪松底 第二教时教学过程:(一)勾起回忆,激发读趣山谷中有一个怎样的谜?(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课时学得的知识)同学们一定想知道旅行者最终是怎样解开这个谜的,用心读课文,多提为什么,你一定会把课文彻底读懂,说不定你还能从“谜”中解开另一个“谜”呢!(二)切入“谜底”,缘根追源1、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2、学生找出句子,仔细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3、出示句子:“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也丧失了生机。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4、看来雪松的本领真大。到课文中找找哪几句话具体写了雪松的这个本领?找到以后做上记号并大声朗读这几句话,边读边想象书中所描绘的情景。5、指名读,谈体会。6、你佩服雪松什么样的本领?看看谁能用两个词概括一下雪松的本领!(板书:弯曲、反弹)7、指导朗读。8、谁能到黑板上来给我们讲讲这个谜和它的谜底?(阅读教学中应该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紧扣学生的问题展开,结合学法指导,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指导学生读中悟理。)9、组织辩论:有人读了课文的第三段以后说,雪松面对风雪,一个劲地向下弯曲,他们是一群胆小的弱者。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我们也来把第三段读一读,然后再反驳他,要有理有据,才能把它辩得哑口无言。(重点体会雪松的顽强,雪松的弯曲策略。)(板书:反复)10、在大雪面前,雪松是一个智者,是一个强者。(板书:智者、强者)(三)理解启示,感悟人生1、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第一遍:带提示语。第二遍:去掉提示语。第三遍:自己读一读,想一想,不懂的可以提出来。2、引导体会写“启示”的一段话,指导理解句子的方法。出示小黑板:“对于外界的压力,但”。指导理解句子的方法:对于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要想读懂它,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联系上下文,还有一种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也就是举例子)。3、自读这段话,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谈谈对它的理解。4、交流,教师指导。5、我们可以用哪些词或名言来概括雪松的这种特性或品质。(预设:能屈能伸;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6、齐读最后一节,联系上下文或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说说你对“弯曲不是而是”的理解。(四)总结教学,提升认识在我们生命的旅程中,肯定常常会遇到一些外界的压力,或者意想不到的困难,对于这些压力、困难,我们有时必须选择宁折不弯的勇气去抗争,如果她关乎尊严与荣耀!有时也应该学会雪松的弯曲,记住!这种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出示: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不是而是;考试时先易后难不是而是;动物冬季冬眠不是而是;你想到了哪些:(五)作业超市(可选择):1. 准备把文中的那些句子摘抄到你的采蜜本上。2. 课后,把你的名言写在书本上,再署上你的大名。3. 请搜集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积累、课外阅读的开始。) 板书链接山谷中的谜底雪松 弯曲 智者 启示 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 反弹 强者 而是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课后反思:【积累运用】1、 写雪松的诗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毅)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李白)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唐白居易) 松风吹茵露,翠湿香袅袅。(宋苏轼)松门风自扫,瀑布雪难消。(唐皇甫曾)2、 大自然的启示: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月亮圆是一种美,缺也是一种美;山泉一年四季唱着欢快的歌,不解岁月的苦涩; 山谷-阳光很少光顾,生命依然蓬蓬勃勃。 沙粒很小很小,但一跳入人的眼睛,便会浊了眼前的一切; 种子泥土所不能埋没的希望。 绿叶没有一片完全雷同的生命; 蒲公英轻飘飘的,被风一吹便不能自已。 树枝能被牵扯的是它的躯体,伸展的灵魂是不可压抑的; 彩虹以弯曲的艺术垂钓众人的仰慕; 流星在殒落的过程中展现生命的光华。【实践活动】仿照积累运用的第二部分,到大自然中去找找,哪些事物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集体交流。习作五【教材解读】一、 习作内容解读本次习作要求学生围绕“成长的烦恼”大胆倾吐自己心中的烦恼。习作指导应该创设一种宽松氛围,使学生乐于将自己的烦恼倾诉,从而获得丰富的习作素材及情感体验。教学重点是要教会学生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做真诚的交流与沟通,打开心扉,促进课堂多元对话,把烦恼写具体、写形象。 二、学生学什么1、大胆诉说自己成长中的烦恼,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等描写把烦恼写具体、写形象。3、写好后愿意与别人交流,消解烦恼。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4、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素材的良好习惯。三、我们怎么教本次习作我分这样部分:一是课前铺垫,让学生在晨会课上交流“烦恼”的话题,写好心情日记片段;二是主题阅读,给学生提供习作妈妈请给我一点自由唉!个子矮,真烦恼!,划出写得好的词句认真体会,并和同学交流;三是习作指导。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听老师讲故事: 传说有个国王整日郁郁寡欢,有人献计说:“只有穿上快乐人的衬衫,国王才会变得快乐起来。”于是,国王派侍卫遍访了皇亲国戚,大臣将军,结果,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秘密,都有无法满足的愿望而为此烦恼,谁也不能借给国王衬衫。1、听了故事,你想说些什么?2、交流由故事得到的启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这在成长道路上是很正常的。3、同学们,我们彼此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经历。在成长的道路上,你哭过吗?恨过吗?生气过吗?心烦过吗?哪些情景至今都让你无法忘怀?今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进行一次“烦恼大拍卖”,大家打开心窗一吐为快,也许你心头的阴云就会烟消云散,心情像阳光一样灿烂,笑容如鲜花一般绽放。(板书课题:成长的烦恼) (设计意图:习作前的谈话只是帮助学生打开了记忆之门,要写好作文,需要学生认真思考。思考写什么,怎么写。相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记叙一件事情并非十分困难。难点在于写出自己当时的烦恼,以及正确对待烦恼的态度。) (二)交流烦恼,真情碰撞 互相敞开心扉诉说自己烦恼的事,再用具体的事情说出烦恼的原因。(三)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读一读习作5的要求与提示,边读边仔细想一想,提示都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学生自由阅读习作要求与提示。) 归纳:烦恼来自学习、生活、身体、社会、家庭、同学 板书:大胆地说心里话,说真话、表真情。 (四)启发回忆,拓宽思路 人们总说:小孩子是无忧无虑的。谁又知道我们也有许多成长的烦恼,现在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回忆一下在学习上、家庭中、同学间有过哪些烦恼的事呢?又是因为什么而感到烦恼的? ( 学生回忆思考 ) (五)创设情境,积累素材模拟红领巾电视台成长在线节目的场景,营造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交流环境,请参加访谈的代表介绍自己的烦恼,在交流中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可以现场询问。教师重点从语言表达和材料内容两方面指导点拨,启发引导学生相互补充,相互评价。 1、今天成长在线的话题是“成长的烦恼”,请各位“嘉宾”积极踊跃地说出自己的心声。现场采访现在开始!我们先说一说自己都有哪些烦恼吧。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归纳分类,拓展学生的思路。) 2、我们在成长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烦恼,但我们一定要正确对待,这样才会对自己的成长有好处。说起自己的烦恼,我们就会打开话匣子。那么,大家烦恼的原因是什么呢?令你烦恼的时刻或场景是怎样的呢?请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引导学生倾吐,达到真情流露的目的。让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件件生动的事例浮现在学生眼前,让万般感慨涌于心头,这样不仅有效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习作的欲望,而且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有意识地积累素材的习惯,解决了学生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难题。交流过程同时渗透写作方法指导,力求于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明白:要将烦恼表达清楚。) (六)放胆习作,真情体验 1、佳作引路,示范指导。 回忆前几日读的文章妈妈请给我一点自由和唉!个子矮,真烦恼!,全班讨论:文章写得好在哪儿?哪些方法我们可以借鉴? 2、捕捉材料,交流构想 你打算选择什么内容来写,准备怎么写呢?先想一想再把自己想写的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相互交流。 3、动笔成文,相机辅导。 刚才大家都能说出心里话,不仅说出了烦恼事,还说出了原因。同学们,想不想将今天的真心话、心中情写下来?为了记下自己成长过程中烦恼的一笔,留下自己成长的足迹,赶快动笔把你所想的、所说的烦恼写下来吧 ! 老师相信大家不但说得好,写得一定同样精彩! (学生自选习作素材,自定习作内容,动笔尝试习作。在学生动笔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给予个别辅导,特别是习作有困难的学生。 ) (设计意图:从说到写、先说后写历来被视为习作教学的重要途径。安排这一环节,通过几个回合的说话交流,在师生、生生的交流评价互动中,一方面引导学生明白怎样把自己的心里话清楚明白地说出来,另一方面使学生相互开阔思路,丰富题材,避免思维的束缚,真正使学生的习作具有个性色彩。) (七)修改定稿,分享烦恼 通过自读自改、小组交流、师生共评等方式修改习作,使作文主题鲜明,内容具体,表达通顺。 1、读给自己听,自己修改 写好后自己先放声朗读,听听是否顺口,想想词语用的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具体了,不合适的自己试着改过来。 2、读给小组同学听,合作互改。 3、谁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全班同学听? 大家听后有什么看法?你认为他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说一说。(引导学生评价,修改。) 4、读给爸妈听,分享烦恼和倾诉的快乐。 回家后,请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分享习作的快乐,并请爸爸妈妈对你写的内容提出意见,认真改一改。 (设计意图:评改赏析作文是心与心的碰撞,是师生、生生之间心灵的交流和情感的沟通。自改之后。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别人听,可以征询别人的意见,取长补短,既增进了了解。又加强了合作,使学生的习作水平得到了共同的提高。自评自改、同学互评、师生共评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让活动中有对话,对话中有活动,有利于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习作成功的快乐,令作文评改充盈新的活力。) (八)拓展延伸,感悟哲理1、同学们,还记得课的开头老师讲的故事吗?其实我还没有讲完,侍卫们最终找到了一个农夫,他正哼着小曲躺在树荫下休息,侍卫们问:“你快乐吗?”农夫乐呵呵地说:“当然快乐呀,我自食其力,无忧无虑,快乐极了呀!”于是,侍卫们向他索要衬衫,农夫惊讶地道:“可是我没有衬衫啊。”同学们,听完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生活中的烦恼呢? 2.、其实只要保持愉快的乐观的心情,多一份理解和宽容,一切烦恼都只是天空中的浮云,它只是我们生活中的小插曲而已。附1:下水文 妈妈,请给我一点自由时间悄悄地溜走,转眼间,我已经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了。充满活力的我们应该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然而烦恼不知不觉来到我身边,它有时让我感到沉重而又压抑。 那天我刚放学,恰好作业已被我在学校做完了,本想轻轻松松地坐在沙发上,打开电视放松一下紧张疲惫的身体。还没等我坐下,妈妈的“机关枪”就瞄准我“开枪”了:“还不赶快去复习,都六年级了,还有闲功夫在这看电视!”我只好悻悻地关上电视机,回到自己房里埋首书海。哎!没办法,和妈妈抗衡简直就是自讨苦吃! 还有一次更惨:那天家庭作业多,一回家我就到自己房里埋头做起来。“快下来。”妈妈大声喊道,“小青,看妈妈给你买了什么好东西!”我惊喜地跑到楼下,心想妈妈是给我买了我最欢的玻璃杯吧!谁知我过去一看,都是一些作文书和数学练习,我的心情真是一落千丈。妈妈在一旁絮絮叨叨:“你都上六年级了,买几本作文书给你看也好,可以让你多学点,那些数学练习内容很丰富,你每天都要做一些”我打断妈妈的话大声说:“你知不知道,我现在作业很多,而且还有老师布置的的任务,玩的时间几乎没有。难道我真的应该像个机器人一样一天到晚有做不玩的事吗?”妈妈脸色阴沉了下来,严厉地说:“我现在给你买这些,还不是为你以后的前途着想,不都是为了你好吗?你别不识好歹。”我反驳道:“难道大人们都要以这种方式来爱孩子吗?你们就知道读书读书。有没有为我着想,我现在到底有没有自由。”说完我就掉头冲进了自己的房间。 有人说,成长是一串快乐的音符,可是我为什么找不到快乐的感觉,寻不到快乐的节奏,没有自由也没有幸福呢?我真的好烦恼 唉!个子矮,真烦恼!这个烦恼,它简直就像钻进鞋子里的一粒细沙。磕得我难受、生疼。那就是个子矮。个子矮,有时真不是好事,比如说写板书,我总是很犯难,因此黑板上方三分之一的面积是我的“禁区”。课后反思:【积累运用】1、 好词惆怅 彷徨 忧虑 悲叹 心酸 自责 愧疚 悔恨 痛楚 害羞 憧憬 神往 气愤百感交集 幸灾乐祸 刻骨铭心 万念俱灰 无地自容 坐立不安 心急如焚 感慨万分2、好句 看着桌上一大摞辅导资料,我头都快炸了。妈妈,请你别再买这些书好吗?我心里像吞了一颗青梅,酸溜溜的还带有苦味,我低着头,生怕被人看出自己难堪的表情。“不要看电视,写作业去!”又传来妈妈的大声呼喝,我委屈地关掉电视,嘟哝着回到了自己的房间练习五【教材解读】 一、内容解读 本单元练习继续沿袭前面四个单元的基本结构特征,分为五块:第一块,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事物分类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分类;第二块,则是让学生能联系生活理解词语,并学会运用;第三块,硬笔习字,提高学生的硬笔字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并培养学生的欣赏力和美感;第四块,口语交际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第五块,软比习字训练。欣赏性比较强,单钩临习,给学生一根很好的“拐杖”。二、学生学什么1、要求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创造生活,对自己的生活有更清晰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诵读与积累成语,丰富文化知识。3、学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4、通过辩论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科技进步问题,培养学生思辨能力。针对对方观点运用自己准备的事实材料有理有据进行反驳,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与表达能力。5、学写毛笔字。三、我们怎么教教学设想:我们都知道,练习课没有单篇的课文那样富有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有的只是字、词、句、段、篇等的练习内容。这些内容题型不一,相互之间又缺少承接。因此教师常常有“教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情绪,课堂里教师教得没有激情,学生学得没有兴趣,课堂气氛比较沉闷。那么如何提高练习课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策略:一是让练习内容“活”起来,二是让学生“活”起来,这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三就是要让评价方式“活”起来,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学习,参与评价。本课用三课时进行教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第一题(语文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1)教师创新情景:同学们想象自己走在街头,看到各种各样的招牌。(2)学生说说挂有这些招牌的商店各自的经营范围和特点。(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看过的招牌中,你认为哪些是最有创意,最让人过目难忘,最能吸引顾客?2、教学第二部分(1)学生读题,明白皇浦东开的是超市。说说超市是什么性质的商业机构。(2)学生试着起店名。(互相讨论)(3)学生分组说出自己起的店名。(师生评议,要有意思、新颖)(4)指名学生说,并说出创意的来源。(5)师生小结。3、教学第三部分。(1)学生读题。(明确是给货物分类)(2)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货物可以分成几类,各类别的名称是什么。(3)学生分类,并填入题中。(4)小结。(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1、诵读成语。(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认准字音。(3)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4)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5)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这些成语可以分成几类。(试着分类,如时间的、感恩的、思考的、人生的等,不求统一标准)(6)结合单元里的内容或人物,哪些成语可以和他(它)对号入座。(如弟子们感慨交集)2、积累。(1)指名读。(2)集体练读。(3)集体齐背。第二课时(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1、指导。(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山谷中的谜底。(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成一样大小。(5)教师重点指导“弯曲、反弹、步”等字词的写法和整体布局。2、练习。(1)学生练习描红。(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3、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对写得不好的字,加以纠正并强化训练。(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1、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字是:“屋、眉”。2、指导。(1)学生细心观察例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3、练习。(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2)再次练习两个字的写法。4、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指出不足,予以纠正。第三课时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课前准备:学生根据所选辩题和立场组成正反双方阵营。根据自己所选辩题查找资料积累事实材料为反驳对方做充分准备。翻阅自己的日记或调查同学、老师、家长,回顾自己的经历,并填写调查表。附调查内容:感兴趣的人;感兴趣的事;感兴趣的景;感兴趣的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引入辩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吗?(信鸽、狼烟)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今一个电话或网上一点,就能使“天涯若比邻”变为现实,克隆羊多莉出世,超级电脑战胜国际棋王,神五、神六顺利返回,哪一件不让世人惊叹。科技发展为我们带来了便利,但是一些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那么,科技的发展是利大还是弊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辩论的话题。(二)自选观点,分组准备1、针对辩题提出的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科技的发展利大”和“科技的发展弊大”确定正反方,认为“利大”的一方为正方,认为“弊大”的一方为反方,分为两组,并推选出一名主持人。2、各组学生在一起讨论,围绕本组选定的基本观点,从各个方面寻找理由。交流自己找到的具体事例和材料,以选取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每组推选出四名主辩人,排出发言顺序:第一主辩人,第二主辩人,第三主辩人,第四主辩人。(这一环节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双方都做好准备。教师要注意了解情况,酌情加以指导。)3、预设A:正方学生从“利大”方面去思考,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些理由:汽车等这些交通工具的发明,让人们出行更加方便,省时,省力。电话、手机的发明,让人们的通讯更加方便。电脑、传真把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因特网的出现更是拓宽了人们的视野4、预设B:反方学生从“弊大”方面去思考,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些理由:汽车尾气的排放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电视等这些娱乐设施的出现,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人情淡薄。网络的出现,使得一些人有可乘之机,扰乱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三)展开辩论,畅所欲言1、主持人宣布辩论会开始;公布辩论的题目和正、反方的基本观点;介绍正、反方的主辩人及发言次序;通过辩论会有关规则,注意辩论时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说出理由,进行辩论。2、先由正、反方第一主辩人陈述本方基本观点和论据,接着,各方主辩人为维护本方观点按一定顺序发言,或补充本方的支持理由,或找出对方发言的漏洞和错误进行反驳,或指出对方认识的片面,用本方观点予以纠正(教师指导:当主辩人应对无力、反应迟缓时,本方组员可以插话支援,尽量使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做到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经过几轮辩论,双方的陈述都比较充分了,第四主辩人可以归纳小结本方的理由,重申所持观点的正确。在辩论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空场。为使辩论会气氛活跃,主持人可以在辩论的过程中相机插话,或评价,或激励,或引导,把辩论不断推向高潮)3、师小结评价:双方能以简短的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且注意了礼貌用语,为我们的辩论开了个好头。下面就针对双方的观点,进行自由辩论。4、双方互相提问质疑,自由辩论。A.正反双方运用大量事实做论据,互相发现中的漏洞做有力回击,双方辩友可随时补充。B.教师适时点拨引导:科技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弊端,那我们使科技步伐停滞不前行吗?C.双方进行辩论,拓展话题。D.双方总结自己的观点:教师指导:要求语言精炼,(有理有据)说理清楚。(四)评议总结,提高认识1、双方辩论结束,主持人应该对整个辩论过程作出总结,吸收双方合理意见,陈述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请老师点评。2、教师在主持人总结的基础上,做更全面的评价指导。第一,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分析所辩论的问题和双方的理由,指出正确的认识方法和结论。教师还可以建议学生继续研究探讨,并推荐阅读资料。第二,对辩论过程中各组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指出哪些学生态度最积极,哪些学生提出的论据最有说服力,哪些学生应对最迅速,哪些学生语言最严密、表达最清楚,哪些学生最能发现对方的问题、反驳最有力。第三,指出本次辩论过程存在的问题,告诉学生一些组织辩论会的方法和进行辩论的常识。3、评选“最佳辩论手4、教师总结:科技的发展“利大还是弊大”这是个难辩的话题。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最自然的的胜利,因为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都会给予我们报复。”是啊,“科技进步是一把双刃剑”,同学们都能以事实为依据,大胆进行辩驳,在辩论中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对于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关键看我们人如何看待。我们人类抱有怎样的目的,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发展和利用科技。既然我们有能力开发先进技术,驾驭和控制它也一定会实现的。相信:科技永远为我们人类更好的服务那一天一定会到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