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课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I).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5738167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人教版课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年人教版课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9年人教版课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人教版课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I)课程类型:小学一年级数学必修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年出版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授课时间:60课时左右授课教师:孙颖授课对象:航海路小学一年级学生课程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具体内容如下:数与代数:第一单元:数一数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空间与图形:第二单元:比一比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统计与概率:第五单元:分类课时安排:一、 数一数(1课时)二、 比一比(2课时)三、 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1、15的认识。3课时左右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左右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左右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 五、分类(2课时)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七、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减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八、认识钟表(2课时)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1、9加几。3课时 2、8、7、6加几。4课时 3、5、4、3、2加几。3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1课时)十、总复习(4课时)课程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课程实施:第一单元:数一数课时1:数一数第二单元:比一比课时2:同样多、多谢、少些课时3:长短课时4:高矮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课时5:认识15课时6:比大小课时7:第几课时8:几和几课时9:加法课时10:减法课时11:口算加、减法练习课课时12: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第四单元 认识物体和图形课时13:认识物体和图形课时14: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第五单元 分类课时15:分类(一)课时16:分类(二)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课时17:6、7的认识课时18:得数是6、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课时19:看图编题列示课时20:8、9的认识课时21:8、9的组成课时22:得数为8、9的加法与8减几、9减几课时23:有关8、9的加减法练习课课时24:画图应用题课时25: 10的认识课时26:10的加减法课时27:10以内的加减法练习课课时28:填未知加数课时29:连加课时30:连减课时31:加减混合课时32:加减混合练习课课时33:整理和复习(一)课时34:整理和复习(二)课时35:数学乐园第七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课时36:1120各数的认识课时37:1120各数的写法课时38:10加几和相应的加法课时39:10加几和相应的加法混合练习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课时40:认识整时课时41:认识半时第九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课时42:9加几课时43:9加几的巩固练习课时44:9加几的图文应用题课时45:8、7、6加几课时46:8、7、6加几的巩固练习课时47:20以内进位加法的应用题课时48:5、4、3、2加几课时49:整理和复习课时50:我们的校园课程实施建议:1一年级学生的计算学习要和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计算策略的优化和算理的渗透,同时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思维的训练。 2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直接感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能力对学生解决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甚至很多学生都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应该加强学生的实际感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把握数的意义和运算的意义,发展数感和符号感。扩大学生的信息贮备,提供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探究数学的生活情景,给学生机会在实际情景中感知、操作、认识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学习数学。 3空间观念的培养要把握好度,在具体和抽象的空间观念的建立,在低段要紧密和学生的动手操作相联系,可以通过观察、接触(摸、折、剪、拼等)等各种手段来让学生认识几何形体,建立空间观念。同时,要将生活材料数学化,在具体、半抽象、抽象之间建立一座桥梁,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在教学中要逐步渗透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已经作为数学知识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随着数学知识的学习进行渗透。例如一年级教材中有很多地方可以渗透一一对应思想、函数思想、符号化思想的,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落实。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法时,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探求计算结果,而不宜教师首先示范,讲解竖式笔算的法则和算理,限制学生的思维。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都处在浅显的阶段,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评价:评价方式:(1)平时学习评价包括学习态度、作业情况(按时完成的:优、良、中、差。写的干净整洁的:上、下。)、成长档案袋的整理、成绩等构成。1、学习态度包括:(1)预习情况(学习内容的预习、课本准备。从课堂上的回答情况来评价学生的预习情况)(2)课堂学习状态(听讲、参与、回答、讨论、合作)学习态度评定等级为: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课堂上老师对孩子发言的评价:你回答的真好、你真棒、再想想。2、作业情况构成:(1)是否上交(2)是否独立完成(3)是否及时纠错(4)是否定期小结。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2)测试成绩评价形式:卷面测试,统一命题;评定等级:(1)95分以上为优秀;(2)8094为良好;(3)7060为及格(4)60分以下为不及格;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口张小学年9月附送:2019年人教版课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小学一年级数学必修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年出版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授课时间:50课时左右授课教师:高爱敏 授课对象:城关镇甘寨小学一年级学生课程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认数和计算,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具体内容如下:数与代数:第一单元:数一数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空间与图形:第二单元:位置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第八单元:认识钟表课时安排:一、 数一数(1课时)二、 位置(2课时)三、 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1、15的认识。3课时左右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左右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左右四、认识图形(3课时)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4课时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整理和复习。2课时六、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减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七、认识钟表(2课时)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1、9加几。3课时2、8、7、6加几。4课时3、5、4、3、2加几。3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九、总复习(4课时)课程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课程实施:第一单元:数一数课时1:数一数第二单元:位置课时2:上下前后课时3: 左右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课时4:认识15课时5:比大小课时6:第几课时7:几和几课时8:加法课时9:减法课时10:口算加、减法练习课课时11: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一)课时12:认识物体和图形课时13: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课时14:6、7的认识课时15:得数是6、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课时16:看图编题列示课时17:8、9的认识课时18:8、9的组成课时19:得数为8、9的加法与8减几、9减几课时20:有关8、9的加减法练习课课时21:画图应用题课时22: 10的认识课时23:10的加减法课时24:10以内的加减法练习课课时25:填未知加数课时26:连加课时27:连减课时28:加减混合课时29:加减混合练习课课时30:整理和复习(一)课时31:整理和复习(二)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课时32:1120各数的认识课时33:1120各数的写法课时34:10加几和相应的加法课时35:10加几和相应的加法混合练习课时36:数学乐园第七单元认识钟表课时37:认识整时课时38:认识半时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课时39:9加几课时40:9加几的巩固练习课时41:9加几的图文应用题课时42:8、7、6加几课时43:8、7、6加几的巩固练习课时44:20以内进位加法的应用题课时45:5、4、3、2加几课时46:整理和复习第九单元总复习课程实施建议:1一年级学生的计算学习要和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计算策略的优化和算理的渗透,同时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思维的训练。 2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直接感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能力对学生解决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甚至很多学生都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应该加强学生的实际感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把握数的意义和运算的意义,发展数感和符号感。扩大学生的信息贮备,提供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探究数学的生活情景,给学生机会在实际情景中感知、操作、认识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学习数学。 3空间观念的培养要把握好度,在具体和抽象的空间观念的建立,在低段要紧密和学生的动手操作相联系,可以通过观察、接触(摸、折、剪、拼等)等各种手段来让学生认识几何形体,建立空间观念。同时,要将生活材料数学化,在具体、半抽象、抽象之间建立一座桥梁,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在教学中要逐步渗透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已经作为数学知识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随着数学知识的学习进行渗透。例如一年级教材中有很多地方可以渗透一一对应思想、函数思想、符号化思想的,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落实。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法时,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探求计算结果,而不宜教师首先示范,讲解竖式笔算的法则和算理,限制学生的思维。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都处在浅显的阶段,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评价:评价方式:(1)平时学习评价包括学习态度、作业情况(按时完成的:优、良、中、差。写的干净整洁的:上、下。)、成长档案袋的整理、成绩等构成。1、学习态度包括:(1)预习情况(学习内容的预习、课本准备。从课堂上的回答情况来评价学生的预习情况)(2)课堂学习状态(听讲、参与、回答、讨论、合作)学习态度评定等级为: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课堂上老师对孩子发言的评价:你回答的真好、你真棒、再想想。2、作业情况构成:(1)是否上交(2)是否独立完成(3)是否及时纠错(4)是否定期小结。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2)测试成绩评价形式:卷面测试,统一命题;评定等级:(1)95分以上为优秀;(2)8094为良好;(3)7060为及格(4)60分以下为不及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