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颐和园详案教学设计冀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735122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颐和园详案教学设计冀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颐和园详案教学设计冀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颐和园详案教学设计冀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颐和园详案教学设计冀教版教材简析:颐和园是“快乐读书屋”中的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文章采用随步移景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了颐和园中的长廊、佛香阁、万寿山、昆明湖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展现出皇家园林的风采。设计理念:本课设计,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由扶到放,循序渐进,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味、想象、朗读、感悟,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爱美情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学习按游览顺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4.认识“颐、麓、槛”等6个生字,自选和积累课文中的词语和优美的句子。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2.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写作中去。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激发兴趣。1.播放颐和园的图片。在我国首都北京西郊,有一座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着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和雄伟壮观的建筑。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览一次颐和园。2.板书课题,齐读。认识“颐”,提示“颐”字左半边的笔画笔顺,并书空两遍。用生动形象的课件把学生带到美不胜收的颐和园内,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通过多种途径认识(查字典,问同学等)。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2.圈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并尽量想办法解决。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颐和园哪几个地方的景色?画出表示作者游览路线的语句。4.现在谁来做一下导游,把这一次的游览路线介绍给游客们?小结:作者就是按照自己游览的先后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这种方法就叫移步随景,也叫作转换地点顺序或游览顺序。如果你想把你到哪里游览的景点介绍给大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5.游览颐和园后,你最想在哪里拍照留念呢?为什么?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一读。自主勾画不懂的词语,并想办法解决,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变角色,担任导游,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理清文章的思路,领会作者的写法,为迁移写作打下基础。三、品味语言,读中悟情。1.导学第3自然段。下面我们就用一双爱美的眼睛和一颗爱美的心,仔细地欣赏颐和园的美景吧。(1)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长廊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2)交流:长:“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是世界上长廊之最。”出示句子,比较:A: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B:这条长廊很长,分很多间。读句,说说哪句更好,为什么?指导朗读体会长廊的“长”。美:找出文中描写美的成语。(美不胜收)说说成语的意思。长廊到底美在哪里?读出文中的句子。欣赏课件,领略长廊的美景。配乐有感情地朗读。(3)小结学法:游览(读文)谈感受找重点词句感情朗读。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走进文本,抓住重点词句自读自悟,通过教师的及时点拨、启发、引导,使学生感受到颐和园长廊的壮丽。句子的比较让学生领悟到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的妙处。在图片欣赏后,进行配乐朗读,让学生入情入境,受到美的熏陶。2.自学46自然段。(1)出示学习提示:景物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把自己最喜欢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2)学生自学。(3)汇报交流:佛香阁:高,结构复杂。“耸立”:出示本段最后两句,用具体的数字体会特点。出示佛香阁图片,直观感受。有感情朗读。万寿山:出示比喻句。(体会湖的静与绿)理解“隐隐约约”,并造句。十七孔桥:造型优美。想象:这么多的狮子,都有哪些姿态呢?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交流中,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通过多媒体画面的展示,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既感受景物的美,又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四、认识生字,会读会用。1.自读生字,同桌互相说说识字方法。2.出示卡片认读生字。3.游戏巩固认读。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生字,通过游戏,让学生快乐学习。五、拓展延伸。颐和园到处都是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请搜集颐和园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在班会课上我们再交流、欣赏。文章言已尽而意无穷,文中描绘的只是颐和园的缩影,让学生的学习延伸到课外,拓展学习的领域。附送:2019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颐和园课外反思冀教版颐和园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1、自由读。用心去体会游人的感受。2、指名读。师:如果你能再读慢一点,游人欣赏、留恋的味道就更浓了。3、指名读。师:读得太美了。真静啊!老师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生怕吹皱了这一湖清水。真悠闲啊!你一定是舒服地躺在船上欣赏这美丽的湖光山色。师:同学们,这里能用“划”吗?生:不能。这个“划”,划破了湖面的平静,划破了游人的心情。这是一个令人心痛的“划”字。生:“滑”字体现了湖面的平静,体现了游人的悠闲与留恋,“滑”字说明船是随风而动,随水而动,不是人操作的“划”。师:这也是随心而动。4、再读,读出“滑”字给我们带来的优美意境。反思:按照现在课堂流行的模式,这段上到这里就结束了。教师努力创设情境,使学生恍若置身于文中描述的湖光山色之中,激起他们与作者与游人相同的感受美。在与文字产生情感共鸣的前提下,抛出相近的两个字“滑”与“划”进行比较,品悟“滑”字在文字表达上的妙处。通过品悟促使学生情感的提升,将感官上的浅层美感上升到理性的文字美感和情境美感。整个过程在文字上使学生经历了感受、感知、认知这样三个过程。然而,这并不是一个好的教学环节,至少存在以下不足:1、效率低。整个环节从切入、展开、收拢到点睛大约花时10分钟,占整堂课的四分之一,可最后的收获在语言文字上只是一个“滑”字,占整篇课文的四百分之一。2、增量少。学生通过学习在情感、理解的读上都表现出了增量。然而在关键的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学生到底有多少收获呢?联想平常课堂上学生“情动而辞不发”的现状,我不禁怀疑:这费尽心血得来的一个“滑”字,学生能像作者一样巧妙地运用吗?如果不能,那么我这节语文课教了学生什么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