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问题与对策

上传人:都** 文档编号:5734241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问题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问题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问题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 届金融学专业毕业生论文(设计) 课题名称: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问题与对策 学生姓名:刘筱 指导教师:姚静娟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5 年 7月摘 要随着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商业银行加快了发展中间业务的步伐,这是商业银行自身持续经营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进一步树立经营新理念、丰富中间业务的品种,加强中间业务创新的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是银行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关键词:商业银行 中间业务 对策 目 录一前言1(一)本文研究背景1(二)国内外研究现状2(三)研究目的和意义2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3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问题5(一)对发展中间业务思想认识不到位,经营理念存在偏差5(二)中间业务创新不足、盈利能力差6(三)科技服务手段相对滞后,精通中间业务的人才匮乏6(四)金融监管不到位7(五)法律法规不健全.8四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3(一)提高对发展中间业务重要性的认识3(二)提升金融科技化、金融信息化水平,增强中间业务竞争力.9(三)强化中间业务产品的开发,创新发展中间业务.10(四) 健全机构,强化并健全对中间业务的管理10(五)大部分商业银行没有专门管理机构,制度不健全11结论12后记13参考文献14一、前言(一)本文研究背景 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迅速商业银行业务的创新已经成为当代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趋势,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伴随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金融高科技的发展及金融理论的不断突破,商业银行的业务品种、特别是新型金融业务的创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主要是指商业银行不需要动用自有资金,只是利用自身在技术,资金,机构,信誉,信息和人才等方面特殊的功能与优势,以中介的身份为客户办理各种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从中收取手续费或佣金的服务。中间业务经营成本低、风险小、收益高,因而得到迅速发展。伴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与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将空前剧烈,因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形成以存贷款利差收入为主的收入结构,对中间业务的发展不甚重视。但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发展对金融需求的推动,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已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中间业务品种不断增多,中间业务收入总额大幅度增长,中间业务输入比重快速上升。但与西方发达国家银行的中间业务相比,无论在规模上还是质量上都有较大的差距。目前,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已经成为与银行传统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并驾齐驱的三大业务之一,拓展中间业务已成为当今世界银行业的共同发展趋势。(三)研究目的和意义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存贷款利差不断缩小,不仅加剧了银行之间的竞争,也增加了银行业经营的风险。而国内外经验教训表明,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对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冲击有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转变经营模式和规避风险。新经济的发展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带来了极大的想象和发展空间,伴随着全球范围内金融自由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银行再造理论的广泛应用,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不仅是整个银行业发展的重点与趋势,也是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生存的必然要求。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我国商业银行2005年以来,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在逐步提升。我国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贡献度已从2005年的5.4%提升到2014年的23.07%,特别是国有银行这一指标更是大大超过其他银行,显示出经过股份制改造后的国有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的生机与活力,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贡献度平均在45%左右的状况相比,我们的差距仍然很大。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起步较晚,重视程度也远不如发达市场经济国家。20世纪九十年代,国内商业银行才真正开始发展中间业务。由于受传统经营理念的束缚和分业经营的限制,国内商业银行仍倚重传统的存贷业务,中间业务发展的比较缓慢。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都把存贷业务作为发展的重点,把存贷差看作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增长点。没有站在经营战略的角度把中间业务作为现代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对金融创新、发展中间业务的思想认识不足,仅仅把中间业务作为资产负债表内业务的附属,作为商业银行的一个附加业务,一直将中间业务作为拓展低成本存款的手段而不是利润的增长点来看待。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方向随着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而中间业务以其“高收益、低风险”的特征,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重点,出现了信用卡、代理收付、票据承兑等业务。中间业务规模有所扩大,开办面有所拓宽,收入占比也有所提高,但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晚,受传统观念和体制的影响,发展比较滞后,与外资银行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较为单一,技术水平较低,表现的 赢利能力较弱,主要是中间业务品种创新的速度跟不上客户需求,尤其是对VIP客户的金融 服务需要。中间业务是无偿服务或者是是空白。随着经济的迅猛增长,金融工具不断的更新 ,中间业务市场交易总量也迅速增长,带来了很大的利益。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代理、汇兑 等中间业务的基础上,陆续推出了诸如房地产金融服务、担保、信用卡、信用证、租赁、信 息咨询、代保管、承兑等一系列新兴中间业务,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中间业务品种。理财业务 成为中间业务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为了应对资本市场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存款分流问题,各商业 银行都把理财产品业务作为发展的重头戏。个人理财业务初期,由于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有 限,造成理财只是理论的概念。当下市场丰富的各种理财产品,人民币理财、外汇理财、房 产、基金、信托、个人黄金投资、炒汇等投资项目日渐丰富,使得银行能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是中间业务更健全发展。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问题(一)对发展中间业务思想认识不到位,经营理念存在偏差长期受体制、观念、思维方式和实践经验的制约,我国银行没有对业务进行明确的定位,商业银行只重视开拓存贷款业务,把中间业务作为存贷业务的一个补充。经营理念上对金融创新、发展中间业务的思想认识不明确,市场定位存在偏差,往往把主要创利点放在资产负债业务上,把中间业务作为附加业务,置于次要地位。尽管商业银行已经开始慢慢认识到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但在经营的理念上仍然是以存贷款业务为核心,以致中间业务缺乏发展动力、目标,影响了中间业务的良性发展。虽然近几年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比较迅速,但是对传统中间业务依赖还是过大,我国银行业仍然保持着主要依靠利息收入的传统盈利模式。利息收入过分依赖,中间业务对于总体收入贡献率较低。利率非市场化使国内的存贷款利差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按目前一年期存贷款利率计算,利差达306个基本点。各行更愿意发展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赚取较高的利差收入。中间业务在银行总收入中所占比重较低。以招商银行为列,通过招商银行2014年报表可以看出招商银行的主要收入也是来自于利息收入,虽然公司已经开始注重新型中间业务收入比重的提高,但利息收入比重仍然高达74.6%,而国外成熟银行利息收入占比都在50%以下,如汇丰和花旗银行利息收入比例还不到40%,我国商业银行开办的260多个中间业务品种中,传统的结算,汇兑,代理收付等传统的中间业务占据了半壁江山,而新型中间业务还不足0.1,那些高收益而且具有规避金融风险的新型中间业务,例如:利率互换,期货,期权等还没有完全开展,而国外一些金融体系发展比较完善的国家更加重视规避风险效果比较好,收益较高的新型中间业务。对利息收入过分依赖,中间业务对于总体收入贡献率较低。利率非市场化使国内的存贷款利差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按目前一年期存贷款利率计算,利差达306个基本点。各行更愿意发展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赚取较高的利差收入。中间业务在银行总收入中所占比重较低。例如,2007年,工商银行非利息收入对营业收入占比为11.7%,占有国际结算优势的中国银行为15.46%,都远低于美国银行业40%以上的水平。(二)中间业务创新不足、盈利能力差近年来,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开办的中间业务已达260余种,但实际运用的品种很少且层次低、功能不完善,主要集中在收付结算和代理业务等劳动密集型品种方面,高附加值品种在我国银行业中尚处于起步阶段。据统计资料显示,美国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重1980年就达到了22%,1996年上升到了 39%;2006年,该比重平均达到50%左右,一些大银行如花旗银行竟高达80%以上。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各项收入的比重最高的不超过 10%,最低的不足1%。由此可见,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盈利能力不强。再加上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应用不足。金融创新是摆脱目前经营困境、拓展生存空间的必经之途,而我国商业银行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急需进行创新,但我国商业银行的内外机制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业务创新。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金融创新不足的问题。我国商业银行前几年中间业务创新情况有以下三个特点:中间业务创新仍以传统的结算业务为主,新兴业务创新相对滞后;理财及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相关的代理业务刚刚起步,虽然有所发展,业务规模、收益水平、制度创新尚处在低级阶段,结构也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中间业务的业务范围狭窄,品种单调,缺乏特色,层次较低。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日常操作简单的结算和代理类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而各类担保、贷款或投资承诺、外汇买卖与投资等新兴的中间业务发展缓慢,有些甚至还没有正式开发和推广。(三)科技服务手段相对滞后,精通中间业务的人才匮乏中间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涉及领域广、知识面宽,具有集人才、技术、机构、网络、信息、资金和信誉于一体的特征,是金融领域的高技术产业。它需要一大批金融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既懂会计核算、又会经营管理的顶级人才。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科技服务手段程度很高,银行正逐渐从传统的实体经营发展模式向虚拟的网络经营发展模式转变。而我国银行中间业务人员多数是原来从事传统业务的,尽管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技术服务手段也建立了电子联行、电子清算中心等支付结算系统,但系统覆盖面有限,速度也有待提高;支付系统尚未联网,客户服务系统滞后。中间业务需要大批懂业务、会管理、善营销的复合型人才,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在此方面缺乏具有全新金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相关的高素质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银行业开展高技术含量中间业务品种的“瓶颈”。金融科技化程度不高,严重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创新与发展。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以金融科技化为基础和保障,我国商业银行的科技信息化水平经过多年的发展有了很大提高,具备了一定基础,但与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际一流银行相比、与建设现代商业银行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当代金融变革的重心是在实现金融电子化的基础上实现金融信息化、虚拟化和智能化,而我国商业银行在总体上仍处于基本实现电子化阶段,金融信息化、虚拟化建设起步时间不长,金融智能化建设还处在酝酿和探索之中。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在发达国家现代银行中,平均有50%70%的业务都是通过电子银行完成的,而我国商业银行电子业务量占全行总业务量的比例最高的也只有20%,由此可见,提升金融科技化水平是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四)金融监管不到位金融监管不完善。目前,对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监管还不到位,不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的许多方面还不规范,自我约束性不强,经常出现违规行为。我国金融法规仍不健全,金融监管手段仍很落后,还没有将金融创新活动纳入正常轨道,缺乏统筹容易造成银行之间的恶性竞争,金融监管的独立性不够,监管目标不够明确金融监管机构协调性差。从金融监管机构的设置来看,我国基本上属于分业监管模式。但是,这些部门的职责缺乏严格的界定,相互间缺乏协调。因而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导致监管过程脱节,多头、分散,使监管环节出现诸多漏洞。所以加强金融法制建设,改进和完善金融监管手段,加强金融监管的创就成为一项重要的任金融监管部门对银行中间业务监管不到位,目标市场不明确,缺乏协同一致、高效率的营销运行机制。一个准确的金融市场营销目标代表一家商业银行明确的市场定位。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营销比较盲目,为了取得所谓的竞争优势,在几乎所有的业务领域、所有的市场机会上都使出浑身的解数,投入大量的人财物,从经营种类多样化、手段现代化等方面积极参与竞争,但却没有一个建立在系统、科学的市场细分基础上的确切的市场目标、客户目标和产品目标。目标市场不明确,使商业银行竞争策略针对性不强,个性不足。与大量的投入相比,银行并未赢得理想的竞争优势。(五)法律法规不健全在法制方面,规范银行和客户之间关系的法律不健全,不能适应业务发展需要。英美法强调契约自由和判例法,有利于金融服务活跃有序,相比之下我国的破产法和民法环境尚有差距,金融服务合同的履行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开展中间业务缺乏某些相应的配套法律支持,因此在目前更应当把强化对风险的控制管理作为重要发展策略,合理规避各种风险。我国中间业务的表外业务的风险较大,无论是融资顾问类,还是担保承诺类中间业务、都要承担一定风险,并面临周期波动考验。因此我们在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的同时,必须加强中间业务,特别是表外业务的风险监控。如果表外业务没有配备较好的风险控制机制,则很可能变为表内负债。如担保类中间业务虽然在出具之时并不确立债权债务关系,但客户一旦违约,所产生的风险与贷款风险无异,银行将处于不利的地位。除此之外,银行承兑汇票和信用证业务中,商业银行垫款比较高,也是需要值得关注的业务。 在西方,中间业务能够成为与资产负债并列的银行三大业务之一,与西方国家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分不开的。从银行法、投资公司法、证券交易法、股份公司法,到信托法、期货法、投资基金法等一整套的体系,对银行中间业务有详细而全面的规定。但是,在我国长期以来不但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引导和规范银行中间业务,反而在现存的金融法规中对银行从事中间业务多有限制。1999年7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则进一步确立我国金融分业经营体制的法律地位,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和信托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而在国外证券信托等都是银行重要的中间业务。中国人民银行及有关部门对中间业务收费标准、经营范围等一直没有进行明确、系统的规范。这种法律空缺造成了很多问题:相关部门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而各个银行则没有可以遵循的行为依据。一个最为严重的后果就是各家银行中间业务自行其事,局面混乱,恶性竞争时有发生,使得广大客户不能接受中国业务收费的观念,也进而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开展。四、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一)提高对发展中间业务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发展中间业务认识的高度,关键是要实现“十个转变”,即在营业理念上从专业银行向现代银行转变;在经营目标上从间接创收向直接和间接创收并重转变;在经营意识上从“副业”向“主业”转变;经营模式上从“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在经营品种上从传统产品向新兴产品转变;在经营手段上从科技含量低、单一化向高技术、多元化转变;在服务策略上从低效向高效转变;在经营态度上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在经营机制上从僵化向灵活方式转变;在经营作风上从“以自我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业务竞争主要表现在外汇业务、人民币业务、网上支付业务和信用卡业务上。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优势的情况下,而我国发达地区或中等发达地区的经济比较发达,对于中间业务的需求要求较高。根据财富增长理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势必进行业务创新。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业务创新,应重点从传统业务功能、组合创新等方面着手。加快结算业务的功能创新。随着现代商业银行新兴业务的发展,结算业务的功能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既在国家金融和企业行业政策许可的情况下,全面发挥自身的设备、网络、人才、信息、技术等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提供综合性的资金清算和资金转移的有偿服务。以电子银行为依托加速结算业务的电子化进程。 (二)提升金融科技化、金融信息化水平,增强中间业务竞争力中间业务的大力发展离不开金融科技的支持,与金融信息化水平息息相关。随着各行数据大集中建设的基本完成,在产品设计、开发、组合方面,在向客户提供服务方面,管理信息化和服务信息化将是未来中间业务发展的重点,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可以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网络银行,为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手段。因此,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的过程中,应更多关注信息自动化程度高的业务品种,增强中间业务科技含量。高科技手段是中间业务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中间业务竞争的核心。现阶段国内银行科技手段还比较落后,与国外银行差距较大,缺乏统一便捷的电子化系统、代客理财系统等,部分银行还存在纸质操作和人工录入,给中后台核实清算带来很大不便。代客理财、代客交易业务必须依托强大的电子化网络和资金清算系统。(三)强化中间业务产品的开发,创新发展中间业务我国商业银行要做到面向市场,研究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推广新的业务品种。做好市场调查和研究工作,广泛了解社会各界对中间业务服务的需求,调查了解中间业务品种所依托的消费群,在此基础上开发中间业务。积极开发服务项目,创新服务品种,逐步向证券、保险、基金等多种业务渗透,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市场各方的不同需求,如个人理财服务、财务咨询、企业投融资的信息咨询等。同时应注重借鉴国外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先进经验,引进符合我国国情的中间业务品种。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速度虽然较快,部分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尽管达到了20%以上,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世界主要国家的非利息收入在银行全部收入中的比重一般都在40%以上,个别银行甚至高达70%,非利息收入已经成为决定银行整体收入状况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所以,发展中间业务将成为今后国内银行业竞争的焦点。另外,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少,范围窄,仍然集中于传统的结算、汇兑、代收代付以及信用卡、信用证、押汇等产品。因此,大力发展咨询服务类、理财类、投资融资类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中间业务对加快国内银行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上市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四) 健全机构,强化并健全对中间业务的管理 需要建立专门的机构组织、推动、协调和管理中间业务。这一机构负责与社会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协调业务关系,负责全行中间业务新品种的研究、开发、设计、宣传与推广,以及全行业务的协调与管理等。此外,还需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中间业务综合考核体系,将开展中间业务的种类、数量、带来的存款收入,特别是直接的收益,作为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年度责任目标一同进行考核,调动各级领导和从业人员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金融管理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对中间业务的管理。随着金融创新活动的增加,使得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区分日益模糊,业务交叉逐步增多,这就对金融监管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保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平稳发展,建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尽快建立更加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中间业务法规,使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开展和监管部门对中间业务的监管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加大现行分业监管的协调力度,统一有关政策法规要求,促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共同发展,充分发挥金融业的整体功能。充分挖掘现有设备的潜力,发挥其最大的效率。同时,要进一步开发服务项目,增加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创新网上银行业务,提高自身竞争能力,进一步完善创新电子转账、支付、清算系统,提高汇兑、结算等业务的服务效率,巩固已有的市场份额。培养各类专业人才,为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支持。(五)大部分商业银行没有专门管理机构,制度不健全当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大致有四种情况,第一是成立了专门的中间业务管理机构,管理办法和相关制度建设较为完善,能够对全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制定系统的规划;第二是成立了专门机构,但管理办法和相关制度建设不完善、不系统,即所谓的扎好了架子;第三是没有成立专门机构,但明确了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只是进行业务之间的联系和协调,没有整体的发展规划;第四是既没有成立专门机构,也没有明确主管部门,中间业务自发、零乱地发展。结 论在办理这类业务时,银行处于受委托代理的地位以中间人身份进行各项业务活动。目前,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已经成为与银行传统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并驾齐驱的三大业务之一,拓展中间业务已成为当今世界银行业的共同发展趋势。本文主要针对我国金融市场开放后,我国商业银行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而自身又存在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重点研究了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对策问题。后 记本文的完成,首先要衷心感谢我的导师姚静娟,他在教学研究十分繁忙的同时,就论文选题、结构框架、理论体系、撰文表述等关键问题给予了我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其间倾注的大量心血让学生感激不已。姚静娟老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风范,诚挚的为人及正直的处世态度,令我十分钦佩。 要永远感谢江南大学的各位老师,他们兢兢业业的学术精神给了我学习上努力探索的动力,他们渊博的知识和精心的传授使我受益匪浅。由于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占有的资料都非常有限,文章中难免会有不当之处,恳请姚静娟老师批评指正。参考文献1隋成成,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邓伟志,基于银行综合前置平台的金融服务支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田义栋,山东农行中间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陈闯,工商银行白银区支行核心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张宝亮,SOA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平台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解钧,建设银行济南地区中间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李良,全国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8李名远,贵阳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3年 9赵楠,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D,西北大学,2013年10周民源,中国商业银行转型的路径选择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2年09期 11李红浪、蒋冲,关于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业务发展的若干思考J,中国市场,2011年13期 12徐新斌,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必要性及现状J,2013年05期 13韩文丽、白磊,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创新及发展方向研究J,西南金融,2013年07期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