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6《秋天》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731141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6《秋天》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6《秋天》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6《秋天》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6秋天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幅画面的内容。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本诗优美的意境,品味语言凝练、形象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幅画面的内容。【学习难点】体会本诗优美的意境,品味语言凝练、形象的特点。【知识链接】1.走近作家何其芳(1912年1977年)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红学”理论家。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是“汉园三诗人(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之一。著作主要有:诗集: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散文集画梦录(成名作),红楼梦的研究也颇有建树。【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给加点字注音。幽谷( ) 镰刀( ) 背篓( ) 竹篱( ) 肥硕( ) 栖息( ) 乌桕( ) 蟋蟀( ) 寥廓( ) 清冽( ) 二、【合作探究】:1. 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3幅,农家丰收图、霜晨渔归图、少女思恋图2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及赞美之情。3. 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因为在文中主要描写的是秋天农家特有的景象。3、 【达标检测】:1. 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1)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 拟人 )(2)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 比喻 )(3)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 拟人 )2. 秋天结构整齐精美,作者以三个画面平行展开,将乡村多种景物收诸笔下,每节诗都按_ 由远及近 的顺序写景,全诗抒发了_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_的感情 。四、【课堂总结】: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五、【拓展训练】:课内语段阅读。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1给诗中加点字注音。青鳊鱼( ) 乌桕叶( )满载( ) 归泊( )2诗中“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此句有双层含义:一是(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 ),一是江岸上乌桕树树影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这里,用倒装句体现渔人(悠闲) 的心情。3本节诗以写景为主,诗中收束性的画龙点睛的句子(秋天游戏在渔船上)。4品味下面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芦篷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自得的心情。 “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附送: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6秋天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教材分析:秋天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人何其芳用朴素但又意味深长的语言描绘了三幅农家秋天的场景,即农家丰收,渔民满载而归和少女思恋的景象,创设出一种悠远、宁静却又充满丰收喜悦的氛围。整首诗就是三幅画面的组合,诗人融情入景,诗歌入情入神,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情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能成诵。感知课文内容,能说出文中描绘了哪些具有秋天特征的景物。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仿写歌词来体会诗歌的情感。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学情分析: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全诗,体会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教师:1、搜集资料,利用Microsoft 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课件。2、阅读何其芳的其他诗作,丰富自己的底蕴,为能游刃有余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作准备。3、与学生一起在课外收集描绘秋天的诗文,感受不同作家笔下的不同的秋天,为课堂学习中做到旁征博引做准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人。秋天,在多数人的眼里是一个失落的忧郁的季节,清代女诗人秋瑾就有“秋风秋雨秋煞人”的名句,但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眼里,秋天却是胜过春天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那么在现代诗人何其芳的心中,秋天又将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秋天,去领略诗人笔下的浓浓秋意。(板书课题)二、师配乐范读诗歌,指导朗读,生扫清障碍。要求a 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b 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朗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划分节奏、划出重音。(过渡)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学生运用朗读方法再次齐读,直至背熟。为进一步理解诗歌打好基础。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或仿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进入诗的意境,要读得深情、低沉。)(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问题组: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明确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c对秋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四、精读诗歌,深入感悟,鉴赏创新。展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a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b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c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研讨方式:四人一组合作探究,提出疑问,共同解疑。由两组代表报告探究结果,不能解决的疑问可请全班同学研究,或请老师解答。教师点播引导的方向,明确依语言分析揣摩的一般步骤要求。讨论明确三个问题。a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绘画面。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b由远及近的顺序。c优美语句赏析:先找出优美的语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主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美句赏析参照)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齐读、自背、齐背、比赛背诵。五、质疑问难,合作探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有深度、难度的组内不能白行解决的问题,可提出来全体同学共同探讨。(学生讨论,提出共性问题。学生交流,学生只要说的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鼓励。)六、拓展延伸,以读带写。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写一首短诗,题目为我眼中的秋天。全班交流,体会诗歌独有的艺术魅力。七、课堂小结。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八、布置作业。写自己的秋天。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九、板书设计。十、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