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第4部分 生活与哲学 专题十五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考点53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件 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729243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8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第4部分 生活与哲学 专题十五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考点53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第4部分 生活与哲学 专题十五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考点53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第4部分 生活与哲学 专题十五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考点53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部分生活与哲学 专题十五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53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2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 3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矛盾的观点 4 矛盾分析法 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一 唯物辩证法 5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 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 发展 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用孤立 静止 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2 二者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是否承认 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坚持辩证法和坚持唯物主义是统一的 1 它们研究的对象是统一的 即客观世界 只不过二者研究的角度不同 唯物论主要说明世界的本质 是什么 辩证法则进一步回答世界的状况 怎么样 二者相互渗透 不可分割 2 唯物论离不开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论是辩证的唯物论 它全面 联系 发展地解决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同时充分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3 辩证法也离不开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唯物的辩证法 而不是唯心的辩证法 它认为辩证法总的观点和规律应当是从客观物质世界中抽象出来的 而不是在人的头脑中臆想出来的 4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每个原理之中 离开了辩证法的唯物主义和离开了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都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1 含义 所谓联系 就是 之间以及 之间的相互依赖 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二 联系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2 联系的基本特征 正确理解联系的条件性 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任何具体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 总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产生 发展 又在一定条件下趋于灭亡 任何具体联系无不依赖于一定的条件 随着条件的改变 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联系的性质和方式也要发生变化 这就是联系的条件性 明确两个不等于 a 普遍联系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但不等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因为联系是具体的 有条件的 条件存在 才会产生某种联系 b 联系是客观的 人们无法建立联系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但并不是说人们无法建立联系 在实践中人们可以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要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以及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而不是自己的需要 区分联系的三个特征 联系的普遍性所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 联系的客观性强调的是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 例1 2017 课标 22 4分 传统石油钻井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泥浆 占用土地 污染环境 某油气田采用 泥浆不落地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 将废弃泥浆制成免烧砖等 既有效消除了钻井污染隐患 又节约了土地 水泥等资源 钻井废弃泥浆的资源化利用佐证了 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 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A B C D 思路分析钻井废弃泥浆的资源利用 是通过人的实践建立的人为事物的联系 在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的前提下 创造性地实现了事物的价值 符合题意 客观条件的制约是不能消除的 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了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说法错误 答案 B归纳总结高考时联系的基本特征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注意深入理解 仔细观察 准确判断 1 注意联系的普遍性与条件性的区别 不能把一事物与周围事物之间存在的有条件的联系理解为无条件的联系 2 注意一切以时间 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与一切从实际出发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之间理论范围的不同 防止答非所问 3 全面理解联系的客观性 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 具有 人化 的特点 但仍然具有客观性 4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但并不是说人们无法建立联系 在实践中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以及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5 对于人在客观联系面前的主观能动性 不可片面夸大 也不可人为缩小 三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深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含义 从横向 空间 角度看 事物的整体是由各部分组成的 这是静态分析 从纵向 时间 角度看 任何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是整体 发展的各个阶段是局部 这是动态理解 整体功能并不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整体功能不是各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 当各部分以有序 合理 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 整体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反之 则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例2 2017 课标 39 2 10分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 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 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2017年1月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主旨演讲 系统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2017年2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理念被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 中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者 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 中国派出维和人员最多 维和摊款出资位居前列 在应对气候变化上 中国率先批准 巴黎协定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 以上 中国对 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 中国积极推进国际合作 一带一路 倡议提出以来 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 6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 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阐述 10分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国际社会属于整体 中国等相关国家属于部分 首先强调整体居于主导地位 即强调国际社会加强合作的积极作用 其次强调部分的作用 即强调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的作用 图示分析如下 答案整体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明确了人类发展方向 契合了世界各国对于发展的共同诉求 部分影响整体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中国倡导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各国积极响应 共同参与 加强双边 多边合作 实现共赢共享 归纳总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在空间上的静态联系表现为事物发展的全局与局部 在时间上的动态联系表现为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阶段 两个方面都要准确把握 整体与部分的联系是联系多样性的表现 也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容易跟共性与个性关系原理相混淆 必须准确把握 在高考中 这一考点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的考查 要全面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并能结合材料准确判断题目考查的倾向性是整体对部分的影响还是部分对整体的影响 四 系统优化的方法 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属于整体的一种情况 系统除了强调整体性外 还有层次性和有序性 要素只是部分的一种表现形式 是组成一个系统的相互作用着的部分 矛盾 矛盾 事物 事物内部诸要素 固有 周围 人为事物 联系 孤立 具体 条件 全局 全过程 局部 阶段 主导 统率 服从 关键 决定转化全局部分综合整体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