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常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727199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常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常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常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专题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常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问诊例题 对点训练 栏目索引 构造运动可以使河流发生迁移和变形 汾河位于山西省的中南部 下图为 紫金山隆起与汾河改道示意图 读图完成1 3题 答案 解析 问诊例题 1 汾河在改道前的流向是A 向东B 向南C 向西D 向北 解析根据图中指向标及古河道的位置可知 紫金山北侧有河流流经 说明汾河改道前是由北向南流的 紫金山隆起使汾河被迫改道向西流 B项正确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 紫金山岩层发生断裂 并且出现明显位移 位于断层构造处 是断层相对上升一侧隆起形成的断块山 C项正确 2 紫金山隆起的原因是A 褶皱上升B 板块挤压C 断块上升D 火山活动 答案 解析 3 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来看 汾河改道后可能导致A 河流径流量明显增大B 两岸植被类型大量增加C 河中鱼类种类大量增加D 河流侵蚀作用增强 答案 解析 解析汾河位于山西省 其主要补给类型为降水补给 径流量不会因河道改向而明显增大 A错误 植被类型主要受气候影响 河流两岸植被类型不会因河流改道而发生大的变化 B错误 河中鱼类种类也不会因河流改道而大量增加 C错误 汾河改道后 河流弯曲程度改变 且其流经的地势发生了变化 河流侵蚀作用可能增强 D正确 地貌 气候 水文 生物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区域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关键原理 2018 广西部分重点中学联考 矮曲林是指山地森林上限附近由矮化 扭曲及变形的树木组成的林地或丛林 矮曲林树木甚至匍匐地面 然后倾斜向上生长 中国矮曲林总体可分为寒温性矮曲林和常绿苔藓矮曲林两类 下图示意中国矮曲林分布及分布区气候状况 据此完成1 3题 对点训练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 结合材料可推测 中国矮曲林A 分布范围北方比南方宽B 分布地区年降水量稀少C 全部由常绿阔叶林长期演化形成D 长白山寒温性矮曲林树种组成比较单一 答案 解析 解析由图可知 常绿苔藓矮曲林广泛分布于秦岭 大巴山以南的众多山地 寒温性矮曲林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大 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山区 分布范围北方比南方窄 常绿苔藓矮曲林分布区年降水量为600 2000mm 年降水量较丰富 常绿苔藓矮曲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寒温性矮曲林是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在山顶环境长期演化形成的一种特殊植被类型 中国矮曲林所在地生存环境恶劣 层次结构和树种组成比较单一 故D正确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2 矮曲林的形成是由于所在地A 全年寒冷 干燥B 持续大风 土层瘠薄C 多云雾 冬季气温低D 太阳辐射强 土层肥厚 答案 解析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解析矮曲林树木变形 弯曲或矮化 甚至匍匐地面 然后倾斜向上生长 应该是受强烈而持续的大风 贫瘠的土壤 昼夜温差大 坡陡及冬春积雪较多等因素影响才形成的 故B正确 3 矮曲林一般分布在A 山顶或山脊B 山谷或山顶C 山脊或山麓D 山麓或山谷 答案 解析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解析由上题可知 矮曲林多分布在高山 亚高山的山顶或山脊 山麓或山谷地带地势较低 热量条件较好 风力较小 土壤较肥沃 一般不会形成矮曲林 故A项正确 千脚落地房是云南怒江 贡山等地的传统民居 当地地质不稳 森林丰富 通常在斜坡或靠山处竖立几十根木桩 这些木桩像千百只脚一样 支撑着整个房屋 因此得名千脚落地 房头板原料为红杉木 纹理美观 耐腐 房顶上覆盖茅草 冬暖夏凉 但不立窗户 有的木材本身有凹形槽 雨水可以顺流而下 具有瓦片功能 如今 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保护意识的淡薄 这种独特的房屋愈来愈少 而砖瓦房却增多 下图示意千脚落地房景观 据此完成4 6题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4 与现代砖瓦房相比 当地千脚落地房的优点是 地震损害小 耐腐蚀 防御蛇虫野兽袭击 便于搬迁兴建 向阳采光通风效果好 冬暖夏凉A B C D 答案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5 千脚落地房成为当地主要民居的理由是该地区A 喀斯特地貌广布B 气候湿热 岩石裸露C 气候干旱适合修建D 地势崎岖且林木资源丰富 答案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6 目前千脚落地房在当地越来越少 带来的影响是A 利于房屋造型的多样化发展B 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C 利于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D 不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 答案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琼州海峡是全国三大海峡之一 位于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 长80千米 宽20至40千米 下图为 琼州海峡海底等深线简图 据此完成7 8题 答案 解析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7 关于图中海峡洋流流向和甲 乙两处水流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夏季 自东向西 甲乙D 冬季 自西向东 甲 乙 解析该地区冬季风为东北风 夏季风为西南风 受到季风影响 琼州海峡的洋流流动方向为夏季自西向东流 冬季自东向西流 甲处水面窄 乙处水面宽 水流速度甲大于乙 故选C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8 关于琼州海峡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壳断裂下陷海水入侵形成B 背斜顶部张裂外力侵蚀形成C 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D 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答案 解析 解析琼州海峡位于亚欧板块内部 是海南岛和雷州半岛断陷的中部 由于地壳断裂导致雷州半岛与海南岛之间地块断裂下沉 形成地堑式凹陷 后海平面上升海水淹没了凹陷 最终形成琼州海峡 故选A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9 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要求 垫状点地梅是一种先锋植物 群落演替中最先出现的植物 能够在严重缺乏土壤和水分的地区生长 是我国特有物种 其根长出短枝紧密地挤在一起 形成厚实而有弹性的垫子 贴伏于地面 具有很强的喜光性 下左图示意垫状点地梅覆盖度与气温降水的关系 图中深色圆面积代表垫状点地梅覆盖度大小 下右图是垫状点地梅的景观图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 推测垫状点地梅在我国的分布特征 答案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答案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山地 高原地区 随海拔上升其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迎风坡数量多于背风坡 阳坡数量多于阴坡 2 分析垫状点地梅植物体平均温度明显高于当地平均气温的原因 答案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答案垫状点地梅生存的地区海拔高 大气稀薄 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白天太阳辐射强 垫状点地梅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多 温度高 贴伏于地表的垫状结构保温作用强 而且有利于抵御寒风 减少热量交换 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 水汽等的含量少 吸收地面辐射少 当地气温低 晚上保温作用弱 热量容易丧失 当地气温降低得更多 3 分析垫状点地梅作为先锋植物对当地自然环境的有利影响 答案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答案加快岩石风化 促进土壤的形成 留住水分和热量 改善生物的生存环境 提高当地生物多样性 10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维多利亚湖地处东非高原 湖面海拔1134米 是因地壳运动 凹陷形成的较浅积水盆地 该湖唯一的出口是从北岸流出的维多利亚尼罗河 水葫芦原产于南美洲 喜热 不耐低温 多浮生于浅水水域 根系能直接从水中吸收有机养分 水温适宜 水源稳定 营养充足时 水葫芦繁殖速度极快 人工清理后不足一周 便能重新覆盖原有水面 20世纪80年代 维多利亚湖周边国家为了美化该湖环境引种了水葫芦 导致水葫芦的泛滥 并带来一系列问题 右图为维多利亚湖水系及湖内水葫芦景观图片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 结合水循环知识 分析维多利亚湖年内水位变化较小的自然原因 答案 答案该湖面积大 水体总量大 赤道横贯维多利亚湖北部 湖水以雨水补给为主 雨量较充沛 来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且蒸发量大 季节变化较小 该湖通过河流外泄量较小 各季节降水量 蒸发量和外流量基本达到平衡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2 分析水葫芦在维多利亚湖引种后能迅速繁殖的原因 答案 答案地处赤道附近 湖水水温较高 维多利亚湖水位变化小 为水葫芦的生长提供了稳定的水源 湖泊水深较浅 根系能直接从水中吸收有机养分 周围生产生活污水大量排入该湖 使得水体富营养化严重 水葫芦易大量繁殖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3 说明水葫芦泛滥可能对湖泊周边地区的生产生活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答案 答案水葫芦大量繁殖 导致水体含氧量下降 影响渔业生产 水葫芦植物体大量漂浮水面 阻碍船舶航行 水葫芦残体腐败后 严重污染水体 影响到居民生活饮用水的安全 水葫芦在水中密集缠绕影响水力发电设备的正常运转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1 2018 河北邯郸模拟 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基伍湖位于卢旺达和刚果 金 两国交界处 湖区周边生活着约200万人口 该湖湖床坐落在东非大裂谷带内 周围群山环抱 基伍湖从下而上分成明显而稳定不变的层次 越是往下 湖水密度越大 水深250m以下的湖水完全处于静止状态 湖底聚集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甲烷 硫化氢 目前 卢旺达与邻国刚果 金 合作开发湖中的甲烷气体 右图为基伍湖位置图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1 简述基伍湖的形成过程 答案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答案地处东非大裂谷带内 板块张裂运动强烈 岩层断裂下陷形成谷地 地势低洼 积水成湖 2 与世界其他深湖相比 基伍湖深水区被称为 生物荒漠 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答案基伍湖湖水密度上小下大 阻碍表层水体与底层水体之间的交换 底层水体相对静止 不利于湖水的更新 水体流动性差 水体含氧少 二氧化碳 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和盐类物质集聚在湖底 破坏湖底生物生存环境 导致水生生物无法生存 3 科学家认为基伍湖看似平静 却杀机重重 如同一个可怕的恶魔 给在周边生活的数百万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试说明原因 答案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答案大量二氧化碳 甲烷 硫化氢气体聚集在湖底 湖区附近火山活动频繁 喷发的熔岩流可能造成湖底甲烷燃烧爆炸 导致湖水水位猛涨 淹没湖区周围的低地和城市 甲烷爆炸的同时将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和硫化氢 对湖泊周边居民造成生命威胁 缺氧窒息或中毒 1 3 4 5 6 7 8 9 10 1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