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地形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726403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地形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地形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地形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析 考情 备考导航 建 网络 理清脉络 目录 01 02 地形 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概况 第一节地形 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01 02 03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探究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续表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图1 图2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 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 读图 完成1 2题 1 由图可知 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A 在各海拔段中 海拔1250 14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B 在各坡度段中 坡度 2 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C 在各海拔段中 海拔1550 17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D 在各坡度段中 坡度15 20 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2 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 黄土高原B 三江平原C 塔里木盆地D 江南丘陵 C A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解析 第1题 乡村聚落数量的空间分布特点与所在地的海拔 坡向关系密切 据图可知 海拔1550 1700m聚落数量最多 海拔1250 1400m聚落数量居第四位 坡度 2 聚落数量最少 坡度15 20 聚落数量位居第三 选C 第2题 根据图中数据可知 该地海拔高度多在1200m以上 且坡度不大 三江平原地势低平 平均海拔50 60m 零星分布的残山和残丘海拔在500m以下 塔里木盆地四周高山海拔4000 6000m 盆地中部海拔1100 1300m 乡村聚落多分布在山麓的绿洲地区 江南丘陵海拔200 600m 部分低山海拔1000m以上 乡村聚落多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平原地区 黄土高原平均海拔1000 1500m 当地居民在深厚的黄土层中凿洞而居 窑洞为主要的乡村聚落景观 选A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2017 银川二中三模 相对于修筑堤防 改迁河道等耗资巨大的主动防洪工程 在人力 资金相对不足的古代 珠江三角洲西部高要地区有30多个村落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被动防洪 形成独特有趣的八卦形态 图甲示意高要地区八卦村落分布区 图乙 遥感图片 示意某 八卦村 的道路和排水系统 读图 完成3 5题 3 与西江北岸相比 南岸的村落多呈八卦形态主要是因为这里 A 水源丰富B 水灾多发C 水运便利D 耕地充足 B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4 根据 八卦村 排水系统的形态可以推断 A 池塘位于村中心 方便蓄水B 道路都与排水系统并行 方便出行C 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山岗上D 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盆地里5 近20年来 高要地区许多 八卦村 的形态逐渐瓦解 可能是由于该地区 A 年降水量减少B 台风登陆减少C 防灾意识增强D 堤防趋于完备 C D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解析 第3题 由图甲可知 北岸多高地 南岸多低洼地 容易有水灾 所以南岸村落要修建八卦形态的道路与排水系统 防御洪灾 第4题 由图乙遥感图片可知 排水系统呈现出由中间向四周散开的放射状 为排水顺畅 该地应该是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形特点 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山岗上 C对 该地容易有洪涝灾害 因此设置 八卦村 排水系统 主要目的在于排水而不是蓄水 村落选址在小盆地内 容易积水 A D错 道路如果全部都与排水系统并行 从中间向四周交通方便而环形交通不便 B错 第5题 八卦村 的形成是为了治水 而形态逐渐瓦解 说明水灾问题有其他方式得以控制 A B选项不符合实际情况 古代设置八卦村就是因为有较强的防灾意识 C错 堤防趋于完备使得水灾问题得到控制 八卦村 形态逐渐瓦解 选D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名师指津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很多 可归纳为自然地理区位 经济地理区位和政治文化地理区位三大类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因城市区位因素是变化的 故分析城市区位因素应分两步进行 如下所示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探究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 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2 地形对交通运输影响的分析方法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2017 湖北省优质高中联考 展线是展长线路的缩略说法 青藏铁路西宁 格尔木段的关角展线群是我国现存展线最密集的地方 随着2014年新关角隧道的通车 关角展线群将会被取代 下图示意关角展线群及某段展线景观 读图 完成1 2题 1 铁路建设采用展线技术的目的是 A 尽可能多的经过城镇B 避开断裂构造和地震带C 节省铁路建设的投资D 减缓坡度 降低修建难度2 有专家认为 关角展线是即将消失的景观 其原因是 A 减轻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危害B 缩短距离和列车的运营时间C 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的提升D 保护自然环境减少人为破坏 D C 解析 第1题 山区地形崎岖 不利于进行工程建设 为了减缓坡度 降低修建难度 往往采用展线技术 展线延长了铁路线 铁路建设投资会增加 选D 第2题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 铁路修建技术的进步 对自然条件的改造程度增强 自然条件 地形 对铁路建设的影响逐渐减弱 故关角展线是即将消失的景观的原因是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的提升 关角展线是人文景观不是自然景观 选C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3 2017 衡水中学模拟 阅读图文材料 回答问题 2016年唐山至承德的铁路正式开通 使京津冀地区的铁路网进一步完善 1 结合图中所示信息 说明京 津两城市间铁路线较密集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京 津两城市是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 过境和中转的客 货列车多 京 津两城市经济发达 人口多 客 货运量大 交通需求量大 交通需求的多样化 京 津两城市资金实力雄厚 技术先进 2 唐山至承德之间铁路修建的工程难度较大 根据图中所示信息说明原因 穿越山地 地表起伏大 地质条件复杂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解析 第 1 题 影响交通密度的因素主要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来看 经济越发达 人口越多 区域之间的联系越多 对交通的需求量越大 经济越发达 区域的经济基础和技术力量雄厚 利用交通建设和技术条件越有保障 从图示来看 津 京两市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货物的中转量大 交通压力大 因此该区域的交通密度较大 第 2 题 从图示来看 从唐山到承德下需要穿越山地 地形复杂 工程量大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探究三全球气候变化1 全球变暖的原因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2 全球变暖的影响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2017 浙江模拟 亚洲象是生活在湿热地区的群居动物 其分布与一定的气候条件相适应 读 历史时期亚洲象分布北界的变化示意图 完成1 2题 1 自3000年前至明代 亚洲象分布的最北界 A 不断北移B 不断南移C 先北移后南移D 先南移后北移2 图示四个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3000年前全球海平面较低B 宋代时期热带 亚热带向北扩大C 明代时期全球冰盖面积较大D 清代时期全球降水增多 B C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解析 第1题 读图可知 甲位置为距今3000年前的亚洲象分布的最北界 之后为宋代 界线南移到乙 当到达明代时 界线南移至丙 由此看来 自3000年前至明代 亚洲象分布的最北界不断南移 第2题 亚洲象是生活在湿热地区的群居动物 因此气温越高 亚洲象分布的最北界所在纬度越高 3000年前亚洲象分布的最北界纬度最高 说明此时温度最高 海冰融化最多 海平面最高 A错 宋代时期界线向南移 说全球气候变冷 热带 亚热带向南移 B错 明代时期的界限最靠南 说明该时期的全球气温最低 此时全球冰盖面积较大 C正确 清代时期界限北移 说明全球气候又开始变暖 全球各地的降水有的地方增多 有的地方降水减少 D错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2018 江西名校联考 海洋酸化是指由于吸收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 导致海水逐渐变酸的过程 海水酸性的增加 会改变海水的种种化学平衡 使多种海洋生物乃至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威胁 海水酸化成为令人担忧的全球问题 下表为1985 2010年海水中CO2浓度和海水pH值变化统计数据表 据此 完成3 5题 3 1985 2010年间 A 海水中CO2浓度不断增加B 海水pH值持续减小C 后5年海水中CO2浓度增加最快D 海水酸化度与海水CO2浓度呈负相关 C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4 全球海水pH值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全球变暖 海水温度升高B 火山喷发的CO2溶于海水C 海洋中的生物死亡分解D 人类排放的CO2溶于海水5 如果全球海洋酸化持续加重 则造成的影响是 A 珊瑚礁或消失B 全球酸雨危害减轻C 海洋捕捞资源增多D 海水物理侵蚀将增强 D A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解析 第3题 根据材料可知 1985 2010年间 海水中CO2浓度和海水pH值有增有减 pH值越低 酸化度越高 故海水酸化度与海水CO2浓度呈正相关 后5年海水中CO2浓度从340增加到362 增加最快 选C 第4题 海水酸化与海水CO2浓度呈正相关 全球海洋酸化持续加重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排放的CO2溶于海水 第5题 全球海洋酸化持续加重将导致海洋生态环境失衡 致使珊瑚礁 成分主要是碳酸钙 被溶蚀而逐渐消失 鱼类资源减少 海水化学侵蚀作用相应增强 酸雨严重程度取决于人类排放的酸性气体多少 而不是CO2等温室气体 故全球海洋酸化与酸雨无必然联系 选A 名师指津 温室气体是指大气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成分 不仅仅指二氧化碳 另外还有水汽 臭氧 甲烷 氟氯烃化合物等 其共同特点是能够吸收地面辐射 使大气增温 其中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是二氧化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