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方标准《中越水稻迁飞性害虫综合防控导则》(征求意见稿)

上传人:H****r 文档编号:572533 上传时间:2019-06-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07.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地方标准《中越水稻迁飞性害虫综合防控导则》(征求意见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西地方标准《中越水稻迁飞性害虫综合防控导则》(征求意见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西地方标准《中越水稻迁飞性害虫综合防控导则》(征求意见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65.020B 05DB 45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DB 45/T XXXXXXXXX中越水稻迁飞性害虫综合防控导则Guidelines for Integrated Control of Migratory Rice Pests in China and Vietnam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征求意见稿)XXXX - XX - XX 发布 XXXX - XX - XX 实施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 布DB45/T XXXXXXXXXI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DB45/T XXXXXXXXX1中越水稻迁飞性害虫综合防控导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越水稻迁飞性害虫综合防控导则的术语和定义、虫情测报调查方法、异地预测预报方法、害虫生物型测定方法、害虫抗药性监测方法、防治原则和技术。本标准适用于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测报调查及防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 15793 稻纵卷叶螟测报技术规范GB/T 15794 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NY/T 1708 水稻褐飞虱抗药性监测技术规程NY/T 3159 水稻白背飞虱抗药性监测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水稻抗性品种 (Rice resistant variety)抗水稻稻纵卷叶螟(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和稻飞虱( Rice planthopper)品种。3.2 稻纵卷叶螟(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一种为害水稻的害虫。3.3 稻飞虱( Rice planthopper)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和白背飞虱( Sogatella furcifera)。3.4 水稻迁飞性害虫(Rice migratory pest)每年随季节和气温变化,水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以下简称“两迁”害虫)在中国(广西)和越南两国间往返迁飞,发生为害,相互影响。DB45/T XXXXXXXXX23.5 害虫生物型(Biotypes of pest)又叫生活型或生活宗,一种害虫对寄主植物的侵害能力不同于原来种群的类型。一种害虫的不同生物型对其寄主植物的不同品种侵害能力有显著的差异,甚至完全不同,但是它们在形态上完全一致。目前中国与越南褐飞虱生物型有型、型和孟加拉型,对水稻致害力以孟加拉型最强;白背飞虱生物型有型、型和型。3.6 害虫抗药性(Drug resistance of pest)稻纵卷叶螟、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对杀虫剂具有耐受杀死正常种群大部分个体的药量的能力在种群中发展起来的现象。4 虫情测报调查方法4.1 稻纵卷叶螟调查方法 按照 GB/T 15793的规定执行。 4.2 稻飞虱调查方法 按照 GB/T 15794的规定执行。5 异地预测预报方法通过国际间虫情和虫源及气象资料交换,建立了以越南虫情为基础的“两迁”害虫异地预测预报方法,见公式(1)(4): Y=-9362.6402-17.4625X1-11.2671X2220.2714X3418.3608X4 .(1)式中:Y广西第三代稻飞虱的发生量;X1越南北方1月份的降雨量;X2越南北方2月份的降雨量;X3越南北方1月份的平均气温;X4越南北方3月份的平均气温。注:R=0.9055*。Y=1.6507-0.1613X10.2546X2 (2)式中:Y广西早稻稻飞虱发生程度;X1越南北方1月份的平均气温;X2越南北方3月份的平均气温。注:R=0.9138*。Y=-938.5070-1.4297X149.0680X2-17.265X325.1261X4 (3)式中:Y广西第3代稻纵卷叶螟的发生量;X1越南北方2月份的降雨量;DB45/T XXXXXXXXX3X2越南北方1月份的平均气温;X3越南北方2月份的平均气温;X4越南北方4月份的平均气温。注:R=0.8887*。Y=-2.58290.0106X10.0029X20.2667X3 .(4)式中:Y广西早稻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X1越南北方1月份的降雨量;X2越南北方4月份的降雨量;X3越南北方3月份的平均气温。注:R=0.9149*。6 害虫生物型测定方法6.1 褐飞虱生物型6.1.1 将鉴别品种 TN1(感虫对照)、IR26(含 Bph1)、IR42(含 bph2)浸种催芽后,撒播于 35 cm48 cm3 cm育苗盘中,分期播种(约间隔 10 d),20 d25 d秧龄时,移栽 68 株于装有水田土的塑料花盆中。常规水肥管理,备用。6.1.2 将 45 龄褐飞虱若虫笼罩饲养于无虫的分蘖期 TN1稻苗上,羽化高峰时,每日吸取全部羽化的褐飞虱成虫,将其中雌虫笼罩饲养于无虫 TN1苗 24 h,备用。6.1.3 将同一褐飞虱个体依次在三个水稻品种进行蜜露排泄量检测,接虫顺序有两种,每种顺序接虫量各半。每个待测褐飞虱种群接虫 300头以上,接虫顺序方式如下:a) IR26TN1IR42;b) IR42TN1IR26。6.1.4 当苗龄为 45 d60 d时,将已完全存活的盆栽稻苗的老叶和弱势分蘖去掉,每盆保留健壮分蘖 58 个,洗净晾干。用吸虫器小心地吸取羽化次日的褐飞虱雌成虫于 Parafilm小袋中,固定于第1个供试稻苗分蘖基部。每个小袋接虫 1头,每个水稻分蘖可从基部 2 cm开始连续接上 23 个小袋。24 h后逐一取下小袋,用万分之一电子分析天平(感量 0.1 mg)称取袋中蜜露重量,同时将试虫小心吸入另一新的 Parafilm小袋中,同样方法接于第 2个供试水稻品种上,24 h后称取袋中蜜露并接入第 3个供试品种上,24 h再称取蜜露量。试虫逐一编号,以确保同一试虫在三个品种上的蜜露量不混淆。6.1.5 对第三天试验结束后仍然存活的试虫进行致害性判断(死亡的虫子不进行致害性判别)。以 24 h内蜜露分泌量 5 mg/虫为能致害的判断依据,通过三个品种上蜜露量判别该试虫的致害型或生物型,进而计算每种致害型或生物型褐飞虱个体的比例。若三个品种上的蜜露量均5.0 mg,则该试虫弃用。此外,若 TN1上蜜露量2.0 mg的试虫亦不进行致害性判别。型:在 TN1、IR26、IR42 上分泌的蜜露量(mg/虫/24 h)分别为5.0、5.0、5.0;型:在 TN1、IR26、IR42 上分泌的蜜露量(mg/虫/24 h)分别为5.0、5.0、5.0;型:在 TN1、IR26、IR42 上分泌的蜜露量(mg/虫/24 h)分别为5.0、5.0、5.0;型:在 TN1、IR26、IR42 上分泌的蜜露量(mg/虫/24 h)分别为5.0、5.0、5.0。6.2 白背飞虱生物型6.2.1 水稻鉴别品种和供试白背飞虱雌成虫的准备参照 6.1的方法进行。DB45/T XXXXXXXXX46.2.2 将同一白背飞虱个体依次在三个水稻品种进行蜜露排泄量检测,接虫顺序有两种,每种顺序接虫量各半。每个待测白背飞虱种群接虫 300头以上,接虫顺序方式如下:a) N22TN1ARC10239;b) ARC10239TN1N22。6.2.3 接虫、蜜露测定参照 4.1.2.1.2.2的方法进行。型:在 TN1、N22、ARC10239 上分泌的蜜露量(mg/虫/24 h)分别为5.0、5.0、5.0;型:在 TN1、N22、ARC10239 上分泌的蜜露量(mg/虫/24 h)分别为5.0、5.0、5.0;型:在 TN1、N22、ARC10239 上分泌的蜜露量(mg/虫/24 h)分别为5.0、5.0、5.0;型:在 TN1、N22、ARC10239 上分泌的蜜露量(mg/虫/24 h)分别为5.0、5.0、5.0。最后计算各种生物型所占的比例。7 害虫抗药性监测方法按照 NY/T 1708、NY/T 3159 的规定执行。8 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基本原则,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根据害虫异地预测预报结果,充分利用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应用农业的、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方法,以及其他有效的生态控制措施,应优先采用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提倡生物防治;应急防治时,应科学合理选用农药,优先选用生物制剂和安全、高效、经济的药剂,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根据虫情调查预报并改进施药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使用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自然天敌的伤害,将“两迁”害虫危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9 防治技术9.1 农业防治9.1.1 总则因地制宜选用抗“两迁”害虫高产优质水稻品种。根据本地害虫生物型监测结果,选择含相应抗性基因的水稻品种。9.1.2 适时播种移栽依据“两迁”害虫迁入为害期,确定水稻播种移栽期,在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传播的水稻病毒病严重发生区,使水稻感病敏感期避开“两迁”害虫迁入传毒期,减少初侵染源。9.1.3 合理肥水管理坚持平衡施肥原则。避免偏施氮肥,促进氮磷钾平衡,适施基肥,巧施追肥,减少无效分蘖,防止植株贪青。分蘖盛期适时烤田控苗壮苗。9.2 物理防治对于稻飞虱防治,使用防虫网或无纺布全程覆盖育秧,用20目、40目白色防虫网。田间设置杀虫灯,利用稻飞虱对灯光的趋性诱杀成虫。DB45/T XXXXXXXXX59.3 生物防治9.3.1 总则昆虫性信息素诱杀,于稻纵卷叶螟蛾始见期至蛾盛末期,田间设置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干式飞蛾诱捕器。9.3.2 保护利用自然天敌保护利用青蛙、蜘蛛、黑肩绿盲蝽、寄生蜂等自然天敌。9.3.3 稻田养鸭水稻返青后,每 hm2稻田放养 15日龄鸭子 220230 只。9.4 微生物源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卵孵化盛期,选用16 000 IU/mg苏云金杆菌(简称Bt)可湿性粉剂或悬浮剂1 500 g/hm22 250 g/hm2,或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水分散粒剂390 g/hm2525 g/hm2,兑水450 L675 L,均匀喷雾。对于稻飞虱防治采用微生物源药剂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分散粒剂1 500 g/hm2,兑水450 L675 L常量或低容量喷雾。9.5 化学防治9.5.1 化学防治策略水稻分蘖期应以发挥植株补偿作用和自然天敌控害作用为主,慎重用药。根据水稻品种类型和“两迁”害虫发生情况,采取“突出重点,压前控后”即“狠治主害前代压基数,防治主害代控为害”的防治策略,只有当稻飞虱虫口密度达到或超过防治指标,而天敌难以控制其为害时才可用药,不应盲目用药。根据害虫抗药性监测结果,优先选用低抗药性、高效、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影响小、对天敌安全的药剂品种,不应使用国家禁用的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品种,所选药剂应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需多次用药时,应轮换、交替使用农药。9.5.2 防治指标9.5.2.1 当稻飞虱田间发生量达到如下指标时,进行农药防治。秧田期:3040 头/m 2;分蘖期:1 0001 500头/百丛;孕穗至抽穗期:5001 000头/百丛;乳熟期:1500 头/百丛。9.5.2.2 当稻纵卷叶螟(束尖或新虫苞),分蘖期:150 个/百丛;孕穗、抽穗期至抽穗期:60 个/百丛。9.5.2.3 当稻纵卷叶螟(13 龄幼虫量),分蘖期:150 头/百丛;孕穗、抽穗期至抽穗期:60 头/百丛。9.5.3 防治药剂及方法9.5.3.1 稻纵卷叶螟防治卵孵化高峰期至13龄幼虫高峰期,选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75 g/hm2150 g/hm2,或48多杀霉素悬浮剂90 g/hm2150 g/hm2,或22氰氟虫腙悬浮剂490 g/hm2818 g/hm2,兑水450 L675 L,均匀喷雾。当应急防治时,可选用40丙溴磷乳油1 200 g/hm21 500 g/hm2。DB45/T XXXXXXXXX69.5.3.2 稻飞虱防治9.5.3.2.1 种子处理 选用强氯精、吡虫啉、噻虫嗪等药剂拌种或浸种,用0.2强氯精水溶济浸泡12 h;吡虫啉、噻虫嗪等药剂拌种或浸种,每千克干稻种选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 mL4 mL或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1.2 g3.5 g,加水调制成 30 mL40 mL浆状液,与催芽露白后沥干的种子充分混合抨匀,使药液均匀附着在种子表面,经6 h8 h充分晾干后播种。9.5.3.2.2 秧田防治 使用防虫网覆盖育秧的秧田无需药剂防治。其他秧田可选用20烯啶虫胺水剂375 mL/hm2或25毗蚜可湿性粉剂240 g/hm2300 g/hm2或10菊酯悬浮剂900 mL/hm21 200 mL/hm2。于稻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喷粗雾或常量喷雾。1次施药后,进行田间防治调查,视虫情确定第2次防治,间隔7 d10 d。9.5.3.2.3 带药移栽 水稻秧苗移栽前2 d3 d,选用吡虫啉等药剂喷雾防治1次,带药移栽。9.5.3.2.4 大田防治 根据虫情监测结果,大田秧苗移栽后当稻飞虱种群数量达到防治指标时,采用药剂防治,选用药剂秧田防治,当田间以褐飞虱为主或褐飞虱与白背飞虱混合发生时、应避免选用吡虫啉,于稻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对稻茎基部粗水喷雾或常量喷雾。施药后田间保持3 cm5 cm水层3 d5 d,保证防治效果。第1次施药后,进行防治效果调查,视虫情确定第2次防治,间隔7 d10 d。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各类标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