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沪教版)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01我们傍水而居.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724758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沪教版)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01我们傍水而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沪教版)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01我们傍水而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沪教版)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01我们傍水而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沪教版)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01我们傍水而居标 题:我们傍水而居(教学设计)关键词:上海 傍水而居 影响描 述:本课主要认识上海的地理位置及相关的地理知识,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并且对于上海的“水”(黄浦江、苏州河、东海等)和家乡傍水而居的特点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但是对于上海因此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并对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方面则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习才能有所认识。同时这也将为今后品德与社会的学习,特别对于认识到河流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能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一上课就通过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找到上海的位置,并突出上海在祖国的东部、位于长江入海口、面向东海和太平洋、三面环水等一些基本的地理基础知识。使学生在整体上了解到上海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接下来通过认识上海市标对于导入环节进行小结,出示课题,并引入下一环节的教学。接下来我围绕“傍水而居”这个关键词先后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展开教学。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手段,引导学生感受上海的“水乡”特点以及水对生活、城市面貌带来的影响,以此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中,我还比较注重引导学生有关“母亲河保护”的内容,加强了学生自觉保护自己生存环境的意识,从而落实教学难点。学 科:品德与社会(科教版)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课时语 种:汉语媒体格式:.doc学习者:教师资源类型:文本类素材教育类型:小学教育四年级作 者:丛怡单 位:上外静安外国语小学地 址:北京西路605弄47号Email:Congyi1972citiz.net我们傍水而居说课:四年级第一学期的品德与社会(科教版)以家乡上海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对家乡上海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以及对上海城市商业、交通、旅游资源、内外联系、城市精神、上海在国家建设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等的了解,激发对家乡(对新上海人来说,是第二故乡或第三故乡)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第一单元主要介绍上海的地理风貌及城市概况,帮助学生从空间角度认识自己生活的城市上海。而作为本单元第一课时“东方水都的生活”,则主要从城市的地理特征入手,分“我们傍水而居”、“这里四季分明”、“认识家乡地图”三个专题。“我们傍水而居”这一课题主要认识上海的地理位置及相关的地理知识,四年级的学生通过之前几年品德与社会学科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并且因为生活在上海,对于上海的“水”(黄浦江、苏州河、东海等)和家乡傍水而居的特点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但是对于上海因此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并对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方面则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习才能有所认识。同时这也将为今后品德与社会的学习,特别对于认识到河流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因而我将教学目标定为:1知道上海是一座傍水而居的城市,认识上海市市标,并对其含义有所了解; 2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方式,初步尝试从地名、桥梁密度、河道数量、船舶航运等不同角度认识“水乡”的基本特征;3.能认识到上海优越的地理位置,特别是傍水而居的特点对于上海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初步具有保护母亲河,保护水源的意识。为了能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一上课就通过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找到上海的位置,并突出上海在祖国的东部、位于长江入海口、面向东海和太平洋、三面环水等一些基本的地理基础知识。使学生在整体上了解到上海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导入部分的教学,我的目的不仅是要寻找进入第一课的切入点,而且也使以后几课的的教学更有针对性。接下来通过认识上海市标对于导入环节进行小结,出示课题,并引入下一环节的教学。接下来我围绕“傍水而居”这个关键词展开教学。先后设计了以下一系列问题:“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事物和现象说明上海是一个傍水而居的地方?” “母亲河 给予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什么优势?”“有没有带来不利的方面呢?”“通过刚才对母亲河的了解,我们该如何去保护它?” “你还有哪些新的想法和问题?”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手段来找一找和水有关的路名、桥、河道支流、船舶码头等,引导学生感受上海的“水乡”特点以及水对生活、城市面貌带来的影响。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唤起了生活经验,拓展了生活经验,全方位地感受上海作为水乡的特点。以此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中,我还比较注重引导学生有关“母亲河保护”的内容,我把事先在网上了解到的整治“母亲河”的一系列措施制作成表格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让学生把课前搜集的资料集中在一起,讨论出上海水源保护、母亲河水质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产和生活,加强了学生自觉保护自己生存环境的意识,从而落实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1知道上海是一座傍水而居的城市,认识上海市市标并对其含义有所了解。2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方式,初步尝试从地名、桥梁密度、河道数量、船舶航运等不同角度认识“水乡”的基本特征。(以上为教学重点)3. 能认识到上海优越的地理位置,特别是傍水而居的特点对于上海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初步具有保护母亲河,保护水源的意识。(此为教学难点)*能比较具体地说出黄浦江、苏州河、东海对于上海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并具体说出保护水源的重要性(此目标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教学过程:(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具体情况调整为1或2课时)一、出示媒体,引出课题1、师:(媒体出示中国地图,继而显现出上海的位置)谁能在这张中国地图上找到我们家乡上海位置?2、学生指认并回答,师补充并适当板书:上海在我们祖国的东部、位于长江入海口、南北海岸线的中点区域。上海三面环水,北枕我国第一大河长江,南临杭州湾,东濒浩瀚的东海。内部则是黄浦江和苏州河静静地流淌。(地图放大,出示相应位置)3师:现在我们了解了上海的地理位置,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座城市的自然环境的话,我们可谓是“傍水而居”。4、揭示课题:我们傍水而居二、自主探究,进一步了解上海自然环境的特点1 师:正因为如此,我们这座城市的市标也和水有关。(媒体出示上海市标)2 教师组织学生通过看书和讨论等方式认识上海的市标及其意义。上海市市标1990年经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上海市市标是以市花白玉兰、沙船和螺旋桨三者组成的三角形图案。三角图形似轮船的螺旋桨,象征着上海是一座不断前进的城市;图案中心扬帆出海的沙船,是上海港最古老的船舶,它象征着上海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展示了灿烂辉煌的明天;沙船的背景是迎着早春盛开的白玉兰。3师过渡:上海是中国特大城市之一,三面环水的特殊地理位置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很多影响。上海所处的自然环境到底有什么特点?让我们从书中找找答案。4生交流。5小组讨论: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事物和现象说明上海是一个傍水而居的地方?6交流(例如和水有关的学校:上海水产大学、海事大学;上海“母亲河”:苏州河、黄浦江;水乡小镇朱家角;和水有关的路名、地名:肇嘉浜路、青浦、松江 )7.教师小结:上海地势整体低洼,地下水容易出露地表,形成一个个池塘、湖泊,这是水乡的一个重要景观。因此上海也可以称为“东方水都”。(出示相应板书)三、合作学习,感受傍水而居的利与弊1师过渡:知道吗?苏州河、黄浦江这两条“母亲河”对上海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的影响,那么“母亲河”究竟给上海到底带来哪些好处?又带来哪些不利的方面呢?能不能结合书上和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所看到的、知道的情况来说一说。2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例如水源充足,有利于发展工农业生产。水运发达。但因为地势低平、河流众多,加上海洋潮水的影响等,雨季时上海城市经常面临严峻的防洪任务。)四、拓展提升 增强保护母亲河的意识1、刚才通过对母亲河的了解,我们知道母亲河对于我们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它们呢?2、师生共同讨论交流,认识到保护母亲河的重要性。3、师补充历年来整治苏州河的几件大事:(媒体出示)时间整治内容1988 年8 月25 日江泽民同志发出“决心把苏州河治理好”的号召,实施了河流污水治理工程。1996年开展了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作。xx年苏州河整治一期工程全面开工。年基本消除了干流黑臭。年河中出现了鱼类。年苏州河整治二期工程启动,年苏州河干流主要水质指标稳定达到V类,生物种类和生物量大幅增加,两岸已形成适合休闲、观光的绿化带和居住区。4、总结:上海市是国际性大都市,对环境的要求很高。特别是有着上海“母亲河”美誉的黄浦江、苏州河,更是生态环境安全保护的重点,上海的环境保护应该以为市民提供良好生活环境为目的,同样,上海市民也应自觉提高环境生态安全意识,自觉为后代造福。附板书: 我们傍水而居我们要保护好母亲河。 长江(东方水都) 上海 东海黄浦江苏州河 杭州湾学习评价:1 能否在中国地图上指认出上海的位置2 能否知道上海市市标及其含义,知道苏州河、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3能否从不同角度说出上海作为“水乡”的23个基本特征。4. 能否举例说明上海傍水而居的特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初步具有保护母亲河,保护水源的意识。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