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单元综合训练课件岳麓版必修3 .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724068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4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单元综合训练课件岳麓版必修3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单元综合训练课件岳麓版必修3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单元综合训练课件岳麓版必修3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综合训练 十四 必修 第十四单元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一 选择题1 2018 兰州一模 29 1842年 魏源的 海国图志 出版 在国内几无反响 印数不过千册 二十年后 在日本畅销的 海国图志 已在中国绝版 这突出反映了当时A 中国近代印刷业滞后B 清政府实行文化钳制政策C 社会变革意识淡薄D 魏源的思想主张脱离中国实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中国近代印刷业并不滞后 故A项错误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进行了洋务运动 不再实行文化钳制政策 故B项错误 海国图志 反映了社会变革思想 而这一时期中国却没人重视 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缺乏变革社会的意识 故C项正确 魏源的思想主张符合中国实际 故D项错误 2 2018 蚌埠一模 11 洋务派领导人文祥于1875年上 密陈大计疏 说 中国天泽分严 外国上议院 下议院之设 势有难行 而义可采取 这表明文祥A 认识到议会制优点B 支持维新变法运动C 批判君主专制制度D 否定西方民主制度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解析根据材料 外国上议院 下议院之设 义可采取 表明文祥认识到英国议会的优点 并希望一定程度上借鉴其精神内涵 故A项正确 维新变法运动始于1898年 与材料 1875年 时间不符 故B项错误 根据所学 洋务运动目的是巩固清王朝的统治 故C项错误 根据材料 义可采取 文祥对西方民主制度一定程度上持肯定态度 故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2017 四川高考适应性测试 28 李鸿章凭淮军实力日渐强盛 一次 他在游孔林时说道 孔子不会打洋枪 今不足贵也 李鸿章这样评价孔子 其背景最可能是A 师夷之长技 思想萌发B 中体西用 思潮兴起C 托古改制 思想产生D 尊孔复古 思潮泛滥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师夷之长技 思想萌发是林则徐 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 李鸿章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 故A项错误 据材料 孔子不会打洋枪 今不足贵也 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思想 即 中体西用 思潮兴起 故B项正确 托古改制 思想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 故C项错误 尊孔复古 思潮是袁世凯发起的 故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 2017 安徽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 28 甲午战前 湖南 风气未开 向来最恶洋务 而战后 贤士大夫渐谙外情 竞讲新政 这一变化表明A 洋务运动难以拓展B 西学影响日益加深C 维新政策得以实践D 民族危机空前加重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解析清军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惨败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未包含材料中 而战后 竞讲新政 故A项错误 维新政策得以实践材料中并无相关信息 故C项错误 中日甲午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但材料中 风气未开 渐谙外情 竞讲新政 表明主旨是西学影响的变化 民族危机只是其中一个重要节点 故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 2018 全国 卷高考模拟一 29 1897年梁启超首次提出地方自治的设想 故为今日计 必有腹地一二省可以自立 然后中国有一线之生路 这表明地方自治的设想是A 民族工业发展的必然要求B 梁启超救国思想出现重大转折C 戊戌变法改革措施的延续D 应对列强瓜分狂潮的救国策略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民族工业发展需要统一的国内市场 地方自治不符合民族工业发展的要求 故A项错误 材料仅体现梁启超的地方自治思想 不能反映梁启超救国思想的转折 故B项错误 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 因而梁启超1897年提出的地方自治设想不可能是戊戌变法改革措施的延续 故C项错误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梁启超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主张地方自治以避免被列强瓜分 故D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 2018 资阳一模 29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 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 其次为政治 继今以往 国人所怀疑莫决者 当为伦理问题 此而不能觉悟 则前之所谓觉悟者 非彻底之觉悟 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 吾敢断言曰 伦理的觉悟 为吾人最后之觉悟 陈独秀以上论述 意在A 指出救亡图存具有阶段性B 说明辛亥革命的局限性C 强调改造传统道德的重要性D 论证以前的探索不符合国情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陈独秀阐释的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层次为由器物到制度到思想 同时指出思想层次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觉悟 故A项错误 题意并非单独指出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故B项错误 根据题目中 吾敢断言曰 伦理的觉悟 为吾人最后之觉悟 故C项正确 根据题意 陈独秀肯定了以前探索的层次 同时指出探索的层次应深入到思想层次 故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 2017 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五月适应性考试 32 陈独秀指出 宪政实施有二要素 一曰庶政公诸舆论 一曰人民尊重自由 否则虽由优秀政党掌握政权 号称政党政治则可 号曰称立宪政治则犹未可 以其与多数国民无交涉 这表明陈独秀主张A 政党政治B 国民政治C 立宪政治D 社会主义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陈独秀认为优秀政党掌握政权可以称为政党政治 但材料并未表明陈独秀支持政党政治 故A项错误 陈独秀认为优秀政党掌握政权可以称为政党政治 不可称为立宪政治 并未表明陈独秀支持立宪政治 故C项错误 材料未涉及社会主义 故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 2017 威海高三期末 16 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 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 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结性的理性批判 据此判断 下列评述正确的是A 它指的是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B 它提倡民主与科学 反对专制和愚昧C 它是在推翻了封建制度后出现的D 它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解析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 辛亥革命后 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批判 等信息 可以判断是指新文化运动 倡导民主和科学 反对专制和愚昧 故B项正确 9 2017 淄博二模 30 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中提到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 或有独占的性质 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 如银行 铁道 航路之属 由国家经营管理之 此说是A 孙中山节制资本思想的体现B 为国家干预经济制造舆论C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D 形成四大家族的理论根据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由材料得知孙中山主张使私有资本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体现的是节制资本 促进社会公平 故A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故B项错误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 材料只是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 故C项错误 四大家族形成是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 不是孙中山时期 故D项错误 10 2018 荆门高三元月调研 28 1937年9月 毛泽东撰写 反对自由主义 一文 指出自由主义来源于 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性 并强调在 革命队伍中不应保留它的地位 这实际上反映出A 中共强烈反对自由民主B 民族危机促进国共合作C 现实挤压自由主义空间D 自由主义不符合中国需要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中共是主张自由民主的 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反映出国共合作 故B项错误 联系历史背景可知 日本侵华所致的民族危机加剧 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主义的加强 而民族主义的强化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自由主义的空间 导致了自由主义的逐渐退潮而民族主义的逐步高涨 故C项正确 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故D项错误 11 2017 全国卷高考模拟调研三 29 有学者说 论十大关系 是 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 第二次结合 的产物 科学地揭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向 这次 结合 的主要特点是A 学习国外经验B 坚持独立自主C 突出制度变革D 侧重理论探索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论十大关系 借鉴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而不仅仅是学习国外经验 故A项错误 论十大关系 是结合国情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 可见这次 结合 的主要特点是坚持独立自主 故B项正确 这次 结合 与制度变革无关 故C项错误 这次 结合 更加注重从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故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 2017 湖北新联考高三第四次联考 31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中央对经济进行整顿 造成经济增长率在4 6 的低点徘徊 在民间 有人说 中央要取消个体户了 改革开放该收一收了 该转一转阶级斗争了 面对这一局面A 我国全面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 邓小平视察南方 发表 南方谈话 C 国家开始改变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D 国家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开始 故A项错误 面对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困境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 解放了思想 故B项正确 从改革开放时期就已经开始改革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 故C项错误 材料内容与开放浦东没有直接联系 故D项错误 二 非选择题13 2017 赣州高三期末 27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严复指出 交通之用必资舟车 而轮船铁路 非汽不行 汽则力学之事也 地不爱宝 必由农矿之学 有地质 有动植 有化学 有力学 缺一则其事不成 而当事之人 不经教育者 无论矣 学校中课程 必有数学 理 化 动 植诸科 不但以其中所言 为人生不可少之智识 而且 可以见微知著 闻因决果 学几何 三角者 必日事于测高仞深 学理 化 动 植者 必成业于冶铸树畜也 摘编自陈国庆 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材料二蔡元培指出 凡自然现象 自昔为哲学所包含者 皆已建立为科学矣 其他若社会学 若伦理学 若人类学 若比较宗教学 若比较言语学等 今日悉以归纳法治之 将自成为科学 世界事事物物 虽然复杂 总可以用科学说明他们 科学的名目 虽然也很复杂 总可以用三类包举他们 第一 是现象学的科学 如物理 化学等等 第二 是发生的科学 如历史学 生物进化论等等 第三 是系统的科学 如植物 动物 生物学等等 摘编自秦英君 科学乎人文乎 中国近代以来文化取向之两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根据材料一 指出严复科学观的特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特点 侧重科学的实用性 关注自然科学知识 重视科学教育 答案 2 根据材料二 概括蔡元培关于 科学 的基本内涵 答案内涵 科学方法 科学意识 科学分类 科学知识 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 任意答2点 3 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严复和蔡元培科学观的共同影响 答案影响 改变人们的科学观 促进思想解放 有利于西学的深入 加速近代科技转型 推动社会进步 促进近代化进程 任意答4点 14 2017 太原高三期末 32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宋思想家叶适 剖析理学的思想来源 揭示其 中国之学 和 夷狄之学 相混杂的内在本质 叶适认为 理学尤其是程朱之学实际上并不是源于尧 舜 子思之道 而是发挥孟子的 新说奇论 再掺之以佛学和老庄之学部分内容的产物 其结果是 道之本统晦矣 朱熹等人更是以 孟子 为宗主 视佛 老为同道 依于神而夸其表 耀于文而逞其流 殊不知佛学与中国之学 皎然殊异 岂可同哉 陈国灿 叶适与南宋反理学思潮 材料二方孔之初立教也 黜古学 改今制 废君统 倡民主 变不平等为平等 亦汲汲然动矣 岂谓为荀学者 乃尽亡其精意 而泥其粗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反授君主以莫大无限之权 使得挟持一孔教以制天下 彼为荀学者 必以伦常二字 诬为孔教之精诣 谭嗣同 仁学 材料三对 五四 新文化运动中 陈独秀 胡适等人及知识界力主 全盘西化 否定传统文化 梁漱溟是不赞同的 他第一次在北大开课时便对 打倒孔家店 的学生说 我此来除为释迦 孔子解释发挥外 更不做别的事 他的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更是大胆地批评了新文化运动 向西走 的不对 公开声称要 向东走 他称 中国文化以孔子为代表 以儒家学说为根本 以伦理为本位 它是人类文化的理想归宿 比西洋文化来得高妙 他断言 世界未来的文化 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 刘友梅 梁漱溟 世界文化未来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与孔子时代的儒学相比宋代理学的不同之处 答案不同 更多继承了孟子的思想 并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提出 天 理 格物致知 存天理 灭人欲 等思想主张 完成了儒学的理论化和思辨化 任答2点即可 答案 解析 解析据材料一中 而是发挥孟子的 新说奇论 可答出继承了孟子的思想 据材料一中 再掺之以佛学和老庄之学部分内容的产物 可答出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另外不同还可答理学的主张 结合所学能答出理学完成了儒学的理论化和思辨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叶适 谭嗣同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及各自目的 答案共通 都否定孔子以后的儒学 都认为孔子及其以前的学术才是真正的儒学 都认为当时的儒学应该改变 目的 叶适为了回归原始儒学 孔子时代的儒学 谭嗣同为了宣传维新变法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第一小问共通 据材料一中 殊不知佛学与中国之学 皎然殊异 岂可同哉 和材料二中 方孔之初立教也 黜古学 改今制 彼为荀学者 必以伦常二字 诬为孔教之精诣 可知 都认为孔子及其以前的学术才是真正的儒学 都认为当时儒学应该改变 第二小问目的 据材料一中 殊不知佛学与中国之学 皎然殊异 岂可同哉 可知 叶适是为了恢复原始儒学 结合所学可知 谭嗣同是维新派的代表 所以目的是宣传维新思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根据材料三 概括陈独秀 胡适 梁漱溟文化主张的共同倾向 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 答案倾向 存在绝对化的认识 态度 辩证看待 继承发展 改造创新 答案 解析 解析第一小问倾向 据材料三中 新文化运动 向西走 的不对 公开声称要 向东走 可知 不管向西走还是向东走都存在绝对化的倾向 第二小问态度 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很容易答出继承和创新 辩证地看待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