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浙教版语文四上《雨中》word教案3.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722262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春浙教版语文四上《雨中》word教案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春浙教版语文四上《雨中》word教案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春浙教版语文四上《雨中》word教案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春浙教版语文四上雨中word教案3学习目标的分析与定位(主要基于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雨中是浙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语文课程标准对这一学段的阅读教学提出: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等要求。 课文描写了一位年轻的姑娘在阴雨的傍晚拉车运货,车子一歪,一箩筐的苹果翻倒在马路上,过路的人主动帮她拾苹果的故事。文章融绘景、叙事、抒情、写人于一体,通过故事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人与人之间应有的互助精神。 编排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从人们的言行中去体会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的美好风尚。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很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阅读能力也日渐提高,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初步养成了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的习惯。 我准备用两课时来教学本文,下面我阐述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思路。首先,结合课标的学段要求和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从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考虑,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准确读写“浮动、箩筐”等12个词语,理解他们的意思。 2.知道描述性词语的一种重叠形式(ABB式),会用“仿佛”写句子。 3.初步学会按事情的起因、过程、结果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能简要说说各段的意思。 4.有感情的朗读1.2自然段,了解事情的起因,积累精彩语句。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是引导学生按事情的起因、过程和结果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意思。 教学的重点:1.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2.针对本课教学,如何引领孩子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与文本对话,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呢?教学方法:采用以启发式、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为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的启发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活动,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用具:词句的幻灯。 教学过程:一、创设悬疑,揭示课题。(一堂新授课,导入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的万事开头难就是这个道理。) 这一环节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幻灯出事句子:那一箩筐的苹果,经过了小小的旅行,又回到了姑娘的车上。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读句子,然后说说读了句子有什么想法或疑问。一旦学生提出:苹果怎么回去旅行呢?它是怎么旅行的呢?就趁机设疑:是啊,苹果怎么会去旅行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发生在雨中的苹果旅行的故事。板书:雨中 (充满悬疑的导入,激发了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与老师的距离。并自然而然的引入下一板块的初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紧跟上一板块的铺垫,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1.让学生自由地读课文,读准生字词。并在课文中找出三个字来说明苹果旅行的过程。 2.在反馈生字学习情况时相机指名学生板演词语,学生自己想写哪一个就写哪一个,写好后说一说为什么会写这个词?说说理由。 在反馈到整体感知的时候根据学生的回答趁机板书联系全文的三个字:倒捡回 3.此时课文的主要脉络已经呈现,接下来的环节就是让学生用上这三个字分别说说故事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并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给课文分段。 (整个板块中我设计了三个回合,让学生带着疑问通过充分的读,兴趣黯然的接触文本,感知文本,理清文章的脉络,熟悉课文内容,巧妙的让教学目标1.3扎扎实实地落实下来。特别是生字教学的开放性处理,我把学习的主动权巧妙的交给了学生,采用移花接木的方法写词、说理由,其实就是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的另外一种问法。经这样的一引一导,学生很自然地谈出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在不知不觉中扎实地掌握生字。) 第三大板块:品读课文,理解积累 紧扣学生找出的三个字,导出:多么精炼的语言阿,三个字就点明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课文的语言确实十分精彩,让我们来仔细读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吧。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找找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语或者句子。然后进行反馈交流:在反馈中点拨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语言,并适时进行朗读的训练。 重点点拨的有1.ABB重叠形式的词语。学生先找出文中的重叠词读一读,在让学生说几个。另外这一部分的语句写的非常生动有趣,因此在反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拐弯车子一歪湿漉漉等词语体会苹果落地的原因;从蹦滚满地都是来体会苹果落地的情景。这部分还有一个重点就是抓住“仿佛”进行说话训练。在学生说到带“仿佛”的句子时,相继出示句子,引导学生反复读,说说读中感受到什么?接着在学生有所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补充句子:马路上湿漉漉的,仿佛。大苹果在马路上蹦跳着,仿佛。最后增加难度,引导学生用上“仿佛一词把自己看到的事物和自己想到的联系起来说一说。 (这一板块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品读的过程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主动积极的思考,参与语文实践,丰富语言的积累。通过感情朗读培养语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同时在学生读、说的实践中积累和运用语言。) 三、总结收获,设置悬念。这各环节就是让学生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老师进行补充:是啊,我们在这节课里有积累了许多的好词佳句,还学会了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且了解了事情的起因,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通过总结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在以老师的总结设置悬念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板书设计:倒 雨中捡 回附送:2019春浙教版语文四上鸬鹚郑振铎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文献学家、艺术史家、考古学家。笔名有西谛、CT、郭源新等。郑振铎祖籍福建长乐,1898年12月19日出生于浙江永嘉(今温州)。1917年夏,靠亲友的帮助到北京进铁路管理学校求学,课余读了不少西方社会学著作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思想上、文学上都受到启蒙教育。不久结识瞿秋白、耿济之、许地山等人;五四运动爆发时,他们各自成为所在学校的学生代表,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运动。1919年11月,他们一起创办了新社会旬刊,提倡社会改造。1919年12月,新中国月刊发表了他翻译的列宁的俄罗斯之政党。1920年夏,他和耿济之共同翻译了国际歌歌词。1920年11月,郑振铎与沈雁冰、叶绍钧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1年春,他毕业后到上海工作。不久担任学灯(上海时事新报副刊)编辑,又由沈雁冰介绍进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同年5月10日,他主编的文学研究会机关报文学旬刊创刊,为初期新文学运动中有影响的刊物。同时开始主编出版文学研究会丛书,还参与创刊了戏剧月刊、诗月刊等。1922年1月,他主编中国第一个儿童文学刊物儿童世界周刊,并写作了许多作品,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事业起了开山作用。1923年1月,他接替沈雁冰主编小说月报。在此期间,他在文学旬刊、小说月报等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的文学评论,与封建旧文学作了坚决的斗争,并批评了新文学阵营中一些人“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成为当时与沈雁冰齐名的文学研究会的重要理论批评家。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郑振铎与叶绍钧、胡愈之等创办公理日报,揭露和抨击帝国主义暴行。同年,他参加发起“中国济难会”,并与郭沫若、沈雁冰、胡愈之等人签名发表人权保障宣言。这一时期,他撰写的主要学术著作有俄国文学史略、太(泰)戈尔传、文学大纲等。俄国文学史略(1924)是中国这方面第一本专著,对介绍俄国文学(包括苏联文学)起过积极作用。书中列专章介绍评述了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等人的文学理论,高度评价了高尔基的创作及其文学思想,在当时尤为难得。太戈尔传(1925)是中国第一本介绍、评述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专著。80万言的文学大纲(1927)将中外文学史及其名著合在一部书中叙述,开阔了文学工作者的眼界,在介绍世界文学历史、加强中外文学交流和比较研究等方面都有过大的影响。1927年2月,郑振铎与叶绍钧、胡愈之等人发起成立“上海著作人公会”,公会积极参加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前后的革命活动。“四一二”政变后,他与胡愈之等人致信国民党当局,强烈抗议屠杀革命群众,为此险遭逮捕。5月,他乘船到欧洲避难和游学。在法、英等国家图书馆里,遍读有关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变文等书籍,并研究了希腊罗马文学,译著了民俗学概论(后毁于日军炮火)、民俗学浅说(1934)、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1930)等专著,还创作了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1929)中的大部分作品。1928年10月,又回到了上海。回国后,郑振铎参加发起“中国著作者协会”,并任执行委员。1931年秋,去北平任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校中文系教授。1932年,他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出版,此书图文并茂、史料丰富、眼界宽阔,充分肯定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1934年,又出版了中国文学论集、佝偻集等论文集,以及借希腊神话题材歌颂现实的革命斗争的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这一个时期里,他还参与主编了著名的大型文学刊物文学、文学季刊等。1935年春,郑振铎到上海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此后,他主编了大型文学丛刊世界文库,组织许多著名作家、翻译家、学者,系统介绍中外古典文学名著,规划宏伟。虽因当时条件所限未能全部实现原计划,但仍是30年代文化出版事业的重要成果。在这前后,他参加中国新文学大系的编选工作,与鲁迅合作编选北平笺谱、十竹斋笺谱,协助鲁迅编选出版瞿秋白遗著海上述林。1935年底,参加“上海文化界救国会”。1936年6月,“中国文艺家协会”成立,郑振铎被选为理事。这个时期里,他还撰写了文学论文集短剑集(1936)和历史小说集桂公塘(1937)。抗日战争爆发后,郑振铎参与发起“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和创办救亡日报等。上海沦陷前后,他为国家抢救了大量珍贵的文献古籍,并编选影印了中国版画史图录、玄览堂丛书、明季史料丛书等。1938年他的中国俗文学史出版,此书代表当时国内这方面研究的最高水平。抗战胜利后,他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上海分会负责人,并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他主编民主周刊。与李健吾主编文艺复兴月刊,号召作家为人民、为民主而写作,还编印了中国历史参考图谱、域外所藏中国古画集等。1949年2月,郑振铎绕道香港进入解放区。7月,参加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后改名为作协)的常务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文物局局长、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化部副部长,以及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理事等职。编著有伟大的艺术传统图录(1952)、中国古代版画史略(1985)等,并主编了古本戏曲丛刊、中国古代版画丛刊等。1957年,他编集出版了中国文学研究三册,书中基本上包括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他在中国文学研究中所涉及的各个领域、专题,反映了他在这些方面所取得的成就。1958年10月18日,他在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途中,因飞机失事殉难。郑振铎对中国的文化学术事业作出了多方面的杰出贡献。在文学理论方面,他是文学革命初期“为人生”的文学的重要倡导者之一。1921年6月,他进一步提出需要“血和泪的文学”的口号(血和泪的文学),要求进步作家创作出“带着血泪的红色的作品”(我们的杂记)。从那时起,他一生坚持革命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强调文学在社会改革中的功能,提倡文学为人民服务。在文学研究方面,20年代初即提倡和从事中外古今文学综合的比较研究,较早提出和着手用新的观点、方法整理和研究中国文学史,特别是一贯重视民间文学和小说、戏曲的资料收集和研究,作了很多属于开拓性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