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年级科学下册 蜡烛会熄灭吗教案 大象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721277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四年级科学下册 蜡烛会熄灭吗教案 大象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四年级科学下册 蜡烛会熄灭吗教案 大象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四年级科学下册 蜡烛会熄灭吗教案 大象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四年级科学下册 蜡烛会熄灭吗教案 大象版【要点】利用控制变量的实验设计,了解蜡烛燃烧与空气的关系。【目标】(1)初步学习并设计简单的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学会记录。(2)利用控制变量的实验设计,认识空气的气体形态及成分,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尊重证据,善于反思的科学态度。【怎样进行】(1)猜想与实验引入。为了更好地突出事实与证据这个一级目标的训练,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课文的开始就安排了 “几个杯中的蜡烛会熄灭吗?”的猜想环节,将其作为探究活动的引子,旨在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大胆的猜想,并加以记录,然后验证自己的猜想。文中安排了几种不同情况,首先出示了形状、高度都相同的两个杯子,但1号杯子无底,2号杯子有底。用两个杯子同时扣住高度相同的正在燃烧的蜡烛,结果会怎样?接着出示3号杯,杯子下垫1个棋子,猜想里面的蜡烛会熄灭吗?记录下猜想的结果。然后又出示了在3号杯口垫2个棋子、3个棋子,里面的蜡烛又会怎样的情况,这个环节的安排,既渗透了变量控制的实验主旨,又为引出“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可能与什么有关?”的问题研究做了铺垫。教学中,宜采用分组实验,具体的分工由学生自定。实验时,尽量选取透明度较好的玻璃杯,易于观察蜡烛燃烧的时间。由于1号杯无底,蜡烛不会熄灭,只有将燃烧物(蜡烛)本身燃尽时才会熄灭,而2号杯中有底倒扣,杯中存有一定量的空气,因此蜡烛也不会立即熄灭,待燃尽杯中的氧气后蜡烛才会熄灭。做完验证后,出示3号杯,在杯子口垫一枚棋子儿,会怎样呢?在学生猜想记录的前提下,动手一试,获得证据。至于杯子口下垫2枚、3枚甚至更多枚棋子会怎样,此刻只进行猜测即可,因为它只是问题的引子,后面控制变量实验的设计还要具体地研究。(实验时,3号杯会有少量的空气从杯底补充进去,因此,蜡烛燃烧的时间比2号杯子要长些,同样杯口垫棋子的多少会与燃烧的时间成正比)。在这种猜测的基础上,自然引出对“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可能与什么有关?”的进一步猜想,从而进行控制变量实验的教学与设计。应注意:1、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各种情况的结果,然后在实验中取证,验证自己的猜想;2、教师在课前对实验多做几次,掌握一定的数据;3、蜡烛的高度一般在5 -8厘米比较适宜。杯口下的棋子宜选取长方体形状便于垫放,而且棋子应有一定的厚度(学生们玩的陆战棋子即可)。否则,垫一枚与垫两枚、三枚的燃烧时间没有明显变化(普通硬币的厚度不够,若用硬币则采取2、4、6枚进行)。(2)变量控制的实验设计与记录。为了引导学生学习设计控制自变量的简单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课文安排了实验与记录环节,研究蜡烛燃烧的时间与杯口垫棋子的多少是否有关,从而较好地理解实验的本质。文中出示的3号、4号、5号杯子相同,蜡烛的高度也相同,为保证实验的准确,需要控制的是:同时点燃蜡烛,同时扣下杯子,记录燃烧的时间,在此实验中,只有杯口垫的棋子数量这个唯一的条件不同。教学时,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需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并分析这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认为三个杯子同时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分组实验时,需三人同时点燃蜡烛,同时扣下杯子,如果动作不在同一时间则影响准确度),可选择两两杯子进行,如3号杯和4号杯,或3号杯与5号杯,或4号杯与5号杯,这样便于操作,可比度极强。教学时应注意:1、实验几遍后,随蜡烛高度的变化,实验的数据将有变化,所以提醒学生,对比中的两个蜡烛或三个蜡烛的高度应保持一致,必要时用尺子量一量,用剪子剪一剪;2、分组实验前,让学生充分讨论,分工合作等操作要领。因这个分组实验关系到下边的自行设计实验质量的高低。3、实验后的对比实验条件的分析很重要,不可忽视。4、每次实验后,提醒学生将杯口提起晃动,放出杯口处沉积的二氧化碳,以免影响实验效果。5、提醒学生注意安全。(3)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研究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待教师引领学生学习了变量控制的实验操作后,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实验,自行利用柱形记录表的形式记录。文中先给予了“蜡烛高度不同”这个自变量,要求学生试一试,然后进一步提出了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还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研究问题,再次让学生独立设计控制变量的实验。教学时,教师应采取开放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自由选取相同条件,自由组合实验小组,进行分工与合作。教师应适当点拨学生先进行实验前的组内讨论,方案制定后再进一步实施,记录实验数据。待全班实验完毕,再进行大型的汇报。汇报组需阐述本实验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分别是什么,其它组可以进行合理的提问和补充。需要注意的是:1、由于蜡烛高度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所以学生设计的实验可能方法较多。如同时扣下相同的两个大杯子,或同时扣下相同的两个小杯子,或同时在两个杯子口下垫一个棋子,或同时在两个杯子口下垫两个棋子等,教师应注意把握。2、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安全。(4)讨论:蜡烛熄灭的原因。蜡烛为什么会熄灭的讨论,实质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蜡烛燃烧与空气的关系。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结合具体实验进行讨论。由于学生参与了实验,已了解到所扣杯子的不同,因而产生的结果不同,所以他们对此讨论会有一定的把握,也会有一定的兴趣。只要他们谈论到燃烧与空气的多少有关就可以。至于燃烧与空气中氧气的关系,文中没做重要的实验,教师可以补充,也可以将此环节与第五部分的阅读有机整合在一起。 (5)补充阅读。空气的成分、性质以及人们对空气的利用等有关知识,是借助阅读资料来介绍的。在文字介绍的基础上,安排了学生动手涂一涂的活动,便于进一步了解空气中各种成分的比例。文中的卡通图,介绍了空气与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所以它处在杯中的底部。教学时,可以结合第四部分内容进行。教师应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涂一涂,以加深对空气的认识。如果教师认为有必要用实验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可以安排一些有兴趣的氧气支持燃烧、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溶于水、比空气重等小实验,这些实验的选择应考虑为第三课探究燃烧之谜作铺垫。【应变参考】(1)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确定将杯口垫棋子的研究放在教学环节一或二中,因为它是问题研究的过渡环节,是为引出下面的对比实验做铺垫的。(2)教学时应注意,实验的现象和结果会各种各样。因为杯中蜡烛燃烧的时间与蜡烛本身的高度和杯中空气的多少(杯子大,空气多)有关。也就是说,在材料准备时,若组与组之间准备的杯子大小不相同(或蜡烛高度不同),则燃烧时间的长短也会不同;但相对于同一组来说,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材料与实验结果的关系。(3)用相同杯子同时扣住两个高度不同的正在燃烧的蜡烛,为什么高的先灭?因为二氧化碳具有灭火的性质,而蜡烛燃烧新产生的二氧化碳温度较高,密度低于空气,所以在上层,这样造成上层氧气较早地不足。当上层氧气不足时,较高的蜡烛就先灭了。(4)提醒学生耐心、细致地观察,获取真实的数据。教学反思: 附送:2019年四年级科学下册 认识太阳教案 大象版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是四年级下册的第4单元,属于综合探究单元。这个单元的“二级目标”是“能用测量工具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围绕培养目标,教材设计了“认识太阳”和“太阳,我们的朋友”两个探究性活动为了让学生走进科学,收集到事实与证据,更好地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我们只有根据事实与证据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所以,搜集事实与证据是科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我们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里,能看到千姿百态的虫鱼鸟兽,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还有更广阔的大地,无限的宇宙。大自然的一切都是这样的井井有条、井然有序。儿童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乐于动手操作,探究欲望特别浓,引导他们认识世界,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就要引领他们走进自然天地。这一教与学活动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活动。学生在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启蒙,从大量的证据中得到启示。本单元的设计,依据“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这条最基本的理念。在教材形式、教学模式上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培养学生用测量工具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的能力。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明确太阳每天运动的轨迹。了解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知道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所以,在本单元里设计了有两个大的探究活动:认识太阳和太阳,我们的朋友。这两个活动是相互联系的。前者是经过“提出问题-观察、测量、调查-表达交流-拓展延伸”,指导学生学习形成最基础最基本的能力;后者是在学生经过“头脑风暴测量与记录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对前者的延伸,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过程。(见图4-1)为此,教材从漫画冰淇淋和太阳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太阳的特征。在认识太阳的过程中,创设了欣赏漫画、探究太阳能等活动,引领学生在有趣的探究活动中了解和认识太阳,充分体验搜集事实与证据的重要性。接着,教材在太阳,我们的朋友中选取了头脑风暴活动,让学生亲自观测,突出“用测量工具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的主题;引导学生在实际模拟活动中,亲历科学实践,进一步感受和理解事实与证据在具体的亲历探究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这样,整个单元的活动一步步引领学生走进科学中来,培养目标上突显了“二级目标”的达成。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经历了两次“变化”:第一次是通过观察把客观事物变成用语言或文字、图画、数据描述的科学事实;第二次是把收集到的科学事实变成科学结论。两次“变”的教学内容有所不同:通过观察收集科学事实,主要是训练学生客观地看待事物,认真仔细地全面观察事物,如实地描述观察到的事物,把科学事实变成科学结论的过程,核心是尊重证据,训练学生学习根据科学事实说话,根据科学事实作出判断,得出结论。从更高的层次上来说,就是在科学课中,学习从实际事物中求“是”,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教学反思: 1认识太阳【要点】通过学生亲历搜集、观察、测量的事实和调查的证据了解人们对太阳能的应用,引导学生体验观察、测量、调查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作用。【目标】(1)使学生了解到事实与证据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作用与意义。(2)激发学生参与科学探究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能用测量工具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的习惯。【怎样进行】(1)导语:同学们,你们都见过哪些漫画?学生会说出见到过动物的漫画、植物的漫画、还有知名人士的漫画等等,漫画简单明了地反映了事实的主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与众不同的漫画。教师以“Powerpoint演示文稿”形式展示“冰淇淋和太阳”,请学生赏析。(2)学生观赏漫画,提出问题后,建议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研究:4-6人一组,选一人为组长。活动时,小组要集体行动,互相协作,相互帮助。(3)学生在观察“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时,要特别强调注意“安全提示,保护眼睛”。正确地进行观察,不要直视太阳,以免伤害眼睛。(4)学生在进行测量和调查活动时,建议在操场或校园内要布置好学生活动区,如向阳地区、背阴地区及图书室和计算机房。各活动区之间位置要适宜,既要注意避免各活动区之间的相互干扰,又要注意尽量在教师的监控范围之内。 (5)“太阳能的利用”。这部分的教学是学生展示事实和证据的过程。建议让学生充分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科学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尊重事实和证据,从小养成动脑动手的好习惯。我们常说“从经验中获得知识”,“实验是第一位的,照片、资料是第二位的”,要通过亲身实践来解决问题,诚实地呈报结果,让每一个孩子都知道所要发生的现象。也就是说,科学教育是将实验、事实、证据放在了十分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位置上。重视每一个学生对事物的解释。特别要关注学生们的想法,这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特点。要教育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倾听他的发言和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从小培养学生对事物的独立的看法,进行有根据、有条理的思考,这是我们科学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6)拓展活动“哪个热得快”是一个对比实验。教师要注意在实验中的塑料袋黑白颜色不同,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如,使用的温度计的种类要一样,温度计插入水中的多少要一样,塑料袋大小要一样,装入袋中的水量也应该是一样的。 【要点询问参考】提醒学生要把观察到的和测量到的事实、搜集到的证据与解决的问题结合起来,不要忘了事实与证据的作用。如:我们组要解决哪些问题?搜集到的事实和证据能解决哪些问题?我们的课本里提供的小资料你认真阅读了吗?他告诉了你那些证据与事实?【应变参考】(1)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更换或补充活动内容,但所选内容要符合本课的主题与探究目标。(2)对“调查利用太阳能的方法与途径”的内容缺乏活动场地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把有关的书籍带到学校提供给其他同学阅览。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