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鲁教版语文五下《老人与海鸥》word说课稿.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716521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春鲁教版语文五下《老人与海鸥》word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春鲁教版语文五下《老人与海鸥》word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春鲁教版语文五下《老人与海鸥》word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春鲁教版语文五下老人与海鸥word说课稿一、说课程标准、教材: 老人与海鸥是六年制小学语文s版实验教材第十册第三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海鸥老人十几年如一日,每到冬日就来到翠湖给海鸥喂食。老人视海鸥如儿女,照顾受伤的海鸥,给海鸥取名字。后来老人去世了,海鸥们都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举动,从而表达老人和海鸥之间深厚的情谊。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老人与海鸥是本单元的重点课文,本单元五篇课文都是讲述人类与动物的故事,从而展现人类与动物之间和谐的、美好的情感,提倡人类不应该因为一己私欲而去伤害动物,要爱护动物。所以抓住作者是如何用让老人的动作、神态、语言来表现主人公的情感是本课的重点,在感悟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二、说教学目标: 围绕课文的训练要求,我确立了以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生字,积累并理解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质疑和讨论,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老人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阐述老人对海鸥那深厚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海鸥动作的语句,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海鸥动作的语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四、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结合语文课与社会人生相结合的特点,我将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朗诵法等教法贯穿教学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在自主质疑、合作探究、情感感悟的方式下,主动性完成本课教学。五、说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1、阅读课题,说出文章的两个主人公:“老人”和“海鸥”,(教师板书)。2、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1、默读课文113自然段,概括老人为海鸥具体做的三件事情。(送餐、喂食、取名)2、教师出示“送餐”、“喂食”、“取名”的相关语句,全班齐读。3、教师质疑,学生解疑(1)“二十余里大概是多长的距离?”感悟老人十几年来那份坚持的毅力,从而体会老人对海鸥深厚的情感,并指明学生有感朗读。(2)理解“撮起嘴”中“撮”这个动作,并让学生演绎老人撮嘴呼唤海鸥吃东西的场景。(3)理解“亲昵”这个词的含义,引导学生体会“父母亲昵地呼唤孩子”和”老人亲昵地呼唤海鸥”这两者之间的情感是相通。(三)学生质疑,探讨解疑1、引导学生抓住“送餐”、“喂食”、“取名”的相关语句反复默读,并模仿教师针对某个词或某个句子提出自己的疑问。2、通过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提出下列问题:(1)“为什么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而不乘坐公交车呢?”(2)“为什么老人到人少的地方喂,而不到人多的地方喂呢?”(3)“为什么老人一呼唤海鸥,海鸥就会应声而来呢?”(4)“为什么老人把食物放在围栏上,而不扔到湖里或地上呢?”(5)“为什么海鸥能依着老人的节奏起起落落呢?”(6)“为什么老人能够给长得都一模一样的海鸥取名字呢?”3、即问即答(1)针对“为什么老人到人少的地方喂,而不到人多的地方喂呢?”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多的地方会发生游客伤害海鸥的事件,类似“逗引、追赶、捕抓、惊扰”等,从而感悟老人的细心。(2)针对“为什么老人一呼唤海鸥,海鸥就会应声而来呢?”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感悟老人与海鸥有十几年的感情底蕴,促使他们彼此之间已经十分熟知,所以才会有“应声而来”的场景发生,同时结合农村家庭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体会自己家庭中“喂鸡”这一场景,因为小鸡熟悉喂养人,所以小鸡也会“应声而来”,其实这两者情感上是相同的。3、讨论解答针对下列4个问题,请同学们根据文本,并结合课前查找的海鸥老人吴庆恒的相关材料,进行小组讨论。 (1)“为什么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而不乘坐公交车呢?”(2) “老人为何把食物放在围栏上,而不扔到湖里或地上呢?”(3)“为什么海鸥能依着老人的节奏起起落落呢?”(4)“为什么老人能够给长得都一模一样的海鸥取名字呢?”(四)梳理完善,自探解疑1、集体交流,解决重点问题。2、教师归纳:无论是老人十几年来每到冬日,坚持步行二十余里喂养海鸥,还是老人在喂养海鸥展现出来的细心,这都离不开老人对海鸥那满满的爱,因为爱所以老人能够细心观察,抓住海鸥的特征给海鸥取名。因为爱所以海鸥信赖老人,熟悉和亲近他的每一个动作。3、教师配乐朗诵:“老人因为早年受到政治迫害,没有了家庭,也没有了亲人,一辈子都是这么孤孤单单的,所以老人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海鸥。1995年,老人的退休工资只有308元,但是他要拿出一大半给海鸥买吃的,平常舍不得吃,也舍不得穿,最大的奢侈品也只不过是两毛钱一包的香烟。十几年来每到冬日,朝阳升起时,老人就穿着那一身褪了色的蓝布衣、挎着那褪了色的蓝布包、提着那褪了色的塑料袋去喂海鸥了,那兴冲冲的背影总让人感到哀伤。而有时老人生病,开销大些的时候,每当夕阳西下,霓虹灯燃起的时候,老人就弓着身、弯着背到附近饭馆的垃圾桶给海鸥找吃的,那蹒跚的背影又怎让人舍得呢?但老人毕竟年纪大了呀,他受不了这样艰辛的生活了,他病了。最后那几天,老人又一次来到了翠湖边,他跟海鸥们悄悄的说了很多的话,没有人知道他在说些什么。直到记者再去采访他时,却得知老人去世了。那么面对老人的离世,海鸥会跟老人说些什么呢?”4、学生代替海鸥向老人说一句话。5、设下悬疑:那当作者将老人的图像带到翠湖边后,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那海鸥会对老人的离世做出怎样的情感回馈了,海鸥又有哪些异于常人的举动了,那我们就下节课来学习。(五)情感延伸,拓展感悟1、通过正反面对比,引导学生讲述人类大量捕杀野生动植物的例子,从而彰显老人的无私和其他人类的贪婪与冷漠。2、播放狐狸只有一件衣服,感悟动物们的心声3、小结,倡导同学们关爱动物,保护动物(六)、布置作业 1了解“野生救援组织协会”。 2自行观看可可西里影片。六、说板书设计: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板书设计能直观的显现文章的脉络,突出教学重点,还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概括能力的提高。基于此,此课的板书我设计如下: 老人 海鸥 送餐 喂食 取名 (爱)附送:2019春鲁教版语文五下蒙娜丽莎之约word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有朝一日、大样彼岸”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3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教学重难点: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教学准备:1课前,安排学生查阅达芬奇及蒙娜丽莎的资料。2学生读数课文,并根据阅读提示学习,要求在读懂的地方写上自己的体会,不懂的地方标上“?”。3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CAI:卢浮宫图片及维纳斯胜利女神)卢浮宫是目前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其艺术藏品种类丰富,档次之高,堪称世界一流。有最重要的镇宫三宝,其中两件是雕塑作品,看,它们分别是米洛的维纳斯和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还有一宝是一幅油画,她就是诞生于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笔下的名画蒙娜丽莎。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到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共赴(齐读课题)!(二)认读词语,扫清障碍1(CAI:词语)要欣赏世界名画还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我们先来认识一些词语。2齐读词语,认准字音,看清字形。3强调易错字的读音:悄(qio)然肖(xio)像(三)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反馈交流。(提示:在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时可以用上一些关联词语:先写然后写最后写)课文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心情和此画来纽约展出的原因;接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四)品读课文,感受魅力1出示蒙娜丽莎的图画,让学生自由观赏,谈谈感受!(可以谈画面内容,也可以谈你对这幅画的评价,还可以谈你知道的有关这幅画或作者的资料)2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这幅名画,找到课文57自然段。3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蒙娜丽莎这幅画的呢?学习57自然段。(CAI:学习提示)(1)默读,用()找出介绍画像内容的语句。(2)对照插图,读读语句,谈谈感受。4学生分小组学习。5全班交流,感受名画的魅力。提问:作者是如何描写这幅世界名画,向我们展现她的魅力的呢?学习第5自然段A:引导读句子“那幅画不大,大概三英尺长、两英尺宽吧,整幅画几乎只是一种棕色。”这是介绍了画的什么?(尺寸大小和整体的颜色)B:“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她的眼神是那样柔和与明亮,嘴唇看来不像是涂抹的色彩,而是真的血肉。仔细看她的颈项,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让你感受到了画得栩栩如生?是啊,我们仿佛看到了她一头乌黑的长发,柔和明亮的眼神,真实的嘴唇,而且更令人称奇的是颈项里的血液也仿佛在流动,一切似真亦幻。C:对照插图,分组朗读,再次感受。过渡: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了这幅画的魅力?(微笑)自古以来,蒙娜丽莎的微笑一直是个谜,她的微笑到底神秘在哪儿?学习第6自然段,引导学生观察肖像画的面部表情。A:“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师范读,同时让生结合图画,说说你蒙娜丽莎的微笑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淡淡的、若隐若现的)B:过渡:是啊,不同的人看到她的感受都不一样。作者也有同感。引导读“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C: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想对达芬奇说?(体会达芬奇的精湛技艺和作者丰富的想象)D:再次品读第6自然段。(3)达芬奇的精湛技艺除了体现在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上,还体现在哪儿?(引出第七自然段)第七自然段,重点指导观察蒙娜丽莎的身姿、交叠的双手、服饰与她身后的背景。特别是体会她身后的背景充满着幻觉般的神秘感。补充介绍:在“蒙娜丽莎”之前,肖像画一般是没有背景的,在这里画家打破了一般肖像画的局限性,使人物处在了远山、丛林、闪光的水池等背景之中,这一背景朦胧、安静,充满诗意,与蒙娜丽莎的精神生活和谐一致,更好地衬托了人物的内在气质。更为有趣的是,当我们集中看左边时,觉得远景下降而人物上升,集中看右边时,又觉得远景上升而人物下降,富有变化。(4)小结: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这幅画?你发现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的?(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作者一边描写画面内容还一边写了自己的感受、想象,你能找到这样的句段吗?(五)回扣前文,加深感悟1过渡:我们从作者对蒙娜丽莎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了她的魅力,你还从哪里看出蒙娜丽莎的魅力?2学生再读14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3学生自由读后全班交流:(1)来欣赏她的人很多。从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这一点?(2)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来?即使等待很长时间也甘愿。体会画来纽约的不易及她的艺术价值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3)从等待中人们的心情怎样?引导体会人们的荣幸、迫不及待等心情。(六)总结升华,朗读抒情1过渡:从人们的等待,从画展出的来之不易,以及“蒙娜丽莎”本身,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魅力。怪不得作者在最后说:(CAI:第八自然段)2引读。3作者说蒙娜丽莎的生动、美丽、温柔、神秘,在他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蒙娜丽莎已经成为作者灵魂的一部分。那么,蒙娜丽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4引导激情朗读。(七)总结全文,深入拓展1今天,当我们站在蒙娜丽莎面前,一切是那么神秘而又奇异,她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的圣洁光辉照耀着我们每一个人,她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同样,他也成了我们灵魂的一部分。2拓展练习:(1)课文还有一幅图,也是达芬奇的作品,叫最后的晚餐,它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画,关于这幅画,还有一个非常生动有趣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查找有关的资料。你也可以继续查找和达芬奇有关的资料。(2)同学们,我们随着作者的目光欣赏了蒙娜丽莎的风采,蒙娜丽莎的形象一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里,假如你是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讲解员,你会怎么向参观者介绍这幅画呢?板书设计蒙娜丽莎之约微笑 神秘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时要时时关注插图,让文章的描写和插图结合起来,真正感受达。芬奇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教师要借此培养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和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蒙娜丽莎的微笑诠释应该是不确定的,如果教学中学生的感悟言之有理均要认可,并启发学生不同角度、不同光线去看蒙娜丽莎的微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