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前五天发言稿汇编

上传人:xg****9 文档编号:571266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考前五天发言稿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考前五天发言稿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考前五天发言稿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考前五天发言稿一直想和同学们说两句,可是伟大的薛主任不给我机会,总算在高考前 5 天给机会了,让我倍感荣幸,因为我能给优秀的 xx 级同学说话。我们是来考大学的!这是我的高中班主任开学第一天和我们说的,那是 1983 年。大家可以想象只有想象我们当时是什么感觉?一开始不相信,但是越来越相信,即使我们老师高二时去了 xx,我们也一致相信我们是来考大学的!而且考上了,我们 xx 级同学也是,因为 xx 级准备更充分。1、 做事有信心,高考就是做事,相信你行,相信自己行,任何事情,做之前必须相信自己,比如做题,题目没读、没做之前,你怎么知道不会? no,读过题以后你才可以下结论,当然高考一定有你不会的题,因为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它追求的是区分度,如果大家都考 750 分,那就麻烦了。但是没读题就说自己不会,绝对不可以,即使像数学的第 12 题和第 16 题也一定要读题,读过后 3 分钟没有思路可以放弃,不读题就放弃,天打五雷轰!2、 一定就题论题,考试中没有想当然,大家要避免思维定势,必须做到熟题当生题做,生题按套路做!拿笔指着题目一个字一个字的读,高考试卷上没有多余的字。大家一定不要期望猜到题,因为命题的大学教授聪明、孤傲,他不想让你猜到题,否则他颜面尽失,所以一定要就题论题,认真读题,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尤其是数学和综合!少错一个就是多对一个!建议大家再读出师表 ,学学诸葛亮,谨慎但不紧张!3、 你可以适当紧张,虽然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就是要把人区分开,有速度、有难度、有区分度要求,而且同学心里都知道自己要上什么样的大学,所以,适度紧张,心平气和,欣然面对,正常发挥。4、 降低预期,开考前每科减低 6 分预期,你将会减轻心理压力,你将会正常发挥水平,得分将会超过预期,因为考试是脑力劳动,脑力劳动不喜欢压力!5、 好好吃、好好睡,开心面对高考,同学必须明白高考是很人文的,命题老师喜欢给智者以捷径,给勤者以出路,监考老师是为你服务的,不是与你作对的,比给你上课的老师好多了,至少他不会轻易惹你,除非你把他逼急了!你懂的。阅卷老师会尽最大可能给你分数,于是你要理解他们,琢磨一下阅卷老师喜欢什么。建议大家闲来无事的时候琢磨一下命题教授、监考老师、阅卷老师喜欢什么,投其所好,则心灵相通!6、 高考要考人品的,立德树人,家国情怀,个人和国家,中国和世界,国际和国内,科技、经济、文化、社会、自然,这些我们都有准备,三观正确得分多,高考要靠逻辑的,各科都考,高考就是高节奏的考试,高效率的考试,高高兴兴的考试。记住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用一双善意的眼睛看待他人,用一颗善良的心思考他人,于是你会变得简单、心宽、大气,心宽大气可以多得分数。加油!3篇教师实习体会七篇【篇 1】不知不觉中,来到引 xx 小学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与班上的同学也都相互了解了,虽然一开始我们之间还不是很熟悉,但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我们之间的了解也在慢慢加深。在大学时,我的身份更多的时候还是一名学生,作为一名学生大多的还是知识的增长。而在这里我是作为一名老师的,作为一名老师需要的东西就太多了。不仅是在工作生活上的,还是在人际交往中需要的东西都太多了。在这里生活上更独立了,刚来的时候会有一些混乱,但现在以由乱到稳。在工作上,虽然在学校学习到了很多,但大多是一些理论上的知识,虽然有一些教学的理论,可这些是远远不够的。通过向其他老师请教、自己思考体会,给学生上课,与老师沟通,从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课程重难点的把握、课堂时间的把握等等。当我选择小学教育这个专业,当我来到引 xx 小学时,我满怀激情、热情,也曾经畅想过自己上课时的情景,可实际往往与想象有一定的差距。有时上课学生不注意听讲或是有上课说话捣乱的同学,班里的男生有几个比较调皮,上课时总是会搭老师话茬,一开始我可能会愣住,不知道怎么办,但我下课后也会思考,想办法去应对解决。一个人的沟通能力也很重要。包括和其他老师的沟通、和学生的沟通、和学生家长的沟通这些都很重要。一开始我只是关注数学课上同学们的问题,在一段时间过后,我也帮助老师做一些班主任的工作,或是和学生家长去沟通学生的一些表现,这都需要我去增强自己的沟通表达能力。通过这段时间,我最大的收获是这段时间的我的成长,不断的学习努力,我们才能锻炼自己,增强自己。【篇 2】何为因材施教?因材施教一词最早出自于论语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通俗的来说因材施教就是让老师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经过两个月的实习锻炼,我越发的认为因材施教不单纯的只是一种教学原则,它更是一门研究学生的学问。以前在学校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谈到对待学生因材施教,但是当来到实习学校开始教学接触学生时,才慢慢的体会到因材施教的真正内涵。正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这段期间的教学工作,尤其是在中途接手了第二个班级以后,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就在我的日常教学中开始生根发芽。我认为,因材施教要从两个层面去谈,一是年级层面;二是班级层面。从年纪层面上来讲,由于国家目前的教师资源现状,导致多数学校出现一名老师带多个班级的情况,同时学校的教学模式是一对多的教学模式而不是一对一家庭教师辅导的教学模式,所以从年级角度来讲,每个班与每个班的学习氛围、方式以及态度等都会有差异。就我教的这两个班级而言,1818 班学生学习热情高,思路活,课堂活跃,学习氛围显得十分浓厚,属“积极派”;1825 班的学生课堂安静,紧跟老师思路,认真听讲做笔记,属“消极派”。对于这两个班级的学习情况我树立了针对性的教学理念,1818 班实行玩中学的教学理念,所谓的玩中学就是多做活动,多讨论,多说一些生活中趣事,保证学生一直保持一种高昂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玩耍中学到我要教授的学习内容,虽然讲课的进度会慢一点点,但是我认为这样做会更有益于孩子。当然教无定法,我也曾试着用平淡的教学方法去教 1818 班的孩子,结果我的教学任务是完成了,但整个课堂十分消沉,学生对我所讲有些不知所云,因此,我认为玩中学更适合他们。而对于 1825 班我则是实行的学中玩教学策略,在他们紧跟我的教学思路的过程中,偶尔娱乐下课堂氛围,使学生不至于一节课都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学习中途活络下自己的思维,调整下自己的情绪,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缓解下在一中这种高强度教学模式下导致的困意。其实相比于年级层的因材施教,班级的因材施教也就是我们常谈的对学生的因材施教才最是考验老师能力的。毕竟年级中的班级可以作为一整体来看,但班级中的学生确是实实在在的不同个体。而且今年的涞源一中班级教学模式也与以往不同,今年涞源一中高一部取消了体育特长生的班制,将体育特长生分插到普班里学习文化课程,这就更突显出了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情感心理的不同,这就要求老师不能用对待大多数学生那样的教学方法去对待他们,这样有时不仅不会促进学生学习,反而使他们觉得知识太难而打消了他们的学习动力。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闪光点,正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发现学生的优点,从优点下手循序渐进的教学,往往会取得令人欣慰的结果。遇“大材”施“大教”,遇“小材”施“小教”,人无不变故教无定法,人无一类故因材施教。【篇 3】教师是这世界上伟大的职业之一,在使人产生崇高的敬意的同时,教师自身也在不断的燃烧自己、奉献自己,只为所教的每位学生。但人民教师不止只有付出,还有相对应的暖心回报,当老师从学生那里收获到情感上的回报后,每天的工作也不会觉得劳累。虽然我现在只是一名实习老师,但我对从学生那里收获到的情感有颇大感触。我所教的是初二年级,初二年级一共有八个班,我和我的指导教师一个人带了四个班,一周有八节课。由于教课的班级多了以后,对于每个班每个同学的状况并不是很清楚。这就产生了在我所教的四个班中,我会对那些课堂表现良好积极活跃的同学有较为清楚的印象,就有一位学生我对他的印象比较深。刚开始跟着指导教师听课的时候,我就坐在这位同学的旁边听课。他在上生物课的时候,表现很积极,脑筋也很灵活,我觉得这个同学是一位聪明的学生,于是在听课的时候我就便对他有了良好的印象。后来我和指导教师进行分班的时候,我发现这位同学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我是感到欣喜的。可是再后来听别的老师说,这个同学上课不认真听讲。但是在我看来他在上我每堂课的时候表现都很积极活跃,而且也在认真的记着笔记。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周四下午的时候,他们班是下午第一节课,我原本以为学生们在第一节课的时候会不精神。出乎我的意料,每位同学都表现出了特别饱满的精神状态,在学生们良好精神状态的带动下,我的讲课过程也变得顺畅了起来。当讲完这节课以后,我对全班同学进行了随堂小测,要求他们在一定时间里能够记住刚才所讲的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于是我就给了他们三分钟进行记忆。当三分钟过后,我要对他们进行检测的时候,那位同学便第一个举起了手,脸上也表现出了自信的笑容。我看到他这个笑容的时候,我就觉得他这一节课一定是学会了,于是我叫她起来回答问题。当他能够完整的将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背诵下来后,全班同学向他投射了敬佩的眼光,同时我也感到很欣慰。我认为可能教师职业的快乐所在就是这样,在最劳累的时候看到学生们积极学习,内心也会变得逐渐温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