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三年级语文下册《最美的花束》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5702107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下册《最美的花束》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下册《最美的花束》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下册《最美的花束》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下册最美的花束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一、我是火眼金睛,我能比一比再组词。晶( ) 睁( ) 冠( ) 浅( )品( ) 挣( ) 观( ) 线( )颜( ) 淡( ) 漂( ) 膝( )谚( ) 谈( ) 飘( ) 漆( )二、我能用加粗的词语写句子。1.只要它们一睁开眼睛,都能看到太阳。2.你的头发漆黑,他的头发金黄,不管它颜色怎么样,都是花冠多漂亮。三、我能按照课文原文填空。1.你的头发 ,他的头发 ,不管 ,都是 。2.我也知道 , 有深有浅, 的花儿, 可爱的 。3.在这广大的 上,孩子们像 ,有的 ,有的 ,像最美的 一样。四、我理解了课文内容,我能完成下列题目。1.诗歌中“花”有两个含义,一是指 ,二是指 。2.“花的颜色有深有浅”也有两种含义,一是指 ,二是指 。3.课文中“你”“我”“他”指的是谁?4.课文中“最美的花束”指的是什么?参考答案一、水晶 睁开 冠军 深浅 品位 挣钱 观察 线条颜色 咸淡 漂亮 膝盖谚语 谈论 飘浮 油漆二、略三、略四、1.鲜花 世界各国儿童2.花本身的颜色不同 孩子们的肤色不同3.指的是世界各地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儿童。4.是指全世界的小朋友,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全世界的小朋友在一起就是最美的花束,说明了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附送:2019年三年级语文下册李广射虎教学设计1 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朦胧、疾风、影影绰绰”等词语所表达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塞下曲。2.熟读基础上,概括段落大意,圈画出与诗句相对应的语句,感受“文包诗”“诗文相通、诗文相融、交相辉映”的文本特点,充分利用故事理解诗意,感受意境,能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古诗的意思。3.精读文本,抓住“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射了出去”和“呀!大家全都惊呆了怎么拔也拔不出来”体会李广的神勇无比和力大无穷,从而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神勇无比和力大无穷的。4. 仿照第三自然段,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写一写经历过一件事情或者一个游戏。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塞下曲。2.精读文本,抓住“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射了出去”和“呀!大家全都惊呆了怎么拔也拔不出来”体会李广的神勇无比和力大无穷,从而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神勇无比和力大无穷的。难点:理解古诗塞下曲,能联系课文内容并加上自己的想象说说古诗的意思。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单,了解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识字、写字及正确、流利读书的情况,以学定教。2.在初读感知环节,引导学生在熟读基础上,概括段落大意,圈画出与诗句相对应的语句,感受“文包诗”“诗文相通、诗文相融、交相辉映”的文本特点,充分利用故事理解诗意,感受意境,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习得“文包诗”的学习方法。3.在精读感悟环节中,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抓住“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射了出去”和“呀!大家全都惊呆了怎么拔也拔不出来”体会李广的神勇无比和力大无穷,从而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神勇无比的。4.借助“小练笔”,引导学生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5.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及时评价,以评促学。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教师:1.教学课件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学生的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时效性。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步感知,整体把握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塞下曲,教师配乐诵读。2简单介绍卢纶:唐代有名的边塞诗人。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其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七古亦佳,多唱和赠答之作。“大历十才子”之一,诗风较为雄壮。卢纶写过一组反映边塞生活的诗,这就是其中的一首。3想不想自己来读读这首诗?自读,指名读。这是一首叙事诗,叙述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翻到课文44页,读一读课文。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强调“射”字书写:射是“身”字旁,注意“身”做偏旁时,一撇不出头,而且要写瘦一点)。【设计意图:李广射虎是一篇“文包诗”。“文包诗”此类文章的教学,不同于一般课文的教学,它要借文学诗。这就告诉我们,“文包诗”指向的教学侧重点应是诗,文是手段,诗是目的。因此在此环节中,直接用塞下曲引出课题,让塞下曲在学生脑海中先入为主,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诗歌如影随行。这对学文的过程中理解诗歌,感受意境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1. 自由读课文,提出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难度的地方要多读几遍,特别对塞下曲这首古诗要能基本读通畅。2. 根据预习单,检查自学情况。课件出示词语: 我能读准多音字塞下曲 将领 将军 将士们 出没 没在石棱中 射中 蒙蒙亮 扎进指名读,强调多音字的读法,特别是“蒙蒙亮”中的叠词读第一声。教读、带读、指导学生读,以此来加强记忆。我会读唐代 一组 卢纶 时期 巡逻 疾风 警惕 猎物 惊呆 扎进月色朦胧 影影绰绰 四处搜寻 神勇无比拈弓搭箭 运足气力 拉开硬弓 “叟” 的一声(1)指生读。注意强调 “唐、朦、胧”是后鼻音,“组、搜、叟”是平舌音,“扎、绰、声”都是翘舌音,要读准、读正确。(2)同位练习读词,互相纠正字音。 (3)集体读。(4)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记住字形:“卢”的字头是一竖一横再加尸字,与“户”区分;“逻”字,巡逻时需要不住走动,一边走一边看,故而用“走之底”;“惕”是心怀戒惧的意思,是人的心理活动,因此是竖心旁。)(5)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的意思或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重点理解:石棱:就是石头的棱角,是石头最坚硬的地方。朦胧:月光不明。疾风:猛烈的风。巡逻:巡查警戒。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设计意图:读通课文的前提必须过好生字关,因此借助预习单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十分必要。特别是本文出现了大量的多音字,因此单归为一类,采取教读、带读、指导学生读等方法来加强记忆。另外平翘舌不分历来是我们枣庄人学习语言上的一个缺陷,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常抓不懈。】3.检查生字的书写。(1)展示预习单,随机纠错,重点强化学生对难写生字的书写,如“逻、猎”两字等,并由该学生指出书写的难点、关键点,大家共享学习收获,并针对书写难点进行书写点评。(2)学生在写字作业上把难写的字再练写一遍。争取写好每一个字,提醒学生不仅要关注字是否写正确,还要关注规范、美观。【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学生把字写对容易,但写漂亮就相对难了,我们要把写字作为重点来抓,不能放松。】(三)朗读课文,推进读懂课文内容。1.指名读第1自然段,听听能不能读正确、流利。相机纠正读错的地方,指导学生读书要做到清楚流畅,重点指导读好塞下曲。教师要做好示范,再让学生练习朗读。(1)读后讨论: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讨论,交流: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2)指名读塞下曲,指导朗读塞下曲。(3)齐读塞下曲。2指名读第2自然段,听听能不能读正确、流利,相机纠正读错的地方。指导学生读好长句:这位“夜引弓”的将军,便是被人们称为“飞将军”的李广。(1)读读议议: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他是怎样的将军?用一句话介绍李广。课件出示:李广是( )时期一位( )的将领,被人称为“ ”。(2)理解“神勇无比”(形容人非常勇猛,独一无二。)(3)补充资料:“飞将军”美名的由来。课件出示:李广,陇西(今甘肃)人,是汉朝大将,善骑射,祖辈精通箭术,故他自幼即练就了过硬的射箭本领,在历次战斗中,勇猛杀敌,屡立战功。元光六年(前129),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4)齐读第2自然段。3指名读第3自然段。听听能不能读正确、流利,相机纠正读错的地方。 (1)思考讨论:这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讨论,交流:夜晚风吹草动,李广以为有虎拉弓猛射。) (2) 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讨论,交流: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这一自然段写了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到射虎这一过程。) (3)如果用诗句来概括这一部分内容,应该是那两句?(讨论,交流: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4)在文中找出与诗句相对应的具体语句,并圈画出来读一读。课件出示: 林暗草惊风 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李广带兵外出巡逻,路过一片松林。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 将军夜引弓 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隐隐绰绰蹲着一只老虎,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嗖”的一声,一支白羽箭射了出去。(4)指导朗读。第一句用叙事的语调,语气平缓;第二、三、四三句语调稍重,重读“疾风”“沙沙”、“想到”、“警惕“、|四处搜寻”,要注意用语调去渲染当时气氛;第5、6两句语速要稍快,要读出当时的那种紧张的气氛。(5)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前两句古诗的意思。4指名读第4自然段。听听能不能读正确、流利,相机纠正读错的地方。(1)思考: “蒙蒙亮”指什么时候?李广射箭的结果是什么?(讨论,交流:“蒙蒙亮”就是清晨,也就是诗中的“平明”。 清晨将士们寻找猎物,白羽箭扎进了石头。)(2)如果用诗句来概括这一部分内容,应该是那两句?(讨论,交流: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3)在文中找出与诗句相对应的具体语句,并圈画出来读一读。课件出示: 平明寻白羽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李广的随从便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 没在石棱中 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4)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注意读出惊讶、敬佩之情。(5)联系课文内容并加上自己的想象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预习交流环节,让学生达到收获共享,扫清生字词障碍,读通课文。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出段落大意,圈画出与诗句相对应的语句,感受“文包诗”“诗文相通、诗文相融、交相辉映”的文本特点,充分利用故事理解诗意,感受意境,初步感受李广的神勇无比。】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语“唐代、卢纶、时期、巡逻、警惕、猎物、扎进”,并对照纠正。2.用文中一个四字词语概括李广的特点。(神勇无比)【设计意图:抓住“神勇无比”一词展开教学,“神勇无比”是本文也是本诗点睛的词语,是对李广的勇武最凝练、最精准的概括,一个“无比”体现了李广的独一无二、不可复制。】(二)精读感悟3、4自然段,体会李广的神勇无比。1.过渡: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3、4自然段,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用划出来。读一读你找出的句子并且品一品你从中读懂了什么。2.交流:A课件出示: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隐隐绰绰蹲着一只老虎,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嗖”的一声,一支白羽箭射了出去。(1)指名读句子。(2)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描写李广射虎的动作?在文中用圆圈圈出来。(圈画,交流: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3)理解这几个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拈:拿。 拈弓:拿起弓。搭:架。 搭箭:架起箭。运:贯注。 运足了气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气贯注到身体的某一部分。 (4) “嗖”的一声,又说明什么?(箭的速度快、李广臂力过人)(5)在那样紧急的情况下,李广仍能将箭射的如此熟练、如此神速,真是箭技高超啊!大家看,李广射虎时的形象是多么威武啊!出示李广射虎图,师生一起欣赏李广射虎的形象。(6)小结:李广将军夜间外出巡逻,树林深处风吹草动,发出了“沙沙”的声音,李广将军以为有虎,便“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射出了一枝白羽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再次感受一下李广将军射虎时的情景。课件出示:李广不仅射术惊人,而且力气也惊人,他的部将和后人都不及他。李广能拉三百多斤力才能拉开的大黄弓,而马可波罗看到蒙古劲骑射拉开七八十公斤力(合一百五十斤左右)的大弓,很吃惊,认为欧洲兵根本没法比。李广能拉的弓需要的力气是蒙古劲骑射的两倍,也就是蒙古骑兵如果不是一拥而上,那么在其射程达不到的地方就将被李广一一射杀。B过渡:读了这段资料,老师不禁心中产生了一个疑问:李广的神勇无比究竟只是一个传说,还是一个奇迹。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射箭的结果吧。课件出示: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广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1) 指名读句子。说说你从那些字词中体会到李广的神勇无比。(两个叹号、呀、不是而是、深深地扎进、怎么拔也拔不出来)(2)为什么大家全都惊呆了,大家惊叹的只是李广将军的箭射中了巨石吗?如果不是,那惊叹的是什么?(大家惊呆的是白羽箭深深地扎进石头里,是李广的力大无穷。)(3)结合文中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深深地扎进”和“怎么拔也拔不出来”。()指导朗读:读出对李广高超武艺的惊讶、敬佩之情。()齐读第四节。3你们佩服李广吗?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你对塞下曲这首诗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再读一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读出李广的神勇无比、读出你对他的佩服!(1)指名读。(2)齐读。练习背诵古诗。读到这里,你们是否明白卢纶为什么要写这首塞下曲?(赞扬李广的神勇无比)。【 设计意图:在精读感悟环节中,引导学生抓住“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射了出去”和“呀!大家全都惊呆了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并借助插图体会李广的神勇无比和力大无穷,从而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神勇无比的。】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1. 第3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具体描写了李广射虎的经过,想想你们经历过一件事情或者一个游戏,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试着写一写,看看能不能叙述条理,交代清楚事情的经过。写好后评议修改。2.塞下曲这首诗,寥寥二十个字,就写出了一个有趣的故事,那你能看着古诗,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吗?并把李广射虎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李广这位射虎英雄。3.诵读相关歌颂李广的诗歌,加深对人物的了解。面对神一样的英雄李广,大诗人们不吝笔墨、不吝豪情,纷纷挥毫,请看历代歌颂李广的诗句摘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唐高适)李广从来先将士,卫青未肯学孙吴。(唐高适)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唐杜甫)4.推荐阅读:卢纶塞下曲其三: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设计意图: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抓好读与写的“短线结合”,即根据课文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角度,让学生通过“小练笔”,对课文从句式、段式、立意、和写法等方面进行模仿。一方面不断增加学生的语言储备和材料积累,一方面能使学生更好地从“读”中学“写”,以利于其习作水平日有寸进,不断提高。】七、板书设计: 李广射虎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神勇无比! 诗文对照 理解诗意平明寻白羽,没入石棱中。 八、教学反思:李广射虎是一篇文包诗。“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中一种特殊的教学内容,它既不同于一般课文,又不同于诗歌,而是根据那些千古名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经历编写成的一个生动活泼、语言优美的故事,即“文”是由“诗”演化而来的。“文包诗”此类文章的教学,不同于一般课文的教学,它要借文学诗。这就告诉我们,文包诗指向的教学侧重点应是诗,文是手段,诗是目的,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习得某种方法,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美。因此,教学时我以诗为主线,文诗对照,循文悟诗,紧紧围绕李广将军神勇无比、力大无穷的特点来展开具体的教学。1.诗歌引路,先入为主。 在导入环节中,直接用塞下曲引出课题,让塞下曲在学生脑海中先入为主,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诗歌如影随行。这对学文的过程中理解诗歌,感受意境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诗文对照,理解诗意。在初读感知环节,引导学生在熟读基础上,圈画出与诗句相对应的语句,把诗句和文章内容一一对应起来,感受“文包诗”“诗文相通、诗文相融、交相辉映”的文本特点,充分利用故事来理解诗意,感受意境,并习得“文包诗”诗文对照、理解诗意的学习方法。3品词论句,感悟形象。在精读感悟环节中,引导学生抓住“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射了出去”和“呀!大家全都惊呆了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并借助插图体会李广的神勇无比和力大无穷,从而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神勇无比的。在学习李广射虎这一段时,我让学生先圈出文中描写李广射虎动作的词,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动词,然后大家讨论这些动词的意思,再让学生读好李广射虎的这一段话。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实际,适当补充了李广的资料,4.诗歌诵读,层层推进。整个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对诗歌的诵读。教学伊始,注重读清楚读通畅;精读感悟时,要把习得的感受融入诗歌,感情诵读;充分把握诗歌内容,感悟人物形象之后,熟读成诵。不足之处:1.对于李广这样神勇无比的将军为什么会把巨石误以为老虎这一问题没做讨论。2.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在寻求一个最佳的读写结合点,但终究差强人意。“文包诗”这种文体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已经不算陌生,一直在思索,能不能试着放开手脚,也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以“文包诗”的形式写一写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首诗背后的故事,然后再全班展评呢。教学建议:李广射虎是一篇文包诗。“文包诗”此类文章的教学,不同于一般课文的教学,它要借文学诗。这就告诉我们,文包诗指向的教学侧重点应是诗,文是手段,诗是目的,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习得某种方法,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美。对古诗的内容应避免一字一词的理解,要倡导融会贯通的整体把握。但对理解诗意及体会意境的关字词,要让学生弄清楚。附件:李广射虎预习单李广射虎预习单 班级: 姓名: 前面的话:亲爱的同学,充分的预习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想试一试吗?老师很期待你的精彩表现!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一、学习词语我能读准多音字塞下曲 将领 将军 将士们 出没 没在石棱中 射中 蒙蒙亮 扎进我会读唐代 一组 卢纶 时期 巡逻 疾风 警惕 猎物 惊呆 扎进月色朦胧 影影绰绰 四处搜寻 神通无比拈弓搭箭 运足气力 拉开硬弓 “叟” 的一声二、规范书写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正确规范 纠正写错的字: 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三、读通课文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难读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我读了 遍;我能够做到:正确 流利 挑战一下,读熟卢纶的塞下曲,也可以背诵。你做到了吗? 如果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要结合图片联系课文或查字(词)典尝试理解;自己不能解决的还可以和同伴交流,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词。 四、阅读课文李广射虎包含了一首诗塞下曲和一则故事“李广射虎”,古诗和故事有着密切的联系,故事就是根据古诗改编的,甚至在故事中都有与诗句相应的语句,这样的写法叫“文包诗”。其实,采用“文包诗”的写法我们以前就学过咏华山、母亲的恩情、每逢佳节倍思亲,方便的话,可以找到这些文章再读一读。你看,与第一句“林暗草惊风”相对应的句子是“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李广带兵外出巡逻,路过一片松林。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你能在文中发现其余三句诗相对应的语句吗?试一试,填一填。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五、读书疑问这里还可以记下你读书时的疑问。 六、阅读李广读完课文,李广给你留下了的印象是 (选用文中的一个成语)。李广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单是被他的敌人畏称为“飞将军”就值得千古传诵,想知道更多“飞将军”的事迹吗?走进网络,走进书,你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