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鲁教版语文二下《充气雨衣》word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700993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春鲁教版语文二下《充气雨衣》word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春鲁教版语文二下《充气雨衣》word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春鲁教版语文二下《充气雨衣》word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春鲁教版语文二下充气雨衣word教学设计1.同学们,下雨时除了可以用雨伞遮雨,还可以用什么遮雨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6课充气雨衣,齐读课题。2师引导: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充气雨衣是谁发明的? 为什么要发明充气雨衣?充气雨衣的发明过程是怎么样的?充气雨衣有什么作用?打开书第69页,出示读书的要求。自由读课文。二、整体把握,扫清障碍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2学生汇报识字结果:老师引导学生互相提醒在生字读音上要注意什么。(学生根据生字特点提醒了“泳”“囊”等字是后鼻音,“剪”“联”等字是前鼻音,还有翘舌音等。)开火车检查学生生字、词语学习情况,使学生能读准字音。3师:生字、词语读得这么好,相信课文你们会读得更好。这篇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一人读一个自然段。)三、自主对话,生成无痕1师:充气雨衣是谁发明的?2出示课件:小林为什么要发明充气雨衣?出示句子: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3CAI出示句子:“怎样解决这个难题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指名读句子。指导学生理解“这个难题”是指什么,以及 “一直”和“ ”所蕴含的意思。生1:因为小林一直在想自己的难题,他可能想了两个星期,甚至是两个月。生2:小林睡觉的时候在想,吃饭时候也在想,爸爸妈妈带他去旅游的时候还在想。老师指导学生读出感受。【通过引导学生紧损扣文本字眼,并从字眼中想开去,让那枯燥的铅字成为生动形象的一幅幅画面,使学生从深层次领悟了文本的真正内涵。】4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一想:为了解决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的难题材,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CAI课件出示表格)学生汇报自学结果,老师重点引导学生品读:“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指导学生理解“徐徐”的意思,仿说比喻句。让学生走进小林的内心世界,想想小林“眼睛”为什么会“渐渐模糊”?并从中理解小林是个善于观察、爱动脑、爱动手的孩子,老师适时板书。【以默读解决课文重点问题,以品味朗读强化发明了过程中“看、想、做”内容,从中通过文本言语让学生感悟到小林“爱思考”的“勤实践”的好品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5迁移学法,CAI出示自学提示:(表格:为解决“怎么样把新式雨衣叠起来?”难题,小林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同桌合作学习第五自然段。【教学体现层次性,逐步实现由扶到放的过程,使学生真正从学习方法上得到指导,掌握灵活的学习方法,从实际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汇报时,老师引导学生结合学生生活经验理解“眼睛一亮”,从而体会小林的善于思考的好品质以及他想到办法后的喜悦。生1:每当我考试得了一百分,看到试卷时我会眼睛一亮。生2:妈妈做了香喷喷的菜,我一回家看到了,眼睛顿时一亮。CAI出示:“回到家里,小林剪下救生圈的气门儿”一段话,指名读句子,接着学生画出表示动作的词,全体学生表演读,然后多媒体课件演示小林做充气雨衣的过程,学生根据文本语言进行复述,使学生再一次体会到小林不仅是生活的有心人,而且勇于实践。CAI出示句子“充起气来往身上一穿,嘿!别提多棒了!”指导学生认识生字“嘿”“棒”,并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记记生字,有的同学用加一加的办法,有的同学用猜字谜的办法识记。师(CAI出示课文中的插图2):同学们,此时小林的表情是怎么样的?他的心情又是如何?(学生从小林“眉飞色舞”的神态中体会出了小林的开心与自豪。)师:小林发明的充气雨衣多么了不起,连小林自己都忍不住说(生读句子)师:爸爸看见了也连连称赞道(生读句子)师:小伙伴们见了,也竖起了大拇指(生读句子)老师引导学生读出小林的高兴、自豪。6老师抛出问题:“同学们,有那么多的人穿过雨衣,为什么只有小林发明了充气雨衣?”学生个性表达,从而进一步体会出小林那种贯穿始终的好品质。学生以参观者的身份来称赞小林。【在品读感悟语言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多种动态语言实践,说话、复述、想像、转换等,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培养语感。】四、亲近生活,理性思考1说一说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已经改进了,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想一想,改一改。生1:我们的房子越做越好了,以前人们住的是土房子,甚至是稻草房,现在大家都住上了水泥结构的高楼大厦。生2:我们现在用的本子都是纸做的,很轻,用起来非常方便,但是在以前,人们用的是竹子做的书,不但很不好写字,而且还很重,这是我从电视上看到的。生3:我觉得手机需要改进,它辐射出的电磁波对我们身体有害。生4:我觉得香烟需要改进,它对人体有害。2CAI出示奔驰车、火车、电子计算机等新旧对照,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不断发明,激励学生像小林学习。【此环节进一步开发文本资源,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动手实践,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3作业:把充气雨衣这个故事讲给你最要好的朋友或家人听。动动脑,做个小制作。附送:2019春鲁教版语文二下动手做做看word教学实录一、谈话导入课题师:上课前我们先聊聊,如果遇到难题你们会怎么办?生:动手试一试。生:自己解决。生:先动脑再动手。生:先想一想,如果想不出来,再问别人。师:请教别人也是一种好办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课文的题目就出现在你们刚才回答的问题里。(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动手做做看。师:把这两个平舌音读好,再读一遍。(生再读课题。)师:这篇课文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大家赶紧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上自然段,把课文读通、字音读准。(生自由读课文)师:(出示写了生字词的课件) 谁来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请2-3名学生上台带读)师:全班一块儿读当然会了,哪列火车来开开?小组开火车读。师:小火车开得又好又快!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生:课文有7个自然段。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师: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科学家朗志万给小朋友们提了一个什么奇怪的问题,让我们可爱的伊琳娜这么生气呢?快看看第一段,用波浪线轻轻地画出这个奇怪的问题吧!找到书上的句子读一读?(请2-3读)师:对于这个问题,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生1:一个小朋友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生2:还有一个小朋友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学生开始只找到了这两个)师:文中就是两个小朋友吗?生3:不是,还有伊琳娜。她觉得他们都没说对,回家问妈妈,妈妈让她动手做做,然后她就做了,发现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师:我们先来看看前两个小朋友说的。(生找到第2.3自然段)哪个小朋友来读读他们说的话?(请2生读)师:他们在说这话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呢?生1:他们想一定是金鱼把水喝到肚子里去了。生2:他们想金鱼身上有鳞,水不会漫出来。(学生回答与预设不符)师:给他们提问的是谁?生:科学家朗志万。师:一般科学家说的话,人们会怀疑吗?生:不会。师:这两个小朋友也认为科学家的话是_(生补充:对的)。师:那他们会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说这些话?生1:觉得他说的就是对的。生2:很肯定的。师:谁能用肯定的语气来读读这两个小朋友说的话? (请2-3生读、分角色读)师:为什么说这是个奇怪的问题呢?生:因为一个杯子装满了水,放进别的东西,水会漫出来,可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多奇怪呀。师:哦,关键就是“漫”,看老师做的动作哦!看谁看得仔细。(师:拿起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往杯子里放入煮熟的鸡蛋,“哗”水漫出来,洒在地上)生:啊师:什么现象?生:(齐说)水漫出来了师:杯子里水满了,鸡蛋放进去,水就会流出来,这就是“漫”。你还见过什么漫出来?生:喝饮料的时候,把饮料倒到杯子里,杯子满了,饮料就会漫出来生:喝牛奶的时候,杯子满了,牛奶漫出来师:这两位同学都特别留心观察生活,真好。师:“漫”和“流”、“洒”一样吗?生:流就是水管里的水从水管里流出来生:血在血管里流师:洒呢?谁洒过水?请举手。怎么洒水的?做做洒水的动作生:做洒水动作师:水满了,往外流,就是漫。它和流、洒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又学了一个新的字。师:伊琳娜是不是和这两个小朋友想的一样呢?她怎么想?生:读句子“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又想不出道理来。”师:你从这句话里知道了什么?生:伊琳娜爱动脑筋师:(板书“爱动脑”)伊琳娜不像其它两个小朋友那样轻信别人,她有主见;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像伊琳娜一样动脑筋,不要盲目地随从别人,“不盲从”(板书:不盲从)师:伊琳娜有了问题,她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往下看生:读句子“她回到家里问妈妈。”师:她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回到家里问妈妈。(板书:不懂就问)你在遇到问题时,有其它解决问题的办法吗?生:查资料、问同学、问老师生:问家长师:这些人都不在我们身边的时候呢?我们可以问我们的“小老师”生:字典师:大家解决问题的办法真不少。那伊琳娜的妈妈告诉她答案了吗?生:没有师:妈妈是怎么说的?(课件: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生:齐读句子师:你知道妈妈说的这句话的意思吗?你能给这句话换个说法吗?生:不能光靠脑子想,不动手,永远不知道答案生:不能光想,一定要动手做做看生:只靠脑子想,是不行的,还要动手做一做师:妈妈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生:妈妈想让孩子学会动脑、动手生:妈妈想,我要是把答案告诉孩子,孩子就不会动手自己找答案了师:这位妈妈不告诉孩子答案,而是让孩子自己动手找答案,这种做法多有意义啊!你们想认识这位伟大的母亲吗?(课件)生:哇师:这就是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大家一定听说过她,居里夫人是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生:哇师:伊琳娜有没有动手做一做?读第五段,看看她是怎么做的生自由读师:我们来看看伊琳娜做的实验(课件:实验动画)师:你看到了什么结果?生:读句子“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另一个学生挑战读一生带领大家齐读师:如果你是伊琳娜,这时候,你想说点什么?生:哎呀,我受骗了吧师:瞧(看板书图片)伊琳娜多么生气呀!谁能学着伊琳娜生气的样子读读她质问朗志万的话?生:读“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师:朗志万真的哄骗小朋友了吗?生:(齐)没有师:他为什么这样做?(课件: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生:读“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一生挑战读生:齐读师:伊琳娜听懂了吗?她听懂了什么?生:伊琳娜知道了朗志万没有哄骗小朋友;生:伊琳娜知道了,科学家的话也有不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师:伊琳娜还生气吗?生:不生气,她高兴地笑了师:(把板书中伊琳娜的图片换成笑的)伊琳娜会笑着对朗志万说些什么?生:先生,对不起,我误会您了生:谢谢您,让我知道了科学家的话也有不对的,要动手做做看生:谢谢您让我知道了凡事要多动脑,多动手的道理。师:你从朗志万的做法里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了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生:我知道了朗志万没有哄骗小朋友生:我知道了朗志万这样做是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师:朗志万先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追问为什么,就是想让孩子们动脑筋,发现问题,再自己动手实践,找到答案。他对孩子们的培养这么用心,这多么让人敬重啊!师:正是由于朗志万的培养和妈妈的鼓励引导,让伊琳娜从小养成了“爱动脑,不盲从,动手做”的好习惯。伊琳娜长大以后,在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她就像一朵美丽的花儿在科学界绽放。(边说边完成板书)师:你们想认识这个像花朵一样美丽的女孩吗?生:齐说“想”(课件)师:这就是伊琳娜在实验室做实验的照片,伊琳娜原名“伊伦居里”,法国物理学家,是居里夫人的大女儿。因“新放射性元素的合成”于年荣获诺贝尔奖 。(第二幅照片)这是她和妈妈居里夫人一起在做实验。生:哇师:让我们再来齐读一遍课题,好吗?生齐读课题(课件:作业套餐)师读作业套餐1.阅读小马过河,把读后的感受说给爸爸妈妈或小朋友听。2.动手做做看:杯子里装满水,在上面放上一张纸,然后把杯子倒过来,水会不会洒出来呢?3.你能发现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细心观察,亲自实践,有礼貌地指出来吧。)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