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5《皇帝的新装》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700347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5《皇帝的新装》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5《皇帝的新装》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5《皇帝的新装》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5皇帝的新装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认识生活中的美和丑、真和假、善和恶。2、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3、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评价归纳,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讲诚信,说真话的品质,不虚伪,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2、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3、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 1、检查预习情况;2、学习复述课文;3、认识生活中的美和丑、真和假、善和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皇帝的新装你们见过吗?生答:没有。那么,今天就来看看皇帝的新装的吧。(示题)二、检查预习情况1、学生把预习中遇到的生字写在黑板,学生解答。滑稽(j) 陛下(b) 头衔(xin) 炫耀(xun)勋章(xn) 称职(chn) 骇人听闻(hi) 钦差大臣(qn)随声附和(h)2、词语不惜:本文指不觉得可惜,舍得炫耀:本文指夸耀称职:能够胜任所担当的职务,称适合愚蠢:头脑迟钝,不灵活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换救,救药:用药救活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骇:惊吓。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毫无主见,一味盲从。附和:跟着别人说。3、了解作者作品多少,学生回答,老师补充安徒生,出生在丹麦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160余篇,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作品中,作者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的苦难。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儿童文学家。本文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写了皇帝的新装来嘲弄皇帝的愚蠢可笑,贵族阶级的阿谀逢迎和虚伪透顶。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深刻的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4、学生掌握了什么是童话吗?学生回答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像,幼想和夸张来塑形象,反是非曲直生活,对儿童进行了思想教育,童话的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往往乐用拟人手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自然界以及家办、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三、合作探究(学生质疑,学生回答,老师点拨)1、童话故事情节是怎样的?生答: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大臣皇帝看新装,皇帝穿新装,皇帝展新装,小孩揭穿新装。2、课文是怎么写皇帝爱新装的?生答:从治装费用,心思举趣,换衣次数等三个方面具体地夸张皇帝只图穿得漂亮。3、写皇帝爱新装的目的是什么?讨论后生答:写皇帝爱穿着的癖好,突出他的昏庸无能,荒唐可笑,为下文骗子愚弄皇帝埋下伏笔。4、请找出第一段中关键词语,准备复述。讨论并归纳:“为了”、“不惜”、“既不”、“也不”、“除非”、“炫耀”、“每一天每一点钟”、“都”、“总”等词。5、请二、三位同学复述课文,其他同学评价?6、提问:两个骗子,自称是织工,说能织出人间最美的布,这就投了皇帝受穿着的癖好。骗子还说,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是最合皇帝心意的。因为皇帝不仅喜欢穿得漂亮,不问国家大事,而且对他的臣下也极不信任的。所以,这新装一举两得的功能,很快骗取了皇帝的信任。7、提问:皇帝派了诚实的老大臣去看织布,老大臣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不敢说真话?从课文中找出所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讨论并归纳,他什么东西也没看见。诚实的老大臣不敢说真话是为保住自己的官位。课文语句:“难道我是愚蠢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8、提问:皇帝又派了一位诚实的官员去看织布,他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也不敢说真话?从课文中找出所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9、提问:皇帝在随员的陪同下亲自看织布,他看到了什么?皇帝为什么也不敢讲真话?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问题的语句。讨论并归纳:皇帝他“什么也没看见”。皇帝不敢说真话是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课文语句:“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10、提问:皇帝亲自来看织布,那两位诚实的官员为什么要抢先介绍?讨论并归纳:怕皇帝责怪他们欺骗皇上,以先入为主的方法,极口称赞骗子织的衣料之美,使皇帝相信他们的汇报是真的,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乌纱帽。11、提问:跟着皇帝来的全体随从怎么评价骗子织的衣料?他们提出了什么建议?讨论并归纳:他们说“哎呀!真是美极了!”“这布是华丽!精致!无双的!”他们建议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的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12、根据板书,复述“做,看新装”部分,其他同学评价。四、精导总结复述课文有三种形式:一是简要复述,抓住课文主要情节进行复述;二是详细复述,除根据课文主要情节外,还有记住一些关键词语,使复述尽量接近课文;三是创造性复述,大体据课文情节,可用自己的语言,增添生动的细节复述;课文“爱新装”比较简单,可用详细复述。“看、做新装”比较长,可用简单复述。五、提升练习,课后第一、二、三1、2、3题六、板书 治装费用:为了、不惜、所有爱新装 心思兴趣:既不也不也不除非、炫耀 换衣次数:每一天每一点钟、都、总是做新装 派大臣、亲自看织布七、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2、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情况请一同学把昨天的发挥想像的文章给大家念一念,其他同学评价。二、合作探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当点拨)1、提问:两个骗子为什么要装模作样赶夜工?2、提问:课文怎样写两个骗子献上新衣的?明确:用动作描写,“各举起一只手”;用语言描写,用比喻夸新衣的优点。3、提问:皇帝穿衣时,明明什么也没有穿,为什么要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扭腰肢,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明确:皇帝穿衣时的丑态,来表现皇上自欺欺人。4、提问:大家为什么都称赞新衣?明确:写出他们阿谀奉承、自欺欺人。5、请几个学生复述“穿新装”一段。其他同学评价。6、提问:皇帝穿着“新装”开始游行,老百姓为什么不敢说真话?明确:怕招来杀身之祸或怕别人知道不称职,或是太愚蠢。7、提问:“小孩子为什么敢于说真话”。明确:小孩子天真烂漫,无私无畏。8、提问:皇帝听到老百姓的真话,为什么有点发抖?又为什么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把游行大典举行完毕?明确:皇帝听到老百姓的真话,意识到自己受骗出丑,感到恐慌。但为掩饰自己的恐慌,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把游行大典举行完毕。9、请几个学生复述“展新装”一段,其他同学评价。三、精导指点(师生双边活动,教师为主导)(一)提问: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课文找出语句来分析。讨论并明确:1、昏庸无能,骄奢淫逸。从第1段中可看出。2、愚蠢透顶。从被两个骗子投其所好,上当受骗可看出。3、自欺欺人。皇帝明明没有看到衣料,但怕别人说他不够资格当皇帝,便极品称赞骗子织的衣料,并赐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封他们为爵士,授予他们勋章。穿新装的时候,明明什么也没穿,还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4、虚伪昏庸。在参加游行大典时,他听到老百姓说了真和衣而卧,十分恐慌,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来掩饰自己。(二)提问:那些大臣们又是什么样的人,从课文找出语句来分析。讨论并明确:大臣们都是些虚伪狡诈、自欺欺人的人。他们明明看不见衣料,却极大地称赞布料的美,并抢着向皇帝介绍衣料如何美,称赞皇帝的新装多么合身,多么好看,多么贵重。(三)这场骗局是由一个小孩子说出真相的,这说明了什么?讨论明确:在这样一个谎言遍布、欺骗成风的社会里,作者让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子喊出了“天真的声音”,说出了谁也不敢说的真相,使得“新装”顿时失去神奇的作用。这一笔增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四)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讨论后归纳: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昏庸、愚蠢、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无情鞭笞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它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五)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幼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课文中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也有吗?四、小结本文以“新装”为线索,描写一个愚蠢的皇帝上了骗子的当,赤身裸体参加游行的故事,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昏庸愚蠢,虚伪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无情的鞭笞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它告诉我们要保持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五、提升练习课内语段阅读:当布料还在织布机上的时候,皇帝赐给骗子每人一个爵士的头衔和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1、文中两处“可是”,前者用来表示 ,后者用来表示 。2、“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运用了 修辞方法。两个“难道”表现了皇帝 的心理。3、皇帝其实什么也没有看见,但他却说:“哎呀,真是美极了,我十二分的满意”。这揭示了皇帝怎样的性格特点?答: 4、皇帝给两个骗子赐封头衔,授予勋章的目的是什么?答: 5、大臣们说假话最主要的原因是 6、“每个人都先后随声附和着。每个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中的“每个人”具体指的是哪些人?“随声附和”、“快乐”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六、板书揭露丑恶赞美纯真引子:皇帝爱新装不断更衣开端:骗子在织布骗子行骗故事情节发展:群臣聚看布大臣助骗高潮:皇帝展新装百姓传骗结局:小孩揭新装小孩揭骗七、教学反思附送: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6郭沫若诗两首习题 鲁教版五四制一、积累运用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缥缈( ) 陈 列( ) 闲游( ) 灯 笼( )笼罩( ) 鲛 人 ( )2 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笼罩 着村外的松林。 漏 出了 几点 疏星。天3 天上的街市静夜的作者是 ,原名 ,他的代表作有诗集 等。他的诗歌创作带有浓厚的 色彩。4 天上的街市一诗表现主题的方法是( )A 对现实生活的高度概括。B 运用民间故事曲折反映现实生活。C 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民间故事作素材进行丰富的想像。D 用象征手法。5 根据静夜开头两句,发挥联想和想象,续写下面的句子。小河 , 。小鹅 , 。二、阅读理解(一)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 浅浅 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6 诗中加点的“浅浅”两个字怎样理解?理由是什么?7 作者开始用“好像”,后来用“定然”,怎样理解这词语的变化?8 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作者为什么要对这一故事进行大胆改编?。9 你认为“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这句诗写得好吗?为什么?。(二)鱼化石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你失去了自由,被埋进了灰尘;过了多少亿年,地质勘探队员,在岩层里发现你,依然栩栩如生。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天不见浪花的声音。凝视着一片化石,傻瓜也得到教训: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本诗作者艾青。 1957 年,诗人被无端地打成“右派”,从此便被无情地埋没了 20 年,不仅不能发表作品,甚至连一个正常人的生活权利都被剥夺了。诗人从社会上消失了。到 1978 年诗人复出后,不能不对这漫长的痛苦生活做深入思考。正是在这种深入思考之下,诗人的灵感在鱼化石上找到了流溢口。在这首诗中,作者不仅对自己内心的情绪有准确把握,而且对鱼化石的形象也有准确的把握,并使二者巧妙地联系起来。10 诗第 1 节中:“跳跃”与“浮沉”能否调换?为什么?_ 。11 诗的前两节通过作者的想像,写出了鱼化石的 _ 。12 诗的第 1 节写出了鱼儿生前的自由、活泼、快乐的生活,这对后文有何作用?作者在描写鱼儿和鱼化石时寄托了怎样的感情?_ 。13 诗点明中心意思的一节诗是 _ 。14 4 节中的“但你是沉默的”中的“但”能否删掉,为什么?_ 。15 断下列说法的正误:作者由眼前的一块鱼化石展开想像与联想,把笔触伸向几亿年以前的远古,然后又回到现实中来。()本文运用了几处对比,如鱼儿生前的自由、快乐与死后的压抑、痛苦;“栩栩如生”与“不能动弹”;“绝对静止”与“运动”等。()本文表面是写鱼化石,深层来说又是在写人,在写诗人的不幸遭遇,这明暗两条线结合得很巧妙。三、写作练习祖国在心中和眼里更像什么?请写一段话,尽量把“祖国”形象化、具体化,可采用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在小组交流,把好的段落选出来读给大家听。参考答案一12笼罩”一词写出村外松林沐浴在淡淡的月光下,朦胧而又神秘。“漏”一词写出淡淡月光照耀下团团白云,而白云间空隙里,有隐约可见的几颗星星;“几点”一词形容小而少,突出夜的静谧。 3郭沫若 郭开贞 女神 浪漫主义 4C 5清清,流过了碧绿的田野。嘎嘎,唱响着童年的歌谣。二、(一)6河床很浅的意思。诗歌中有“骑着牛儿来往”的话,可见天河不深。 7“好像”用比喻方法,同时也表示这是一种想象;“定然”用肯定的口吻,表明作者对美好世界一定会来临的坚信。 8诗人憎恶当时人间黑暗的现实,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由、光明、幸福,所以借丰富、新奇的联想、想象描绘出美妙的天街景象,来表达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9好,它能给人许多美好遐想:他们相爱着,那么温馨,那么美满;他们远离肮脏,主宰着自己的命运。(二)10能互换。押韵的需要,“浮沉”一词放在末段更朗朗上口 鱼儿一般也不能在大海里“跳跃”,只能是“浮沉”。11来历121节极力渲染鱼儿在成为化石之前的快乐、自由,更能反衬出遭受灭顶之灾后的不幸,突出了中心。作者在此寄托了同情、忧伤的感情。13后一节14能去掉。因为上一节有一句“在岩层里发现了你,依然栩栩如生,本节的“沉默”、“不能动弹”与之构成了转折关系。15三、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