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10过年故乡的除夕教案2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5699943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10过年故乡的除夕教案2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10过年故乡的除夕教案2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10过年故乡的除夕教案2北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10过年故乡的除夕教案2北师大版【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视”“炮”“吉”、“守”4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两根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能主动积累像“年年有余(鱼)”这样有关带谐音的吉祥话。3.了解作者故乡的除夕都要做些什么,表达了人们高兴、吉利及对未来的憧憬之情。【教学重点】 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的意思,其中4个生字能按照笔顺正确书写。正确理解课文,了解除夕夜作者家乡人们的活动以及寄寓的感情。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人们在除夕夜表达的情感。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 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特别关注 “视”“炮”“吉”、“守”等字的写法;摘抄重点词语和感受较深的语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初步感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 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对存有疑问的地方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或与学习伙伴商议。 教具准备教师:课前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学生依据预习安排,分组交流,巩固预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课前大家认真预习了这些课文,预习得怎么样呢?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个闯关游戏,大家比一比,看一看你能闯过几关?得到几颗星?(板书:预习过关)(课件出示13)第一汉字大本营。能正确认读本单元生字新词,使用钢笔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的书写生字,获得“写字之关:星”。第二关:阅读展示台。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概括出课文内容,获得“阅读小明星”。第三关:智慧少年。能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能就别人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获得“智慧少年”。(二)汉字大本营1.认读生字新词:我会读。(1)出示学生认为难读的词语:(课件出示4)j dn pn yun jn jn mn s fn qn 冀 东 平 原 京 津 民 俗 风 情chun mn j jn x sh zhu y d bn 窗 明 几 净 洗 漱 着 衣 打 扮 zzh bjio chn jn yu m yu yn mn l nn y bin po 锱 铢 必 较 憧 憬 有 模 有 样 忙 碌 浓 郁 鞭 炮 (2)自由读,同位互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重点强调:第一行“冀”读j,不读y,“京津”放在一起特别拗口,前一个是后鼻音,后一个是前鼻音,“俗”平舌音,“漱、着”翘舌音,其中“着”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zhu”,作“穿”讲。“几”也是多音字,在这里作“小矮桌”讲,所以读j。 第二行,“锱铢必较”的“锱铢”前一个是平舌音,后一个是翘舌音,“模”也是多音字,在这里读m,“碌”l不要读作鼻音。(3)展示读:开火车读,分组赛读。2.正确规范书写生字:我会写。(1)连接前置性预习,反馈学生自主预习的情况,同位互批自己练写的生字。要求:一看写正确了吗?二看写规范了吗?如有写得不正确或者不规范的字,就圈出来。(2)错别字报给小组长,由小组长把本组内同学的错别字写在黑板上。(3)根据黑板上的错别字组织学生交流识记,教师重点针对以下几个字进行指导、范写:(课件出示5) “视”:部首是“礻”不是“衤”,右边部分是“见”不是“贝”;“吉”:上部是个“士”,千万不能写成“土”。“炮”是“火”部,写时注意“火”的捺变成了点。(4)小结:我们以后写字时要认真观察生字的结构,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争取把每一个字都写正确、规范。书写正确规范的同学教师颁发“写字之星”,恭喜大家,继续勇闯下一关。(板书:识字写字)(三)阅读展示台谈话过渡:生字词大家都掌握了,那么课文能读好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家乡,感受浓郁的年味。要求: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正确、流利,把你认为难读的地方再练练,读出自己的感受。还要做到思考每篇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板书:熟练朗读)1.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出感受。在教师的引导下读好难读的句子。预设一:(课件出示6)把家收拾得窗明几净了,年轻的姑娘媳妇们就开始洗漱和着衣打扮,像要上戏台演戏的人一样,个个都有模有样了才出门。(1)展示读书成果,并抓住关键词语谈淡自己的感受。(2)师生交流评价学生读书情况,多角度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除夕夜人们的高兴,热闹的场面。)(课件出示7)说话训练: 把 就 ,像 。预设二:(课件出示8)年夜饭比平日要“隆重”得多,照习俗得有七碟八碗,鸡鸭鱼肉一样不能少,有趣是鱼和鸡这两样,因为取其谐音年年有余(鱼)、吉(鸡)祥如意,只是绝对不能马虎的。(1)自由练读,指名读。(2)依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教师指导读好句子的停顿。观察文中的标点,认识破折号,括号,括号的内的字与前面的字是同音字,体会了人们为了吉利而故意这样去做。(3)体会人们准备年夜饭的热闹、喜庆场景,指导有感情地读书?(高兴、图吉利)2.同学们,会读书的人,不但能把课文读熟练,还能读懂课文都写了什么,根据预习安排,交流预习收获。(板书:整体感知)(1)出示填空(课件出示9) 讲了冀东平原人们过除夕时,除夕早上男人 、 ,女人 吃完年夜饭,全家人一起 、 ,接着是 。(2)小组讨论交流(课文讲了冀东平原人们过除夕时,除夕早上男人扫院子、贴春联,女人打扫屋子,吃完年夜饭,全家一起守岁、包团圆饺子,接着是晚辈给长辈拜年。)(3)读了文章,你觉得冀东平原的人们过除夕寄托怎样的感情?(图个快乐、吉利、轻松,及对未来的憧憬。)3.依据学生表现颁发“阅读小明星”。(四)智慧少年1. 同学们,通过以上的交流,我们不仅会读、会写了生字词,能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而且还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真了不起!在预习时,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请在小组内提出自己不明白问题,大家讨论解决,如果你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就别人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解答别人的疑问,就能获得“智慧少年”称号。(板书:提出疑问)2组内交流预习记下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了解,特别关注学困生的疑难点。3. 班内交流。环节一:不懂的词语。“窗明几净”“七碟八碗”:(课件出示10:词语+图片)结合课件,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风俗民情”“忙碌”:引导学生结合句子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 “憧憬”引导学生换词理解。环节二: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依据学情认真梳理,有的当堂解决,有的放到以后的课时中学习。(五)总结,交流学习收获学生交流收获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你得到了几颗星?比一比、看一看谁是“闯关小能手”?师总结:语文学习贵在实践,只有实实在在去读、去画、去思、才能获得真知,课下请同学们继续熟读课文,在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写下感受,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六)板书设计 预习过关 整体感知 识写字词熟练朗读提出疑问 课堂作业新设计 1.你能写出带有下面偏旁部首的字吗?看谁写得多。 写带有礻字头的字:( )( )( )( ) 写带有“火”的字:( )( )( )( ) 2.查查词典,搜集一些过年时带谐音的吉祥话,写在下面。 _ 3.你们那里过年时如何过的写下来,交流交流。_ 参考答案:1. 写带有礻雨字头的字:视 神 祈 祷 写带有“火”的字:炮 灯 炉 灶2. 过年时带谐音的吉祥话: 年年有余(鱼) 吉(鸡)祥如意 平安久(酒)远 早(枣)生贵(桂)子 平(瓶)平安(鹌)安 岁(碎)岁平安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主动积累像“年年有余(鱼)”这样有关带谐音的吉祥话。2.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冀东平原过除夕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故乡的除夕,请大家齐读课题。(课前提前板书课题:故乡的除夕)前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通过读书,你了解到课文主要讲了冀东平原的人们怎样过除夕的?2. (课件出示11)【课件出示:课文讲了冀东平原人们过除夕时,除夕早上男人扫院子、贴春联,女人打扫屋子,吃完年夜饭,全家一起守岁、包团圆饺子,接着是晚辈给长辈拜年。】指名回答。(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1.理解文意,感情朗读第一节(课件出示12) 读书时我们要做到眼到、心到、口到,要边读边想每句话表达的意思,这样才能读好。自己练练,边读边想,看谁能把第一小节的意思读出来?预设一:我的故乡在冀东平原。指导:“冀”指河北。本文介绍的是冀东人们是如何过除夕的。预设二:各地城乡的风俗民情吸纳融合在一起,使春节更具情趣。指导:“风俗民情”是什么意思?(指民间流行的习俗)谁能用上这个词说句话?(集体交流,预设:到一个地方你要首先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预设三:这儿的春节过得很有情趣。指导:这句话其实起到什么作用?(过渡,引起下文的作用)2.角色体验,指导读好二至四节(课件出示13)引导:二至四小节是写白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都有哪些活动呢?预设一:男人们扫院子、贴春联,女人们收拾屋子。(课件出示14-15:贴春联等活动图片)(板书:贴春联)指导:接下来重点写的是男人还是女人?为什么?预设:(接下来重点写的是女人,写女人的着装打扮,头上戴红绢头饰。)(因为女人最爱美,爱热闹。这也符合过年的味道。)教师引导:什么是“有模有样”?(很干净整齐、漂亮大方的意思。)预设二:人们赶集办年货锱铢必较。(课件出示16:赶集买年货的图片)(板书:办年货)教师引导:为什么即使不富裕的家庭也不“锱铢必较”?什么是“锱铢必较”? 预设(“锱铢必较”就是形容很小气,很少的钱也一点要计较。因为是过年了,人们图个轻松、快乐、吉利,所以不计较得失。)预设三:总之,全家老小忙碌一年,到了年根,想的做的事情就是轻松、快乐、红火、花钱买个高兴图个吉利。指导:这些就是人们过年的想法,也是人们的传统观念,所以花钱大方,不锱铢必较。这一部分字里行间透露着什么样的感情?请读出这种感情 。指导生读出轻松、快乐、红火的感觉。3.想象心情,指导读好第5至6小节大家都来练习读一读第5至6小节,下面写到了夜晚,除夕夜,人们又做了些什么?预设一:(课件出示17-18:一家人吃年夜饭的图片)(板书:吃年夜饭)“年夜饭比平日要“隆重”得多,照习俗得有七碟八碗,鸡鸭鱼肉一样不能少,有趣是鱼和鸡这两样,因为取其谐音年年有余(鱼)、吉(鸡)祥如意,只是绝对不能马虎的。”指导:这是人们在做什么?(做年夜饭)又有什么讲究?(图个丰盛和吉利)。 你还能说出像“年有余(鱼)、吉(鸡)祥如意”这样带谐音的吉祥话吗? ( 早(枣)生贵(桂)子、 平(瓶)平安(鹌)安、 岁(碎)岁平安 )预设二:(课件出示19-20:包饺子、拜年图片)(板书:包饺子、拜年)吃完年夜饭,全家一起守岁、包团圆饺子,接着是晚辈给长辈拜年。指导:注意第六小节中破折号和括号的用法:同样是讨个吉利平安久(酒)远。(板书:吉利、平安)这里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括号是表示谐音的意思。我们应该怎样读这部分?(读出热闹、喜庆和和谐。)4.想象心情,指导读好第7小节预设:这一天算是对过去一年辛劳的补偿和对未来的憧憬吧。指导:“憧憬”可以换成什么词语?(向往)这句话依托了人们怎样的情感?(对未来的无限向往。)带着这种感情读好第7小节。(板书:憧憬未来)(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1.(课件出示21)你能不能仿照2至6小节的写法,练习写一写你家乡是如何过春节的?学生练写,集体交流、评议。 2.师小结:今天,我们了解了冀东平原人们的除夕是怎么过的,弄清了人们过年的习俗和寄托的情感。板书设计 故乡的除夕 贴春联 办年货 吉利、平安、憧憬未来 吃年夜饭 包饺子 拜年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用“忙碌”造句。 _ 2.说一说,你知道的民俗。_ 3.把生字各写一行。 答案:1.春天来了,小燕子为筑巢安家忙碌着。2.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3.略。 【教学反思】 1.首先在检查预习情况。勇闯三关,扫清语言障碍,理清脉络。 2 .利用已有经验,自主识字。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利用已经掌握的识字经验,生活经验,自学生字,做到看清字形,读准字音,领会字义。 3.采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复现词语,学生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在愉快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认识词语。 4.本堂课,给了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通过他们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备课资料 1.“除夕”的来历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夕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经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村外来了个半大的孩子,只见这孩子长得浓眉大眼,漂亮可人。这小孩子来到村东头见着一位老婆婆问起大家为何惊慌。老婆婆无奈告诉孩子夕又来做乱,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夕兽,那孩子笑道:婆婆我的名字叫做年,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年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夕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夕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夕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夕”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年在哈哈大笑。夕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年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夕兽的办法。为此,大家纷纷都去拜会年,也就是现在的“拜年”(拜年的由来),把年的图帖在门口或窗前,叫年画(年画上的那个大胖小子就是年)年除掉夕的这一天叫做除夕(除夕的由来)。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2.“春节”的来历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中国民间历史最悠久、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汉族和满、蒙古,瑶、壮 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的共同节日。汉族过春节,时间较长,一般从农历腊月初八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止.春节大约有三四千的历史。原为农历的元旦,即人们通常说的过年。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有关年的传说也很多。古代的春节 叫“元日”、“新年”、“正旦”、“岁首”、“三元”、等。1911年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据考证,春节成为正式冠名就是在辛亥革命以后。1911年10月武昌起义,12月31日革命党人的湖北军政府在发布的内务部关于中华民国改用阳历的通谕中,明确的将(农历的)年节称为“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正式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进一步明确了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春节”之名正式列入中国节日法典,真正被广为流行至今。漫长的历史岁月使年俗活动内容变得异常丰富多彩。其中,那些敬天祭神的迷信内容,已逐渐被淘汰,而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像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等则流传了下来。附送: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10过年故乡的除夕练习北师大版1、 根据拼音写词语。 din sh shu su j xin po hu 2、 按要求写词语。 1.近义词: 吉利( )有模有样( )浓郁( ) 2.反义词 锱铢必较( ) 窗明几净 ( ) 忙碌( ) 三、写出下列节日的农历时间。除夕()腊月 ()重阳()正月()元宵节()中秋()四、重点段落品析。年夜饭比( )要“隆重”得多,照习俗得有七碟八碗,( )一样不能少,有趣是( )和( )这两样,因为取其谐音( )、( ),只是绝对不能马虎的。”1. 按照原文填空。2.从这段文字中我们知道年夜饭最少不了的是( ),特别是( )和 ( )。3.你还知道哪些过年带谐音的吉祥话?写下来。 _ _ 参考答案一、 电视 守岁 吉祥 炮火 二、1.吉祥 有板有眼 浓重 2.不拘小节 满屋尘灰 悠闲三、除夕(十二月三十)腊月 (十二月)重阳(九月初九) 正月(一月)元宵节(正月十五)中秋(八月十五)四、1.平日 鸡鸭鱼肉 鱼 鸡 年年有余(鱼) 吉(鸡)祥如意 2.鸡鸭鱼肉 鱼 鸡 3.岁(碎)岁平安 早(枣)生贵(桂)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