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二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5697593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二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二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二单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二单元教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财富、修理厂、名牌、方式、赠给、拥挤、道德、难题、彩票、存根、号码、回忆等。(二)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父亲”诚实、守信的品质,懂得“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含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情感。教学时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名言导入,直奔中心导入:齐读一句名言:“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一位普通的母亲朗读课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除了记得这句话,还了解了哪些内容?(再次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明白父亲遇到了什么样的“道德难题”)品析词句,探究父亲的心理变化过程(一)学习三五自然段走向父亲的心灵深处,去细细品味这位家境贫寒的父亲,在中大奖后的那复杂而又矛盾的心理过程。自读三五自然段,并用“”画出描写父亲中彩后表情的句子。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品析词句。a.中彩后的父亲有怎样的表情?(中彩获车神情严肃)b.品读句子:“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揣摩人物心理:同学们,为什么中彩后父亲会不高兴呢?(因为父亲买彩票时,帮库伯先生捎了一张,并做了记号“k”,正是这张带“k”字标记的彩票中了奖)比较父子间的不同态度:(我的心情与父亲的心情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突出父亲的不悦)c.拓展想象,练习说话,深入体会父亲的内心世界。大街上人声鼎沸,只有神情严肃的父亲缓缓地开着车,他的心里矛盾极了。在这里穿插的句式练习比较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剖析父亲当时矛盾的心里:我想留,但不能留, 。我想还,但又舍不得还, 。这样的练习不仅揣摩了人物的内心,更帮助理解父亲为何在领奖时毫无喜悦之情。(4)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二)学习六八自然段默读思考:万般无奈的父亲,缓缓地开着自己梦寐以求的奔驰车,回到家里,他又做了些什么?学生根据有关词句汇报学习情况。(父亲把“05102”上的“k”字擦去了,上面还留有k字的痕迹)体会父亲当时的内心世界。深入体会父亲当时的心理活动,启发说话。同学们,现在的你,就是这位家境贫寒,梦寐求车,并用自己一个人的收入来维持一家六口人生活的父亲,你在擦掉“k”字时,心里都想些什么?能对同学们说说吗?(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来说:1.昧着良心满足个人私欲;2.对家庭的责任感)品析句子,再次剖析父亲的人物形象。理解句子: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2a.出示配图朗读投影。(同学们,文中的我因百般喜爱这辆车,而又担心失去这辆车,竞委屈得差点流泪了)“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我激动地说。b.显而易见,“我”的意见是留下车。理由是什么?(因为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同学们想一想,这个理由成立吗?c.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再次引入情境,小组讨论。语言引入情境;这声音强烈撞击着父亲那本想留下车的欲望。同学们,如果你是这位贫穷而有责任感的父亲,面对眼前的这位正在成长的儿子,你会做出何种选择呢?深入探究心里变化,感受父亲的人格魅力。同学们,位家境贫穷,靠自己一个人的工资来养活老老少少一家六口的父亲,在金钱与诚实,欲望与守信面前,经过了复杂的思想斗争,毅然选择了后者,这怎能不令我们对这位父亲肃然起敬呢?请大家用心来读这句话。“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第二课时(三)学习第九自然段朗读。思考:困扰着父亲的“道德难题”终于解开了,父亲又是怎样表现的呢?再次讨论,领悟父亲的高尚人格。a.朗读思考:同学们,老师和大家一起学到这里,我也被搞得“迷惑不解”了,父亲是靠什么解开了这个“道德难题”的呢?请大家再读这句话:“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b.引导学生看投影朗读,从“诚实,有信用”中来归纳“诚信”一词。(学生上黑板完成板书:诚信)c.同学们,如今的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诚信”在人们的商业交往及生活交往中尤为重要。让我们记住父亲的言传身教吧!请大家再读这句话:“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想象拓展学到这里,同学们应该注意到,文中妈妈说话了,我也说话了,惟有这位风格高尚的父亲在整篇课文中没说一句话,多么遗憾呀!我们能否在文中某个地方补出父亲可能说的话。同学们。车被开走了,家中的每个人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他们可能说了哪些话,请写出来。学习最后一段齐读最后一段。(虽然文中的“我”当时不理解父母的所为,但成年以后看法变了,请齐读最后一段)齐读中心句。(投影)总结拓展学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把自己口述的“收获与体会”,略做修改写下来,也让自己的体会形成一句“名言”,并在结尾处写上自己的名字。如:人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富有,更需要精神的的富有6. 万年牢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8个生字。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的研读,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课文的研读,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万年牢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的是什么?)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2.检查字词:多音字:把、闷、削。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能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3.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细读课文,感悟理解1.第一处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a.为什么叫万年牢?b.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读第二小节,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小节,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c.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二、.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a.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生意认真实在)三.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4. 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深入体验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7.尊严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二)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能懂得什么是尊严。学习重、难点通过抓住哈默的言行、神态,体会他自尊的可贵品质。理解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将来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的含义。学习时间:2课时。教学时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这位大家认识吗?课前同学们查找了关于他的资料,能用一两句给我们介绍一下吗?学生会说:哈默先生是一位传奇人物,被誉为20世纪最令人不可思议的大富翁。哈默先生被誉为石油大王。邓小平同志称他为“勇敢的人”。哈默先生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用智慧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奇迹。)二、同学们用简练的语言向大家做了介绍,你们了解的都是在他成名之后,人们对他的赞誉。可是在他年轻的时候,在他一无所有的时候,就有人赞美他,预见他会取得成功。结合课前的预习,谈一谈,(1)赞美哈默的是谁?怎么赞美他的? (师出示问题)三、师:杰克逊大叔为什么会赞美他,为什么在他一无所有时会预见他成功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学生读课文,汇报。四、师:刚才同学们说,哈默在自己非常饥饿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先干完活再吃饭,从这种行为,你有什么疑问吗?1、学生提出问题。2、师:带着这些问题,请大家认真默读2-5自然段,找一找哈默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读一读,谈谈你的体会?读完后同位交流一下。3在学生汇报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语言因素,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提升认识。如:1、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1)自由读一读这句话,联系前文谈一谈感受!师:此时此刻,叮着送到嘴边的食物,他在想些什么呀?小结过渡:是呀,此时的哈默非常的饥饿,可是他就是不愿意像其他难民那样接受无偿的施舍,不愿意不劳而获。(2)指名读。2、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1)自己读一读这句话,你能读出什么来?你从哪里体会出来的?(2)此时的哈默是那么坚定,那么坚决,在他的心里始终严守着做人的信念,谁能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这句话。读一读!(引导学生体会哈默坚持自食其力,不依靠别人。)3、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自由读、指名读、评读,再读。(体会哈默态度的坚决,一定坚持要先付出劳动,才获得报酬,是多么难能可贵!)师:正是哈默的这种自立、自强的精神,赢得了杰克逊的赏识和尊重,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们这几段。分角色朗读。哈默的精神感神感染了你,也感动了我,此时此刻你就是那位骨瘦如柴的哈默,我就是杰克逊,来我问问你:1、师:你现在可是个逃难的人,食物对你多重要,你为什么还要坚持先干活在吃饭呢生:我有劳动能力,我要靠自己的劳动来生活。生:我虽然面对困难,我要靠自己的能力解决困难。2、师:你先干再吃,不是一样吗?生:靠自己的努力,不依靠别人的同情,用劳动换取的食物,我吃起来心安理得。3、师:什么原则?师:年轻人,我很敬佩你。你留在我的庄园吧。我为什么把他留下来那?生回答。这段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很好地引导了学生深入思考,探究人物的内心,了解人物的性格及品质。师过渡:在困境中哈默还能依靠自己的努力生存,自立自强,他是个有尊严的人。一个有这样品格的人,会战胜一切困难,一定是个成功的人。因此,杰克逊大叔给了哈默这样的评价。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它有尊严!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是什么意思?什么都没有,指没有金钱,财富。教师可追问:他现在有什么?百分之百是个富翁指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说?体会一个自立自强,有自尊的人,才可能用自己的劳动、聪明创造财富。有尊严,是一个人众多品质中最基本的一种。尊严是一个人的灵魂。五、事实证明了杰克逊大叔的话是对的,他果然是事业上的成功者。上课之初,同学们介绍了,人们对哈默的赞美,学习了课文,你现在想对哈默先生说些什么?你们不想对杰克逊大叔说点儿什么吗?五、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课下搜集与劳动有关的名言。8.将心比心教学时间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个成语的意思。(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学习重难点通过与本文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4.齐读课文。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1.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后,合作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横线标示出来。3.齐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段的理解。4.用波纹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5.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6.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四、课后拓展。1.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2.创设情境,补充对话。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小朋友给抱着孩子的阿姨让座。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帮素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买的东西。大街上,帮助一位残疾的叔叔捡他掉在地上的东西。板书设计:8*将心比心阿姨奶奶将心比心母亲护士将心比心人人将心比心 语文园地二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二)过程与方法: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引入话题。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例如:别人有事找父母亲,父母亲不在家,班上的一个同学病了,好几天不能来上课;有的同学在校园里随地吐痰等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事呢?1 刚才几位同学表演的小品,你看了后有什么话想说?(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揭示“以诚待人”的交际主题。)2 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类似的事,如果有,你是怎样对待的?二、讨论交流1 个人准备后,在小组内交流。先由一名学生举一具体事例,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然后对这一做法作一评价。接着,其余学生轮流发言。2 各小组选派一位学生准备在班上交流。3 班级交流:对参与交流的学生作适当的鼓励和评价,并随机规范其语言。三、提建议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成几条简明的建议,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做归纳整理,再在条文前加上几句关于以诚待人的“前言”,形成一份建议书。课后抄录并张贴在教室里。四、学习“我的发现”1 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小东说了习作上的哪些好经验。2 归纳过渡:习作除了留心观察周围,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之外,还可以把自己心里的事,或想对别人说的话写下来。第二课时一、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启发思路1 阅读习作提示。让学生明确:写的是自己想说的心里话,要真实,不说假话。2 思考表达的内容。先要想好,最想对谁说自己的心里话,再考虑要说的话,可以是烦恼的事,可以是欢心的事3 学生酝酿交流、师生个别谈话:根据习作要求,学生自行酝酿,指名个别交流,启发学生的习作思路。教师随即与个别学生轻声交谈。4 学生动笔。5 相互交流,修改。二 日积月累1 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2 逐句自读。3 说说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4 教师释疑。5 熟读、背诵。三、趣味语文1 联系本单元中彩那天等课文,指出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2 自读。3 师生共同举出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诚信”等等。选取其中的一个带有“信”的词,再根据这个词的意思,写一个事例。二、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启发思路1 阅读习作提示。让学生明确:写的是自己想说的心里话,要真实,不说假话。2 思考表达的内容。先要想好,最想对谁说自己的心里话,再考虑要说的话,可以是烦恼的事,可以是欢心的事3 学生酝酿交流、师生个别谈话:根据习作要求,学生自行酝酿,指名个别交流,启发学生的习作思路。教师随即与个别学生轻声交谈。4 学生动笔。5 相互交流,修改。附送:2019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xin feng wei bei jie shi jiao shou ( ) ( ) ( ) ( ) qing che yu gang long ya lan gan ( ) ( ) ( ) ( ) 二、形近字组词(4分)辙( ) 徽( ) 辨( ) 港( )澈( ) 微( ) 辩( ) 巷( )三、补充下列词语(6分)( )心( )目 ( )不移 ( )无为无( )不( ) ( )不拔 一( )十( )( )大( )为 ( )不息 持之( ) 莫( )妙 半( )而( ) 集( )成( )四、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4分)反映 反应 必须 必需1、钢笔是我们学习的( )品。2、今天的故事会,同学们的( )很好。3、同学们向老师( )了一些情况。4、我们( )遵守小学生守则。五、修改病句(6分)1、王强虽然学习好,但是热爱劳动。 2、我们要及时改正并发现自己的缺点。 3、这道题我肯定做对了,大概不会错。 六、给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6分)败:失败 毁坏;搞坏(事情) 消除 败落1、枯枝败叶( ) 2、身败名裂( ) 3、胜败乃兵家常事( )闻:听见 听见的事情 名声 用鼻子嗅气味1、闻名中外( ) 2、奇闻怪事( ) 3、耳闻不如目见( )七、照样子,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6分)例:教室里非常安静。教室里非常安静,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1、湖面很平静。 2、我们的教室很干净。 3、他的胆子很小。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与运用(30分)(一)、阅读下面的片断,回答问题(15分)就在金鱼缸边,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说 认识 其实我并不了解他 只是碰到过几次罢了 说他 特别 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一个星期天,我到玉泉比平时晚了一些。金鱼缸边早已挤满了人,多数是天真活泼的孩子。这些孩子穿着鲜艳的衣裳,好像和金鱼比美似的。 哟 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1、在文中的横线上加上标点符号。(4分)2、按要求写词语(4分)近义词:细致( ) 惊奇( )反义词:特别( ) 明亮( )3、从哪里可以看出“他好像和游鱼融为一体了”?(2分) 4、用自己的话说说“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之间有什么关系?这和哪个成语故事有相通之处?(3分) 5、你喜欢文中的青年吗?为什么?(2分) (二)、认真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何绍基是清朝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字cng jng yu l( ),独树一帜。很多地方都留有他的墨迹。有一年秋天,何绍基登上洞庭湖上的岳阳楼.满湖秋色,使人心旷神怡,有个游客提议,请何绍基为岳阳楼写一横幅。他欣然答应了。何绍基略微思索了片刻,写了“湖边风景最宜人”。周围的人都zn b ju ku ( )。忽然,人群中走出一个小孩,指着那个“人”字说:“用这个人字,还不如用秋字妙。”人们都惊讶地望着那个小孩,觉得他胆子太大,小小年纪竟敢批评大书法家,何绍基却连连点头,觉得这个意见提的对,他弯下腰,摸着小孩的头说:“说的对,说的对。”说罢,提笔把“人”字改了,写成“湖边风景最宜秋”。 何绍基写的这横幅至今仍挂在岳阳楼上,这个故事也至今在后人中流传着。1、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2分)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2分)3、从文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词写在括号里(2分)A、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B、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4、人们为何惊讶地望着小孩?你怎样评价这个小孩呢?(3分) 5、你从“何绍基却连连点头”中的“却”字体会到了什么?(3分) 6、读了这段短文,你感悟到什么?(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