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695437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3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单元整合 三 专题框架构建 专题纵横拓展 学科技能提升 认读导引 一个核心 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历程 两大线索 列强的侵略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中国社会各阶级追求民族独立 国家富强的探索历程 四大主题 列强侵华战争的结果 影响 中国农民阶级的抗争 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 资产阶级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无产阶级领导的五四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 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 影响及认识1 阶段特征 影响 纵向贯通 2 认识 1 从起因看 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 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2 从列强侵华目的看 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 协定关税 资本输出等 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 3 从结果看 除了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外 其他的反对外来侵略斗争均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 说明只有全民族联合起来 才能取得反对外来侵略的胜利 4 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 一方面 造成了中国的贫穷落后 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另一方面 冲击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 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范畴和规模 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考题例证1 1901年签订的 辛丑条约 规定 中国赔偿各国4 5亿两白银 分39年还清 从1909年起 美国将部分本利退回 充作留美学习基金 到1924年退回1250余万美元 作为中国教育文化基金 1925年 法 英 比 意 荷等国都先后声明退回赔款余额 用于办理对华教育文化事业 这一变化说明 A 西方国家对中国文化教育的重视B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巨大提高C 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取得一定成效D 列强企图通过文化加强对华控制 解析 D根据题干中 美国将部分本利退回 充作留美学习基金 法 英 比 意 荷等国都先后声明退回赔款余额 用于办理对华教育文化事业 故选D项 根据近代外国列强的侵华史实 可知A项错误 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弱国无外交 故近代中国的国际地位在此阶段没有明显提高 故B项错误 1909 1925年 主要处于清政府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反帝斗争未取得明显成效 故C项错误 二 中国近代社会各阶级 各阶层的探索与实践自鸦片战争开始 先进的中国人就开始了向西方学习 探求真知的艰难历程 尽管主张 方式 目标各不相同 但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他们与时俱进 大胆创新 开拓进取的精神 1 农民阶级 1 主张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和 扶清灭洋 2 实践 先后掀起了两次大规模的革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3 特点 具有革命性的一面 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同时也具有落后性的一面 其阶级局限性决定了革命只能失败 2 资产阶级 1 主张 实行君主立宪制 或利用三民主义 民主与科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发展资本主义 2 实践 维新变法运动 实业救国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北伐战争等 3 特点 具有先进性 是民主革命的主力之一 同时又具有妥协性 软弱性 这就决定其改革或革命只能是屡战屡败 3 无产阶级 1 主张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 2 实践 五四运动 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3 特点 集革命性与先进性于一身 决定其领导的革命最终取得胜利 考题例证2 农会原本是中共领导的以研究农学 改良农业为宗旨的组织 但在1927年7月20日 中共中央发出的农字第9号通告明确指出 农民协会已经不是一种职业组织 是乡村中的贫苦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的革命的政治联盟 农民政权 这说明当时 A 国内形势变化导致革命道路迅速转移B 乡村民众政治利益诉求高于经济利益C 土地革命推动乡村民主政治建设起步D 中共重视权力重构对革命动员的作用 解析 D据题干材料 农民协会已经不是一种职业组织 是乡村中的贫苦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的革命的政治联盟 农民政权 可知 中共重视权力重构对革命动员的作用 故选D项 A B C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 排除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中外链接 考题例证3 1927年9月 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政治局会议 会上作出决议 规定 苏维埃的组织 首先应当在那些中心的地方如广州 长沙等 成立 而小县城和农村则暂不组织苏维埃 该决议表明 A 中共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B 农村缺乏组织苏维埃的条件C 革命策略尚未反映具体国情D 中心城市的革命条件较优越 解析 C 工农武装割据 道路是中共找到的正确革命道路 与题干信息无关 故A项错误 国民大革命期间 工人 农民运动不断掀起高潮 为组织苏维埃创造了条件 故B项错误 材料中的会议决议认为 小县城和农村则暂不组织苏维埃 苏维埃组织首先应当 在那些中心的地方如广州 长沙等 成立 这说明该决议没有反映中国的国情 仍然坚持 城市中心论 故C项正确 中心城市敌人力量强大 农村敌人力量薄弱 故D项错误 素养三家国情怀 历史阐释蕴含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判断 理论阐释家国情怀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1 家国情怀是学科核心价值观 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 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 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 形成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 家国情怀要有深厚的人文素养 了解并认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树立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3 家国情怀要胸怀天下 放眼世界 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 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 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塑造健全的人格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历史素养 考题例证 2017 全国卷 1949年 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 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 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 毙伤英军百余人 并要求英 美 法等国的武装力量 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 领海 领土 领空 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A 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B 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C 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D 反映出 另起炉灶 外交政策的确立 解析 本题以渡江战役为切入点 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 遭到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 这一事件表明了即将建立新中国的中国共产党捍卫国家主权的坚定决心和强大勇气 也标志着英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推行 炮舰外交 的终结 故B项正确 人民解放军的行动旨在保证渡江战役的顺利进行和维护中国的国家主权 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无关 故A项错误 英国军舰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遭到反击与切断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无关 故C项错误 另起炉灶 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三大外交政策之一 指的是对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屈辱的外交关系一律不予承认 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 故D项错误 答案 B 方法点拨1 明确家国情怀高考考查的基本要求 1 理解对历史的价值判断是以史实为基础的 但又是依据一定的价值观对史实作出的主观评判 2 认识到分辨真伪 善恶 进步与倒退 以及公平 正义与否 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目的 3 将对历史的认识延伸到对自身成长和现实社会的认识上 从历史中获取有益的养料 从实践的层面体现历史的价值 2 认识家国情怀从家到国 中国人特有的价值观 1 家国情怀 是传统文化中最宝贵也最活跃的精神资源 在驱逐外侮 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 它发挥了难以估量的积极作用 今天 在培养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 家国情怀 也有了新的发展 2 中国社会以家庭为中心的文化衍生出了自己的一整套思维和生活方式 家国情怀 包括 舍己为家 和 保家卫国 这种 家国同构 的社会传统 包括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这种把个人追求与社会目标统一起来的儒家信念 由个人而家庭 由家庭而社会 由社会而国家 由国家而天下是中国人特有的社会价值逻辑 3 理解家国情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致性 1 爱岗敬业是 家国情怀 为共和国大厦添砖加瓦 要把对理想执着的追求 落实在爱岗敬业 争创一流业绩上 要讲道德 知荣辱 讲诚信 重责任 有作为 2 奉献牺牲是 家国情怀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仆后继 无怨无悔地付出 拼搏和牺牲 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3 恪守道德是 家国情怀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坚持正义 追求真理 磊落坦荡 正因为能够超越个人私利而关注国家 社会和民生 才会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优秀分子和重要力量 4 家国情怀与德育教育目标相一致 1 目前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 而在德育教育中也十分注重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 让学生在面对大是大非的事情的时候能够站在正确的立场上 帮助学生成长为一个有志向的青年 2 在 家国情怀 的浸润之下 当每一个公民都能感受到这个国家给予他的福祉 感受到自己和国家息息相关之后 我的传奇 才可能成为这个国家的传奇 我 才可能和这个国家共同成长 5 家国情怀与正确的历史观相一致在中国 说不完道不尽的正是家国情怀 史书万卷 字里行间都是 家国 二字 学习历史重要的是通过历史上的事件来促进自己情感的提升 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考虑 才能够对当时的人和事有比较客观的评价和理解 6 追寻主流价值观 例析家国情怀 1 弘扬爱国主义 传承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 共同捍卫了祖国的领土 主权和国家统一 维护祖国统一 是国家的最高利益所在 2 追求公平正义 捍卫自由平等 公平正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 公平正义 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 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3 倡导人文精神 构建和谐社会 人文精神的基本含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 尊重精神的价值 它是构成一个民族 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 是衡量一个民族 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 新论五史学界对抗日战争的评价 史界观点观点一中国的持久抗战 牵制和消耗了日军的主力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的抗日战争打破了日本 北进 苏联的企图 支援了苏军的对德作战 牵制了日军的主力 延缓了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时间 援助了英 美对日作战 总之 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贡献是重大的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齐涛主编 中国通史教程 现代卷 史学新论 观点二尽管中国的抗日战争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后已成为世界大战的一部分 但国共军队牵制了100万日本军队的事实并没有在后来的历史记录中得到充分重视 没有中国的抗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战场的战事会更加扑朔迷离 出现其他变数 中国实际上是最早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国家 中国的抗日战争牵制了大约100万日本军队 共发生了137次局部战事 这一点的确令人惊异 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专家米德博士 思考感悟 1 观点一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2 观点二表明美国 欧洲等西方国家直到近些年来才开始逐渐认识到中国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所作出的贡献 其主要原因在于 人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德国和欧洲战场 其次 他们把在欧洲等战场开展的现代化战争作为标尺衡量一切 而抗日战争却很少以西方熟悉的方式出牌 令西方大为不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