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五年级科学下册《彩虹的秘密》教学设计 青岛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5693528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五年级科学下册《彩虹的秘密》教学设计 青岛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五年级科学下册《彩虹的秘密》教学设计 青岛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五年级科学下册《彩虹的秘密》教学设计 青岛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五年级科学下册彩虹的秘密教学设计 青岛版一、目的要求1通过认识彩虹的成因,使学生知道太阳光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根据色散实验推想彩虹的成因)和实验能力(初步学会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二、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三棱镜、喷雾器等。2挂图或投影片彩虹、七色光名称图。学生准备:厚纸板、白纸、细线、针、颜料。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谈话:(1)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彩虹。(2)这是什么?(彩虹)说一说彩虹是什么样的?(3)彩虹多在什么时候发生?(4)关于彩虹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2讲述: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构成的(1)讲述:为了弄清彩虹是怎样形成的,我们来做个实验。每个组都有一个三棱形的透镜,叫做三棱镜。拿起三棱镜,让阳光照在三棱镜上,慢慢转动三棱镜,看到什么现象?(2)学生分组实验。(3)汇报实验结果: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在白墙或屋顶上照出不同颜色的光。有的学生可能说出现了彩虹。)数一数,有几种颜色的光?它们像什么?你能按顺序说出各种光的名称吗?(4)出示七色光图,讲解七种色光的名称。(5)学生指图复述七种色光名称。(6)讨论:以上实验说明什么?(7)教师小结。以上实验说明,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通过三棱镜后能使七种色光散开成一条彩带。(8)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2指导学生认识彩虹的形成(1)讲述:也许有的同学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空中没有三棱镜,阳光怎么会分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个实验。每个组都有一个喷雾器,喷雾器的瓶子里装有水。到院子里,用喷雾器背着太阳喷水,观察有什么现象?(2)学生分组实验。(在院子里、向阳处进行)(3)汇报实验结果:喷水时,看到什么现象?(有彩虹)停止喷水后,还能看到同样的现象吗?(4)讨论:以上实验对你有什么启示?彩虹的形成可能与什么有关系?根据以上两个实验,推想彩虹是怎样形成的?(5)讲解: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成的;下雨时(或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6)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7)学生复述彩虹的成因。巩固应用1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彩虹的成因。2提问:(1)太阳光是一种单色的光吗?它由哪几种色光构成?(2)使用什么仪器能使太阳光分散成七色光?(3)彩虹是怎样形成的?(4)在瀑布前面(课文第22页彩图)和喷水池上面常看到彩虹。这里的彩虹是怎样形成的?(5)彩虹一般不会在空中出现很长时间,过一段时间就逐渐消失了。这是怎么回事?布置作业1制作:照课文第22页的插图,在圆形白纸板上涂色,制成七色板。(也可以先在白纸上涂色,再贴在厚纸板上,剪成圆形。)在纸板中间扎2个孔,穿线,打结。2实验:手握双线两端,先使纸板旋转,然后向两旁拉抻,使七色板快速旋转。观察有什么现象?3 想一想,以上实验说明什么?4 五、资料1单色光和复色光只具有一个频率或波长的光称为单色光,单色光不能再分解出其他的色光。包含多种频率或波长的光称为复色光,复色光是由单色光混合成的。2光的色散和光谱复色光分解成各种单色光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折射,由于单色光的折射率不同(通常是随波长增加而减小),所以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各自分散,形成光谱。所谓光谱,就是复色光经过三棱镜分光后,按波长(或频率)依次排列的图案。3虹阳光射入悬浮在空中的无数的小水滴,经过折射、反射作用,在雨幕或雾幕上形成的彩色圆弧,叫做虹。虹有主虹和副虹两种。主虹即称为“虹”,由阳光射入水滴,经两次折射和一次反射而成,色带排列是外红内紫。副虹称为“霓”,由阳光射入水滴经两次折射和两次反射而成,色带排列是内红外紫。由于副虹多一次反射,所以光带色彩不如主虹鲜明。如两种虹同时出现,则主虹位于内,副虹位于外。4三棱镜由透明材料制成、截面是等边三角形的光学仪器叫三棱镜。光线通过三棱镜后要发生两次折射(如图),经过两次折射,光线会偏折比较大的角度。白光通过三棱镜后,由于各单色光偏折角度不同,所以能使七种单色光分散开。附送:2019年五年级科学下册彩虹的秘密教学设计和反思 青岛版教学目标:1、能从“是什么”,“为什么”等角度针对彩虹现象提出问题,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模拟实验。2、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能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知道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知道彩虹的形成原因。教学重点:彩虹形成的模拟实验。教学准备:三棱镜,水槽、平面镜、纸屏、喷雾器、肥皂泡。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导入新课:1. 雨过天晴景色美,高高天上挂彩桥。红,橙,黄,绿,蓝,靛,紫,不能走来只能看。(打一自然现象)2.你见过彩虹吗?它是怎样形成的?3.讲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彩虹的形成的原因。二、探究活动:1、认识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构成的。(1)说说太阳光的颜色。(2)讲述:为了研究彩虹的形成,我们来做几个实验。(3)小组讨论课本38页的实验方案,交流汇报怎样做。(4)学生分组实验。(5)汇报实验结果。你看到什么现象?数一数,有几种颜色的光?它们像什么?你能按顺序说出各种光的名称吗?(5)出示七色光图,讲解七色光的名称。(6)小结。三棱镜能把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 2、认识彩虹的形成。(1)提问:空中没有三棱镜,阳光怎么会分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呢?(2)讲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个实验。每个组都有一个喷雾器,喷雾器的瓶子里装有水。我们到室外向阳处用喷雾器背着太阳向天空喷水,观察到什么现象?(3)学生分组实验。(4)汇报实验结果。喷水时,看到什么现象?停止喷水后,还能看到同样的现象吗?(5)讨论:以上实验对你有什么启示?彩虹形成可能与什么有关系?根据以上两个实验,推想彩虹是怎样形成的?(6)师生小结: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成的。夏天,雨后转晴的天空仍然悬浮着很多小水珠,它们像水中的镜子一样,将白色的阳光分成七种颜色的光,形成彩虹。三自由活动:制造彩虹。(1)讨论:用什么方法制造?(2)学生分组活动。四拓展:彩虹为什么在天空中出现的时间不太长?板书设计: 阳光彩虹形成的条件 分解 水珠彩虹的秘密教学反思石嘴山市第十一小学 王红彩虹的秘密一课是小学科学四年级光与我们的生活单元的第4课。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光的的传播与折射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实验等方法来认识彩虹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从身边的自然现象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然后提出活动的思路,并展开探究活动,进而获得科学结论。这是一节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课,教学中学生激情高,亲历了彩虹的制造过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反思本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了这几个特点1. 关注了学生情感的教学。2. 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3. 及时抓住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1.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爱科学,爱自然的良好情感”是科学课要完成的重要任务。课前我用一则谜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了他们对见过的彩虹美好回忆,纷纷说出了自己见过彩虹的自然景色,更加激起了学生对彩虹怎样形成的探究,以及想自己制造彩虹的急切欲望。 2. 当学生有了对彩虹形成条件的猜想,以及想制造彩虹的探究欲望时,我给予了学生充裕的时间,让他们分小组进行实验的设计,以及室外再现彩虹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提高了全体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度,使更多的学生都获得自主学习的机会。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一种学习的自信。 3. 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对象,也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和生成者。而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和学习的“指导者”,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信息的“重组者”。当听到一位女生说可以用发夹上有机玻璃的多面体去做分解太阳光的实验时,我没有质疑,而是马上让她演示给大家看,并适时地表扬了她的富有创新的想法,同时引导学生寻找身边还有什么物品能够把太阳光进行分散实验。由于及时抓住了学生在科学学习中闪现出来的思想火花,并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的创新活动得以扩展。通过这一生成的教学资源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身边处处有科学,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不足之处:实验材料准备的不太全。例如:在制造彩虹时,学生准备的喷壶和镜子有点小,制造的彩虹不明显,影响了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