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2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及科技文化单元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693511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5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2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及科技文化单元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2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及科技文化单元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2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及科技文化单元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二单元 单元整合 十二 专题框架构建 专题纵横拓展 学科技能提升 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认读导引 一大主题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化的演变历程 二条线索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即儒家思想的演变 古代中国科技文化发展历程 三大重点 儒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演变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二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一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 纵向贯通 考题例证1 孟子主张 制民恒产 勿夺农时 省刑罚 薄税敛 董仲舒主张 限民名田 以澹不足 塞并兼之路 薄赋敛 省徭役 以宽民力 关于二者的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二者主张都代表了人民的利益B 二者主张都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C 二者都主张抑制土地兼并D 二者主张都得到统治者认同 解析 B孟子和董仲舒均是为统治者提供治国方案 代表了人民的利益说法错误 故A项错误 制民恒产 勿夺农时 省刑罚 薄税敛 有利于小农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塞并兼之路 薄赋敛 省徭役 以宽民力 也有利于小农经济的稳定 故B项正确 孟子的主张 制民恒产 勿夺农时 省刑罚 薄税敛 里没有抑制兼并的内容 故C项错误 孟子的思想没有得到当时统治者的认同 故D项错误 二 全面认识儒家思想1 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 总的原则是继承其精华 剔除其糟粕 要继承和发扬儒家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 如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的历史责任感 朝闻道 夕死可矣 的精神追求 其所宣扬的人道主义精神 坚毅的人格 积极的生活态度 爱民态度和仁爱意识 尊老 爱幼 敬师和见利思义的为人准则 等等 2 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1 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2 大一统 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3 以人为本 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4 和为贵 和而不同 的思想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 5 民本思想有利于 三农 问题和民生问题的解决 6 儒家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3 儒家思想的世界影响 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儒家思想在东亚 东南亚乃至欧洲影响巨大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其大加赞扬 4 儒家思想的消极作用 1 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的正统思想 其自身的消极作用是很明显的 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 它倡导 三纲五常 的道德戒律 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的发展 导致保守 封闭的民族性格 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2 它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 负面作用非常明显 它宣扬的等级制度 愚忠愚孝等思想更应该抛弃 对这些落后的内容应该加以批判和否定 考题例证2 在 唐代墓志汇编 的志文中 常见墓主蒙童 初入学塾的儿童 时 幼挺岐嶷 幼年聪慧 宣慈惠和 博爱众人 弱不好弄 弄 玩耍 的表述 同样的描述在唐代高僧传记中也比比皆是 由此可见唐代 A 志文往往夸大墓主的品德言行B 佛教思想深刻影响日常生活C 儒家的礼教规约备受社会推崇D 儒佛两种文化已完成了融合 解析 CA项说法过于绝对 故错误 佛教的思想影响日常生活的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B项错误 材料中志文对墓主的推崇以及当时对高僧也往往如此称赞 说明当时社会上推崇儒家的思想 故C项正确 材料中并未体现佛教文化和儒家思想的融合 故D项错误 三 中国古代文学 书画 戏曲艺术成就反映的时代特征1 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社会处于变革的时代 思想领域出现 百家争鸣 局面 孔子整理编订 诗经 作为德行教化文本 屈原创作 离骚 抒发爱国情怀 2 秦汉时期 大一统局面形成 汉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恢宏的时代气势 3 魏晋南北朝时期 社会动荡不安 建安文学一扫浮丽文风 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山水画开始形成 书法艺术逐渐进入自觉阶段 4 唐朝的繁盛与科举制度 促成了唐诗的繁荣 绘画同时吸取印度 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风格多样 楷书 草书书法艺术成就辉煌 5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形成 壮大 使传奇小说 词 戏剧 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 元代统治的黑暗及商品经济的发展 促使元曲成为主要艺术形式 戏曲走向成熟 6 明清时期 封建社会衰落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 市民阶层壮大 这一时期反封建的小说 戏曲走向繁盛 强调抒发个人情感的文人画盛行 解析 B据材料中 疲惫而沧桑 破烂衣服 可知民众的生活贫困 故A项错误 纺车图 中描绘了当时人们现实生活的一幕 具有写实风格 所以反映了作者富有现实主义精神 故B项正确 图片仅反映的是村妇操作纺车情况 不能反映棉纺织业的发展情况 故C项错误 材料未反映出雇佣关系 故D项错误 考题例证3 下图为宋朝画家王居正的 纺车图 站着的老妇双手忙着引线团 疲惫而沧桑的脸上体现出体谅和爱抚 身上穿着补丁累累的破烂衣服 坐着的村妇一边怀抱婴儿哺乳一边摇轮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 民众生活安宁富足B 作者富有现实主义的精神C 棉纺织业发展迅速D 手工业出现新的生产关系 一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与古希腊人文思想起源的异同 中外链接 考题例证4 中国上古神话中的诸神在形象上表现为 神兽合一 不食人间烟火 没有平凡人的情欲 古希腊神话中的诸神形象则是神人同形同性 有人类的七情六欲 这样的差异源于 A 主流价值观念不同B 经济发展模式差异C 文化艺术传统不一D 政治运作模式相悖 解析 A古代中国是典型的多神崇拜 神是凌驾于人之上的绝对权威 古希腊的宗教则是人神 同形同性 这是中西主流价值观念不同在宗教领域中的重要表现 故A项正确 二 明清时期影响中西方科技发展的因素 解析 C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以儒家经典为主 与材料所涉及的经济类著作无关 故A项错误 明清时期 江南地区出现实用性读物的原因并不是科学研究注重实用性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其与当时经济的发展有关 故B项错误 明清时期 江南地区出现实用性读物是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故C项正确 清代初年 经世致用形成思潮 与材料时间不符 故D项错误 考题例证5 明清时期 江南地区出现了许多实用性读物 如 陶朱公致富奇书 四民必用 沈氏农书 耕心农话 杵臼经 布经 等 这是因为 A 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B 科学研究注重实用性C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D 经世致用思想的盛行 素养十二突破压轴大题 开放性材料解析题之三 图文观点论述型 考题例证 2016 全国卷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路线示意图 历史素养 玄奘 602 664 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 西行 求法 历尽艰辛 十余年中 行程数万里 游历百余国 回国后 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 精练而准确 由他口授而成的 大唐西域记 一书 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 688 763 深明佛学 50余岁时 受日本邀请 发愿东渡 他排除千难万险 历时12年 经6次努力 最终到达日本 鉴真东渡 对日本的佛学 建筑 雕塑 医药 艺术乃至日常生活 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 中华文明史 等解读材料 提炼出一个观点 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 加以论述 要求 写出观点 观点合理 明确 史论结合 解答模板 第一步 判断题型及特点 本题为图文观点论述题 且为求同类论述题 解题的题眼是 解读材料 提炼出一个观点 第二步 紧扣题眼 解读材料 提炼出一个观点 也就是 是什么 即结合图文材料概括归纳共同的观点 根据材料提供的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 可得出中国的对外交往推动了世界的发展 第三步 紧扣图文信息 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 迁移所学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对外传播的影响 论证说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原因及影响等 注意论据准确 史实引用合理 论证充分 逻辑严密 表述清楚 参考答案 示例 观点 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贡献 论述 中国古代的火药 指南针 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 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 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 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 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 方法点拨 1 历史观点论述题中常见的行为动词为 评 评述 评论 评析 评价并论述 探讨 或 探究 探索研讨 此类题答题步骤一般为三步 第一步 材料观点 为何 是什么 第二步 我对观点的态度 若何 怎么样 第三步 论证过程 缘何 为什么 运用史实说明原因或影响 2 解答要牢记注意事项 规避风险 就材料中自己掌握史料最充分 最熟悉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证 尽量不论证逆向思维观点或轻易否定材料中的顺向思维观点 注意史论的时空限制 准确表述一个完整的历史观点 3 注意有时学者提出的某些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总是有一定道理的 所以对学者观点进行合理的解读是一个较 讨巧 的得分手段 完全否定式的作答应谨慎使用 除非学者观点有明显瑕疵 且你的论据确凿 新论十五史学界关于 唐宋变革说 的争鸣 史界观点1910年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发表 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一文 首创 唐宋变革说 提出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差异 唐代是中世纪的结束 而宋代则是近世纪的开始 欧美史学界也多主张唐宋之际中国历史从中古转向了近世 认为宋代在政治 经济 社会生活诸领域中发生了质的变化 史学新论 中国学者对唐宋历史的变化也有重要认识 陈寅恪认为 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两期 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格局 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 钱穆认为 中国文化分秦汉 隋唐 宋元明清三个时期 唐宋是第二 第三期的分界线 同时 国内学者对 宋代近世说 也提出怀疑 认为这一观点对宋代的历史地位估计过高 宋代仍然属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 唐宋时期的变革是中国封建经济制度内部的推移演化 中国史学界的主流观点为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进一步发展时期 思考感悟中外学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关注和探求唐宋之际所发生的巨大社会变革 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及论据 如何正确评估唐宋社会变革的历史作用和意义 在现今仍然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将这种史学争论引进课堂 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习惯 开放思维的养成 能够多角度客观地认识唐宋时期历史的变化 以避免极端的或以偏概全的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