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37讲 近代历史上的中外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693450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37讲 近代历史上的中外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37讲 近代历史上的中外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37讲 近代历史上的中外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分层突破 真题调研领悟 第37讲 考纲要求 1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2 日本明治维新3 戊戌变法 1 改革背景 1 经济 俄国在19世纪40年代开始了工业革命 之后资本主义经济虽然迅速发展 但因农奴制的阻碍 其水平远低于其他西欧主要国家 2 政治 农奴制走向衰落 面临严重危机 农奴要求废除农奴制 争取土地和人身自由 广大工人也为维护自身利益而斗争 3 思想 受西欧民主思想影响的贵族军官主张废除农奴制和等级制 建立共和国 十二月党人起义 失败 但被其唤醒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主张废除农奴制 号召俄国一切进步力量为农奴的解放和实现民主而斗争 考点一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知识回扣 4 军事 俄国与英法为争夺中近东霸权而进行克里米亚战争 性质 非正义战争 结果 俄国战败 双方签订和约 影响 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危机 进一步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矛盾 5 主观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及其政府为改革做好了准备 2 改革目的 1 直接目的 缓和矛盾 摆脱危机 增强国力 重振国威 2 根本目的 巩固沙皇专制和地主阶级的统治 3 改革内容 二一九法令 及其评价 1 内容 政治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享有公民权利 经济 土地仍归地主所有 农民可用高价赎买份地 承担临时义务 组织 强化村社制度 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2 评价 进步性 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农民获得了土地 生产积极性提高 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收取的巨额份地赎金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 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局限性 不彻底性 农民虽然获得了人身自由 但仍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 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 掠夺性 农民支付的土地赎金高于改革时实际地价的二三倍 欺骗性 农民获得的份地不仅贫瘠 耕作不便 而且数量较少 为维持生计 不得不重新受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4 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1 经济近代化 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 资金和市场 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 政治近代化 在政治体制方面建立了自治机构 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改革 使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3 军事近代化 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4 教育近代化 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 扩大大学的自主权 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5 思想近代化 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 史料一废除农奴制的 法令 首先宣布农民实现人身自由 地主再也不能买卖 交换农民 也不能干涉农民的家庭生活 农民有权用自己的名字订立契约 从事工商业活动 拥有动产和不动产 以及进行诉讼 还可以改变身份 成为市民或商人 其次 规定全部土地仍属地主所有 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 赎金数额高出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 吴于廑 齐世荣 世界史 近代史编 核心探究 命题点频考主干知识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史料二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 那就必然会承认 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 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 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 史料解读 1 史料一反映的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强调农奴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 并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一块土地 这项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资金 市场 但农民依然遭受残酷掠夺 2 史料二说明1861年农奴制改革在经济上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政治上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 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司法制度的改革促进了俄国的法制化 答案 从政治方面看 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并享有公民权利 说明改革有资本主义民主的性质 从经济方面看 土地仍归地主所有 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经济基础 具有不彻底性 同时 高额的赎金实际上是对农民的掠夺 从整个内容来看 改革的目的是巩固沙皇统治 实现富国强兵 史料运用据上述史料 结合所学知识 简要评析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史论归纳1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1 这次改革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和表现 它是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 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 国内市场和资金 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因此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2 改革的不彻底性 使得俄国无法在政治 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全面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形态 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其消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同时 这次改革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 尤其是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 所以俄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 2 评价改革的原则及对改革的规律性认识 1 原则 要把每次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 历史要求 再看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些历史条件和历史要求 以及改革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 据此 对改革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2 规律性认识 改革是革除弊政 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 每一个国家 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 必须与时俱进 敢于改革 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某些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反对 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 不会一帆风顺 这就需要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 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 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能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与时俱进 因时改革 是改革能否成功的根本原因 分析改革成败的具体原因 要看改革派与保守派双方的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 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 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以及政治 经济 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 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走适合本国国情的改革之路 1 背景 1 经济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 2 政治 各阶层对幕府统治的不满情绪高涨 天皇也想利用倒幕力量恢复自己的统治地位 幕府面临统治危机 3 外患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入侵 日本日益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之中 4 前提 以中下级武士 商人 资本家及新兴地主等为主体的倒幕派与部分大名废除幕府体制 建立并巩固了明治政权 2 目的 巩固天皇新政权 建立近代化的独立国家 考点二日本明治维新 知识回扣 3 内容 1 政治 彻底废除旧政治体制 逐步削弱封建割据势力 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实现国家统一 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实行 四民平等 取消武士特权 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 经济 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确认土地私有 推行 殖产兴业 政策 先是大力发展官营企业 后又扶植私人资本主义 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3 军事 发展军事力量 实现富国强兵 实行义务兵役制 建立常备军 培养高级军事人才 建立近代化海军 扶植军事工业 建立近代警察制度 4 实行 文明开化 用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改造日本封建文化 教育改革 整顿旧的教育机构 建立三级教育体制 创立专业技术学校 推行军国主义教育 传播改革思想和西方启蒙思想 提倡自由主义和欧化主义 改变社会风俗和生活方式 进行 欧化 运动 4 影响 1 积极影响 使日本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 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政体 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2 局限性 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走上了对外扩张之路 给被侵略国家的人民 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史料一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 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 所以暂且创办官立事业 示以实利 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 日本经济史 核心探究 命题点频考主干知识 明治维新的措施和影响 史料二明治维新也存在不足和局限 主要是明治改革的显著不平衡性 不彻底性 改革涉及物质 体制和精神三个层面 物质层面比较容易通过引进 移植来实现新旧更替 日新月异 成就惊人 在体制层面 实现新旧更替要难一些 精神层面属于深层层次 明治年间这方面的实质性进展很有限 齐世荣 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的历史演变 史料解读 1 史料一表明日本明治维新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方式是利用官营企业来诱导人民 原因主要是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 通过建立官营企业来起到示范效应 2 史料二强调明治维新的不足和局限 这种不足和局限在体制和精神层面较为突出 主要表现为 确立近代天皇制度 灌输忠君思想 或 和魂洋才 的教育原则 军国主义精神 或武士道精神 强烈 答案 有选择 有侧重地向西方不同国家学习 向西方学习的规模大 领域广 速度快 大力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 人才 未全盘西化 在精神上将神道 主要内容是武士道精神 定为国教 以确立对天皇的崇拜 同时吸收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史料运用据上述史料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史论归纳明治维新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 1 进步性 经济方面 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加快了日本经济的近代化 日本逐步发展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 政治方面 1889年 颁布了资本主义性质的 大日本帝国宪法 实行君主立宪制 基本确立了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 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 文化方面 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 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军事方面 建立了一支近代化军队 军事实力得到增强 为摆脱民族危机和进行对外扩张创造了条件 对外方面 废除了不平等条约 摆脱了民族危机 成为亚洲强国并跻身于世界帝国主义国家行列 2 局限性 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 形成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近代天皇制度 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 对外侵略扩张 给别国特别是亚洲邻国带来了巨大灾难 1 变法背景 1 国际环境 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 2 民族危机 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导致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 3 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4 经济基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5 思想基础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并发展 早期维新思想 对戊戌变法起到了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 康梁维新思想 考点三戊戌变法 知识回扣 a 主要内容 呼吁变法图强 提倡兴民权 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b 宣传方式 与顽固派进行论战 公车上书 成立强学会和保国会等组织 创办 中外纪闻 等报刊 2 百日维新 1 施政纲领 1898年1月 康有为的 应诏统筹全局折 提出变法的具体措施 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2 开始变法 1898年6月11日 光绪帝颁布 定国是诏 3 内容 政治内容 准许臣民上书言事 改革旧制 裁撤冗员 澄清吏治 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 准其自谋生计 经济内容 设立铁路 矿务总局和农工商总局 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举办商会 农会等民间团体 改革财政 编制国家预算 决算 文化教育内容 普遍设立中小学堂 在京师设立大学堂 设立译书局 组织翻译外国书刊 准许民间设立报馆 学会 改革科举制度 废除八股 军事内容 精练陆军 改习洋操 添置船舰 扩建海军 裁汰旧军 3 结果失败 1 标志 1898年9月 慈禧太后发动 戊戌政变 2 原因 维新派势力弱小 守旧势力过强 维新派采用的方式及手段有误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 改革面临着不利的国际环境 3 影响 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也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迅速到来 史料一当时很闭塞 严家弄又在乡下 像 戊戌政变 这样的大事 我们也不知道 可是皇帝和皇太后 驾崩 就不同了 地保 相当于保甲长 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 据夏衍 懒寻旧梦录 核心探究 命题点频考主干知识 戊戌变法的局限性 评价 史料二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 太危险了 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 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 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 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 进步 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 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 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 马士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史料解读 1 史料一说明普通民众连 戊戌政变 都不知道 更不要说整个戊戌变法了 据此可见 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严重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2 史料二中 皇帝的方向 是救亡图存 变法图强 维新派缺乏经验 计划轻率 急于求成 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 结果适得其反 答案 从背景 目的看 戊戌变法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开展的 变法图强 救亡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是其目的 从这个意义上看 戊戌变法是爱国的 进步的 从变法的内容看 戊戌变法在政治上要求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在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看 推行资本主义是中国的出路之一 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从影响看 戊戌变法使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 使学习西方成为一种社会潮流 变革成为一种不可遏制的趋势 维新变法运动点燃了爱国 民主的火炬 唤起了人们的民族意识 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也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维新派建立社团 兴办学堂 创办报刊 提倡女学 改易风俗 如主张男子剪辫子 妇女不缠足 等 对促进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近代化起了重要作用 史料运用据上述史料 结合所学知识 多角度分析戊戌变法的积极意义 史论归纳1 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 1 推动政治近代化 提出学习西方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 2 推动经济近代化 变法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3 推动思想近代化 介绍和宣传近代思想 批判封建思想 2 分析比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三次改革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中国戊戌变法 1 三次改革都是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出现的 但从背景上看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具有相似之处 即都是在遭受西方工业强国侵略 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的结果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则是在对外争霸战争失败 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农奴制落后的背景下进行的改革 2 三次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其性质相同 三次改革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虽然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领导者是沙皇及专制政府 但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 从三次改革内容上看 只有戊戌变法没有触及封建土地制度 日本明治维新改革最为彻底 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近代化进程 4 从结果与影响上看 改革后俄国 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戊戌变法未成功 但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1 2017 全国卷 历史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清末 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北京的街道与沟渠 河道 严且备矣 但 究其实 无一人过问 以致北京城 粪土载道 秽污山积 洋人目之为猪圈 外省比之为厕屋 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 并向商民收取巨款 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 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 戊戌变法时期 清政府令 各衙门即行查勘 估修 以壮观瞻 并大清门 正阳门外 菜蔬鸡鱼摊肆 一概逐令于城根摆设 对此改革 官吏闾民 皆称不便 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 据苏继祖 清廷戊戌朝变记 材料二凡改革之事 必除旧与布新 两者之用力相等 然后可有效也 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 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 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 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摘自梁启超 戊戌政变记 答案 1 西方的影响 政出多门 互相推诿 城市宜居性差 影响城市形象 日常维护不力 经费被官吏贪污 解析 本题以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问题为切入点 全面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 阐释和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旨在考查学生核心素养之史料实证 历史理解 历史解释能力 第 1 问 据材料 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 粪土载道 秽污山积 款项皆被官员私吞 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 戊戌变法 等信息归纳得出答案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原因 答案 2 困难 改革触动了一些官吏的既得利益 打破了百姓习惯 启示 改革既要除旧又要布新 不可偏废 除旧弊难免触及多方利益 改革需要勇气和毅力 改革需要强有力的领导 改革应以人民的福祉为宗旨 解析 第 2 问的第一小问 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困难据材料中的官府官吏 社会民众各自的表现可得出 第二小问 启示可依据改革最终结果并联系材料二中梁启超关于戊戌变法的认识来说明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困难及启示 2 2016 全国卷 历史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八旗军是清朝的正规军队 八旗将士领取饷银 甲午战败后 袁世凯组织新建陆军 张之洞组建自强军 皆采西法 1901年 清政府改建兵制 取消旧式武举 创办武备学堂 编练新军 操习新式枪炮 1903年设练兵处 作为全国招募和训练新军的中央机构 1904年决定改建整个兵制 拟建新军36镇 为常备军 服役期3年 在自愿基础上征募士兵 并有严格的资格限制 1906年 兵部与练兵处合并为陆军部 后来又建立海军部 陆海军均由满人官员掌控 皇帝是最高统帅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 革命党在新军中的组织迅速扩大 据 清史稿 等 答案 1 设立专门招募 训练军队的中央机构 仿西式军制及训练方式 采用西方征兵方式 有固定服役期限 使用新兵器 解析 本题以清末新军改革为切入点 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 1 问的设问是与八旗军相比 新军具有哪些特点 根据材料概括出新军新的表现 如题干中指出的皆采西法 创办武备学堂 操习新式枪炮 全国招募 定期服役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与八旗军相比 新军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 2 确立近代陆海军制 提升军队战斗力 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进程 军事改革未能加强清政府统治 新军成为清政府的掘墓人 解析 第 2 问 新军改革的影响 要考虑改革的主观意图与客观结果的关系 新军建设与社会矛盾的关系 如百姓负担 新军与革命党的关系 新军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新军与北洋军阀的关系 也要考虑军队近代化的建设 等等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评清政府军事改革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