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阅读知识点梳理.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5692456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阅读知识点梳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阅读知识点梳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阅读知识点梳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阅读知识点梳理“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个学期又快过去了。本学期的学习一定让同学们的阅读水平提高了不少吧?下面我们就本册阅读的训练重点做一个简单的回顾,让我们一个学期的学习在高效的复习中圆满结束吧!本册教材共分为“走进西部”“永远的童年”,“语言的艺术”“他们让我感动”“中国古典名著之旅”“走进信息世界”“作家笔下的人”“异域风情”等八大主题,而我们这学期的阅读知识要点就隐藏在这些笔触细腻、语言优美的文章当中。第一单元一、能力目标解读1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2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3从感性上领会课文中心思想,了解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以及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二、重点难点提示 1品味优美语句的方法:我们可以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分析句子的表现手法,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画面等方法来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 例: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草原 我们在品读这句话时,可以采用分析句子表现手法的方法来体会句子的含义。在句子中,作者老舍先生运用了拟人的写法,把静立的牛马描写成是被草原如诗如画的风光所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样一写就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那是因为在作家的眼中,草原风光如画,有着无限的乐趣,作者通过这种写法表达了自己对草原风光的无限欣赏及赞美之情。 2本单元的另一个重点是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本单元课文中出现的写作方法主要是情景交融、借物喻人。 在草原这一课中,在作者的笔下,草原犹如一幅翠色欲流的中国画;羊群走在哪儿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些描写细致入微,传达出作者满心的喜悦与赞叹,我们在读的过程中就要注意体会这种写法的精妙之处。白杨中,作者则由树及人,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交融在一起,我们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就要注意感悟树的特点和人的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以达到深入体会文章内涵的目的,并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这一类方法。第二单元一、能力目标解读1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2掌握诗词的阅读方法,丰富语言的积累。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二、重点难点提示1本单元安排了三首古诗和两首现代儿童诗,掌握诗词的阅读方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阅读重点。阅读古诗时,我们可以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的大意。例如理解牧童中“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这两句诗时,我们在理解“铺”和“弄”这两个关键词的基础上,在头脑当中想象出一幅这样的画面: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个劳作了一天后带着轻松闲适的心境归家的牧童形象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了。在读儿童诗时,我们要抓住儿童诗语言清新、浅显易懂的特点,结合自己的生活来理解、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如在读我想这首诗时,我们就可以从“安、装、接、种”这些动词的运用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2为了表达情感,作者往往会采用一些特别的表达方式,在本组课文的阅读中,我们要注意领悟这些表达方式。在童年的发现一文中,文章的结尾句“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作者运用了一语双关的表达方式,即讲出了科学发现过程的一些实际情况,又以幽默和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老师误解自己这件事的看法。祖父的园子则是采用孩子气十足的腔调,如春天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等方式来表达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紧扣这些特点感悟作者的情感。第三单元一、能力目标解读1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2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文章不同题材的表达方式。3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二、重点难点提示 1本单元我们初次接触文言文,我们要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在把文章读正确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看注释、观插图、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再从中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2本单元的文章体裁丰富多样,有文言文、剧本、相声等。其中文言文杨氏之子、记叙文晏子使楚、剧本半截蜡烛是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的特点,而相声打电话则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在阅读中我们要结合这些表达方式来理解文章。如学习晏子使楚时,我们可通过了解楚王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应对的,从人物的对话中感悟晏子回答的机智、绝妙,从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和从语言透出的凛然正气。第四单元一、能力目标解读1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3领悟课文结构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二、重点难点提示1课文的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在阅读要紧扣这些关键语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如金色的鱼钩中,结尾处的“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一句就起到了揭示课文主题的作用。联系上下文内容我们可知道,鱼钩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已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这就是“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含义,读懂了这一句,整篇文章的思想感情也就一目了然了。2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去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桥中,“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这处简短有力的语言描写突出了老汉先人后已的精神;“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这处动作描写突出了老汉的冷静与威严。这些描写让一个无私无畏、英勇顽强的老共产党员形象跃然纸上。3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在结构上都各有特色。再见了,亲人前三个自然段结构相似,都以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以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桥则采用了设置悬念,首尾照应的结构形式;梦想的力量按照时间顺序和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了事情的经过。在阅读中我们要注意学习这些结构上的特点。第五单元一、能力目标解读1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在阅读中发现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2通过作者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方面的描写,感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二、重点难点提示1通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对于像本单元这一类内容比较丰富的文章,我们可以通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式来感受其故事的精彩。如将相和分别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他们各自独立,却又互为因果,把这三个小故事用一段完整的话叙述出来,一个生动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就呈现出来了。除此之处,我们还可以通过题目扩展法、段意归并法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故事情节。2多种方法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演绎法,即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出人物特点,再开展阅读活动,不断深化对特点的认识。如感受诸葛亮形象时,我们概括出他的“神机妙算”,再紧扣课文,想想在立军令状前,他到底想过什么?为什么选择在“第三天”?从他的“笑”中可体会到什么?通过研读课文来丰富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认识。归纳法,即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去研究人物的言行,再谈对人物的认识。如感受周瑜形象时,先找出关于周瑜言行的语句,再思考:他为什么提出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为什么叫诸葛亮立下军令状?最后从中感悟出周瑜的妒贤忌能,用心险恶。第六单元一、能力目标解读1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的要点,在对课文内容的处理过程中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2能选择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3在阅读中了解搜集和利用信息进行研究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研究报告的写法。二、重点难点提示1在阅读中抓住课文要点,运用比较阅读法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在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等四篇文章中,我们可以把烽火、人报信、漂流瓶和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这些信息传递的方式进行比较,讨论各种信息传播方式的优点和缺点,通过对比阅读了解人类在追求高效率信息传输方式方面孜孜以求的精神。2充分利用范例,读中学写。单元中出现了两篇研究报告奇怪的东南风和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我们可从第一篇中学习研究的方法:记录信息分析信息请教别人得出结论;从第二篇中学习写法: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结论。第七单元一、能力目标解读1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方法描写人物。2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二、重点难点提示1从细节描写中读懂人物形象。刷子李一文中,文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裤,刷墙时娴熟的动作,那让人吃了一惊的白点等这些细节描写把“刷子李”这个人物写活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中,对小嘎子摔跤时的动作描写,作者用了“站、围、转、揪、推、拉、拽、顶、扳”等词语,把一个机灵、敏捷、有智谋的儿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2根据文章前后内容的对比读懂人物形象。金钱的魔力作者就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变化来刻画人物形象。如写“我”因“身边没有带着零钱”而“胆怯”地请求托德“通融通融”时,他“摆出一幅非常刻薄的嘴脸”;当“我”真的把钞票拿出来后,他立刻“笑容遍布满脸”;当他发现是百万英磅时,他的“笑容马上牢牢凝结”,“变得毫无光彩”。这一神态的前后变化,描绘出了托德的势利、傲慢无礼、贪婪,活脱脱地刻画出了托德市侩小人的形象。在刷子李中,作者也同样采用了这样的写法,把“刷子李”的“豪气万丈”和“心细如发”进行对比;把小三对师傅“半信半疑”的态度和“刷子李”“艺高胆大”的自信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刷子李”由衷的赞叹和肯定。第八单元一、能力目标解读1善于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领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2能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3积累优美的语言。4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多的收集资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二、重点难点提示1在阅读中不断研读、质疑、讨论,由表及里地深入到文章中去,领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在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文中,点明中心的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样一句话。结合文章表层意思看来,这里的“人人为我”是指大街上,欣赏到满街的花海,而“我为人人”是指屋子里,自己养的花让别人看。如果再深入研读下去,我们就能明白正是因为人们都具有“我为人人”的精神,所以才会得到“人人为我”的回报,由此可感悟出,这句话其实包含着一个极为深刻的人生哲理:只有“我为人人”尽到责任和义务,才会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2在阅读中学习抓住特点,景、物、人相结合的写法。在威尼斯的小艇中,我们在边读课文的过程中就要边发现,作者紧扣小艇,介绍了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人们的生活都与小艇息息相关,这样抓住特点把人们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写,使文章充满生机。在了解这种写法之后,可以尝试着在作文中运用。附送:2019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命题解读一、命题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影视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起手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学其他学课程打好基础;为学生行程正确的三观和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故此,本次命题紧扣语文课程标准旨在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二、命题范围命题范围五年级语文下册14单元学习内容,其中精读课文是主要命题对象。题目来源,除课外阅读和附加题以外,其他题目均源于课本和教参。三、考查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对语文课程的五领域进行综合考察。字词考察以常见词和习作运用常用词为主。如,第一大题语音题中的羞涩、抚摸、绞尽脑汁、咆哮、妨碍、深情厚谊等词在习作中刻画人物经常用到,故此题目设计意图旨在学以致用。多音字和文言文考察主要是考察必须掌握的易混淆的读音,考察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记住正确读音。形近字对“枳“的考察意图是为了理解课文中“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则为枳。”的意思,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而言,这句话还可以运用到习作中去作为自己的表达观点的论据。阅读课内选择老舍的草原一段,目的是检验学生对情景交融的体会感悟程度。课外阅读选文源于课本第二单元课后课外书屋对高尔基作品的认知。同时阅读理解考题呈现还以判断题出现,如判断题的3、4、6对丝绸之路、晏子使楚、桥这三篇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尤其是晏子使楚题目设计意图旨在考核学生对故事要素的中时间的精准掌握。口语交际注重考查教参中提出的小学语文第三学段教学要求“注意语言美和语言的条理性。”习作考查内容为四单元的习作教学内容,旨在检验学生的写人记事中渗透情感表达的能力。综合性学习考察渗透在课内的积累和课外的拓展,如,日积月累,资料袋,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资料链接等知识的迁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检验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学生是否具有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的关联运用尤其是名作家和名篇的识记积累,如对老舍的相关文章的考查,修辞手法穿插在基础知识的运用当中,没有单列修辞手法检测题。对阅读能力的检测放在精读课文中检验。综合和性学习能力检测放在填空题、判断题中检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这一目标放在习作和阅读理解检验,课内阅读重在感受草原的美,课外阅读重在考查学生是否理解高尔基对学生的关系额和体贴。其次是判断题的检阅。四、考题设计思路 1、力求主次分明题目设置以精读课文为主,力求不出偏题怪题,因此略读课文题目设置只有3分,主要在句子考查中出现,如句子工厂中2、3题和判断题中的第7题。2、力求难易适中检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难度控制以教参重点知识为主,同时兼顾题目的阶梯型。3、力求化繁为简检测手段华繁为简,将重点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判断题的方式呈现,便于学生回忆课文内容。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以天空的方式选择,比用词语来说表达效果要简单得多,如对“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检测,题目设置降低了难度。课外阅读选词将词语抄到横线上,以降低阅卷难度,避免在文中找词语,方便阅卷。 4、力求联系实际 语音题、口语交际、课外阅读等题目设置注重贴近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答题信心和答题积极性。五、不足之处 1、灵活运用性不强陈述性知识偏重,程序性知识偏轻。识记知识考题偏重,运用知识考试题量偏轻。 2、试题之间规避不到位 3、试卷校对不严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