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沪教版语文四上《扬州茶馆》word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690497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秋沪教版语文四上《扬州茶馆》word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秋沪教版语文四上《扬州茶馆》word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秋沪教版语文四上《扬州茶馆》word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秋沪教版语文四上扬州茶馆word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自主识字,读准“沏、滗、撮、兜、缆、蒲”及多音字“嚼”的字音,理解“兜揽、黯淡、滗、”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复述课文,能向大家清楚地介绍 “烫干丝”的过程,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3、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作者对扬州茶馆及小吃的喜爱之情,了解中国传统饮茶风俗及饮食文化。教学重点:能清楚地把“烫干丝”的过程说给大家听。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扬州小吃特色,体会作者对扬州茶馆及小吃的喜爱之情,初步感受中国传统饮茶风俗及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到一个山灵水秀的地方,到那儿的茶馆去坐坐,感受一下那儿的喝茶的氛围,好不好?1、揭题:扬州茶馆 注意扬字提手旁 扬州在长江的北面,江苏省境内2、课题边有一个注释,请学生朗读。了解作者朱自清。3、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十三年,对扬州充满了感情。这篇文章就写于1934年,是从他写的说扬州中选取出来的。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扬州茶馆在朱自清心目中的地位可不一般,让我们一起去探个究竟。自学要求: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或容易读错的字多读几遍;(2)读通课文,划出概括写扬州茶馆的句子。、 反馈交流:(1) 哪些难读的字,请你来提醒大家。A、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跟读两遍B、在这些词语中,特别要注意的是,出示:兜揽、薄片、一撮虾米 “兜”的笔顺(演示,上面部分先中间后两边)书空一个“薄”多音字,这里读“bao” 齐读“撮”在这里做量词,齐读C、干菜也是切碎,也是加一点儿糖和油,燥湿恰到好处;细细地咀嚼,可以嚼出一点橄榄般的回味来。指名读,你读准了这里的多音字“嚼”,齐读 (3)你找到的概括写扬州茶馆的句子是出示:扬州最著名的是茶馆,早上去下午去都是满满的。扬州茶馆吃的花样最多。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指导朗读突出“最著名”,在扬州,茶馆是最有名气的。突出“满满的”,茶馆里的人多,扬州人,外地的游客都爱到这里来。突出“花样最多”。 师:全文就是围绕这两句话来写的,我们来读。3、 快速地默读课文,看看扬州茶馆有哪些吃的花样,把它们圈出来。4、 指名回答师:我们把“瓜子、花生、炒盐豆、炒白果、五香牛肉”称为“零碎小食” 。板书: 零碎小食 烫干丝小笼点心根据板书,引说:在扬州茶馆,有 等零碎小食,有 ,有 ,所以说吃的花样最多,也可以说吃的 种类 (式样)很多,这些吃的花样,我们都统称为“小吃”。(板书:小吃)过渡三、 品读课文,深入体会(一)学习第一节1、师述,创设情境:小朋友,让我们也做回老茶客,一起走进扬州茶馆,去品品茶,吃吃那儿的特色小吃吧。2、挑选自己最喜欢的的零碎小食,反复读,读出你喜欢的这类零碎小食的特点来。3、交流出示句子(1)瓜子花生炒盐豆A、吃过吗?为什么喜欢吃这个?(瓜子又脆又香;花生一粒在口,满屋飘香;炒盐豆有嚼劲,带一点咸味。)看来这些小零碎本身就香,吃在嘴里就更香了。B、来老师为你配上叫卖的声音,再让你的手上挎一个柳条筐,谁来读读这句句子,C、你来吆喝几声,兜揽一下生意,再读这句句子,是不是能感受到当时茶馆里的氛围。(2)出示炒白果的句子A、读中点评指导:通过你的朗读让我看到了白果黄亮的仁儿,让我忍不住要尝尝。 你的朗读让我听到了白果在锅里翻滚爆裂的声音,闻到了它的香气(3)出示五香牛肉的句子五香牛肉的香味、荷叶香、麻油香、白酒香,香气四溢,真让人垂涎欲滴。4、师生合作,引读第一节。 配上江南丝竹的音乐,走进茶馆,砌上茶,慢慢品尝零碎小食带来的香味。(二)学习第二节过渡:零碎小食固然让人嘴馋,这“烫干丝”更是必不可少。让我们来细细品位。、 请你认真地读读第二节,圈出烫干丝的动词。、 媒体出示:烫干丝先将一大块白豆腐干飞快地切成薄片,再切成细丝,放在小碗里;用开水一浇,干丝便熟了;滗去了水,拨成圆锥似的,再倒上麻酱油,搁一撮虾米和干笋丝在尖儿,就成。说时迟,那时快,刚瞧着在切豆腐干,一眨眼已端来了。烫干丝就是清的好,不妨碍你吃别的。(1)交流,指名回答,红颜色表示:切、切、放、浇、滗、拨、倒、搁。(2)师:这里的词语都准确地表达了烫干丝时的每一个动作,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一起读。、 想不想亲眼看看?我们请了扬州茶馆的茶房来露一手,注意要看清他的动作。(录像)师边做边解说:茶房先将一快一厘米多厚的豆腐干横着切成十几片薄如纸的薄片,再竖着切,切成像头发丝一样细细的丝,并且一根不断,放在小碗里。接着用开水一浇,干丝便熟了。然后用筷子滗去水,把它拨成圆锥形,又倒上麻酱油,搁一小撮虾米和干笋丝在尖儿,一盆清爽可口的干丝就做好了。4、师: 想不想也来做一做,下面请你做回小厨师,(媒体出示动词)根据这些动词,边做把“烫干丝”的过程说一说。(1)学生准备 (2)指名交流(2人)。评议:你把每一个动作都讲清楚了,真能干! 你不仅说得清楚,而且动作麻利、迅速,真像一位大厨师!掌声送给他!(3)小结:小朋友,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进行复述,是学习复述的好办法,我们经常会用到它。5、这时,茶房端上烫好的干丝,瞧:(引读)烫干丝就是清的好,不妨碍你吃别的。(1) 点红“清”字,这里的“清”是什么意思?(清爽、清口、清淡)(2) 师:看上去清爽,吃起来清淡,一个“清”字让我们从视觉和味觉两个角度感受到了烫干丝独有的风味。板书:清)(3) 难怪:(出示,齐读):叫茶房烫干丝是不可少的。(三)学习第三节1、引读:这烫干丝清淡可口,是道开胃小菜,所以你不用担心吃不下别的扬州点心。接着该要(小笼点心)。扬州的小笼点心种类可多了,有(肉馅儿的、蟹肉馅儿的、笋肉馅儿),最美味可口的是(菜包子、菜烧卖,还有干菜包子)。2、这些点心美味可口,(板书:可口)看了让人馋涎三尺,做起来很有讲究,读读后面两句话,完成127页填空。(1)学生独立做(2)交流,(媒体填上词)齐读3、引读:这样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吃起来也很有讲究, 这么着每样吃点儿(也并不太多)。要是有饭局,(还尽可以从容地去)。但是(要老资格的茶客才能这样有分寸。)先来点(零碎小食),接着叫一盆(烫干丝),再要一些(小笼点心)。偶尔上一次茶馆的本地人外地人,却总(忍不住狼吞虎咽,最后总不免捧着肚子走出。)四、 小结、 扬州人为什么爱上茶馆呢?他们仅仅是去品尝茶点吗?(聚会、聊天、谈生意)、 扬州人爱泡茶馆,也使茶馆成了扬州最著名的所在,正像文章开头所说的那样(出示前面的总起句)齐读、 我们得感谢朱自清先生给我们留下了当年茶馆的韵味,他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扬州的茶馆,更是当年的人文景观、文化历史。五、 拓展在中国,有名的小吃还有很多,北京的冰糖葫芦,云南的过桥米线等,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小吃?你能用两三句话给大家介绍一下吗?板书: 28 扬州茶馆 零碎小食 香 小吃 烫干丝 清 小笼点心 可口附送:2019秋沪教版语文四上泼水节的怀念word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联系语境正确认读多音字,理解“魁伟”的意思,积累描写泼水节美好传说及喜庆场面的句子,进一步体会排比句的表达作用。2.抓住关键词语理解相关语句;借助提示复述阿果、阿岩和周总理相互泼水的情景。3.了解泼水节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感受总理对傣族传统的尊重,对傣族人民的热爱。教学重点及难点: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总理三次“笑”的含义,感受总理对傣族传统的尊重,对傣族人民的热爱。教学用时: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揭题引入,了解泼水节:1、上课之前,让我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人们正在干什么?知道这是我国哪个民族正在庆祝他们的传统节日?板书:泼水节 傣族2、解释傣族、泼水节:傣族,是主要聚居于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等地区的少数民族,他们热爱水,被称为“水的民族”。每年的4月,到了谷雨节气,就迎来了傣历的新年,当凤凰花开遍傣家山寨的时候,傣族人民就用泼水的形式欢度自己的节日,那就是泼水节。3、解释“傣历”:老师刚才提到的“傣历”指的是傣族的传统历法,是傣族人结合本民族的特点创制的,与我们的历法不一样。因此,傣族人过新年的日子与方式与我们的也不一样。这一点,课文有注释,请你快速浏览了解。板书:傣历 4、出示词语花篮:吉祥 晶亮 耀眼 大街小巷 流淌 示意5、学习第一节:(1)引入:课文是如何介绍泼水节的呢?让我们快速浏览课文第一小节。(2)学习第一节: 自由朗读、指名读,注意多音字的读音:盛满、结出 重点指导句子,说说你的感受:出示句子:老人说,这是因为泼水节的水盛满了吉祥和幸福,泼到草木上,会开出最美的花朵;泼到花朵上,会结出最甜的果实;泼到人身上,会得到最大的幸福。A:先指导个别读,读好这三个“最”;突出最后一个“最”。是啊, 泼水节的水盛满了吉祥和幸福!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份喜悦和祝福带给大家,后引读。B:泼到老人身上泼到年轻人身上泼到小孩子身上这全是因为泼水节的水盛满了吉祥和幸福。板书:吉祥、幸福二、初读文本,感受喜悦氛围:1、揭题:(1)过渡:接下来,让我们把镜头回放到1961年的泼水节,那一年的泼水节是特别的!它,让我们回忆起一个人,一件事,一幕幕动人的情景,勾起人无尽的怀念(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了解大致内容,注意新词的读音。2、学习第二节:(1)过渡:1961年的泼水节是那么的令人熟悉,我们眼前又出现了喜人的画面指名读第二小节。(2)重点训练词语重组: 让我们一起仰望天空,瞧,那是一朵朵那是一片片还有那一串串节日的欢乐在空中洋溢,沿着大街小巷一齐流淌。3、质疑:还是那样的场景,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如此令人怀念呢?(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大意:周总理与带家人互相泼水,欢度泼水节。)4、总理怎么过泼水节?划出描写总理的语句,读一读。5、发现语句中的共同之处:反复写到总理的“笑”。第二课时三、细读文本,感知怀念之情:1、指导复述第四节,感受欢乐的情景:(1)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课文,先来读读总理的第一次笑。(2)谁能简要复述文中写阿果、阿岩与周总理泼水欢笑的情景?媒体出示: 人物 表现(动作) 阿果 追击 泼 魁伟的傣家人 出现 (欢笑)泼 阿果 (笑)逃跑 那人 追赶 阿果 逃跑 阿岩 冲 泼 (解释)魁伟:身材魁梧,强壮高大。(3)看到阿岩与阿果喜悦追逐着,总理也欢笑着,与他们一起泼水,加入欢庆的活动。齐读第四小节。2、联系上下文,体会“笑”的含义:(1)过渡:在与阿果、阿岩的交谈中,总理又笑了。默读48节,联系上下文,想想总理为什么笑了。(2)交流:A、出示:总理笑着说:“我们是来过泼水节的。”他示意随行人员把伞收起来,又笑着对阿果说:“你的保镖不错呀!”点拨一:“总理笑着说”他是想告诉阿果、阿岩什么?(打消顾虑,拉近距离,表示友好与亲近)总理又想告诉随行人员什么?(要尊重傣族传统,一切要入乡随俗)板书:尊重点拨二:“总理又笑着说”其实总理早看出来了(阿果、阿岩是情侣)从总理的笑声中,你又感受到什么?(平易近人、随和)点拨三:这一笑,笑得阿果(引读,读出阿果的羞涩与甜蜜)B、出示图片和文字: 总理想起来了,用银钵舀了满满一钵净水,欢笑着,拉开阿岩的衣襟,顺着脊梁浇了半钵,又把半钵从阿果头上轻轻浇下去。点拨:总理想起什么来了?他又是怎么做的?这是为什么?(如同一位傣家的长辈,将最深的祝福送出,衷心地祝愿阿果与阿岩幸福,这份祝愿里,凝聚着周总理对傣家人的深情厚谊。)板书:真诚祝愿C、感情朗读阿果、阿岩的感动,读出省略号表达的意犹未尽的感觉四、回读喜庆语言,深化怀念之情:1、让我们再一次将镜头回到课文开头,眼前仿佛又一次出现了泼水节那熟悉的喜庆场面(回读第二节)2、结题:这份祝福,这张照片,成为了萦系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情感纽带,包含着总理对傣家人的深切热爱,令人永远怀念,一直回想到今天。板书设计: 29、泼水节的怀念 吉祥、幸福 周总理-傣族人民 (尊重、热爱) 作业设计:1.听写29课9个词语,家长签字并订正。2.完成29课上海作业。3.背诵第六单元古诗。4.预习30课(听录音,熟读课文,解决不懂得字和词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