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690032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5.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019年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2019年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基础梳理1 大气热源 1 大气最根本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 2 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地面辐射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2 受热过程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特别提醒1 物体温度越低 辐射波长越长 因此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温度越来越低 波长越来越长 2 地面长波辐射 除少部分透过大气射向宇宙空间外 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 使大气增温 3 同样是 高处不胜寒 不同地形原因不同 平原高空气温低是离地面较远 接收到的地面辐射较少造成的 高山地区气温低是地面热源太小而 供热不足 以及高空风力和云雾较多 削弱作用强造成的 高原上气温低是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强而大气保温作用弱造成的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整合构建1 大气的受热过程2 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应用 1 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丰歉 如高海拔地区 空气稀薄 大气的削弱作用弱 太阳能丰富 内陆地区 晴天多 阴雨天少 大气的削弱作用弱 太阳能丰富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2 分析昼夜温差大小的原因 地势高低 地势高 大气稀薄 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 昼夜温差大 天气状况 晴朗的天气条件下 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 昼夜温差大 下垫面性质 下垫面的比热容大 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 昼夜温差小 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3 在农业实践中的应用 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 干旱半干旱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 还能增加昼夜温差 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3 逆温成因及其影响在一定条件下 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 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温的现象 称为逆温 1 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消失过程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2 逆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诊断反馈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 完成第1 2题 1 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 是因为 A 白天地面吸收强 夜晚 弱B 白天反射作用强 夜晚 弱C 白天大气辐射强 夜晚 弱D 白天太阳辐射强 夜晚 弱2 大气中 A 臭氧层遭到破坏 会导致 增加B 二氧化碳浓度降低 会使 减少C 可吸入颗粒物增加 会使 增加D 出现雾霾 会导致 在夜间减少 答案 解析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真题探究 2017全国 卷 9 10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 采用双层覆膜技术 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 效果显著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 12月至次年2月 丰 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 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第1 2题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1 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 B C D 2 该地寒冷期 A 最低气温高于 16 B 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 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 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答案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思维流程 1 题干信息 图中四条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丰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 枯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 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和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2 图像信息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3 推理判断 第1题 膜内温度应该比膜外的平均气温高 积雪对膜内有隔热作用 会使膜内温度变化幅度变小 枯雪期时多晴朗天气 昼夜温差大 膜内温度日变化也较大 所以曲线 表示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曲线 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第2题 读图可知 其平均最低气温高于 16 最低气温不一定高于 16 气温的日变化就是昼夜温度变化 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大 受积雪状况的差异影响小 膜内温度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读图可知 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不一致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2013全国 卷 6 7 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 读图 完成第3 4题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3 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 台风B 海陆分布C 地形D 大气环流4 图示 四地中 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A 地B 地C 地D 地 答案 解析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能力提升影响气温的因素 1 纬度位置 太阳高度 昼长 太阳辐射量 气温高低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考点二热力环流基础梳理1 成因 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 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2 形成过程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特别提醒 1 通常所说的高压 低压是相对同一水平面气压状况而言的 在同一地点 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 空气垂直运动是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 水平运动是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形成的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整合构建1 热力环流的形成突破热力环流的形成要抓住一个过程 两个方向 三个关系 1 一个过程 近地面冷热不均 空气的垂直运动 上升或下沉 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 空气的水平运动 热力环流 2 两个方向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3 三个关系 温压关系 风压关系 水平方向上 风总是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 等压面的凹凸关系 受热地近地面下凹 高空上凸 冷却地近地面上凸 高空下凹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2 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1 海陆风 影响 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 降水增多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2 山谷风 影响 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 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 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 易造成大气污染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3 城市风 影响 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 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气流下沉距离之外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诊断反馈 2017云南检测 夜雨通常是指夜间降水频率多于白天的降水日变化现象 是一种独特的农业气候资源 据此完成第1 2题 1 横断山区谷地夜雨的形成原因是 A 谷地地貌降温快 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B 谷地热量不易散失 多下沉气流C 夜晚吹谷风 水汽丰富D 山风下沉 使谷地中心气流抬升2 夜雨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 A 提高地面温度B 增大昼夜温差C 减轻农田病虫害D 增加土壤肥力 答案 解析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真题探究 2011全国大纲卷 9 10 一般情况下 空气的密度与气温 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 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 时 据此完成第1 2题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1 此时 甲 乙 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 甲地比乙地稳定B 乙地对流最旺盛C 乙地比丙地稳定D 丙地最稳定2 正午前后 A 甲地气温上升最快B 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C 丙地刮起东北风D 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答案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思维流程第1题 垂直方向上同等高差范围的温差越大 大气对流运动越旺盛 大气越不稳定 甲 乙 丙三地垂直温差最大的是甲地 甲地对流最旺盛 乙 丙两地垂直温差大体相同 但丙地等温面更稀疏 丙地最稳定 第2题 图中显示的是8时的气温状况 且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为20千米 时 正午前后大约向东移动80千米 届时 因图中18 等温面比较平直 甲地气温变化不大 乙地等温面将变密 垂直温差变大 且下有湖泊 水汽补给充足 故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乙地近地面形成低压中心 乙地近地面为低压中心 丙地位于低压的东侧 吹东南风 甲地将位于低压的西侧 吹西北风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能力提升1 等温面图的判读等温面图与等压面图的判读有很多相似之处 可借用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来判读等温面图 1 随着海拔升高 等温面的温度数值逐渐降低 2 等温面向下凹的地区 气温较同高度其他地区低 等温面向上凸的地区 气温较同高度其他地区高 如上图中甲为低温中心 乙为高温中心 3 夏季 陆地上等温面向上凸 海洋上等温面向下凹 城市市区等温面一般向上凸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2 等压面图的判读和应用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 地面受热均匀 等压面一般呈水平状态 地面受热不均匀 则往往引起等压面的上凸或下凹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1 判读方法 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不同高度的大气所承担的空气柱高度不同 导致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 即PA PC PB PD 因地面冷热不均 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 进而等压面发生弯曲 同一水平面上 等压面上凸处气压高 下凹处气压低 即PC PD PB PA 同一垂直方向上 近地面和高空气压高低相反 若近地面为高压 则高空为低压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2 迁移应用 风压关系 在同一水平面上 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图中近地面风由B点吹向A点 高空风由C点吹向D点 近地面天气状况 近地面等压面上凸气压高 气流下沉 多晴朗天气 B点 等压面下凹 气压低 气流上升 多阴雨天气 A点 判断下垫面性质 A 判断陆地与海洋 湖泊 夏季 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 上凸者为海洋 湖泊 冬季 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 湖泊 上凸者为陆地 B 判断裸地与绿地 裸地同陆地 绿地同海洋 C 判断城区与郊区 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 上凸者为郊区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考点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 基础梳理1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2 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整合构建风向和风力的判断 1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如西北风是从西北吹向东南的风 南风是从南向北吹的风 2 风向表示方法 可用四种方法表示风向 如下图所示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3 在气压场中画风向的方法 画水平气压梯度力 在等压线图中 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 由高压指向低压 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画出实际风向 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近地面偏转30 45 高空偏转90 下图所示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画法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4 风力大小判定 在同一幅图中 等压线密集 单位距离间的气压梯度大 风力大 等压线稀疏 风力小 在不同等压线图中 相同图幅 相同等压距的地图相比 比例尺越大 表示单位距离间的气压梯度越大 风力越大 比例尺越小 表示单位距离间的气压梯度越小 风力越小 5 风向的应用 根据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可以定南北半球 定气压高低 定三力 定近地面或高空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诊断反馈下图示意某等高面 M N为等压线 其气压值分别为PM PN M 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 是只考虑水平受力 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完成第1 2题 1 若此图表示北半球 PM PN 则O点风向为 A 或 B 或 C 或 D 或 2 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 PM PN 则O点风向为 A 或 B 或 C 或 D 或 答案 解析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真题探究 2012全国大纲卷 9 10 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 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 据此完成第1 2题 1 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 A 东北风B 东南风C 西北风D 西南风2 30 48小时之间 甲地可能经历 A 持续晴朗高温天气B 连绵阴雨天气C 强对流降雨天气D 沙尘暴天气 答案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思维流程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能力提升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 基础梳理1 1 太阳辐射 2 地面辐射2 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诊断反馈1 2 1 D2 B第1题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 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云雾少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 近地面气温高 晚上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弱 大气逆辐射弱 近地面气温低 第2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 是大气吸收太阳辐射 是大气吸收地面辐射 是地面吸收太阳辐射 是大气逆辐射 臭氧层破坏 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 臭氧吸收紫外线 减少 故A项错误 二氧化碳浓度降低 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透明度提高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少 故B项正确 可吸入颗粒物增加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 故C项错误 出现雾霾天气 大气逆辐射增强 故D项错误 真题探究1 2 思维流程 2 膜内小不大 3 高小大 太阳辐射答案1 B2 C3 4 3 C4 A第3题 从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该地应为台湾 图中区域东部地区等温线分布较密且呈环状由四周向中心递减 说明气温变化较明显 低温中心处应位于台湾山脉 受地形的影响 西部等温线较稀疏 气温变化幅度小 说明地势较为平坦 所以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第4题 地位于山脉顶部 受夏季风抬升作用的影响 夏季降水较多 两地都位于夏季风背风坡 但 地地势更低 气温更高 水汽更不易凝结 夏季降水更少 冬季 地由于地势低平 抬升冷却不够 降水少于 两地 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为热带季风气候 地降水少于 地 故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少的应是 地 基础梳理1 太阳辐射能2 上升下降水平诊断反馈1 2 1 D2 B第1题 山谷夜雨的形成与山谷风有关 夜间山风下沉 使谷地中心气流抬升形成降水 D项正确 第2题 夜间 冷空气下沉谷底 可使夜间气温降低 增大昼夜温差 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B项正确 真题探究1 2 思维流程大对流大稀疏不大大强对流东南西北答案1 D2 B 基础梳理1 水平气压梯度力2 水平气压梯度地转偏向水平气压梯度地转偏向摩擦平行成一夹角诊断反馈1 2 1 A2 C北半球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 方向斜穿等压线 高空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 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北半球的风风向右偏 南半球的风风向左偏 真题探究1 2 思维流程M东南辐合上升强对流答案1 B2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