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诵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 鄂教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85102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春)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诵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 鄂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年(春)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诵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 鄂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年(春)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诵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 鄂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春)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诵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 鄂教版一、课前预热:师:肖老师是第一次到阶梯教室来上课,你呢?生:我也是第一次到阶梯教室来上课。师:除了上课的地点不同,还有什么和平时不一样的地方。生:平时是唐老师给我们上课,今天是肖老师给我们上课,平时教室里没有那么多老师来听课,今天有很多老师来听课。师:人不同。生:平时我是比较放松的,换了个地方,今天我觉得有点儿紧张。师:心情不同。不错!我也有点儿紧张,你能说一两句安慰我的话吗?生:肖老师,你要深呼吸,这样可以放松心情。生:我们会认真听讲,大声发言,你要放心。师:你们都能这么做吗?生:能。师:那好谁来告诉我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是?生:第20课古诗二首。师: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二、猜字解题:师:先请同学们猜一个字,答案就在诗题中。(出示篆书“送”字)生:我认为这是个“楼”。师:你可真会说话,没有把握的看法你能加上“我认为”三个字,表示仅仅代表自己的观点。好的。生:我认为是“鹤”字,因为这个字看上去比较复杂。师:还把自己猜测的理由讲出来啦,很好。不过你们猜的不对,这个字是篆书的“送”字,这个字原本是指两个人打着伞送新娘出嫁,后来演变成了送别的意思,字的左半边读“cuo”,意思是走走停停。你有过送别的经历吗?当时你的心情怎样?生:我去年送我外公回北京,当时我心里特别舍不得?生:我去年送我表姐回老家,当时我心里特别难过?师:有过送别的经历,有过同样的情感的同学举手,那我们就不一一细说,带着这样的心情把“送”字放到诗题里读一读。生:(声情并茂读诗题)。师:题目用现在的话来说意思就是-生:在黄鹤楼这个地方,李白送孟浩然到广陵去。师:“之”就是-生:“去到”的意思。师:你怎么知道?生:我预习时知道的。师:看来预习是学习知识的好方法。广陵就是-生:扬州。师:课文中有句诗叫做“烟花三月-”生:下扬州。师:对了,同学们预习真好。课题中还有个表示地点的词语是-生:黄鹤楼。师:说说你对黄鹤楼的了解。生:(略)黄鹤楼,天下江山第一楼位于湖北武汉武昌长江南岸蛇山峰岭之上。相传始建于三国,唐时名声始盛,这主要得之于诗人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句。生:(略)师:在诗题中,还有两个人物的信息,一个是李白,一个是孟浩然。说起这两个人,还有一段故事:话说李白年轻的时候,那是风流潇洒好,挎着一把宝剑,背着一壶美酒,离开家乡,云游天下,路过湖北襄阳的时候遇到了名满天下的大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打了整整十二岁,但是年龄的差距丝毫不影响两个人之间的交往,两个人是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他们成天在一起听风赏月,游山玩水,吟诗作对,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一天,孟浩然接到上级的一纸批文,要到远在千里之外的扬州去任职,朝夕相处的好朋友即将分别,心里一定是难舍难分,于是李白就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送别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它。三、初读古诗:师:自由读、反复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试着读出诗的节奏。生:(自由连读)师:谁来读。生:(读)师:读得字正腔圆,字字有交代,很好!谁再来读,读出节奏,生:(读)师:读得有板有眼,有点儿味道。谁能再慢一点,让我们感觉到古诗的意境。生:(读)师:真好!我们一起来读,老师读前面四个字,你们读后面三个字。(师生轮读)师:读出节奏读出意境还不够,还要读懂。四、理解古诗:师:学贵有疑,同桌交流,你是怎么理解这首诗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问问同学,也可以问问老师。生:(交流讨论)师:你们有什么问题?生:“西辞”是什么意思?师:好,你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按照这样的方法,学生逐一写上:烟花、孤、天际、尽)师:同学们问的很好。我们一起来理解。“故人”就是-生:老朋友,这里是指李白和孟浩然。师:他们是“志同道合”的老朋友,还可以说是什么样的老朋友?生:(情同手足、亲如兄弟、心灵相通、生死与共)师:这样的好朋友在哪里辞别?生:黄鹤楼。师:为什么说“西辞”?(通过链接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弄清位置及含义。)师:什么时候送别?生:三月。师:为什么说是烟花三月?烟花三月是怎样的三月?(播放音乐及图片,让学生想象烟花三月的景象)生:是鲜花盛开的三月。是杨柳依依的三月。是花团锦簇的三月。是鸟语花香的三月,是草长莺飞的三月。师:还可以用哪些诗句来形容这样的三月。生: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生: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师:说得真好,就是这样的三月,花团锦簇,绣户珠帘,可是李白的眼中却是-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师:什么意思?生:孤零零的小船越来越远最后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看见滚滚江水浩浩荡荡向天边流。师:大唐盛世,长江两岸应该是游人如织,江面应该是千帆竞渡才对,怎么可能是孤零零的一艘小船呢?生:这里表现了李白的不舍。师:还有别的感受吗?生:还有难过。生:悲伤。生:失落。生:惆怅。师:千帆过尽皆不见,一心只有孟浩然,此时此刻,他的眼里只有-他的心里只有-所以他看到的只是一只孤帆。师:文字是诗歌的外衣,情感就是诗歌的灵魂,全诗28个字,没有一个情字,同学们却读出了各种各样复杂的情感。读读全诗,用声音表情读出你对这首诗的理解,最好是能背下来,还可以加上动作。生:自演自背。五、欣赏古诗新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六、课堂练笔师: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李白心里一定有很多想说去没有说出来的话,请你想一想,写一小段话。也可以用上我们学过的送别的诗句。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师:好的。生: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师:好的。生:滚滚长江东逝水,不及我送孟兄情。师:能模仿古人改诗,真棒!师:下课的时间快到了,人虽分,情永在,一样的深情,不一样的故事。下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一首送别诗,同学们也在课后收集送别的古诗,回来跟大家交流分享。下课,谢谢同学们。附送:2019年(春)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诵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鄂教版教材解说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彼此之间情意深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了一个诗意的情节;孤帆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谊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选取这两首诗的意图,一是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二是让学生继续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诗歌热爱之情。教学目标 1、学习“孟、浩、陵、辞、唯”5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2、借助工具书、注释、图片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3、激发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1.初步感悟诗歌的内容,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意。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歌曲送别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及诗中所涉及到的人物与作者的关系,背景轻音乐泪花。学生准备: 回忆或搜集写送别之情或其他真情的古诗,选自己最喜欢的几首背下来。搜集李白和孟浩然相关内容的资料。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歌曲导入,揭示主题。1播放歌曲送别。2 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3 师:这首伤感惆怅的音乐能不能激起你情感的浪花,让你想起送别的诗来?4 学生在说时,教师用“你觉得他们的情谊深厚吗?诗中的哪几句可以表现出来?”这样的话来引导学生说出诗中表达情谊深厚的诗句。5 师:古代交通不方便,朋友一旦分离,再见非常不易,甚至可能从此再也见不到了,因此,在分别的时候,往往以送诗相赠,这已成为当时送别的一种习俗。古人流传下来的送别诗非常多,那么今天我们将学习其中的一篇传世佳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二、解题,介绍背景资料。 1.齐读课题。你从题目读懂了什么? 2.指名说。 3.齐读。 4.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学生观察教师一笔一划认真书写的情景,并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用手写。5.师:你们读一读课题,看看它向我们传递了哪些信息,能不能从中看出这是首送别诗?学生回答,互相补充,教师适时指导,归纳并板书如下信息:时间:阳春三月地点:黄鹤楼人物:李白和孟浩然事件:李白送孟浩然去广陵6.师:黄鹤楼位于武汉的长江边上,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最早建于三国时期,有“天下绝景”之称,历代诗人在此留下了不少诗篇。广陵,它在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汉朝时称“广陵”,隋唐时称扬州,它是唐朝最繁华的都市之一。由此可见,孟浩然是选择从此处起程去广陵的,也使我们更加明白孟浩然此次起程去广陵的路线是自西向东,沿长江而下,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黄鹤楼的样貌吧!(播放课件)7.师:了解了黄鹤楼和广陵这两个地方,我们再来看看李白和孟浩然这两个人,对于他们的关系,有谁知道?同学们分别说出他们所了解的资料和信息,老师再加以补充。三、听古诗朗诵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和老师走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注意听老师朗读,注意字音。四、学习生字 1.我们先和生字朋友打声招呼,谁愿意读?容易读错的再给大家提个醒。 2.齐读。五.品读诗句,进入诗境。1.师:李白在黄鹤楼为好友孟浩然送行,他的心情如何呢?请大家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学生自由读诗。2.指名一学生:老师看你读的很有滋味,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学生读3.师:真不错,你第一次就能读的这样好。大家快给这位同学鼓鼓掌。谁还想试着读读?多名学生朗读。4.师:大家读的真是太精彩了,只是诗句中的意思你们明白吗?请同学们对照着课文注释来理解每句诗的意思,也可以查阅资料,和同学一起讨论。点名几个学生来说说古诗的大意。5.师:大家真的太聪明了,没有老师的指导就能大致理解了诗的意思。对于诗中的诗句和他所描绘的景象,你们有没有什么不了解的地方?学生提出疑问,教师归纳或通过体温的方式点出重点的字和词,如“故人”,“西辞”,“烟花”,“下”,“尽”,“唯”等。6.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上述字词的意思和妙处。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故人”时,可讲述李白和孟浩然相识相知的故事,体会二人之间的深厚感情,配合图示来解释“西辞”和“下”的含义;让学生展开想象,去描绘和感受烟花三月的繁华似锦,想象江水流入蓝天,一只小船慢慢消失在远方的画面,品味“孤帆”,“远影”,“尽”和“天际流”的准确与生动等。7.师:大家凭借着我们的经验去估计一下,在没有阻挡物的情况下,帆船从离去直到消失在天尽头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呢?学生估计出时间8.师:李白一个人站在江边,目送朋友的船渐渐远去,直到消失在天边。你从中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从目送朋友时间之长,体会情谊之深。板书:目送远。9.师:“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帆船是尽了,可在诗人的心中,他与友人的情谊永远不会尽的,请大家谈论:滚滚东去的难道只是一江春水吗?引导体会“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11 师: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深厚的友谊。根据学生的发言. 说明:先让学生反复朗读,自读自悟或其他学生交流来疏通诗意,教师再作启发,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六.亲身感受,朗读古诗,指导背诵1.换位思考,切身感受师:假如你现在就是李白,说一说你自己的感受。学生1:难受学生2:舍不得朋友离开。师:如果你是李白离别之前,你会对你的好朋友孟浩然说些什么话?师:我们已经深深地体会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假如我们现在就站在长江边上,看着我们最好的朋友乘着帆船,渐渐远去,心中感慨万千,吟出了这首送别诗。先请女生来朗读一下 播放音乐,女生读2.师:这是一种柔情的送别诗。男生来读读看。播放音乐,男生读。3.师:这又是一首豪壮的送别诗。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下吧!师生配乐互读,有感情地背诵。说明: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男生和女生分读,师生共读等多种形式来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乐趣。七.课外拓展山中送别 别董大二首(其一)王维 高适 山中相送罢, 千里黄云白日曛,日暮掩柴扉。 北风吹雁雪纷纷。春草年年绿, 莫愁前路无知己,王孙归不归 天下谁人不识君?教学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2句叙事:西辞黄鹤楼 三月下扬州春景送别感情深厚3.4句写景:孤帆碧空尽长江天际流情景交融依依惜别教学反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为送别诗,教学伊始,便导入送别的话题,创造一种离情别绪的教学气氛,有助于学生进入诗境,体会感情。具体来看,本首诗教学主要采取了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疏通诗意,体会感情;二是让学生想象画面,体会当时的情景,从而融入诗境;在教学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理解诗意,体会情感的同时,拓展了各方面的能力。古诗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诗中的意境,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促进学生对古诗优美语言的感受、积累、内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孩子们用自己想到的方法来进行自主学习,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注重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把“爱的教育”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灵深处。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体会: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月的扬州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在这春光明媚的阳春三月,是大家相聚的大好时光,可好友即将远行,分别时的恋恋不舍使人感到忧伤。阳春三月的美景与故人离别时的忧伤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为后面学生的想象做好铺垫。在交流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烟花三月”的传神,来引发学生对春天美景的遐想,联想长江两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远”。借着一喜一忧让学生说说、演演临行前,李白的心情如何?又会对孟浩然说些什么?让学生通过感受、理解,再用言语、行动表达内心情感,融理解、感受、运用于一体。 “带着朋友的句句叮咛,孟浩然毅然乘船东去,只留下李白一人独自站在江边远望,远望他望到些什么?”以一个问题为发散点,给学生们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学生可以根据对诗文的理解,从各个方面去思考,感悟,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当学生提到“孤帆”一词时,我马上设疑:“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为什么只见“孤帆”? 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这样用三个带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目的是开启学生思维,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诗人对话。学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理解,去领悟,用自己的语言去沟通,去表达。最后让学生通过朗读把李白的恋恋不舍传递给远方的孟浩然,让他们的友情天长地久,引领学生达到声如耳闻,形如目睹,景如亲临,情同身受的意境,与文章达到共鸣人世间,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朋友,友情在我们的生命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育学生要珍惜友情,关爱朋友,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丽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