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2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682802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2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2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2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2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七个生字,理解不懂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和同学交流课后感受。教学重点难点 从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中领悟观察、思考、论证的重要性。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同学们,我们地球分为五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学生回答)2那么,五大洲是怎么形成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吧! (1)自读课文,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2)利用课件中的“泛读动画”,让学生听范读,更正生字读音,感知课文内容。(3)利用课件中的“读一读”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再读课文。 思考: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 他住院时,用食指在地图上画着各个大陆的海岸线,将地图上一块块陆地的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块都能够较好地吻合在一起,于是请教教授,实地考察,搜集资料,做了很多考证工作。 3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课文,并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下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怎样得出来的。 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 的形状之后得出来的。 3读第7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 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4教师通过课文中词句解析,帮助学生学习生词,同时更深入的了解课文。(1)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 解释:“静谧”是宁静的意思。 分析:宁静而舒适的病房与魏格纳“豪放”“好动”的性格形成了很大的反差。魏格纳很不适应病房的生活,就有了“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的感觉。这句话引出了下文:“实在无聊了,魏格纳就站起来,用食指在地图上画着各个大陆的海岸线,借以消磨时光”引出了故事发生的起因。(2)突然,他的手指慢了下来,停在地图上南美洲上巴西的一块突出的部分,眼睛却盯住非洲西海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 解释:“不可思议”是指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分析:这句话是说,巴西在南美洲,几内亚湾在非洲,中间隔着浩瀚的大西洋,然而,巴西陆地的突出部分竟然与几内亚湾的形状非常吻合,吻合得令人难以置信。这句话推进了故事的继续发展。 (3)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解释:“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 分析:魏格纳从那么多的资料中寻找证据,就好像大海捞针一样困难,但他“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他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终于找到了证明这个学说的证据。从“浩如烟海”这个词语中,我们可以推想出他所经历的艰辛与挫折。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 1学生在交流读书感受时,教师可以参与其中,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这一问题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2利用媒体资源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视频内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大陆漂移学说”知识。 3在学生情感升华、意犹未尽之时,可以鼓励学生继续查阅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以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愿望。附送: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习题精选【基础训练】一、根据拼音填字组词ju( )起 门mi( ) y( )死ln( )陷 血p ( ) kn( )qin( )二、下列句子中蓝色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那时正是清朝末年,中国已经在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之下沦为半殖民地。(陷入)B周恩来看见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中国人,扬长而去。(大模大样地离开)C一桩桩的事实,使周恩来越来越感觉到“中华不振”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振兴)D书中自有颜如玉。(颜色)三、选词填空1在沈阳租界,周恩来看见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中国人,扬长而去。中国的警官不但不敢扣留凶手,反而_(A训骂 B斥责 C训斥)死者的家属_(A阻碍 B妨碍 C妨害)交通。2受到群众_(A责问 B质问 C询问)之后,警官说:“这是治外法权,有什么办法!”3这是多么_(A宽广 B宽阔 C广阔)的心胸啊!【精读训练】四、阅读下文,然后答题人各有志。千百年来,对于为什么而读书有过多种不同的答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许多人为了个人的升官发财而读书,书不过是他们的敲门砖。门敲开了,书就丢到一边去了,门敲不开,书对他们也不再有什么用处了。渺小的目的,当然不可能产生持久而伟大的动力。周恩来根本反对只是为个人找出路而读书。1913年,他考上了天津南开学校。有一次,大家讨论为什么上中学的问题。有的同学说,南开很有名,在这里毕了业,就能有个好前途。周恩来却说:我们生活在20世纪列强竞争的时代,国家贫弱不振,外国侵略者一天紧逼一天,眼看中国就要灭亡,青年人怎么能只想个人的前途呢?只有国家独立富强了,个人才能有前途。1为下面两个词分别找出它们的反义词。伟大 富强 2划横线句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敲门砖”的具体含义是什么?3“周恩来却说”这个词语后面用了冒号加以停顿,为什么“说”的内容不用引号呢?4在讨论为什么上中学的问题上,为了突出少年周恩来为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伟大目标而读书,文章采用什么方法给我们以鲜明、深刻的印象?5你是怎样理解本文题目“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答 案一、崛 楣 轧 沦 泊 铿 锵二、D三、1C,B2B3A四、1渺小 贫弱2比喻,比喻用来求得名利的初步手段。3间接引用。4对比。5用“为而”准确地表达了目的与行动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