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电子备课教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77406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DOC 页数:108 大小:1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电子备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2019-2020年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电子备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2019-2020年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电子备课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电子备课教案科目: 科 学 年级: 杜 琳 平 张星完全小学Zhang xingWanquanXiaoxuexx第二学期 科学 备课_三_年级(下册)学期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三年级现有一个教学班,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喜欢或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二、本学期达到的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三、教材分析1、全册内容情况: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二册。全册教材包括了“游戏里的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我们吃什么”、“阳光与生活”、“电的本领”5个单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2、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第一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有关里的现象进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第二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资料对地球、太阳的概况有初步了解。第三单元单元主要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资料土壤的来源,从而使同学们意识到保护陆地物质的重要性。第四单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试验第五单元以学生对常见的几种动物的人是为基础,层层展开,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够成功的乐趣。4、 教学重点、难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5、 进度安排1、小车的运动 鞋底花纹的启示 2.20-3.82、跷跷板 弹簧力的学问 3.9-3.163、有趣的磁铁空气在哪里 3.16-3.234、热空气 风的形成 3.23-3.295、地球的大气层 土壤里有什么 3.30-4.56、土壤的种类 土壤与植物 4.6-4.127、认识岩石 做个岩石百宝箱 4.13-4.198、蚂蚁 它们都是鸟 4.25-5.69、猫和兔 多样的动物 5.9-5.1710、灯泡亮了 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5.18-5. 25 12.研究探究 6.13-7.1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七、教学中采取的方法及措施1、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2、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3、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4、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5、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八、本学期业务学习内容及其有关教学活动的安排: 时间学习形式主题主讲人主持人2.24集中培训烟台市小学培养目标和评价体系 王雪梅 王仁香3.2分散学习针对培训内容进行分散学习3.9学习体会针对本阶段学习内容与情况书写学习体会3.16读书交流交流上周书写的学习体会 王仁香3.23集中培训关于加强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指导意见谢淑锋 王仁香3.30分散学习针对培训内容进行分散学习4.6学习体会针对本阶段学习内容与情况书写学习体会4.13读书交流交流上周书写的学习体会 王仁香 4.20集中培训如何进行课堂观察王仁香王仁香4.27分散学习针对讲座内容进行分散学习5.4学习体会针对本阶段学习内容与情况书写学习体会5.11读书交流交流上周书写的学习体会 王仁香5.18集中培训合作达标教学模式王仁香王仁香5.25分散学习针对讲座内容进行分散学习6.1学习体会针对本阶段学习内容与情况书写学习体会6.8读书交流交流上周书写的学习体会 王仁香6.15集中培训烟台市“班班通”背景下小学教学指导意见李颖王仁香6.22分散学习针对培训内容进行分散学习6.28学习体会针对本阶段学习内容与情况书写学习体会6.29读书交流交流上周书写的学习体会 王仁香7.6个人总结教师个人对本学期业务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各教研组长王仁香九、课题研究内容依托班班通环境建立学校教学资源库的实践研究依托地方课程资源进行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第 _一_ 单 元 教 学 计 划教学内容:_常见的力_1、 本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本册科学教科书的第一单元,学生在第一册科学学习的基础上,转承到本册教学内容上。小学生经历了第一册科学学习,对科学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本单元在“制作能力”、“猜想与假设”、“表达与交流”等科学探究方面,延续了第一册教科书的培养要素,进行了有效的深入。在“利用证据、逻辑推理及想象建立假设”、“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等科学探究方面,本单元给学生搭建一个操作的平台,在科学探究的构建逻辑上,体现了一个上升的趋势。因此本单元的总体地位体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目的使学生逐步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2、 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学习,让学生明白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它存在于我们周围,有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有物体之间相互接触而形成的摩擦力;有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弹力;有基本粒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核力这些无处不在的力,每时每刻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关注。2、让学生能根据自己日常生活的经验,对各种力的现象进行解释,但是他们还不能通过比较科学地、积极地探究各种力的现象来认识力。3、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物质世界中的具体内容标准: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知道弹力、摩擦力等生活中常见的力;探究怎样才能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磁铁的两极,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三、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进行探究,让他们对力的各种现象有一个亲历的活动,探究科学的秘密,体验成功的乐趣。2、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3、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本单元的科学探究主要侧重于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制作简易科学模型;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侧重于养成想知道、爱提问的好习惯,培养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情感。本单元课与课之间存在着紧密地联系,小车的运动主要让学生通过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体会生活中的推力和拉力,理解力的大小和方向,以此为生发点和生长基演化出探究摩擦力的鞋底花纹的启示,探究弹力的弹簧的学问,探究磁力的有趣的磁铁等课题。同时,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根据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把本单元的各课活动内容定位在“游戏”的范畴之内,因此又衍化出跷跷板、,引导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发现各种力的显著特征,通过设计改变变量的探究实验寻找各种力规律性的变化。 五、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小车的运动第二课时 鞋底花纹的启示第三课时 跷跷板第四课时 弹簧的学问第五课时 有趣的磁铁 _小车的运动_备课课型: _ 新授_ 时间: xx_年_2_月_20_日教学内容:小车的运动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在观察周围事物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解释假设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独立设计控制变量实验的能力。2、 引导学生体验证据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乐于搜集证据,勇于搜集证据的意识,在搜集的过程中,建立团队合作交流的概念,体会到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3、 探究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了解生活中推力和拉力的应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教学重点:探究发现拉力与小车运动的关系。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速度的实验设计。知道推和拉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大小和方向的,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了解生活中推力和拉力的应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学法:演示实践法教法:创设情境,提示法,提问法。教学准备:玩具小车、木块、线绳、米尺、秒表、易拉罐、小桥模型、测力计、乒乓球、足球、篮球。教学过程:1游戏导入(1)组织游戏:老师组织学生做游戏:让同学甲蹲在地板上,分别找几个同学想办法让他离开原来的位置。师生交流游戏规则。(2)交流反思:谈话:你在游戏中发现了什么?学生:使劲儿地推他拉他都能使他离开。谈话:推和拉都使劲儿说明我们用了力,离开原来的位置我们也可以说它运动起来。(3)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推力和拉力。2探究活动活动一:探究推和拉都是力(1)提出问题:推力和拉力除了能使静止的同学运动起来,还能不能使其它静止的物体也运动起来?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教师主要针对推、拉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及物体受力后怎样运动进行引导。引导的过程中,教师应以鼓励性的语言,引导者的身份适时给学生以适当的评价,使活动的开展更加的有效。全班交流。教师谈话: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介绍给大家?(2)探究推力和拉力都是力谈话:大家的讨论结果只是大家的猜想,真实的结果到底是不是这样还需要我们亲自动手验证一下。学生分组进行活动。谈话:同学们来交流一下,在动手操作中你发现了什么?你的发现与原来的猜想一致吗?学生汇报交流,汇报时尽量让学生把他们的发现都讲出来,重点引导学生讲清楚:他们的发现与推力、拉力之间的关系,以便于学生在汇报结束后自己总结各组发现的相同之处,即上述物体运动状态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被施加了推力和拉力。活动二:我们来玩小车(1)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的。提出问题:小车运动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学生预测:教师谈话:小车在受到推力和拉力时会运动起来,那么小车的运动快慢与什么有关系呢?我们不妨预测一下。教师小结:同学们提出的这些条件都可能影响小车的运动快慢,但是这些专题我们不可能都研究,我们要选择一下。设计探究思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钩码当成小车的拉力,改变小车所挂钩码的数量,可以改变小车受到不同的拉力。“探究影响小车运动快慢因素”实验记录小车受到的拉力小车运动时间我们的发现学生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2)拉力和推力是有方向的引出活动内容:教师谈话:我们现在都是小司机了,能驾驶好你的车吗?下面咱们做个小游戏看谁的小车能顺利通过所有的障碍物。既然是游戏,就要有游戏规则,小组先讨论游戏规则。学生制定游戏规则。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教师交待“这个游戏可以重复做,关键要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小司机” 游戏活动记录游戏规则 “让小车顺利地通过障碍物”规则:我们的做法我们的发现学生交流游戏中的发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内部的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记录。全班交流。活动三: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1)谈话:推力和拉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力,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推力和拉力?(2)学生汇报交流。(3)教师小结: 3自由活动:(1)“比一比谁的力气大”谈话:拉力和推力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极其广泛,它们的存在不仅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还增添了我们的乐趣,下面咱们来做个“比一比谁的力气大”的游戏。学生分两组进行“拔河比赛”。(2)活动评价:教师提出以下几个评价主题认为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认为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为什么?这节课你有哪些发现?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4拓展活动:讲述:力就在我们的身边,除这节课我们接触到的推力和拉力外,还有哪些种类的力呢?我们把一辆小车放到斜坡上,它会自己向下跑,是谁让它由静止变成运动的?还是推力和拉力吗?如果你有兴趣不妨研究一下,你可能会发现一个“震惊世界”的超大秘密!板书设计:小车的运动 鞋底花纹的启示_备课课型: _ 新授_ 时间: xx_年_2_月_27_日教学内容:鞋底花纹的启示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1)能够根据各种现象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2)能用感官直接感知自然界的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有关现象或结论。(3)能够正确使用物品进行实验,会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2)愿意与人合作,喜欢与人交流;(3)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应用实际,改善生活;3、知识技能使学生获得有关摩擦力的知识,提高探究意识和实验技能,形成科学思维以及科学的行为习惯。教学重点:用对比试验的方法作物体表面光滑程度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探究。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能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做好探究试验纪录。了解摩擦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学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学生学会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归纳,从具体实例中得出结论的方法,逐步练就“会学”的本领,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法:教学中力求体现探究性原则,运用“提出问题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教学模式,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创造才能得以展现,保证课堂教学的密度。本课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力求借助这些手段节约时间,突破难点,提高效率。教学准备:方木块、毛巾、材质不同的长木片、乒乓球、尺子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体会两只手掌之间的摩擦师:请大家用两只手掌互相摩擦一下,有什么感觉?学生汇报。谈话:两只手掌相互接触、相互运动,叫做摩擦。两只手掌接触到的地方叫做接触面2、回顾玩滑梯的感受师:很多同学玩过滑梯吧?谁能说说玩滑梯时你有什么感觉?从玩滑梯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说出身体与滑梯接触时有什么感觉。)二、探究活动:1、体验摩擦力(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方式体验摩擦。(2)学生自由活动、组内交流。(3)交流发现师:通过刚才的体验以及小组内的交流,有什么发现?快说给大家听听吧!班内交流活动发现。让学生边展示做法,边说感受。师:用手在桌面摩擦或在地面上摩擦有什么感觉?(费力)为什么?学生自由交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用手在桌面摩擦或在地面上拉动同学时会感到怎样呢?(费力)(4)小结:像我们感觉的这样,当我们在地面上推或拉一个物品的时候,就会感到费力,这是因为物体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板书:摩擦力)师:摩擦力-我们科学课上的一个新朋友。(5)引发问题:师:关于摩擦力你想研究什么问题?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系关?有什么关系?2、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1)猜测: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大胆猜测一下。预设:生:1、物体的重量。2、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教师提示实验方案(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从中选取一种假设进行实验验证。)师: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你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2)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交流完善实验方案:方案一: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用测力计先拉动空铅笔盒、再拉动装满笔(铅笔盒上可以放一本书)的铅笔盒,比较用力大小。方案二: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光滑程度有关把两块光滑程度不同的长木条放在桌面上,上面分别放上两块完全相同的方木块,同时用相同的测力计拉动长木条以相同的速度运动,比较所用的力的大小。(3)学生分组实验(4)交流实验结果结论:1、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2、物体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物体表面越光滑,物体间的摩擦力越小;反之,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5)小结: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同揭开了摩擦力的秘密,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另外,物体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物体表面越光滑,物体间的摩擦力越小;反之,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3、联系生活,体会摩擦力与生活的关系(1)谈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师:摩擦力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师出示自行车图片,学生从图片中找出那些地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那些地方是为了减少摩擦力?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与摩擦力有关的现象?你能想到生活中,我们利用或改变摩擦力的例子吗?(2)如何改变摩擦力的大小造福人类,你能想到生活中,我们利用或改变摩擦力造福人类例子吗?三、拓展活动:师:如果生活中没有摩擦力,世界又会是什么样子呢?课下以假如没有摩擦力写一篇科幻短文吧!板书设计:鞋底花纹的启示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 有关 重大;轻小;与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粗糙大;光滑小_跷跷板_备课课型: _ 新授_ 时间: xx_年_3_月_5_日教学内容:跷跷板教学目标:1、能根据观察、体验和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对杠杆尺平衡做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规律。2、善于在游戏中发现、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术成果;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3、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教学重点:能根据观察、体验和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对杠杆尺平衡做出假设性解释。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规律。培养学生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法:观察、操作、分析、归纳教法:提出问题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教学准备:蜡烛、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木块、火柴等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 演示“蜡烛跷跷板”实验。师:请同学们看这么一个有趣的游戏蜡烛跷跷板,仔细观察,看谁发现的多?(估计生会说到它的左右两端不断的跷起来。)师:你在生活中玩过类似的游戏吗?它为什么一会跷上去,一会又落下来?(让生联想到他们玩跷跷板时回答)二、活动一:感知跷跷板的平衡,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第10页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生可能提到:A、小孩能把大人压起来。B、两个小孩能压起一个比她大的孩子。C、不同的体重跷跷板为什么不平衡?)活动二、我们怎样使跷跷板板平衡。学生很容易发现:A、两个体重相等的同学能使跷跷板平衡。B、要想把体重大的同学压起来必须做的离支撑点远一些。(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用杠杆尺、直尺、钩码亲自动手做作。并交流)活动三: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了平衡现象。 演员走钢丝、天平来称量物体等。三、自由活动玩“蜡烛跷跷板”的游戏。并请学生讲出其中的道理。四、课堂评价1、你认为自己这节课表现哪些方面表现好?2、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那些发现?五、拓展活动 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有关平衡方面的知识,你能用它来做个跷跷板的小玩具吗?课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制做一个跷跷板小玩具。板书设计:跷跷板活动一:感知跷跷板的平衡 活动二、我们怎样使跷跷板板平衡 活动三: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了平衡现象_弹簧的学问_备课课型: _ 新授_ 时间: xx_年_3_月_12_日教学内容:弹簧的学问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探究活动感知物体的弹性和弹力;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专题;能够表达交流自己的体会、发现与见解;能够设计、制作与弹性、弹力有关的小玩具。2、愿意去研究生活中有关弹性的现象,养成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体验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的乐趣。3、认识到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物体发生变形时会产生弹力;了解弹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教学重点: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了解弹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规律。培养学生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法:观察、操作、分析、归纳教法:提出问题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教学准备:课前和学生一起准备各种弹簧、橡皮筋、玻璃球、圆珠笔、弹簧拉力器等探究材料,为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准备,同时引导学生在课前对弹簧等物体进行必要的观察,激发学生们探究的兴趣,为课堂探究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知道今天我们要玩什么?生:玩弹簧。师:对,今天我们来玩弹簧,研究弹簧中的学问。(出示并板书课题)二、研究新知师:你们玩过弹簧吗?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玩的,在玩的时候有什么发现?生自由发言(一)、玩玩具认识弹力1、师:其实弹簧还有好多的玩法。只要你们在玩的过程中细心的观察,还会有更多发现。接下来,我们做小组玩弹簧的游戏,看哪组玩的花样多,新的发现多。注意要随时把发现记录在你们的智慧本子上。2、生小组活动。3、汇报师:哪一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是怎么玩的,有什么发现?玩的方法及发现。师板书拉长 压缩 恢复原样 弹力4、小结:当压缩或拉长弹簧时,弹簧产生了一种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就是弹力。(同时出示幻灯片)(二)、认识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1、师:大家评价的都很好!在刚刚的探索活动中我们找到了弹簧有弹力。弹力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大家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弹力?2、生自由举例(三)、图片欣赏师:我们班的孩子不但爱探究知识还是一群细心的孩子。表现的这么好,老师奖励你们些弹簧玩具。出示课件(四)、设计制作方案1、师:这些玩具怎么样?这些玩具是很好玩,但老师想如果让你们设计的话,你们会设计出会更好玩的弹簧玩具,下面我们来设计一个弹簧玩具。看谁设计的即新颖,又好玩。出示设计注意事项。生设计玩具制作方案2、汇报展示设计方案 (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3、师:大家的设计非常有特色,希望大家课下根据设计方案小组合作,制作一个最好的弹簧玩具。下节课我们评比出优秀的进行奖励。(五)、评价1、下面我们打开书翻到20页,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进行评价。2、说一说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及收获。下面我们来评价一下大家这节课中的表现。(六)总结同学们这节课都表现的很好,这节课我们在游戏中认识了弹簧有弹力,其实我们的生活中隐藏着很多的科学知识,只要你多留意,多观察。你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板书设计:弹簧的学问当压缩或拉长弹簧时,弹簧产生了一种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就是弹力。_有趣的磁铁_备课课型: _ 新授_ 时间: xx_年_3_月_12_日教学内容:有趣的磁铁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探究磁铁有两极,磁铁指示南北方向,两极磁性强,中间磁性弱的性质,以及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2、能力目标:能相互配合,协作完成探究工作;学会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娱乐中发现和了解磁铁的性质。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规律。培养学生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法:观察、操作、分析、归纳教法:提出问题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教学准备:1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各种各样的磁铁。2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游戏鱼缸、钓竿、游戏小鱼(各种材料制的)多条。各种各样的磁铁(条形、环形、马蹄形、圆柱形、方形、不规则形等)各多块;橡皮、铁钉、铅笔、细铁丝、皮筋、薄铁片、木块、铁勺;小船;小车;水槽(盛少量水);泡沫塑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做一个“钓鱼比赛”的小游戏。讲好游戏规则,比一比哪组钓的多问:你是怎样把鱼钓上来的?师:哦!原来秘密藏在这里!吸铁石可以吸铁,吸铁石有一个科学的名字叫磁铁,磁铁吸铁的性质叫磁性。这节课我们就来玩一玩磁铁。板书课题:有趣的磁铁 (二)探究活动1、创设开放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磁铁的性质。(1)认识各种各样的磁铁。(名称、用法)(2)根据展台上提供的实验器材,想玩磁铁的方法。(3)结合玩法,合理分工。(每组选出一名记录员、汇报员、纪律监督员、材料收集管理人员)(4)对各组的玩法进行提示(出示课件:“小精灵的建议”)(5)出示记录单:“我们的新发现”。(6)学生进行“玩”磁铁的活动,教师分组巡视,并提醒学生有目的的“玩”,及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7)汇报交流。教师注意调控汇报顺序:把指示南北方向的放在一起汇报,进行归纳、总结;把同级相斥、异极相吸的放在一起进行汇报,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教师随纲板书。A、认识南北极。在学生总结出磁铁可以指示南北方向时,教师抓住时机,让学生认识磁铁的南北极。B、出示课件:(磁铁南北极)2、教师明确指出:同学们的重大发现就是磁铁的性质。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充分的肯定。3、(三) 生活中的应用 师:现代生活中,磁铁的用处非常广泛。你知道磁铁应用在那些方面吗?(1)学生汇报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磁铁。(2)出示课件(教师搜集的磁铁应用的图片)。生活中好多物品都应用到了磁铁。瞧!手机套扣、磁性黑板、冰箱门都是应用磁铁的性质制成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磁悬浮列车,就是应用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设计制造的。行驶起来又快又平稳,给交通带来了便利。磁铁不仅在现代生活中应用广泛,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指示方向的仪器。4、课后延伸(1)学生质疑。(2)教师回答学生的重点问题。(3)对于磁铁,你还有什么疑问吗?科学的探究是无止境的,下课后,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上网、图书馆、动手实验)探索更多磁铁的秘密。三、总结,给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空间。同学样,磁铁的奥秘还有很多,需要同学们去发现、去利用。我相信,未来的科学家就在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当中,相信自己,动手操作吧!板书设计:5、 有趣的磁铁指示南北方向同级相斥、异极相吸:NN、SS相推。SN、NS相吸。两级的磁性强,中间的磁性弱应用:冰箱 磁性黑板第 _二_ 单 元 教 学 计 划教学内容:_地球的外衣_一、本单元教材分析:空气与动物、植物及人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了解和认识空气时非常应该和必要的。本单元就是以空气为找的研究对象,通过让学生经历各种探究活动过程,体会和认识到空气的有关性质对我们人类生活所产生的重要意义。本单元教学内容是遵循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需要,根据课程标准中有关的内容标准设计的。具体的内容标准分别时,科学探究中的具体内容标准:认识科学探究,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表达与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的具体内容标准: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务;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了解人类对空气性质的利用,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等。本单元由空气在那里、热空气风的形成、地球的大气层四课组成,主要研究空气的性质、热空气的特点、风的形成等内容。二、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空气存在、热空气的研究试验,初步认识空气的性质,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事物的能力。2、能够通过制作活动,使学生学会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3、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学生愿意合作交流的情感态度。4、关心日常生活中的新科技,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空气在哪里:使同学们通过各种活动感受到空气就在我们身边,知道空气的一些基本性质;对验证空气有重量的实验是教学难点,教师提前做好实验准备热空气:使学生通过实验知道“热空气会上升”,对于验证试验有一定难度风的形成:通过制作、玩小帆船,认识风对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难点:帆船制作可以放到课前提前进行,课堂上可以实验一下风对帆的作用地球的大气层:使学生学会搜集整理分析信息。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本单元的科学探究主要侧重于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制作简易科学模型;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侧重于养成想知道、爱提问的好习惯,培养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情感。 五、课时安排空气在哪里 一课时热空气 一课时风的形成 一课时地球的大气层 一课时 _空气在哪里_备课课型: _ 新授_ 时间: xx_年_3_月_19_日教学内容:空气在哪里教学目标:1、能提出探究空气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空气存在验证实验;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2、能对空气提出想知道的问题;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的完成认知。3、知道我们周围存在空气,知道空气的性质,认识什么是气体。教学重点:知道空气的性质,认识什么是气体。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规律。培养学生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法:观察、操作、分析、归纳教法:提出问题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教学准备:水槽、饮料瓶、玻璃杯、气球、塑料袋、蜡烛、纸、扇子、粉笔、水、带漏斗的橡胶塞、集气瓶、木块、铁块等。教学过程:(一)实验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在学校里天天会看到、用到粉笔,你研究过粉笔吗?(学生摇头)没关系,今天,老师就跟大家一起研究一下。方法很简单,下面老师把粉笔放到水槽中,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说观察到的现象。师:不错,从粉笔里面冒出的气泡确实是空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有关空气的知识。(二)探究空气的存在及性质1、想办法找空气。提出问题:同学们你知道哪里有空气吗?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师: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你认为哪里有空气?学生回答问题。提出研究问题:既然空气到处存在,那空气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谁能想出办法找到空气让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或感觉一下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讨论、想想办法。(师参与小组活动,共同讨论找空气的方法,然后小组开始用自己设想的方法找空气。)师:你找到空气了吗?谁愿意把你找到的空气给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或者让大家感觉一下也可以。学生谈自己找到的空气。2、实验探究“杯子里有空气吗?”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都找到了空气。请同学们往老师这里看,在老)师的讲桌上都摆满了什么?(各种各样的瓶子)师:请同学仔细看看这些瓶子,它们的里面都有什么?学生可能答案:什么也没有、空气提出问题:杯子里面究竟有没有空气呢?你能相出办法说服大家吗?请小组同学讨论一下。(学生讨论方法,教师到各组参与讨论。)师:好,请同学们跟大家说一说,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研究杯子里面是否有空气呢?小组汇报自己的做法。师:(笑了)刚才同学们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那这些办法是否能证明空气的存在呢?还需要去实验,才能得出结论。这节课,除了同学们自己带的一些材料外,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同学们不易找到的仪器,在实验过程中,如果你能用得到,可由组长到前面来取;另外,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如果遇到困难,可以请教老师。好,下面同学们可以按照自己想的办法研究,也可以用其他小组同学的方法,尽量多种方法都试一试。(生分组研究,教师到各组,参与研究,指导研究。)师:下面请同学们汇报一下,瓶子里面到底有没有空气?你们用的什么方法?学生汇报方法。3、分析现象,获得结论。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找到了空气,并且也想办法验证了空气的存在。现在你对空气有什么新的认识?学生谈认识。师:不错,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我们的周围到处充满空气,空气能占据空间。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一种物体。师: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空气跟水、木块、铁块等有什么不同呢?学生说不同之处。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把像空气这样的能在空中向四面八方流动的物体叫气体。除了空气是气体外,你还能说出哪些物体也是气体?学生举例师:所以,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自由活动:师:(出示两个空杯子)现在老师这里有两个空杯子,你能让这个杯子里的空气跑到另一个杯子里面吗?(学生脸上露出疑惑)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到手操作一下试一试。(生自行设计实验并进行尝试操作,师巡视指导)师:成功了吗?谁愿意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展示。师:让“空气从一个杯子跑到另一个杯子”的方法还有很多,课下请同学们继续研究,下节课中我们将接着交流。课堂评价、拓展活动: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生汇报。)师:课下请同学们利用今天学到的空气的知识,发明一种小玩具,有时间我们将在全班进行展示。板书设计:空气在哪里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_热空气_备课课型: _ 新授_ 时间: xx_年_3_月_26_日教学内容:热空气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空气受热后会上升的原理,了解热空气的实际应用。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向学生渗透自然事物是变化的,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空气受热,体积膨胀,与同体积的了冷空气相比重量减轻从而上升的道理。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指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本科教学采用“探究研讨”的教学方法,即: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讨论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学法:观察、操作、分析、归纳教法:提出问题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教学准备:课件 塑料袋、小纸蛇、小纸轮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 出示自治的走马灯,从学生们感兴趣的事物入手,让学生观察点燃酒精灯后走马灯转个不停的现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 提问:“对于这个现象你们有什么疑问?”让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探究的愿望。、学习新课:1、 设计实验、发现问题。指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热空气为什么会上升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顺利的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应做到:一、提供足够的探究时间和宽松的探究氛围便于学生独立的进行研究。二、提供足够的又结构的实验材料。由于常温下的空气和热空气都是无色透明的气体,要知道它们的体积是否发生变化,应借助一些物体来研究。为此,我为学生准备了塑料袋、小纸蛇、小纸轮等实验材料,帮助学生对热空气进行研究,难点就迎刃而解了。分组实验观察纸蛇(小纸轮)转动实验,汇报实验现象,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分组研究塑料袋上升实验,汇报实验现象 学生提出不懂得问题。2、 师生讨论、解决问题在学生获得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纸蛇(纸轮)为什么会转动?是谁让它转动。、塑料袋为什么会上升?是谁让它上升?、熟料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为什么不继续上升?、通过以上想象你认为空气受热后哪些方面发生变化?3、 归纳概括、得出结论:在学生充分研讨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逐步引导学生概括出热空气的性质。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巩固、应用1、 学生解释热气球的工作原理。2、 教师介绍孔明灯的制作方法。3、 学生学做孔明灯,并到室外放飞。4、 出示自制的仪器:“暖风强弱显示器”学生课下研究自制仪板书设计:热空气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_风的形成_备课课型: _ 新授_ 时间: xx_年_3_月_26_日教学内容:风的形成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感受风的存在,激发学生认识风的兴趣;指导学生认识风的成因;知道风的种类、类型;风在人类生活中充当怎样的角色;人类是如何利用风的能量的;2、能力目标,本课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空气流动形成风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根据空气对流实验推想风的成因)探究学习的能力;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风的存在,激发学生认识风的兴趣;指导学生认识风的形成。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规律。培养学生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法:观察、操作、分析、归纳教法:提出问题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激发兴趣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门缝飘纸片的实验,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2、 实验探究、启迪思维(1)师出示实验提示卡。(2)学生以小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3)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思考:热气球是怎样升空的?(4)小组讨论:根据科学在线解释纸螺旋圈转动的原因?解释冬天门缝下部的纸片往里飘,上部的纸片往外飘的原因?3、深入探索、认识建构(1)观察实验箱,介绍实验箱的构造和实验方法。(2)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提问:在模拟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现象?点燃蜡烛前线香的烟是怎样流动的?点燃蜡烛前线香的烟是怎样流动的?点燃蜡烛后线香的烟流动的路径又发生什么变化?这个现象又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出如下要点:蜡烛燃烧的热量使箱(3)集体交流,汇报实验结果。(4)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5) 小结:当燃烧的蜡烛放在右箱,使右箱内的温升高空气变轻,左箱内温度相对较冷于是冷空气就流入右箱形成风。是蜡烛燃烧的热量使空气流动成风的。三、 联系生活、应用实践(1)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利用热空气上升的例子。(2)师课件演示搜集的资料。(3)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思考:热气球是怎样升空的?(4)小组讨论:根据科学在线解释纸螺旋圈转动的原因?解释冬天门缝下部的纸片往里飘,上部的纸片往外飘的原因?3、深入探索、认识建构(1)观察实验箱,介绍实验箱的构造和实验方法。(2)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提问:在模拟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现象?点燃蜡烛前线香的烟是怎样流动的?点燃蜡烛前线香的烟是怎样流动的?点燃蜡烛后线香的烟流动的路径又发生什么变化?这个现象又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出如下要点:蜡烛燃烧的热量使箱(3)集体交流,汇报实验结果。(4)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小结:当燃烧的蜡烛放在右箱,使右箱内的温升高空气变轻,左箱内温度相对较冷于是冷空气就流入右箱形成风。是蜡烛燃烧的热量使空气流动成风的。四、反思小结,巩固提高。1. 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风的形成蜡烛燃烧的热量使空气流动成风的。_地球的大气层_备课课型: _ 新授_ 时间: xx_年_3_月_27_日教学内容:地球的大气层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2、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3、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4、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教学重点:大气的垂直分层规律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规律。培养学生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法:观察、操作、分析、归纳。教法:提出问题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大气的重要性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它一直延伸到3000千米的高空(主要集中在1000千米的高度)。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空气也叫大气。【补充】大气的成分: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臭氧、水蒸气以及悬浮在其中的固体杂质等物质组成。【讨论】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提示:地球将变得和月亮表面一样,没有天气变化,没有声音,易受陨石的侵袭,温度较差增大等。大气作用:1、保护地球,如避免流星的袭击2、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举例:氧气进行生命活动必需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3、臭氧层能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 4、水蒸气能成云致雨二、大气的温度【读图】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特点:1、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2、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想一想为什么?太阳辐射强)。3、在012千米、5585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4、在1255千米之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升高。思考】哈勃望远镜的外面为什么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高层大气温度高、太阳辐射强,银白色的金属外壳可以反射热的辐射,避免高温下外壳熔化。三、 大气的分层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对流层(017千米)平流层(1750千米)中间层(5080千米)暖层(80500千米)外层(500千米以上)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宇宙间的过渡层。1000千米以上,大气变得十分稀薄,密度很小。5000千米以外,大气已接近真空。四、 对流层的特点1、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2、在两极和赤道地地区的厚度不同。两极厚度约8千米,在赤道增大到1718千米。3、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4、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探究实验】对流是怎样形成的实验1烧杯中加高锰酸钾或直接用对流实验装置。2燃香的实验用实验室的现成器材,现象非常明显。结论:受热处空气上升,两侧温度低的地方空气下沉。【小结】想一想对流层的温度特点,对形成对流有利吗?它的温度特点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有利于对流的形成。所以,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和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对流层的各种天气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行为,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拓宽】冷空调应该怎样装?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室的上部?形成对流,达到制冷效果。板书设计:地球的大气层对流层(017千米)平流层(1750千米)中间层(5080千米)暖层(80500千米)第 _三_ 单 元 教 学 计 划教学内容:_土壤与岩石_一、本单元教材分析:空气与动物、植物及人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了解和认识空气时非常应该和必要的。本单元就是以空气为找的研究对象,通过让学生经历各种探究活动过程,体会和认识到空气的有关性质对我们人类生活所产生的重要意义。本单元教学内容是遵循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需要,根据课程标准中有关的内容标准设计的。具体的内容标准分别时,科学探究中的具体内容标准:认识科学探究,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