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2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77063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2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2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2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2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教材分析: 这是两首写景抒情的古诗,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无比喜爱之情。 第一首诗的作者是杜甫。当时,杜甫在饱经“安史之乱”后到了成都,建了草堂,有了安身的处所,感到很欣慰。春暖花开的季节,他独自沿江散步,被江畔美景深深吸引。情随景生,一连成诗七首,每首诗都紧扣“花美”这个主题,表达作者的喜悦之情。 第二首诗为宋朝有名的政治改革家、著名诗人王安石所作。他访问朋友湖阴先生,被朋友高洁的人格和朋友家周围清新的环境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即兴写下了这首千古传唱的诗歌,并把它题写在湖阴先生的墙壁上。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并正确、工整地书写。 2. 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 3.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自觉积累优美的诗句。 4. 通过同题阅读,感受到同一题目可以写不同的景象,培养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诗的文字想象画面,读出诗歌展示的美景和自己的喜悦之情。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收集杜甫、王安石生平资料。2、课文配乐朗读磁带。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设疑自探(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以前我们已经在课内外接触了不少古诗,这些古诗语言简洁,节奏明快,富于感情,脍炙人口,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画面。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杜甫的一首诗江畔独步寻花(板题)(二)简介背景这首诗是杜甫公元60年写于成都。当时,杜甫在饱经“安史之乱”后到了成都,建了草堂,有了安身的处所,感到很欣慰。春暖花开的季节,他独自沿江散步,被江畔美景深深吸引。情随景生,一连成诗七首,每首诗都紧扣“花美”这个主题,表达作者的喜悦之情。 这是组诗的第五首。(三)初读感知: 师: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注意读通读顺。生自由练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准了没有。师及时进行正音。(注意倚、簇的读音) 同桌互读、齐读。(四)自主设疑:1、指导学法。我们以前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学习古诗的?(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伙伴讨论交流,借助书中的注释等方法。)2、学习这首古诗,你认为应该主要解决哪些问题? 预设 :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现在就让我们带着以上问题学习江畔独步寻花。(五)自读探究:1、出示自学提示: 自由读古诗,结合注释、插图等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打上“?”。 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这首诗,看看从这首诗中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把自己的体会批注下来。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根据学情,留足时间。 二、解疑合探(一)交流诗意1、指名读古诗。2、通过自学你明白了哪些词语、诗句的意思?你有哪些地方不理解的?提出来,共同探究。(1)理解题目的意思: “江”,指成都的锦江,“寻花”是赏花的意思。题目的意思是独自在江边散步赏花(2)理解重点词语。黄师塔:一位姓黄的僧人的墓。江水东:江水向东流去。 一簇:一丛无主:不知主人是谁。(3)说说每句诗的意思。重点研读“可爱深红爱浅红?”这一句。师:“可”是究竟的意思。这是一个问句,作者在问谁?(问自己)他是怎样问的?爱,就是喜欢,喜爱。这一句用自己的话说:究竟是喜欢深红的还是喜欢师:让我们看看图,用补省略的方法,想象一下诗人眼中的桃花?这深红的桃花像。这浅红的桃花像。(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大意,指名说一说、议一议、再说说。(二)领悟情感1、同桌交流自己的体会,相互说一说,读一读,评一评。2、谈谈你从诗句中体会到的,引导学生抓关键字词体会诗人的情感。(1)师:如果你是诗人,当你在春风中困意来时,全身懒洋洋的,看到这大片鲜艳美丽的桃花,你会有什么感受?带着这种感受,读读后一句?指导读出一种惊喜。(2)走近些,看看深红的桃花如火,多艳丽,多美,再看这粉红的像天上的朝霞,粉嫩嫩的,也很美丽,究竟是深红的美丽,还是粉红的美丽呢?作者这时问自己:(指导读)可爱深红爱浅红?读出疑问的语气。(指名问:你能说清楚吗?),是啊,作者也说不清,究竟是深红的美丽还是粉红的美丽?它们在诗人的眼里都很美丽。用一个肯定的说法就是。(3)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感受一下桃花的美丽。3、教师点拨:同学们觉得全诗写出的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作者写赏花,写得花儿艳丽,景致明快,可见其心情怎样?字里行间,看出杜甫对美好春天和江畔美景是一种什么态度?4、展示体现本诗意境的教学挂图,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全诗,5、让全班学生闭眼想象诗所描写的画面。6、引导学生带着赞美、喜爱的感情,吟诵全诗。三、质疑再探 1、学到这里,我们理解了诗意,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预设:春风本来是不能倚靠的,作者为什么说春光懒困倚微风呢?2、引导学生自主解疑。四、运用拓展 1、盘点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自编习题:(1)学生自己编一两道题来检测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2)评价学生自编自测的情况。教师推荐好的自测题,让学生巩固练习。3、教师补充题:读杜甫的同题诗。4、小结:这首诗通过对江边美景的描绘,赞美了大自然,表现了作者的喜悦心情。板书设计: 江畔独步寻花 江水 春光 桃花 (喜爱、赞美)第二课时一、设疑自探(一)出示课题,简介作者:1、出示课题:书湖阴先生壁(让学生试着读一读课题)2、简介作者(由学生介绍,教师补充)王安石,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我们比较熟悉的诗有元日、泊船瓜洲等。书湖阴先生壁是作者访问朋友湖阴先生,被湖阴先生的人格及家周围清新环境所吸引而写下的诗,并将它题写在湖阴先生的墙壁上。“书壁”,即题写在. 墙壁上的诗。(二)通读全诗,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生字,把诗读通读顺。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准了没有。 师及时进行正音,解决生字词。注意这些字的读音(畦 闼 ) 同桌互帮互读。齐读。个人自由朗读。(三)自主设疑: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习一首诗,除了会读以外,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指名回答)师:现在就让我们运用以上方法学习书湖阴先生壁,读懂意思,体会情感。(四)自读探究:1、出示自学提示: 自由读古诗,结合注释、插图等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打上“?” 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这首诗,看看自己从这首诗中都能体会到什么?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把自己的体会批注下来。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根据学情,留足时间。二、解疑合探(一)理解诗意1、指名读古诗。2、通过自学你明白了哪些词语、诗句的意思?你有哪些地方不理解的?提出来,共同探究。(1)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长扫:即常扫,指经常打扫。花木成畦:花木一畦一畦,整齐美观。一水护田:指一条小河环绕田野流过。排: 推的意思;闼,门。(2)理解每句诗的意思。(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大意,指名说一说、议一议、再说说。(4)师述古诗大意,学生闭眼想象画面:几间简朴的茅舍由于经常打扫,檐洁壁净,没有苔藓生长的余地;成垄成行的花木,把小小庭院装点得井井有条,这些全出自主人的亲手栽培。一条快活的溪水,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是稻田的守护者;两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清清的秀色送入眼帘。(二)领悟情感1、同桌交流自己的体会,相互说一说,读一读,评一评。2、谈谈你从诗句中体会到的,引导学生抓关键字词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师点拨:(1)师:想想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中看出庭院的主人是个怎样的人?如:湖阴先生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清静脱俗,朴实勤劳。湖阴先生的生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生发言、补充评价师引导学生抓住后两句中护、绕、排这几个词语领悟句子所表达的感情。小结:这首诗前两行写庭院景色,以静态描写方式,赞扬庭院环境清洁幽雅;后两行采用拟人手法,进行动态描写,把庭院内部与外部美景联系起来,静动互补。全诗把这座乡间小院的美景和主人的高雅品格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安闲幽雅的感受。3、指导学生美读全诗。(1)通过第一、二行中的“静无苔”“花木成畦”,感受庭院的洁静幽雅,注意读得轻松愉悦。三、四行注意“绕”“送”等动词,读得高昂跳跃一点。(2)让学生想象画面,反复美读。三、质疑再探 1、课文学到这里,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预设:作者在湖阴先生的墙壁上题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 2、生答,师随机引导。四、运用拓展 1、盘点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设计作业: (1)自编题: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编题)。(2)组织学生自我解答或相互解答。教师查看学情,收集典型测试题。(3)在班级交流典型测试题。3、教师适当补充检测题。把本首诗,改写成一个写景的片断,写好以后,还可以根据描述的内容,画一幅风景画。板书设计: 书湖阴先生壁 院内 净无苔 花木成畦 院外 水护田 山送青 课后反思附送: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20 鸡毛信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 教材分析: 鸡毛信是第五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儿童团团长海娃在送一封顶重要顶紧急的信时,遇到了日本鬼子。面对凶残的敌人,海娃巧妙周旋,沉着应对,终于及时将信送达目的地。送信的过程一波三折,扣人心弦。“鸡毛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表现小英雄海娃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海娃动作、语言、心理的语句进行品读感悟,体会人物形象。教学目标:1、能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体会小英雄海娃机智勇敢的形象。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3、抓住文中描写海娃动作、语言、心理的语句进行品读感悟,体会人物形象。教学重难点:1、对学生进行阅读速度的训练。2、抓住文中描写海娃动作、语言、心理的语句进行品读感悟,体会人物形象。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一) 导入激趣,读文质疑。 1、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存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身躯,投入了激烈的战斗。站岗、放哨、送信、抓汉奸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抗日小英雄海娃。 2、板书课题:鸡毛信 鸡毛信:就是信封上插有鸡毛的信。在抗日战争期间的革命根据地非常流行这种信件。信上鸡毛的多少,象征着这封信的紧急和重要程度。 3、读文质疑快速阅读读课文,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预设:(1)鸡毛信是什么意思? (2)海娃是怎样把鸡毛信送到张连长手中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确。画出生字词,不理解的可以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解决。 重点强调:拧成 队伍 宰割 胳膊 踮起 哆嗦 缴枪 2、感知大意。这篇课文按照( )的顺序,写了海娃( )、( )、( )、( )。( 指名概括,评价。(三)自读探究。 请同学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提出的问题,画出相关语句,写下你的体会。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相机指导。二、解疑合探 (一)交流第一个问题,感悟鸡毛信的紧急和重要。 “海娃接过信一看,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知道这是一封顶重要顶紧急的鸡毛信。” 引导:假如你是海娃,接到这封信,你会怎么想? 指导朗读:强调读出信的“重要”、“紧急”。(二)交流第二个问题,感悟人物品质。过渡:爸爸让海娃把一封非常紧急、非常重要的鸡毛信送给八路军张连长。14岁的海娃能做到吗?他是怎样做到的?A 感悟海娃的机智 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头一动,就抢到前面抱着那只带头的老绵羊,把它尾巴根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尾巴底下。藏好以后,海娃把羊鞭甩得响响的,朝着鬼子赶过去。他悄悄地站了起来,踮着左脚把歪嘴黑狗的胳膊轻轻拨开,从小胡子身边跳过去,闪到了门边,又轻轻地迈过哨兵的大腿,溜到了村边的路上。(1)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一个怎样的海娃?(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B 感悟海娃的勇敢 海娃一点也不怕。他故意歪着脑袋,张大嘴巴,傻愣愣地望着小胡子。 天亮了,海娃跑到山嘴旁边,听见前面有人吼叫。他抬头一望,山梁那头有个鬼子拿着面小白旗,朝着海娃来回摇晃。海娃脱下身上的白布小褂,学着鬼子的样子,也来回摇晃。 海娃远远地走在鬼子的前边打呀!赶快打呀! (1)自由读这几段话。 (2)小组内交流感受。 (3)指导朗读。 海娃的送信过程一波三折,但他凭着自己的聪明机智战胜了重重困难,这样的海娃怎不让人敬佩?让我们带着对海娃的敬佩之情读一读。(三)课内延伸,升华认识 1、同学们,研读了作者笔下的海娃,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2、你还知道哪些像海娃一样小英雄?三、 质疑再探课文学到这里,课前提出的两个问题你都弄明白了吗?浏览课文,你还有哪些疑问?请大胆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预设:课文为什么要以“鸡毛信”为题?四、 运用拓展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请同学们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出一两道练习题考考你的同桌。学生出题,教师巡视,相机展示有价值的习题。 3、教师补充作业:课后搜集抗日小英雄的故事,读一读。板书设计:20、鸡毛信抗日小英雄海娃傍晚送信被敌所困逃跑被抓引敌入围(机智勇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