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年级科学上册 我们的食物表格式教案 青岛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673642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四年级科学上册 我们的食物表格式教案 青岛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年四年级科学上册 我们的食物表格式教案 青岛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年四年级科学上册 我们的食物表格式教案 青岛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四年级科学上册 我们的食物表格式教案 青岛版课题第一节 我们的食物授课时间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目标)1、能调动多种感官认识食物,并用语言和图画描述食特征物。2、知道食物是丰富多样的,能按不同标准给食物分类。3想知道有关食物的一些知识,积极参与活动,保持旺盛的就知欲。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食物是丰富多样的,能按不同标准给食物分类。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以及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教具等准备搜集一些常见食物的图片和有关地方风味食品的资料 板书设计 我们的食物 一 我们的食物有哪些? 二 我们的食物来源于哪里? 植物 动物 微生物教 学 设 计第 1 课 时教学环节及时间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一,导入(5分钟)二、探究活动 (30分钟)总结(5分钟)检查学生课前学生准备情况。指导学生将准备的物品分类展示。为探究是取用方便做好准备。师:同学们,平时在家里你常吃哪些食物?教师适时板书:馒头、米饭|、面条芹菜、白菜、萝卜鸡、 鸭 鱼 肉蘑菇 木耳食物呢?大家还知道哪些不常见的食物呢?是啊,我们 食物丰富多彩,你可知道这些食物来源于哪里?结合学生回答板书:植物动物微生物是啊,我们的食物,不论肉类,素类,还是一些新型食品,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大自然。是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食物。学生准备食物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学生回忆平时所吃的食物学生简单汇报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可以督促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提前做好准备。对于不常见的食物,可以让学生简单了解,丰富学生认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巩固题拓展、延伸题给食物分类的方法 我是美食小导游教 后 反 思 这节课,同学们都很熟悉,也很感兴趣,说到食物,同学们都有话说,所以这节课上起来很轻松。附送:2019年四年级科学上册 杯子变热了教案 青岛版教学内容分析及学情分析:杯子变热了一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热传导,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热传导的基本特征:热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并且了解不同物体热传导的能力不同,区分常见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教材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杯子传热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并确定要探究的问题;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热能以传导的方式传递;第三部分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物体传导热的能力不同;第四部分是引导学生根据本课学习的知识,鉴别一些日常用品是热的良导体还是不良导体,体会不同特性的材料在生活中有不同的用途。这些内容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热学知识打下基础。热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在厨房中:做饭时,锅身、锅把会变热,炒菜时铲子会变热,盛饭时勺子、碗、盘子会变热,倒入热水的杯子会变热。因此,学生们对这些现象司空见惯,不用刻意的观察,就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这是学生探究热传递现象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受知识、能力和习惯的局限,真正有目的、有计划地去观察这些现象,并进行深入探究的学生却很少。所以学生的这些经验基本上还是浅层次的、杂乱无章的。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探究热传导现象,并用规范、科学的语言把所获得的认识上升为科学概念表达出来,还有一定难度,需要我们对学习方法和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和指导。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对热现象提出问题,根据生活经验对热是怎样在固体中传递的作出猜测,并亲历探究“热是怎样在固体中传递的” “不同物体传热的能力不同”的实验过程;2.能够实事求是、规范、有条理地描述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由现象归纳概括出科学结论,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出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在实验的设计和探究中,逐步养成勇于探究、独立思考、善于交流、分工协作的优良实验品质;2.能在汇报交流中养成认真倾听、善于向他人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3.能体会到科学探究来源于生活,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科学知识:1.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传导;2.不同物体传导热的能力是不同的。根据传热能力的不同,可以把物体分为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教学重难点能提出探究热传导现象的大致思路并实施探究实验。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探究发现法、实验探索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准备:学生实验材料:1.铁架台、蜡烛油、方铝片, 铜棒、酒精灯、试管夹、火柴、凡士林。2材料袋内装铁棒、铝棒、塑料棒、木棒、玻璃棒;烧杯、热水、茶杯、实验记录单等。教师演示材料:酒精灯、火柴,材料袋内装铁棒、铝棒、塑料棒、木棒、玻璃棒,课件。教学过程一、由生活场景导入1家里来客人时,我们常常要给客人沏茶。根据经验,茶杯中倒入热水后,杯子会有什么变化?2今天我们自己来沏一杯茶,沏茶前,先用手摸一摸杯壁,倒入热水后,再摸杯壁,看到底有什么变化?(杯子变热了)提醒学生用热水时,注意安全,以免烫伤。(板书“杯子变热了”)3杯子变热了。我的头脑中自然就冒出了几个问号。你们有问题吗?学生提出问题。经过讨论筛选,确定“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这个问题。(板书这个问题)4是啊,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解决这个问题。(评:创设问题情景,从最平常的生活场景切入问题,自然的引发学生从最熟悉的生活经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问题成为学生感知、思维的对象和吸取知识的原动力,从而激发了学生问题探究的热情,为下面的教学创设良好的氛围。)二、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1.创设情境,大胆猜测。师:热在杯子中是怎样传递的呢?大胆猜测一下。板书学生的猜测。(评: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猜想、质疑和设计,会使得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而要达成这种“异常活跃”的效果,关键是教师要解放思想,舍得在这一步上花时间,不给学生任何限制,而是要鼓励和启发学生作出尽可能多的贴近科学的猜测和设计。)2.介绍材料,设计实验。师:这只是同学们的猜测,我们“看到”热传过来了吗?怎样才能“看到”呢?大家知道,当风吹过的时候,我们只能感觉到,但如果借助其他物体,例如当旗子飘动的时候,当水面泛起波纹的时候,我们就知道风从那里经过了。要看到热在物体中怎么传过去,我们也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根据生活经验,你们认为可以借助什么材料?为了更直观地看到热在物体中的传递,介绍几种辅助材料。第一种是凡士林,它的性质是在常温状态下非常粘稠,可以粘住轻小物体,但遇到热就会熔化,像蜡烛油、修车用的黄油也符合这样的条件。现在我们来发挥集体的智慧设计实验。学生进行实验设想。交流实验设想。(评:让学生在充分交流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多种方法加以比较,从而找到一些更适合实验的方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在不断碰撞中闪烁出绚丽的火花,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让学生的想象大放异彩。)根据同学们的设想,我们形成了这样的实验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案。设计思路:铜棒上有“1、2、3”的点,如果我们在一端加热,这几点变热的顺序可能是怎样的?我们在方形铝片的中心一点加热,周围确定4个点进行观察,看热可能会怎么传递的?我们在方形铝片的一角加热,周围确定4个点进行观察,看热可能会怎么传递的?实验方案:A在铜棒上用凡士林粘住三根火柴棒,用酒精灯加热铜棒一端,观察热的传递过程。B在方形铝片上涂抹蜡烛油,加热圆形铁片的中心,观察蜡烛油的熔化方向。C在方形铝片上涂抹蜡烛油,加热圆形铁片的一角,观察蜡烛油的熔化方向。3.讲解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我们设计的实验都要用到酒精灯,使用酒精灯如果方法不正确就有一定的危险性,我们再来学习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教师演示讲解,学生操作练习。)4.进行实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谈话: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设计出了完善的实验方案,在实验时还要注意什么呢?课件出示:温馨提示:(1)使用酒精灯要规范操作,用完后坚决不能用嘴吹灭。(2)给物体加热时,注意加热的时间不要过长,观察到现象后就可以结束加热,加热时物体不要来回晃动,要固定到一点加热,以免发生危险。(3)物体加热完毕后,温度较高,千万不要用手直接去摸,以免烫伤。可以先放在铁盘中,等物体冷却后再进行处理。(4)小组分工合作,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及时填写好记录单。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5交流实验研究过程、发现的现象和分析得出的结论。(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2)对各小组汇报的结果进行讨论,形成共识。师生总结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我们把热的这种传递方式叫热传导。(板书:温度高 温度低 热传导)(评:为学生展示“自主探究”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实验过程和成果,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做的投入和扎实、思考的深入和全面,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心理上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使其他学生受到启示,共同提高。)三、验证物体的传热能力(出示四个不同材料的杯子,有不锈钢的、塑料的、木头的、陶瓷的)提问:现在我把这四个杯子都倒满热茶水,凭你的生活经验猜猜看哪个杯子传热最快?并说明理由!学生进行猜测,并交流猜测结果。师:那么究竟哪种材料的杯子传热快呢?刚才我们只是猜测,怎样证明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这就需要验证。老师给大家提供了其他实验材料,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学生交流认识的实验器材)师:利用这些器材来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到底哪种材料传热快?看哪个组想的办法多,办法最适用,最简单!分组讨论实验方法。交流完善实验方案,课件出示温馨提示。分组验证,教师巡视。学生汇报实验验证结果。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体传递热的能力是不相同的。铁、铜、铝等容易传递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而木头、塑料、竹子、玻璃、瓷器等不容易到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学生分小组动手实验,既使得前面设想得以验证,又让学生亲历了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更是小组同学间思维火花的碰撞与交流。在实验中,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四、应用与拓展师:热传导在自然界和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对人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所以人们有时候利用热传导,有时候阻止热传导。当需要传热的时候,就用热的良导体材料,不需要传热和防止热量散发的时候,就用热的不良导体材料。在现实生活中哪里用到热的良导体,哪里用到热的不良导体?你能举几个例子吗?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教师课件出示锅、电熨斗、电暖器等物品,学生交流这些用品的材料,并根据固体中热传递的特点,讨论、阐述其中的道理。师: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我们的生活,你愿意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个不烫手的、便于携带的杯子吗?课下完成。板书设计杯子变热了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温度高 温度低热传导杯子变热了教学案例及反思教学目标:1、能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自己设计实验验证提出的问题,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出来。2、知道热能在固体中传递。3、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热能在固体中传递,各种物体传热本领有什么不同。课前准备:不锈钢杯6个、塑料杯6个、两只装满开水的暖壶;细长铜丝、细长铁丝、玻璃棒、细木棒、橡胶棒各6根,铁架台、酒精灯、瓷勺、小铁片、玻璃板、火柴、试管夹、凡士林、蜡等新授:一、导入:师:今天,老师带来一样实验材料,你认识吗?(认识)是什么?(铜丝)对!是铜丝。来,你来摸一摸这铜丝是凉的还是热的? 生:凉的师:(举酒精灯)这是什么?生:酒精灯。师:会用吗?生:会用。师:现在老师把酒精灯点燃,给铜丝加热。因为酒精易挥发、易燃,所以,使用酒精灯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碰倒酒精灯,以免失火。用完酒精灯后,能不能用嘴去吹灭?生:不能。师:对,要用灯帽盖灭,并且要盖两次。师:来,你们俩个再上来摸一摸。(用手指铜丝的另一头),手有什么感觉?生:铜丝热了。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不奇怪?老师加热的是铜丝的这一端,为什么另一端也热了? (评:开门见山的导入,自然的切入问题,让学生直观的摸一摸,感受一下,然后导入新课,这个环节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探究欲,全体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下面的活动中。)师:好,你来说一说。生:热从那一头传到这一头了。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生:铜丝能传热。师:既然,热能从铜丝这种固体的一端传到另一端。那么,热能不能在其它固体中传递呢?师:来,谈一谈你的看法。生:我认为热能在其它固体中传递。师:你是这样认为的,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看法?来,你说。生:我认为热不能在其它固体中传递。师:噢,有不同的意见了。还有谁要发表意见?来,你说。生:我认为可能有一些固体能传递热,有一些固体不能传递热。师:(猜测所有可能以后)刚才呢,只是我们的猜测。那么,要想知道热究竟能不能在其它固体中传递,你有什么办法?生:找一些材料来试一试。(做实验)师:看来,大家都想亲自动手验证一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评:在猜测的前提下,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可这并不是我们科学学习的结论。所以,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验证说明问题,以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对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师:举材料:铁片、铁丝、玻璃片、不锈钢的盘子、瓷勺、蜡、凡士林,这是什么?生:铁片师:对!(是的,)这个呢?。师:这是凡士林,它的特点是有粘性,遇热会熔化。科学实验离不开材料。教师要精心选择,并在最合适的时机提供给学生,以期实验取得最佳效果师:材料我们都认识了,你能不能利用老师提供的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固体能不能传递热。生:(能)师:声音不太响亮,对自己没有信心吗?能不能?生:能!师:非常好,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你们小组准备研究什么,怎样研究,实验的结果可能会是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师参与其中)汇报交流:师:老师看同学们讨论的非常热烈,一定是想出了不少好办法,下面我们就来交流各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其他同学要认真听,看哪个小组设计的实验最棒! 师:好,你们小组先来汇报。生1:我们小组想研究热能不能在铁丝中传递,我们打算把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把火柴杆用凡士林粘在铁丝上,然后用酒精灯加热,铁丝上的火柴杆就会掉下来。说明铁丝能传递热。师:你们准备用酒精灯加热铁丝的什么地方?生:加热铁丝的一端。师:加热后铁丝上的火柴杆为什么会掉下来?生:因为凡士林遇热会熔化,所以火柴杆就掉下来了。师:这个小组设计的实验充分利用了凡士林的特点,非常好!师:你们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是什么?生2:我们小组想研究热能不能在不锈钢的盘子中传递,师:你们打算怎样做呢?生:我们准备在这个盘子中放一块蜡,然后用酒精灯给盘子加热。师: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生:蜡会熔化。师:如果蜡熔化了,说明什么问题?生:说明不锈钢盘子能传递热。师:想到了蜡遇热也会熔化这个特点,很善于思考!师:来,你说一说,你们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是什么?生3:我们小组想研究热能不能在玻璃中传递?也是在玻璃上放一块蜡,然后用酒精灯给玻璃加热,我们猜测蜡会熔化。师:如果蜡熔化了,说明什么?生:说明玻璃也能传递热。师:(点头)不错!还有哪一个小组要汇报?你们小组是怎么设计的?生4:我们小组想研究热能不能在瓷勺中传递,我们准备在瓷勺中放入一点凡士林,然后用酒精灯给瓷勺加热,如果瓷勺中的凡士林熔化了,就说明瓷勺能传递热。师:第4小组要研究瓷勺能不能传递热,也很好!第5小组呢,你们的实验方案是什么?生5:我们小组要研究的是铁片能不能传递热。我们先把铁片弄湿,然后,再用酒精灯给铁片加热。我们想,铁片上的水会变干。师:如果铁片上的水变干了,说明什么问题?生:说明铁片能传递热。师:听了同学们的汇报,老师认为大家设计的实验都很精彩,特别是第5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实验时想到了我们以前学的知识:水受热会蒸发。很有创造性!师:下面,请每个小组的代表到前面的材料区选取材料,回去后赶快实验,看看哪个小组做实验最认真!学生分组实验,师巡视。(评: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和探究精神,得到了充分尊重和保护,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设计试验并亲手去做实验证明热传导的性质和特点。从实验的设计,材料的选择,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实验过程和方法的进一步完善,都是学生完成的,教师只起到了指导的作用。)师:请同学们坐好,哪个小组愿意第一个汇报?你们小组是怎么做的,观察到了什么实验现象,这些现象又说明什么问题?生:。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生:固体能传递热(板书)。活动二:师:你们的桌子上都有两个杯子,谁知道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不锈钢的和塑料的)现在我把这两个杯子同时倒满热水,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这两个杯子,你的手有感觉?师:(边倒水,边说)每个同学都来摸一摸,仔细体会。(两个杯子都要摸一摸,仔细体会)师:来,说说你感觉到了什么? 生:老师,怎么不锈钢的杯子很热,塑料的杯子不太热。师:其他同学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觉?生:是师:是呀,老师同时给两个杯子倒满热水,为什么不锈钢杯子很热,而塑料杯子不太热呢?(稍停)这个现象可能说明什么问题?生:可能说明不锈钢杯子容易传热,塑料杯子不容易传热。生:可能说明不锈钢杯子传热快,塑料杯子传热慢。师:也就是说:材料不同,它们传热的本领可能也不同。师:想一下,怎么证明我们的猜想是对的?生:找一些材料做实验师:你们准备了什么材料,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好,你来说一说。(找小组说)生:我们小组准备了:塑料尺、铅笔、铁尺、圆珠笔,还有铜丝、铁丝、玻璃棒、橡胶棒、小木棒等。师:哪位同学认识这种材料,告诉他?生:。师:其他小组是不是也有这些实验材料?生:是的师:那你们准备怎样利用这些材料进行实验?生:把它们放进热水里,摸摸看哪种材料热得快。师:这个办法真不错!不过,需要把材料同时放进热水里。知道为什么吗?生:同时放进去,会更好一些。师:对,这样做,实验结果会更准确。组长负责把你们小组的发现记录下来。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好了)下面开始!学生分组实验,师巡视。师:好,同学们,经过实验你有什么发现?哪个小组把你们的发现汇报一下?生:我们小组发现铜丝、铁丝很快就热了。塑料棒、木棒到现在也不热。师:其他小组,你们发现了什么?生:。师:我们把这些材料同时放进热水里,有的材料很快就热了,而有的材料到现在还不太热,这说明什么问题?生:说明不同材料传热能力不一样。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容易传热的有哪一些材料?生:。师:它们都属于哪一类物质?生:金属类(板书:金属)师:我们就把象金属这样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板书:热的良导体师:我们还知道不容易传热的有哪一些材料?生:。师:它们都是非金属。(板书:非金属)师:我们就把象非金属这样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板书:热的不良导体)师: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热的良导体,哪些地方用到了热的不良导体?你能不能举个例子?生:。师:不错,你知道的真多。还有这样的例子吗?师:一块出示:水壶、锅、铲子,这些是老师家里的厨房用具,看一看,哪里是热的良导体?哪里是热的不良导体?师:(追问)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生:。师:(出示)这是老师喝水用的杯子,倒上热水后,感觉有点烫手,你能不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生:。师:同学们的办法都不错,谢谢大家!(评:从生活中的事例引入到所需研究的科学问题,即“科学来源于生活”,又能够通过学习,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锅把是利用热的不良导体”又回到生活中去,即“科学服务于生活”。突出了“科学生活化,生活科学化”的教学理念。学生所学的科学知识最终要应用在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科学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三、巩固拓展5师:通过本课的实验研究,你都有哪些收获?生:我知道了固体能传递热。生:我知道了金属是热的良导体,非金属是热的不良导体。生:我知道了不同材料的物体,传热能力不同。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现在你能不能根据我们这节课研究的内容,给本课起一个名字?生:。师:你们认为哪个名字更好?生:。(根据学生的回答,写上课题)我们尊重多数同学的意见。师:刚才做实验的时候,有一个小组做得是:用凡士林把火柴杆粘在铁丝上,再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的实验。(提前准备好)师:(问该组学生)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是哪一根火柴先掉下来的?生:是靠近酒精灯一端的火柴先掉下来。师:同学们注意看,老师做这个实验是哪一根火柴先掉下来。师:看到了吗?是哪一根火柴先掉下来的?生:。师:两次实验都是靠近酒精灯加热这一端的火柴先掉下来,是巧合呢?还是有什么科学规律,同学们想不想研究?生:想师:这个问题同学们可以课下进行研究。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好,下课! (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教后反思: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本节课中,注重了动手之前的动脑活动,先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然后全班交流,修改、完善实验方案,使实验方案多样化、合理化,然后让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突出了动手之中的动脑活动;实验结束后,各组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道理,注重了动手之后的动脑活动。实验材料的选择,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法的逐步完善,都是学生认真思考的结果。像设计实验探究物体传热本领的大小时,学生对实验方法的完善就是学生之间思维火花碰撞的结果。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以此为出发点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达到了获得新知识的目的。杯子变热了教学实录 2009-5-4 9:24:00 | By: o天使丫头 0推荐教学目标:1、能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自己设计实验验证提出的问题,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出来。2、知道热在固体中传递如何传递、物体传递热的能力等知识。3、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热如何在固体中传递,各种物体传热本领有什么不同。课前准备玻璃杯、不锈钢杯、塑料杯、瓷杯各一个;两只装满开水的暖壶;不锈钢棒、玻璃棒、细木棒、塑料棒各6根;酒精灯、细长铁丝、铝片、火柴、试管夹、凡士林、蜡等教学过程:一、由生活场景导入,提出问题,并大胆猜测师:老师准备了四个杯子,它们的材料不同,谁能准确的猜出这四个杯子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生:玻璃杯、不锈钢杯、塑料杯、瓷杯师:大家看这四个不同材料的杯子,如果老师将热水倒入这四个杯子,同学们用自己的经验猜猜会有什么现象。生:杯子变热了。(板书课题)师: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来试试好不好?生:好!师:谁勇敢地上来摸一摸?指生摸,给大家说说怎么样生:四个杯子都变热了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杯子变热的秘密。(板书课题:杯子变热了)师:再找个同学上来试试,除了四个杯子都变热了,你还有没有其他发现。生:不锈钢杯子是最热的。师:好,请回。同学们,杯子变热的现象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倒茶水的时候等等,那么对于这些现象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呢?生:杯子为什么会变热?怎样会让杯子热得更快?师:还有吗?生:为什么不锈钢做的杯子会那么热?二、探究热是如何在固体中传递的师: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好吗?生:好。师:我们首先就来研究热是如何传递的(板书:传递)。老师为大家提供了一些试验器材在桌子上,大家认识吗?生:认识师:在这里老师为大家介绍几种重要的试验器材的使用方法。(酒精灯,熄灭时盖了两次;凡士林、试管夹等),请同学们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来证明热是如何传递的。生讨论师:好了同学们,通过刚才与同学们的交流啊,大家想出了很多好办法,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们想怎样来设计实验。生:将凡士林涂在铝片上,然后加热铝片,看看铝片如何融化。师:知道了铝片如何融化,我们就知道了生:热是如何传递的师: 好,非常不错的方法,那么你们想加热铝片的什么位置?生:中心师:好,祝你们的试验成功!还有哪个小组有不同意见?生:我们用凡士林将火柴依次粘在铁丝上,然后加热铁丝。师:嗯,想法挺合理,老师给你们小组一个建议,没根火柴之间最好隔开一定的距离,而且在用凡士林的时候不要涂太多,以免影响试验效果,好吗?生:好!师:同样,祝你们的试验成功!师:好,在试验前老师同样有几条安全小提示给大家(课件播放3条:1、使用酒精灯要规范操作,用完后坚决不能用嘴吹灭。2、给物体加热时,观察到现象后就可以结束加热,加热时物体不要来回晃动,要固定到一点加热,以免发生危险。3、物体加热完毕后,温度较高,千万不要用手直接去摸,以免烫伤,可以先放在铁盘中,等物体冷却后再进行处理。)生小组实验。师:老师发现大家的试验都基本上得出结论了,请大家将试验材料摆放好,填写好试验报告单。交流,实验报告单展示师:在刚才的试验结论中,你们有没有发现共同点?生:热都是从加热的地方传向四周师:那加热的地方温度怎么样?生:热师:那么四周呢?生:温度低师:也就是说热都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我们把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热传导,大家知道了吗?生:知道了师: 那个小组的同学试验结束了吗?(有个别试验失败的小组)生:结束了师:这么慢是什么原因呢?生:因为凡士林用多了师:的确多了点,还有别的吗?生:最后一根火柴离的太远了师:嗯,很好,找到原因了,能上来给大家重新演示一下吗?生上台演示实验三、探究物体传热的能力师:同学们,有了热传导的知识,大家来解释一下把热水倒进这个杯子,杯子为什么就变热了呢?生:热水有热量,把热传到了杯子上。师:那么刚才我们把热水倒进四个杯子中,不锈钢杯子最热,其他杯子不太热,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再来研究这个问题。生:因为不锈钢杯子传热快,其他的慢师:那好,请同学们拿出桌箱里的材料盒。生:拿出来了师:(领学生认识材料:玻璃棒、塑料棒、不锈钢棒)下面我们要同时将材料放进热水中,注意要在同样的时间后用手摸同样的部位,听懂了吗?生:听懂了师:(倒热水)好,开始!师:下面同学们开始摸一摸哪根太热,哪根不太热。生:不锈钢棒最热,玻璃棒比较热,塑料棒不太热师:都同意吗?生:同意师:好了,同学们请坐好。通过刚才的试验谁能总结一下哪些物体容易传热,哪些不容易传热。生:金属比较容易传热,比如铁丝、铜丝;而其他材料的物体不容易传热,比如塑料、玻璃这些。师:这位同学非常善于总结。我们把金属这样容易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想玻璃棒这样不容易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四、生活中的应用师:下面看这些物体,哪个是热的良导体,哪个是热的不良导体生:铁锅是热的良导体,锅把是热的不良导体。师:为什么铁锅是热的良导体,锅把是热的不良导体生:铁锅是金属,而锅把是塑料做的。师:说的很正确。指生依次说出水壶、高压锅、炒勺等物体中哪部分是热的良导体、哪部分是热的不良导体。五、拓展活动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非常出色。课后请同学们利用今天所学的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的知识制作一个不烫手的杯子,好吗?生:好师:嗯,咱比一比谁做得杯子既实用又美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