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小学三年级数学《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教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670816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小学三年级数学《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小学三年级数学《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小学三年级数学《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小学三年级数学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教案课题24时计时法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的意义,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2、教育学生珍惜时间。教学重点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教学难点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教具准备钟表。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 学 反 思一、 学前准备1、口答。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是大月?大月有多少天?哪几个月是小月?小月与多少天?每年二月有多少天?闰年全年有多少天?2、填空。(1)90分=( )时( )分(2)2时=( )分(3)xx年是( )年,有( )天。3、导入新课。提问:时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多少小时?1天有多少小时?讲述:在一天的时间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2圈,共24小时;也就是1日=24时。教师分别在钟面上拨出学生上学、吃饭、放学和睡觉的时间,让学生识别。说明:按照这种普通计时法,一般要指出是上午、下午、晚上。二、探究新知1、出示主题图。(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1:00是几时?(2)猜一猜,说明理由。(3)说一说,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计时方法。2、讲述24时计时法。(1)教师演示。1日里时针正好走两圈,从夜里0时开始到中午12时,时针走1圈是12小时;从中午12时早走到夜里0时,时针又走1圈,也是12小时,一共是24小时,也就是1日=24时。通常我们把这种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2)学生动手操作,感受一天有24小时。3、操作感知。教师把钟拨到下午1时。提问:用24时计时法表示应该是几时?(13时)在往下走,下午3时是几时?下午5时是几时?如何用24时计时法表示这一时刻呢?晚上11时是几时?(23时)晚上12时与第二天有什么关系?(正好是第二天的0时,所以常常说0时或0点,而不说24时)4、解决问题。(1)从0时到中午12时,经过了12小时。(2)从中午12时再到0时,又经过了12时。(3)一天是24小时,经过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转了两圈。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连一连、。2、照样子,填一填。18:06 ( ) 23:38 ( )四、思维训练和平街新设一个邮筒,需要在邮筒上标出取信时间。已定每天取3次信,早上8时30分第一次取信,以后每隔4小时取一次信。请你标出每次取信的时间。(1)读题,看懂题意。(2)讨论解答方法。(3)交流解题思路。(4)填空。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课题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2、能够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教学重点区别时间与时刻。教学难点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 学 反 思一、 学前准备1、口答。(1)平年全年有多少天?1天有多少时?(2)17时是下午几时?22时40分是晚上几时几分?2、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晚上11时是()时 中午12时是()时上午8时是()时 下午3时是()时二、探究新知1、创设谈话情景。(1)了解学生外出旅游所乘坐的交通工具。(2)出示一张火车票和汽车票。(3)观察车票上的时间,你发现了什么?2、学习教材第84页例3.(1)观察情景,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还想了解哪些信息?(2)说明:火车9:00出发,下午6点到达奶奶家。(3)提问:你能回答中途经过多长时间吗?教师:怎样来计算经过的时间呢?探究方法。(1)直接在钟表上数一数。用钟表来表示两个时间。通过说一说,可以知道坐火车到奶奶家要用9小时。(2)用计算的方法。教师:这两个时间的表示方法不同,能直接计算吗?引导学生回答。表示方法不同,不能直接计算,要把时间都转化成24时计时法。将下午6点转化成24时计时法,即18时,用到达时刻减去开车时刻就是所经过的时间。18-9=9(小时)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的第3题。(1)读题,理解题意。(2)提问:题中给我们的是什么计时法?(3)集体交流解题思路。(4)教师鼓励不同的解题思路。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1)阳阳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她一共睡了( )小时。(2)课外小组14:30开始活动,经过1小时20分结束,结束时间是( )时( )分。3、观察下表,计算出火车运行的时间并填在表中。车次始发站开点终点站到点运行时间711北京10:22沈阳北当天19:29721北京18:00上海第二天8:00T42西安17:48北京第二天7:234、一场排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1)读题,理解题意。(2)分析数量关系。(3)提问:怎样看着155分钟?(要先把经过时间155分钟改写成2时35分)(4)学生独立解答。四、思维训练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的第4题。(1)课件演示,出示春风饭馆的营业时间。(2)提问:营业牌上用的是什么计时法?(3)小组交流解题策略。(4)集体交流,课件演示。附送:2019-2020年小学三年级数学“归总”问题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含有“归总”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能正确迅速地找到中间问题(即先求什么)。(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学会利用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二、目标解析例9沿用了例8的情境,编排的思路与例8大体相同。不同的是,画图的方法由示意图改为更为抽象的线段图,为今后借助线段图分析更复杂的数量关系打下基础。总价相等这一数量关系用形象示意图(离散的图形)无法呈现,而且当数据很大时画起来也很麻烦。线段图通过用上下两条长度相等的线段并平均每分成相应的分数,既能很好地表明总量一定的数量关系,还能体现每一步中单价与数量的关系。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解决含有“归总”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学会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四、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五、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1自主提问。出示:妈妈的钱买6元一个的碗,正好可以买6个。(1)你发现了什么信息?(2)根据信息提出合适的问题,并口头列式解答。2揭示课题。出示:用这些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师:这个问题跟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归总”问题是用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通过解答复习的内容,将两步解决的一个问题化为两问的问题,逐个解决,降低了难度,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顺利过渡。(二)尝试探索,学习新知1阅读和理解。(1)出示例9的完整问题,学生自由读题,理解题意。(2)交流。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你能用示意图的方式表示出来吗?预设一:画形象示意图表示题意。预设二:画线段图表示题意。展示学生画的示意图,并进行对比和交流。第一幅图不能表示清楚题意,看不出买6元一个的碗和买9元一个的碗用的是同样多的钱。第二幅图画的线段总长度是一样的,表示买6元一个的碗和9元一个的碗用的是同样多的钱。36元里面有几个9元,就能买几个碗。学生修改或完善自己画的示意图。2分析与解答。(1)借助线段图,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分析:从第一条线段图知道每个碗6元(单价),正好可以买6个(数量),可以求出妈妈一共有多少钱(总价)。知道了总价,就可以求出用这笔钱买9元一个的碗买几个。(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预设一:66=36(元) 369=4(个)预设二:669 =369 =4(个)(3)说说自己有没有其他的思考方法?从问题进行分析,要求出“用这些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必须先求出“这些钱”是多少,而题目中没有直接给总价,所以同样要先求出妈妈有多少钱。2回顾与反思。(1)说说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4个9元的碗总价是36元,6个6元的碗总价也是36元。所以解答正确。(2)回顾解答的过程。在分析题目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抓住了解题的关键无论碗的个数和单价怎么变,钱的总数都是不变的,都必须先算出买碗的钱的总数,再根据要求进行后面的计算。(3)汇报交流后,让学生书写答案,完善解题步骤。【设计意图】学生将发现的信息记录下来,由于上节课刚刚学过用画示意图的方式记录,肯定有学生会继续使用这种方法。通过分析对比,发现画示意图的方法不能体现总价相同的信息,从而优化出画线段图的方法更能清楚地表达,然后再修改完善,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解决问题,提倡列综合算式,但对于能力较弱的同学也可以分步列式,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询问有没有其他思考方法,尽量呈现学生思考的过程,体现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思想。回顾与反思环节重视学习方法的分析与总结,让学生的解题思路更加清晰。(三)巩固练习,发展提高1做一做。(1)学生独立解答,交流订正。(2)对比质疑,归纳概括。提问:比较(1)、(2)两小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明确:题目中的前两个数学信息是相同的,给出了每天读的页数和天数,根据这两个信息可以求出总页数,而且总页数是固定不变的。不同的是:第三个信息和问题不同,正好互相交换了一下;从解读思路上看,第二步分别是:总页数每天读的页数=天数;总页数天数=每天读的页数。2练习十五第12题。(1)学生独立解答,交流订正。(2)让学生根据“每组6人,分成6组。”自己增加条件,编出一道需要用乘除两步解决的问题。预设一:每组4人,可以分几组?预设二:每组2人,可以分几组?预设三:分成9组,每组几人?预设四:分成4组,每组几人?预设五:分成2组,每组几人?(3)对比、概括。发现:每组的人数越少,分成的组数越多。(体会组数与每组人数这两个量之间的反比例关系。)3练习十五第13题。(1)学生独立解答。(2)汇报交流。预设一:每条边用1根小棒,一个正方形用4根。384=6预设二:每条边用2根小棒,一个正方形用8根。388=3预设三:每条边用3根小棒,一个正方形用12根。3812=2预设四:每条边用4根小棒,一个正方形用16根。3816=1(3)对比、概括。发现:每个正方形用的小棒数越多,能摆出的正方形就越少。(体会两个量之间的反比例关系。)【设计意图】第(一)题提供了与例题具有相同数学模型的题目:第一步都是用乘法算出总价,通过对比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建立“归总”问题的模型,更好地掌握解决方法。第(二)题通过学生自己增加条件,编出问题再来解决问题,继续巩固“归总”问题的解题方法,同时体现题目的开放性,也更直观地呈现了组数与每组人数的反比例关系。第(三)题通过呈现不同的摆放情况,结果是不相同的,体现解决问题的多样化,继续体会反比例关系。(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六、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较于简单化,解决的问题过于单一。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呈现的虽然是学生新接触的学习内容,但竖式的书写学生早已不陌生,甚至用竖式的计算有些学生也已掌握,这一内容已经不能够成为学生愿意主动去探索的问题。二、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已经对本节课的笔算乘法的方法有所了解,不陌生。因此在教师讲解完他们不太明确的算理后,教师还是一味地反复强调这一问题,没有提出新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得他们没有被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吸引,失去学习的兴趣,促使课堂气氛显得沉闷而不活跃。启示:可加大教学内容的难度。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次进位的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内容加入进来,可以在完成123、232、1232之后,再回到最初的情境中,把12元钱换成18元钱让学生计算他们一共需要多少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