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中华文明的成熟-宋元时期第8讲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课件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670011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2.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中华文明的成熟-宋元时期第8讲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中华文明的成熟-宋元时期第8讲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中华文明的成熟-宋元时期第8讲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 第8讲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第四单元中华文明的成熟 宋元时期 落实主干知识 研析考情考向 突破核心考点 课时作业 内容索引 落实主干知识 一 宋元时期的思想1 程朱理学 1 背景 北宋时期 儒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 抨击佛道的活动 同时又融合思想解释儒家义理 佛道 概念阐释 理学 的概念 2 主张 三纲五常 存天 理 灭人欲 3 影响 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备受推崇 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朱熹编著的 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 朝鲜乃至欧洲 在日本和朝鲜 甚至形成 朱子学 学派 2 陆九渊的心学 1 宇宙观 心 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心 就是 理 强调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真理 2 认识论 只需内心反省就可得到天理 四书章句集注 概念阐释 理学 二 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1 科技成就 1 四大发明 印刷术a 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 人们已经使用彩色套印技术 b 北宋平民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 火药 宋朝为抵御辽 西夏和金的进攻 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指南针 时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毕昇 北宋 2 天文历法 元代科学家郭守敬革新浑仪 造出的简仪结构简化 精度提高 元朝时郭守敬编订 对指导农业生产有很大帮助 3 农学 元朝王祯编写 农书 2 文学成就 1 宋词 出现 唐代 繁荣原因a 商业发展 城市繁荣 市民数量的增加 b 词更便于抒发感情 授时历 代表作家a 婉约派 柳永 女词人李清照 b 豪放派 苏轼 辛弃疾等 2 元曲 形成 散曲与合称为元曲 特点 通俗生动 豪放飘逸 代表 关汉卿 马致远等 3 书法 北宋苏轼 元朝赵孟等人的行书 备受世人喜爱 元杂剧 辨析比较宋代的山水画和风俗画 1 重文轻武 理学的兴起 使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 2 伴随着商业的兴盛 城市的发展和文化的普及 民间文化日益繁荣 出现了许多描绘市井风情的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张择端的 清明上河图 4 绘画 1 两宋 宫廷画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 画学兴起 2 风俗画是北宋画坛的最大亮点 代表作是张择端的 3 元朝时 文人画成就突出 王冕的 墨梅图 是写意画中的精品 清明上河图 突破核心考点 考点一宋元时期的思想 1 理学的特点 1 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与先秦 汉唐儒学不同 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 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 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哲学理论体系 2 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理学所强调的义理 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 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 人性论 存理去欲 或 存心去欲 的修养论 格物 或 格心 的认识论 成贤成圣的境界论 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 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历史解释 3 更多吸收了佛 道思想 宋明理学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 宋明理学的佛道化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 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 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 提出了 存天理 灭人欲 的道德主张 2 宋明理学对孔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 继承 强调儒家伦理道德 性善 追求圣贤 气节 德操等 2 发展 高 把儒家伦理提高为天理 深 把道德良知深植于内心 广 把追求圣贤推广到民众 世俗化 程朱理学 格物致知 向外 陆王心学 本心良知 向内 3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根据下面的史料论证说明宋明理学为什么是 两汉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史料理学家提出 理 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 它以儒家的礼法 伦理思想为核心 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 形成了析理精微 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 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马克垚 世界文明史 论证 史料实证 重点从政治方面转向以伦理道德为核心 将儒家的忠 孝 节 义提升到了 天理 的高度 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 吸取了佛道思想的精粹 将人 社会和宇宙联系起来 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宋明理学上升到思辨化阶段 形成论证严密的儒学思想体系 是哲学化的儒学 答案 2015 课标全国 40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历史中 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 唐代韩愈以周公 孔子的继承者自居 排斥佛 道 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 认为周公 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 他在 原道 中说 吾所谓道也 非向 先前 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 舜以是传之禹 禹以是传之汤 汤以是传之文 武 周公 文 武 周公传之孔子 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 不得其传焉 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 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 新儒学 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 韩愈评传 1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 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 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 10分 直通高考 教你做非选择题 思维模板1 准确审题 确保答题方向不跑偏 2 规范答题 确保答题要点对而全 1 不同 比较类模板 分点列表 归纳异同 2 发展 概括类模板 结合材料及所学 逐一概括 参考答案不同之处 孔孟思想是仁政 民本 教化 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三纲五常 发展 更加重视 论语 孟子 重视思辨 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考点二宋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历史解释 1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地位与影响 1 特点 科技思想 注重实践 讲究天人合一 尊重自然 科技内容 应用性强 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法 科技使用 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 遏制了科技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2 地位 中国古代科技13世纪前一直领先世界 是中国科技的辉煌时代 明清时期逐步走向停滞 未转化为近代科技 3 影响 中国古代科技推动了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四大发明推动了西方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2 宋元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 1 民族大融合 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而元朝则统一了全国 统一的国家 稳定的社会环境 才会在民族的极大融合中迸发出文化的辉煌火花 2 国家政策决定 宋朝文化繁荣的原因在于它独特的偃武修文的政策 而且这段时期也是中国经济由北向南发展的重要时期 带动了宋朝文化的繁荣 元朝的文化繁荣却是科举制度被极度破坏下的产物 由于元朝的民族高压政策 大多数汉族文人在官场失意下转而从事曲艺 诗词的创作 所以元朝在曲艺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3 科技的先进 宋元时期 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 火药得到进一步发展 当时中国的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囊括天文 地理 医学 数学 形成中国科技文化空前繁荣的局面 4 对外交流 宋元时期对外交流十分频繁 对外政策开明 文化上海纳百川 促进繁荣 5 阶级的变化 市民阶层的扩大 生活水平的提高 文化 娱乐生活的要求更为丰富 拉动文化事业的发展 商业色彩浓重的词曲因而得到普及发展 1 论从史出宋词的 小道 史料在当时文人看来 词是 小道 不是载道的工具 治国平天下的手段 但是 在诗歌走上 雅正 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 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 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 而弥补了诗的不足 获得意外的兴旺 苏轼 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 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 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 厌倦与舍弃 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骆玉明 中国文学史 结论史料表明宋词更加平民化 世俗化 因 不够堂皇正大 而被当时的文人称为 小道 史料实证 2 获取材料信息在材料中找出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在宋金时期医学方面的体现 材料宋金时代的医学 多是由官府设立比较完善的医药卫生行政机构 管理机构 医学教育设施 并多次颁发药典 方书和本草医书在社会上大量涌现 还产生了一些杰出的医家和学派 金代有刘完素的河间派和张元素的补气派及张从正的攻下派 这些学派的理论主张和临床经验 对我国的医学有重要影响 这一时期在针灸科 儿科 妇科及法医学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 摘编自史仲文 中国全史 主要信息 政府主导 官府设立医药卫生等机构推动医学发展 注重典籍的整理 涌现出大量的医学著作和众多的医学流派 重经验与实用 重视实践和临床经验 世界领先 某些领域成就较为突出 等 答案 命题材料源 1 理学的兼容性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 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 另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 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 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 就此而言 它体现着程朱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赵志霞 浅谈程朱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发现问题材料从哲学角度论述宋代儒学的发展和完善过程 命题角度宋代理学的特点 儒学鲜活生命力的原因 中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明的关系 2 朱熹眼中的国家公职人员 官无大小 凡事只是一个公 若公时 做得来也精彩 便若小官 人也望风畏服 若不公 便是宰相 做来做去 也只得个没下梢 朱熹发现问题朱熹强调了 公 对于大官 小官的共同重要性 命题角度理学对官员廉洁奉公的教育价值 制度建设与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 3 理学思想体现出的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朱熹说 须知天理只是仁 义 礼 智之总名 仁 义 礼 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 应当根据 大学 之教 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 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 他提出了 格物致知 之旨 即要求人要 推究事物的原理 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 另一种声音 对朱熹 存天理 灭人欲 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发现问题材料认为理学具有忧患意识 崇尚道德 务实精神 体现了理学的进步 命题角度理学价值的时代性与永恒性 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 研析考情考向 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 1 命题点 对宋明理学内涵的理解 2014 课标全国 26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 宋明理学家主张 存天理 灭人欲 他们认为人性A 本质是善B 本质为恶C 非善非恶D 本善习远 已考视角 答案 解析 1 2 3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中的关键点 对人性的新认识 宋明理学家继承并坚持孟子的性善论思想 还将人性高扬为宇宙的本体 天道 天理 认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 具有仁 义 礼 智等美德 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 所以强调 存天理 灭人欲 A项不是新认识 B C两项表述不符合理学家的思想主张 1 2 3 2 命题点 宋明理学的影响 2013 课标全国 25 自汉至唐 儒学被奉为 周 公 孔之道 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 孔孟之道 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 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 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答案 解析 1 2 3 解析周公制 礼 乐 孔子强调 礼 两人的共性是注重 礼 因此被称为 周 公 孔之道 南宋朱熹将 孟子 一书列为 四书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之一 孟子被尊为 亚圣 地位仅次于孔子 由于宋代以后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因此儒学也就被称为 孔孟之道 故选C项 春秋战国时期 宗法血缘制度已经开始瓦解 A项说法错误 仁政 理念一直是儒学的主要思想 排除B项 陆王心学没有成为统治思想 影响没有孔孟之道 程朱理学大 排除D项 1 2 3 3 命题点 中国古代与外国的文化交流 2016 课标全国 41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路线示意图 1 2 3 材料玄奘 602 664 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 西行 求法 历尽艰辛 十余年中 行程数万里 游历百余国 回国后 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 精炼而准确 由他口授而成的 大唐西域记 一书 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 688 763 深明佛学 50余岁时 受日本邀请 发愿东渡 他排除千难万险 历时12年 经6次努力 最终到达日本 鉴真东渡 对日本的佛学 建筑 雕塑 医药 艺术乃至日常生活 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 中华文明史 等解读材料 提炼出一个观点 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 加以论述 要求 写出观点 观点合理 明确 史论结合 答案 解析 1 2 3 答案示例 观点 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论述 中国古代的火药 指南针 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 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 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 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 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 1 2 3 1 2 3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主要考查古代中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 首先 结合材料归纳观点 根据材料提供的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可得出中国的对外交往推动了世界的发展 其次 要抓住题目中 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 加以论述 因此在寻找史料的时候要紧扣确立的观点 并且不能找材料所叙述的史实 最后 在论证时 要做到史论结合 如本题在表述时要列出中国的四大发明是如何推动世界文明发展的 切忌只罗列史实 评分要求 所提炼观点明确 合理 必须源于材料 论据准确 史实引用合理 须为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 论证充分 逻辑严密 表述清楚 待考视角 1 命题点 宋代儒学的哲学化 2017 保定一模 28 宋朝 理学家以思辨性的哲理否定了先前儒学较为粗糙的 天命 观和 天人感应 神学目的论 完成了自宋初以来思想家们致力于建立一种直接把宇宙本体论与儒家伦理学统一起来的哲学体系的尝试 宋代理学这一 尝试 A 实现了道德 礼教与生命信仰的合一B 使 四书 五经 处于同等重要地位C 使理学背离了世俗化趋势D 表明儒学对其他文明的排斥 1 2 3 4 答案 解析 解析根据材料 一种直接把宇宙本体论与儒家伦理学统一起来的哲学体系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现了道德 礼教与生命信仰的合一 故A项正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四书 五经 是中国儒家经典 合称 四书五经 材料并没有体现二者地位平等 故B项错误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理学发展后期逐渐出现了世俗化趋势 故C项错误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理学融合了佛道思想 故D项错误 1 2 3 4 2 命题点 宋代儒学的世俗化 2018 泉州高考适应性练习 26 唐代女服的主要特征为风华美丽 不拘一格 个性突出 宋代女服一反唐代时的绚丽开放 呈现一种内敛拘谨而又不乏淡雅精致的风格 这一变化反映A 理学的道德观念日渐普遍化B 宋代治国理念发生根本变化C 商品经济发展 生活水平提高D 工商市民阶层日益发展壮大 答案 解析 1 2 3 4 解析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思想较为开放 所以女服也不拘一格 而宋代随着理学的兴起 理学家提倡的三纲五常等道德观念逐渐普遍化 女服也随之变得内敛拘谨 故A项正确 南宋以后理学才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故B项错误 商品经济发展 生活水平提高 社会风气应该更为开放 女服不会变得内敛拘谨 故C项错误 市民阶层壮大 女服应该更加世俗化 而不是内敛拘谨 故D项错误 1 2 3 4 3 命题点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下的文化世俗化宋元话本中的人物形象突破了百姓遥不可及的才子佳人 将相游侠 包括工匠 店铺伙计 商人 作坊主 婢妾 吏卒 僧侣 妓女 媒婆 盗贼等 话本人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A 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B 士 为首的价值观念被打破C 社会教育逐步得到普及D 市民阶层壮大 世俗文化发展 答案 解析 1 2 3 4 解析中国古代的封建等级观念是封建经济与政治决定的 伴随儒学确立为统治思想 封建等级观念是不断加强的 故A项错误 其民分士 农 工 商四等 宋元话本中的人物形象突破了百姓遥不可及的才子佳人 将相游侠 并不意味着 士 人地位下降 故B项错误 宋元时代演讲故事所用的话本 并不能说明社会教育逐步得到普及 故C项错误 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展 市民阶层壮大 并推动文化的世俗化 故D项正确 1 2 3 4 4 命题点 宋代理学的时代精神唐末五代 对关羽的信仰主要限于民间 故其社会地位并不高 入宋以后 宋朝皇帝封关羽为王 立庙祭祀 与宋对峙的金朝也下令重修关庙 关羽神灵的社会地位迅速提高 这反映出A 时代精神与儒家思想的结合B 小说繁荣促进关羽形象普及C 理学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D 民族融合推动了民间信仰变革 解析宋金对抗的时代要求 借助民间信仰 融合理学对人格的塑造 使关羽信仰官方 民间地位迅速提升 故A项正确 1 2 3 4 答案 解析 课时作业 一 选择题1 2017 内江五模 26 朱子家训 中有言 读书志在圣贤 非徒科第 为官心存君国 岂计身家 材料体现了A 宋代士人的道德观念增强B 人臣为君父的 忠 的理学思想C 朱子强调社会责任感D 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对读书人的科举态度有所影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读书志在圣贤 非徒科第 为官心存君国 岂计身家 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故C项正确 答案 解析 2 2017 张家口二模 25 河南程氏遗书 卷二载 二程 昔见周茂叔 周敦颐 每令寻颜子 仲尼乐处 所乐何事 理学家重视 孔颜之乐 意在A 追求以仁为核心的主体自由B 发扬 格物致知 的治学精神C 弘扬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D 重新构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体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解析 解析理学家重视 孔颜之乐 的目的在于追求一种精神上以仁为核心的自由与享受 故A项正确 孔颜之乐 是一种精神追求而不是治学精神 故B项错误 孔颜之乐 是对儒家思想精神的弘扬 而不是理学 故C项错误 D项过于宽泛 故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2017 德阳三模 26 宋代理学家指出 孔子周游列国 颠沛流离 困厄万端 颜渊一箪食 一瓢饮 穷居陋巷 但他们化解了身处逆境引起的外感之忧 便自得其乐 这反映出宋代理学家A 重视人的内在完美B 反对人对物欲的追求C 强调对物理的探究D 忽视道德教化的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解析 解析据材料 化解了身处逆境引起的外感之忧 便自得其乐 可知 宋代理学家重视人的内在完美 故A项正确 材料 化解了身处逆境引起的外感之忧 便自得其乐 反映了宋代理学家在面对困境时注重内在的修养 但并不是反对外在物欲 故B项错误 材料 化解了身处逆境引起的外感之忧 便自得其乐 强调内修而不是探究外在物理 故C项错误 D项与材料 化解了身处逆境引起的外感之忧 便自得其乐 不符 且与史实不符 宋代理学家注重道德教化 故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 2017 泸州三模 26 吴宁 范立舟在 两宋士风述论 中指出 宋代文人士大夫由盛唐时对功名的追求转向对道德精神的弘扬 为国家效力的自觉性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空前强烈 这反映了宋代A 程朱理学的影响突出B 国力贫弱 政治黑暗C 国家统治思想的转变D 文化教育事业日益普及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宋明理学强调儒家学子应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故A项正确 宋朝政治黑暗材料未体现 故B项错误 宋朝统治思想仍是儒家思想 故C项错误 文化教育事业普及与社会责任感不直接相关 故D项错误 答案 解析 5 2017 洛阳一模 4 下列是某学者整合的关于宋代的主要资料 由此可见宋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A 注重 以文治国 B 中央集权加强C 冗官现象严重D 理学影响深远 解析材料中的 宰相须用读书人 对先贤哲人的重视 要求武人读书 等都体现了宋代注重 以文治国 故A项正确 材料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到官员的增多 故C项错误 材料与理学无关 故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 2017 毕节一模 25 朱子说 未有天地之先 毕竟先有此理 这说明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A 从政治需要出发B 从天人关系出发C 从万物本原出发D 从人的本性出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解析 解析董仲舒从政治需要出发来解释伦理纲常 故A项错误 材料说明的是天地和理的先后关系 与天人关系无关 故B项错误 朱熹认为理先于天地存在 说明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故C项正确 材料未提及人的本性 故D项错误 7 2017 淮南一模 27 宋代是雕版印刷术的黄金时代 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 全国出现了福建等三大印刷中心 这种状况表明A 经济重心南移到珠江流域B 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C 选官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D 手工行业分工呈现精细化趋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的发展 说明了印刷技术的进步 材料中 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 说明了社会的进步 印刷术的发明 书籍的生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所以说技术进步会推动社会发展 而社会发展也会促进新的技术产生和发展 故B项正确 8 2018 重庆一模 26 北宋时 民间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 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民间 教坊乐工 每得新腔 必求永 柳永 为辞 始行于世 于是声传一时 这说明A 宋词只在民间流行与发展B 宋代文学日益商品市场化C 宋词婉约派占据主导地位D 文学平民化 世俗化的趋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宋词只在民间流行发展说法绝对 故A项错误 材料未反映宋词商品化 故B项错误 材料只说必求柳永为辞 柳永虽为婉约派代表 但只是声传一时不能说占据主导地位 故C项错误 据材料中 民间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 教坊乐工 每得新腔 必求永为辞 可知宋词适应了市井生活 也反映了文学平民化 世俗化的趋势 故D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 据 书林藻鉴 卷九记载 宋四家 蔡胜在度 苏胜在趣 黄胜在韵 米胜在姿 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 正确的是蔡襄书法苏轼书法黄庭坚书法米芾书法A 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B 体现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样C 表现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D 标志着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宋四家 蔡胜在度 苏胜在趣 黄胜在韵 米胜在姿 说明四人书法各有所长 体现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样 故B项符合题意 从作品中无法直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文人的爱国情怀 故排除A C两项 兰亭序 不仅代表了魏晋时代书法的最高水平 也代表了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 故排除D项 10 2018 镇江一模 有学者认为 宋元以后 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 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 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A 风俗画和文人画B 话本和小说C 汉赋和唐诗D 元曲和杂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题干提到的 文化世俗化倾向 和 高雅文化倾向 是商品经济发展和理学分别作用的结果 风俗画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壮大的需要 文人画是理学发展的结果 故A项正确 话本和小说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故B项错误 汉赋和唐诗不符合时代要求 故C项错误 元曲 杂剧都是市民阶层壮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故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 南宋绍熙年间 四川眉州人程舍人 刻印了王称所著的 东都事略 在目录页上印有 眉山程舍人宅刊行 已申上司不许覆板 的声明 这说明当时A 活字印刷得到推广B 书商版权意识明显C 民间文化市场繁荣D 通俗文学作品普及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材料 刻印了王称所著的 东都事略 表明是雕版印刷 故A项错误 材料 在目录页上印有 眉山程舍人宅刊行 已申上司不许覆板 的声明 表明当时的书商版权意识明显 故B项正确 民间文化市场繁荣材料没有涉及 故C项错误 通俗文学作品普及材料没有涉及 故D项错误 12 2017 济南二模 26 元代出现了许多以卖画度日的街头画家 常借画讽刺时弊 有些画家还直接为通俗小说 剧本等作插图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 中国绘画艺术的繁荣B 中国小说 戏剧的繁荣C 中国城市经济的兴盛D 中国政治的腐朽黑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解析 解析元代的绘画 街头 通俗 反映了世俗文化的兴起 无法说明绘画艺术的繁荣情况 故A项错误 小说 戏剧也是世俗文化的一种表现 不能反映 原因 故B项错误 世俗文化兴起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经济的繁荣 故C项正确 讽刺时弊 作为世俗文化表现形式的一种方法 与政治清明 黑暗没有直接联系 故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二 非选择题1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尝谓三教之大 其不可遗也 行五常 正三纲 得人伦之大体 儒有焉 绝圣弃智 守雌保弱 道有焉 自因克果 反妄归真 俾千变万态 复乎心性 释有焉 宋 智圆材料二所谓致知在格物者 言欲致吾之知 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 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 惟于理有未穷 故其知有不尽也 是以大学始教 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 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 以求至乎其极 至于用力之久 而一旦豁然贯通焉 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 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此谓物格 此谓知之至也 大学章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材料三王阳明 夫人者 天地之心 天地万物 本吾一体者也 生民之困苦荼毒 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 不知吾身之疾痛 无是非之心者也 是非之心 不虑而知 不学而能 所谓良知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对儒学的发展有何影响 答案现象 三教合一 影响 儒学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理学 解析材料论证的结论是 三教之大 其不可遗 这反映了三教合一 影响依据所学知识回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解析 2 材料二主要体现了朱熹怎样的观点 在朱熹看来 认识事物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答案观点 格物致知 目的 穷理 朱熹把探究 理 作为认识事物的最终目标 解析材料中反映出的是 格物致知 应紧扣朱熹 格物致知 作答 其目的在于 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解析 3 材料三主要阐述了王阳明的什么观点 答案观点 天理就在心中 要克服私欲以 致良知 解析注意从材料三中获取有效信息 夫人者 天地之心 天地万物 本吾一体者也 是非之心 不虑而知 不学而能 可知理在心中 人们所要做的是扩充良知 克服私欲 即 致良知 的观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解析 14 2018 张掖一模 41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 东洋近代史 说 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 都市的发达 知识的普及 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 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 因而宋代是十足的 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在 国史大纲 中认为 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 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评析材料中有关宋代的观点 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 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 多角度充分论证 逻辑严密 表述清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解析 答案观点一 宋代是十足的 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经济方面 商品经济发达 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被打破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 商业市镇发展 思想文化方面 儒学复兴 理学兴盛 文学艺术朝世俗化 平民化方向发展 印刷术 指南针 火药的发明应用最终完成 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顶峰 观点二 宋代是积贫积弱的朝代 宋代民族政权并立 辽 西夏 金威胁着两宋安全 宋初由于过分集中军权导致军队战斗力不强 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失利 两宋政府通过签订屈辱和约换取边境安宁 宋代虽然经济繁荣 但宋初的制度革新导致了 冗官 冗兵 冗费 的局面 财政入不敷出 民富国不强 虽经王安石变法也未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观点三 赞成材料中的两种观点 答案为参考答案一和参考答案二的综合 观点四 不赞成材料中关于宋代是十足的 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的观点 西方文艺复兴时代 西欧国家在非洲 亚洲 美洲进行殖民扩张 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 同时 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反封建 反教会 建立资产阶级文化的文艺复兴运动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总之 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是欧洲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迈进的时代 而宋代虽然商品经济获得突破性发展 儒学复兴 文学艺术和科技也有极大发展 海外贸易兴盛 但并没有产生资本主义 不具备社会转型的特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观点五 不赞成宋代积贫积弱的观点 宋初采取一系列措施 结束了自唐中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加强了中央集权 宋代自960年建立到1279年灭亡 历时300多年 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被打破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 商业市镇有较快发展 宋代与亚洲 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 商税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较大 儒学复兴 理学兴盛 文学艺术朝世俗化 平民化方向发展 印刷术 指南针 火药的发明应用最终完成 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顶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提炼出两个观点即 宋代是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和 宋代积贫积弱 可以就这两个观点进行论证 也可以就其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进行评论 既然为评论就包括赞成这种观点也包括不赞成这种观点还包括部分赞同这种观点 然后就其中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证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