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三八主题征文5篇

上传人:花红****零 文档编号:566522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香三八主题征文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书香三八主题征文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书香三八主题征文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书 香 三 八 主 题 征 文 5 篇【篇一】每次打开书,扑鼻而来的总是墨韵的香味。我爱这香味,在我心中,它是独一无二、无可比拟的,因为它不仅让我知人性、明事理、辨是非,更滋养了我的灵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琅琅上口、家喻户晓的三字经,陪伴了我之后又成了儿子书包里的常客。这本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的书籍,不仅是我和儿子玩背书接龙游戏的工具,也是我们共同的国学启蒙老师,更是增强我和儿子母子情感的纽带。“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草与水同色的春日,我循着朱自清先生的脚步在悠悠东风中漫步。感谢朱自清先生的春,不仅让我欣赏到一幅幅鸟语花香、万物复苏的画卷,更激起了我内心对自然、对生活充满生命希望的感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炎炎夏日,诵读周敦颐先生笔下这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感觉字里行间仿佛有暗香浮动,先生笔下那些亭亭玉立的莲花跃然于心,成为无数人和我激励自己洁身自好的榜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对所有经受着别离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在那些因为工作背井离乡,上不能孝敬父母,下不能陪伴幼子的日子里,是这首水调歌头一直陪伴着我,慰藉了我对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没有谁的人生之路是一帆风顺的,生活和工作中总会遇到挫折与困难。每当遇上挫折和困难的时候,我总会找一个僻静的角落,捧一本书静静翻阅,让浮燥的心情沉淀下来之后再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感谢我所看过的每一本书籍,它们无声的伴我一路前行。在我茫然无措、心浮气燥的时候是它们让我冷静下来,正确的去对待和解决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书籍是我的良师益友,它不仅赋予我智慧与快乐,教会我做人做事的道理,更让我在文字的熏陶下逐渐向一个完美的自己靠拢。读国学,让人明理,读历史,让人明智。一本书一种墨韵,文化的精髓与传承就在这不同的墨韵中散发开去。阅读这些诗词文章,仿佛能感受到古往今来那些诗词文学大家的心跳和呼吸,以及他们笔下尘封千年的灵感和墨韵。时间在变,思绪在变,连接着过去未来的书香墨韵不会变,我对墨韵的喜爱也不变。不管时光匆匆来去,我欣喜,每时每刻都有一种墨韵相伴,就在那些字里行间,散发着香味的墨韵正无声地滋润着我的灵魂。【篇二】书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是解答人生疑惑的题库,是彷徨时找寻依靠的港湾。人生来所知所感是非常有限的,读书成为提升自我见识,开阔视野的极佳途径。人时常回顾过去,总会发现过去的自己多么幼稚和无知,可见未知的世界多么智慧、通透且遥远。人常常会感到迷茫或是焦虑、不知所措,其实原因可能是自己知道的太少,以至于面对自己的欲望时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时候不如沉下来静静的读几本书,让心静下来,静能生慧,知识能带来答案。最近,刚开始看毛泽东读书笔记,开篇就让我受益匪浅,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学习伟人的读书方法,生活方式,对问题的理解思维等,初看就让我明白读书不是随随便便的读,想怎样就怎样,是有一定的方法,还需要坚持和勤奋。我总结了对自己有益的几条,以此勉励自己要好好读书,把书读到底,学以致用。读书的重要性在文中有言:就领导层来说:刘少奇的理论修养很高,这与他勤奋读书有关,始终在一线日理万机的周恩来从来不放松读书,这从他 1xx3 年 3 月 26 日给毛泽东的一个报告中可以看出:“凌晨读史记.汲黯.郑庄列传 及太史公云”,深有所感,愧未能及。朱德的名言是:“做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了。”董必武是有名的饱学之士,他在自寿诗中常常谈读书之事:中国共产党领导层把读书学习当做一种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来看待的。(摘毛泽东读书笔记第 18 页)看这一段深有体会,作为普通党员,怎么可以固步自封,不求进步,放任学习,我们再忙,忙不过国家领导人,再有学识,高不过国家领导人,他们都不放弃学习,坚持常学常新,不断反省,自知之明,我们怎能不这样去做。国家领导层站在为人民、为国家的高度,充分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我们作为普通党员,应该站在自己工作岗位的角度,对工作负责,为更好的做好工作而努力学习,提升业务及理论知识。充分加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为创造更美好的社会做好自己这份努力。对家庭负责,充分学习知识,避免因自己的短识作出不恰当的判断,一个家庭要有长远的目光和正能量的思想,才能长久延续下去。读书的作用,根本是学以致用,陶冶情操在文中毛泽东言:“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所谓运用,就是通过阅读来解决个人或社会实践的需要。(毛泽东笔记第 7 页) 毛主席的一生不同的阶段学习目的不同,读书内容也不同。我个人常常犯一个错误,经常会丢失了自己读书的目的,看着看着就从心所欲了。所以通过这个我意识到,书籍的范围不能太大,根据自己的工作和业务、个人爱好有方向的选择自己要看的书。同时针对这一阶段的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分类看书。在工作上应该加强政治学习就要多看相关类型的书。自己业务为了得到提高和完善,可以加强业务类的书籍精读。这样就能达到读了马上能用,在实践中不断重复自己的所看、所读,这样的知识就能变成自己的,能长久保存下来。有些书籍读起来难免会有些累,可以看看怡情的书籍,陶冶情操,背一些诗词,消遣养心、增智达情;读一些史书,开智明心。离开读书的日子会多么枯寂,读书的作用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时间的沉淀,日积月累。读书的方法毛泽东 1938 年 3 月 15 日在“抗大”的演讲中提出:我看这个攻字是有大道理的,就是把书当敌人看,一字一句的攻读。”攻读的目的,是对知识精通探底。对此,毛泽东 1939 年 5 月 20 日在中央干部教育部召开的学习运动动员大会上做过解释,他说:“学习一定要学到底,学习的最大敌人是不到底。”自己懂了一点,就以为满足了。攻书到底之法,在挤和钻,一遍一遍地用心去读。(毛泽东读书笔记第11 页)我们最大的敌人是读书没有攻的意志,读书不愿意吃苦,图轻松。我们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攻到“底”的精神,没有到“底”,只是五十步笑百步,我想我是必须要克服这个问题,攻到“底”。攻到底的方式,具体表现在:对经典的和重要的书反复读、精读。反复读可以是间隔一到两个月重新反复读。对待重点内容要做文摘,做标注,重点内容要背诵,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对待一般的文章可以采取泛读,做好标注。对全文内容做好自己的总结,对较好的文章段落要用自己的语言做好归纳。以上是自己浅显的读书笔记,作自勉。不足之处,望指正!【篇三】在中国诗词大会上,若西姑娘评价董卿时说:“美人当以玉为骨,雪为肤,芙蓉为面,杨柳为姿,更重要的是以诗词为心,这样才美得清新隽永。”诚如人们所说的:“ 若有诗书藏在心 ,岁月从不败美人。”韶华女子身体发肤之美,是父母给的,20 岁后的气质、神韵、境界之美是自己修的。读书能滋养人的优雅,“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读过的书会潜在你的气质里,在谈吐与胸襟的无涯上。毕淑敏说:“我喜欢爱读书的女人,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使女人铿锵有力; 书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飞翔 ;书不是万能的,却使女人千变万化。”譬如林徽因,集美貌才华智慧于一身,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传奇。是供万千人仰望的绝世女子,林徽因之所以活成许多女人想活成的样子 :优雅、睿智、能力强,这些得益于她灵魂氤氲着书香。她说:“身体不过是装饰 ,唯有灵魂可以自由带走,不需要给任何人交代。”读书使人快乐富足。孟子说:“ 君子三乐: 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一乐天命也,后两乐可以自己左右。“兴贤育德,责在师儒。”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是可以通过读书获得后面两乐。若语文老师是位博学雅识者,是位有品质的爱书人,教材之外还馈赠丰富的课外阅读,那孩子是何等有幸。也许这阅读并未在考试中立竿见影,等他成年之后他的人生走出了足够远时,他会朝自己的语文课投去感激的目光!“才华馥比仙,气质美如兰。”一个爱读书的语文老师打开一本书,便引领孩子打开通往世界的一扇窗口。书卷味总能抵住流俗气,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向上向善,“惟书有色艳于西子,惟书有华,香于百卉。”从来读书长精,老师应与书籍终身相伴,学生定会与书终身相依!师者传道授业,当循循善诱,春风化雨,以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有所浸润,有所收获。正如孔子提醒过弟子人生当如何过:“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天地间一群诗意纯真无忧的人,一群生命在起舞的人,每读之,我总隐隐动容,为这天赐的零成本的欢愉所感染。这样的人生也许正如海德格尔所说的“诗意地栖居“吧!读书使人智慧,读不同的书,能实现人生的不同价值。读书的女子,作为母亲,因为自身爱读书,孩子耳濡目染 ,也会传承阅读的好习惯 。母亲在孩子的亲子阅读中能给予孩子强烈的亲密 ,又能在孩子成年迷茫无措时,拨云见日 。既不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也不会让孩子觉得成年窒息。“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达,读汉文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大家所熟识的宋氏三姐妹,庆龄爱国万民景仰,美龄爱权呼风唤雨,蔼龄爱钱富甲天下。这依傍于她们的父母主张眼睛最好用于阅读。 读书让人眼界开阔,从而淡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有些旅程是用脚步去丈量的,但更多的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的,是用心灵去丈量的,还是阅读才可以抵达的!即便物质清贫,也可 有“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情怀;即便“命寄江湖之上 ”,也会有 “吾心安处是吾乡“的坦然。因为精神富足,虽身居陋巷 ,也不改其乐。 “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诚如杨绛先生所说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朗朗清气永留存!爱读书的女子 ,凭世事喧嚣手捧书本,依然仰望星空 ,任物欲横流心装情趣,依旧田园诗意! 读书使人豁达,以至强大。“夫人之相与,趣舍万殊,静躁不同。书能让人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我们孜孜以求的内心强大,以为要什么人赐予或帮助才能达到的境界,其实恰恰源于自己,源于书本。“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没有人能承诺我们一生岁月静好,没人能勾勒出命运的风刀霜剑,然而外界虽不能把握,内心却可以调适。读书让人平和简静,亦是对自己思想的升华,境界的提升。“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在简陋的环境中,居里夫人安贫乐道,陶醉于物我两忘的精神幸福中,因为心安性定,居里夫人才能做到宠辱不惊,才会不为盛名所颠倒,成为我们心中真正的女神。因为读书我们的人生才会达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境界。“天地一逆旅,光阴如过客。”纵使如花美眷,终抵不过似水流年,纵使美人迟暮相逢应不识,纵使洗尽铅华,灵魂氤氲书香的女子也会粗衣布服不掩芳华气韵。书香相伴的人,依然记得:太阳升起,万物明亮。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篇四】前些天我非嚷嚷着要母亲大人和我一起回家采茶,不想因此导致母亲大人把手给摔伤了,留她一个人在家我不放心,便带她来到我这里,也方便我照顾她。我平时工作忙,看她一个人闷在家,心里挺内疚的,心想着明天刚好有假可以陪她去看日出,便和她说了这个想法,她欣然接受了。其实更多的是我想去看日出,我喜欢看日出,尤其喜欢站在山顶一览众山小迎接清晨第一缕霞光的感觉。我开始筹划明天的日出之旅,我查了一下太阳升起的时间,我们约定好早上五点起床骑摩托车出发去登山,想赶在太阳冒出地平线之前到达山顶。三月的早晨,寒气逼人,五点起床的确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我在梦与醒的边缘苦苦挣扎,恍惚间想到有人曾说过人生的三大遗憾,其中之一便是不能坚持选择,我若是第一步都没能迈出那就不是遗憾而是羞愧。“垂死梦中惊坐起,只因想去看日出”,我不能因为这么一点小困难就放弃。果断起床洗漱、穿好大衣、跨上摩托车,带着老妈出发了。不巧,刚出小区爆表的 Pm2.5 迎面而来,顿时我们感觉呼吸窘迫,视线模糊,还好大清早,路上车辆稀少,我寻着记忆中的路线一路向前,越往前走,雾越浓,霾越深,温度越低。我的手指已冻僵,衣服被雾水浸湿,额前的头发也在冷风中拧成了结,雾水已在镜片上淌成了河。我心里有些发怵,天气如此恶劣,不知道前面会不会发生什么糟糕的事情。天气预报还真是一本正经的瞎胡说,说好的大晴天呢。继续前行,视线模糊得我已经辨不清前方路口的红绿灯了,我开得很慢很慢,生怕没看清路会撞上别人。记忆中过了桥就差不多快到山脚了,直径向前。终于过了桥,我有些小小的激动,我心想总算是看到了希望。再往前,走进了一个村子,依然没看到山的影子,母亲大人开始对我走的路线有些质疑了,怀疑我应该是走错了路。向村子里早起的人打听了一下,果然错的离谱,我们连方向都走反了。到达这里已经花一个小时,又得返回去重走,时间上可能来不及了,我的内心近乎崩溃。此时母亲大人开始对我有了抱怨:这么冷,我说多睡会儿,你非得拉我起来,今天雾又大,你能看到什么?还走错了路,现在我们调头回去,下次暖和了再来,不然会冻感冒。调头是肯定的,但是究竟是回去还是去山上,我开始犹豫了,一是因为天气实在太恶劣;二是看不到路标,我不确定能不能找到去山顶的路;三是害怕老妈会冻感冒。我开始纠结也开始内疚。都走了那么久吃了那么多的苦,就这么回去,实在不甘心。想起袁枚在新正十一日还山中说到:“莫嫌海角天涯远,但肯摇鞭有到时”。只要能坚持,肯付出,一定就能看到最美的风景。最后一个路口我选择了右转,选择了山的方向,我不是要一意孤行,只是不想半途而废,想要看到最美的风景总会有些挫折,欲速则不达。我说服了母亲大人,我们冒着雾霾向着山顶而去。没想到越往前雾霾越大,这条路大概走了快半个小时,前不见路,后不见人,怕母亲大人再次抱怨,也不确定还要走多久,我有些后悔自己的坚持,心里开始打鼓,现在真是进退两难。快七点了,估计我们赶到山顶太阳也早就出来了,更有可能今天根本就没有太阳。老妈说她膝盖骨里面都冻得疼了,我能感觉到她全身在瑟瑟发抖,实在于心不忍。倒不心疼自己来回花了四个小时白白受冻,我只怕如果再坚持半个小时就能到达山顶,就能看到美丽的日出,而如果半路折返,我会因为没有坚持到最后而与日出擦肩而过,心里肯定会留下遗憾,这一早上我真的演足了内心戏。这时对面刚好来了一个路人,停下车打听一番,她说前面过桥就离山脚不远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看到了光明。过桥右转后,前路还是不太明朗,我还是一路不安,一路惶恐,直到山脚我们中途又走错了两次。终于进山,一路盘山公路直到山顶,我们走到山腰时太阳就已经透过云层照进了树林,林海中点缀着一树一树的野花,叽叽喳喳的鸟叫和簌簌的风声,伴着摩托车的轰鸣,整个山林格外的安静。到达山顶以经是八点多了,如同进入仙境,半遮半掩的朝霞似娇羞的美人犹抱琵琶半遮面,山谷中满是荡漾着的雾气。呼吸着林间的新鲜空气,顿时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转头,我看到了母亲大人微微扬起的嘴角,我知道我的坚持是对的,而且还有意外的收获。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几米那句“只有在最深的绝望里,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要不是今天这么大的雾霾,又怎么会看到如此亦仙亦梦的景象呢【篇五】想来“幸福”这个词对我来讲实在遥不可及。对一个女人来说本就处在更年的“多事之秋”,难的是不仅上有两位耄耋之年的老人需要赡养,更让人难以启齿的是,年仅 15 岁的儿子因重度抑郁症徘徊在生死的边缘。我是家中独女,亦是家中唯一的“顶梁柱”,每每看到风烛残年的父母那颤颤巍巍、一步三摇的艰难步履和儿子郁郁寡欢、愁容不解的脸孔,让这个为人女、为人母的我情何以堪?所以,我一直觉得我是“幸福”的绝缘体,快乐之光照不到我的内心深处,让我写这个感悟,怕是只能对幸福“吐槽”。芸芸众生不断追问“情为何物?”,没有谁能参得透、说得明、悟得清。但幸福和快乐又是什么?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但我更觉得,快乐是选择,幸福是感知!天涯何处无芳草,人生无处不选择!只有选择快乐的心态,才会感知幸福的点滴。其实我更相信,快乐不是一种性格,而是一种能力。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最使幸福可望不可及的,莫过于有意寻求幸福。美国哲学家杜威曾叙述过他是如何寻找幸福的。他先从知识里寻找幸福,得到的只是幻灭;从旅行里寻找,得到的只是疲惫;从财富里寻找,得到的只是斗争与忧愁;从写作中寻找,得到的只是劳累。然而有一天,他在火车站看见一辆小汽车里坐着一位年轻的妇女,怀里抱着一位熟睡的婴儿。一位中年男子从火车上下来,径直走到汽车旁。他吻了下妻子,又轻轻地吻了婴儿生怕把他惊醒。然后,这一家人开车离去。这时,杜威才惊奇地发现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并从此懂得:生活的每一正常活动都带有幸福,只是我们没有感知到而已。其实,幸福就像猫的尾巴,当你追逐它的时候,你却永远都抓不到它;但如果你不理它,你走到哪里,尾巴就随你到哪里!幸福不是我们刻意追寻的目标,而是我们到某些地方、遇到某些人、做了某些事后,“追随而来”的副产品,是“蓦然回首”身在其中的感受。因此,对很多人来说的“不幸”,只要选择换个角度去看也许就不再是苦痛。虽然身处“多事之秋”,但至少不是绝症,比起年纪轻轻就罹患绝症的人要幸福多少?!父母虽然高龄,但至少我还有尽孝的机会,比起“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心痛要幸福多少?!孩子虽然闷闷不乐,但至少我还能积极寻求医治的办法,比起那些还在绝望中苦苦挣扎的母亲要幸福多少?!所以,快乐在于选择,更是“操之在我”的主动掌控。我们不是人生的乘客,而是司机,我们决定自己的方向。在拥抱快乐一书中,看到这样的话:最美的女人就是受伤后,任凭痛苦的波涛在心中汹涌澎湃,她依然还能唱得出笑得出,一脸的从容,化痛苦为力量,变失败为经验,把淡定写在脸上,把忧愁埋在心里。阅历能让她更显智慧,经历过痛苦的淡定神情能让她更加妩媚动人。是呀,女人的坚强不过如此,女人的伟大不过如此。这样的女人有大海一样的胸怀,这样的女人有非常人的智慧。犹如一把盐如果撒在一杯水里,味道会很苦;而如果撒进一池泉水里,水依然会甘甜;在很多时候,人生的痛苦就如同这些盐,数量是一定的,那么承受痛苦容积的大小决定了痛苦的程度。聪明、乐观、坚忍的女人会选择扩大你的“容量”和“容积”,学会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以后,就没有什么苦痛能击得倒你,没有什么艰难能压得垮你,以一颗强大的内心和周身散发出来的正能量,来影响你身边的每一个人,领悟快乐幸福的真谛。网上曾流行这样一句情话:你看不看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想不想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爱不爱我,我就在那里,不离不弃。其实,幸福何尝不是如此,不管你是否感知得到,幸福就在你的身边,并未走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