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四首-题临安邸教案 浙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664599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四首-题临安邸教案 浙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四首-题临安邸教案 浙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四首-题临安邸教案 浙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四首-题临安邸教案 浙教版教材分析:题临安邸是一首政治讽刺诗。是作者林升看到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然而南宋朝廷却一味苟且偏安,寻欢作乐,为吐心头的愤恨,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而题写在墙壁上的心里话。诗的头两句抓住临安城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触景伤情,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后两句是诗人进一步感概,一语双关,剑指南宋统治阶级。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设计理念:因南宋朝代离现在久远,对当时的情况孩子们都不理解,所以,我在设计时紧紧围绕“诵读和情感”两条线索展开,期间穿插时代背景,最终为“感自诵读来,情自心中发”奠定基础。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体会重点诗句的情境,在反复诵读,合理想象,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境,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受到心灵的熏陶。 3.在诵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尝试通过诗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学过程:一、看图想象,引出课题 1.多媒体出示“醉”的篆书体。 2.仔细观察,放飞思想,你想到了什么? 3.是呀,我为什么写“醉”呢?我们一块看大屏幕。(出示题临安邸范读) (此环节是抓住古诗的要旨,通过对“醉”字观察、思考提出问题,为初步解读古诗提出要求。)二、通读全诗,初步了解 1.自由读诗,结合注释了解诗意,可以进行交流。 (1)学生自由读诗,理解,交流。 (2)进行简单汇报,及时评价。(指导熏、邸的书写) 过渡:通过读、交流就基本掌握了古诗的大概意思。但你们了解这首诗所描述的朝代背景吗?(请同学回答,教师补充。) 2.了解宋朝历史。 3.指导朗读。(通过醉指导朗读) (在初识古诗时,融入古诗写作背景,便于更好的理解。) 过渡:你们读得相当不错,使我想起了陆游在临终前所作的一首诗示儿。三、对比解读,了解诗境 1.回顾示儿,深入理解。 学生集体背诵,再指名朗诵,回顾意思。 过渡:北方百姓受尽折磨,盼望朝廷的军队早日收复失地,然而这些朝廷的达官贵人却做什么,林升是怎么回答的?引导读诗。 2.讨论交流:朝廷、达官贵人到底在干什么,你从哪看出来的? (1)“暖风熏得游人醉”,这是一副怎样的醉态呀?读着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看来暖风不仅指杭州的气候好,更重要是指达官贵人的吃喝玩乐之风。 (2)在醉生梦死的达官贵人眼里,杭州还是杭州吗?怎么看出来的,说明达官贵人什么问题?(课件播放清明上河图教师解说) (3)诗的第二句是什么句,谁问谁?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焦急?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A、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担忧?我们和诗人一起再问问他们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B、想到这些,我们又怎能不愤慨?我们和诗人一起,指着鼻子问问他们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C、想到这里,我们义愤填膺,帮着诗人大喝一声:西湖歌舞马上休!(板书:休。) (通过细致地分析,抓住醉、杭州与汴州、几时休等进行分析,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悟,从而激发学生读的欲望,达到情感的共鸣。)四、整体对照,感悟诗韵 1.北方的壮丽河山沦陷了,西湖边还是一派歌舞升平、纸醉金迷透过“醉”你感觉那些达官贵人怎样的心态呢? 2.杭州的权贵们在歌与酒的沉醉中昏昏度日,中原的百姓们却在金兵的铁蹄下苦苦期盼、度日如年在“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质问声中,在“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痛恨声中,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 3.是啊,作者是怎样将揭露权贵糜烂生活和饱含愤恨、不瞒的诗歌展现的呀? 4.现在你们明白我为什么一开始就书写“醉”了吗?(整合板书) (通过“醉”“休”体会感情,形成一个感情的冲撞,使两种心态落差加大,突出矛盾,解决矛盾。)五、感情升华,吐露真情 1.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面对水深火热的北宋遗民,面对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说些什么?可以是现代文,也可以是对题临安邸的改写?(自由选择,自由练笔。畅谈体会,随机点评。) 2.教师感言:劝诫诗 山外青山楼外楼,江河破碎驻杭州。 卧薪尝胆兴国运,运筹帷幄复汴州。(给孩子们一个表白自己的机会,是一种感情的宣泄,教师的感言透露出平等的课堂,也是一个延伸。)附送: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只拣儿童多处行 1教案 浙教版教学目标: 1.能分辨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2.学会“颐”“匣”“纽”“旺”“肢”5个生字,理解“成千盈百”“座无隙地”等13个词语的意思。 3.领会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珍惜美好春光,珍惜少年时代,努力学习和锻炼身体。 教学重点:分辨课文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教学难点: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准备:录音、灯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教学过程:1.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讨论:按地点的转换来写。 找出课文中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路过颐和园,知春亭畔,玉澜堂。) 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正确书写带点的字。 颐和园:左边不是“巨”,“”有7笔,书空。 (2)读准带点的字。魔术匣()子。 (3)理解词语,先解释带点的字。 成千盈百:盈,超出。形容极多。 座无隙地:隙,空隙,空闲。全坐满了,没有一点空的地方。 4.布置作业。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深入学习第1、2、3段,分辨事物和联想。 教学过程: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听录音。 (2)分辨第一自然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用“”划出联想,用“”标出见闻。全班讨论、交流。 (3)自由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交流,说说理由,品读,体会。(特别是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想象奇特,使人惊叹不已。) (4)理解两句诗的意思: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先解释:“解”“何在”“拣”的意思,再说说自己对两句诗的理解。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第3自然段,找出作者联想的句子。(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理解这句的意思。(形容小朋友充满了活力。) (2)这一段还怎样写儿童的神态动作?找出来读读议议。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找出联想的句子,反复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2)熟读第6自然段。 (3)为什么说“花也和儿童一样”? 4.总结。 配乐朗读课文。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第四段,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学过程:1.学习课文第四段。 (1)齐读第9自然段。 (2)把“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这个双重否定句换一种说法。 (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 2.领会中心,全文总结。 (1)完成课后第3题,领会文章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重点写春还是写儿童?(两者都写了,相互交融。) 第(1)、(3)都停留在表面,只有(2)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2)放重点段朗读录音,训练朗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