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考卷.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661651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考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9年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考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9年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考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考卷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下画“-”(2.5分)跋涉( p b)应战(yng yng)情不自禁(jn jn)执著(zh zhu) 瑰丽(gu ku) 二、用划去不正确的读音、汉字。(2分)鲜为人知(xin xin)(饶 、侥)有趣味好逸恶劳(w )见(微 、徽)知著三、我会运用古诗名句。(4分)当你发觉邻居家孩子迷恋上网无心学习时,你会借用古诗规劝他 ;当你想表白自己做人的志向时,你会吟道: ;当你要表达对朋友的思念时,你会借用名句: ;在毕业留言册上,你会写一个对偶句来激励同学刻苦学习: 。4、 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解释带点字。(4分)毫不畏( ) 北( )大泽 ( )弓搭箭 随心所( ) 五、“孙建军、解小东、李明”参加民主选举,这三个人的姓名按姓氏笔画 排列依次为 ;按姓氏音序排列依次为 。(3分)六、用“传”字组成不同的词语进行填空。(2分)( )疾病 ( )命令 ( )经验 ( )火炬七、根据句子意思写词语。(2分) 1、拾到钱财不藏起来据为己有。( )2、形容心中愉快,满面笑容。( )3、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4、高兴得过分了就转化为悲伤。( )八、按原文填空。(14分)1、那人身材 ,头戴 ,身穿 的铠甲,腿上包着 ,肩上扛着 ,枪杆有织布机的机轴那么粗。2、 大禹不怕 ,不畏 ,带领人们 。夏天,山石被晒得 ,大禹 ,仍然不停地干着;到了晚上,还要对付 的袭击。冬天 , ,大禹 地挖着冻得坚硬的土地,手都 ,可他 ,稍稍休息一下,又干了起来。3、 商鞅“ ”一事在全国上下引起很大的 。他不但 , 形象,而且为 。4、 老人的话让我 。这时,我才意识到黑大哥 。因为公德他 ;也因为公德,他 ,因为我 。他用这种 ,让我 !九、按要求写句子。(9分) 1、狄仁杰是我国唐朝的一位执法如山,断案如神的好法官。缩句为: 2、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译为现代文是: 3、人是要死的,难道死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改成陈述句: 4、父亲回答说:“因为你还没有长大,还不懂得什么是完美。”改为转述句: 5、高粱成熟了,红红的,稻穗弯弯的黄黄的。改成拟人句: 6、李老师推开门走进来。(仿写一个连动句): 。7、有没有坚强的意志,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在原句上改错)8、这个人说话如同 ,又快又亮。(填上合适词语,使用使句子构成比喻句)9、请你为四川地震拟一条募捐标语: 。十、在括号里填出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5分)1、昨天下雨时,雷声非常大,把我的耳朵都快震聋了。( )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3、内操场的香樟树静静地站在那里,倾听着教室里传出的读书声。( )4、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学生是祖国的花朵。( )5、敬爱的总理啊!难忘你那爽朗的笑声,难忘你那矫健的身影,难忘你那光明磊落的胸怀,难忘你那鞠躬尽瘁的一生。( )十一、调整下列错乱的语句,在括号里标出序号,并回答问题。(4分)( )中午,当他们吃完午餐后,每个人都把吃剩下的饮料罐、面包纸等一一捡起来,丢进垃圾箱,无一遗漏。( )那位老师说:“我们常常教育学生,来到公园,除了脚印,什么东西都不要留下;除了美景,什么东西都不要留下。”( )有一次,我在加拿大看到一群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公园去秋游。( )我和带队老师交谈,赞扬他把学生教育得好。( )当他们离去后,草坪依然像没有人活动过一样。( )我听后真诚地说:“你们真是教育有方!”“我”对老师的话的理解是: 十二、阅读 (8分) 为了维护当时的法律制度,狄仁杰甚至敢于犯颜直谏。这年秋天,一个叫权善才的将军误砍了昭陵上的柏树。唐高宗勃然大怒,准备严惩权善才。狄仁杰上书皇帝,说明按律令应该免除权善才的职位,但高宗认为免职的处罚太轻了,下令立即处死权善才。狄仁杰坚持说此人罪不当死。高宗生气了,板着脸说:“权善才砍了昭陵上的树,是陷我于不孝,必须杀他!”大臣们一看皇帝生气了,都用眼色示意狄仁杰别再说了。狄仁杰却依然据法力争道:“哪有所犯的并非死罪,就下令判处死刑的呢?如果刑法这样没规矩,岂不是让天下百姓手足无措吗?现在陛下为了昭陵的一棵柏树就要杀掉一位将军,那千年以后,人们会把陛下看成什么样的皇帝呢?这就是臣不敢奉陛下的命令杀权善才的原因,臣不能陷陛下于无道啊!”高宗听了,觉得有理,便收回成命,免了权善才的死罪。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1分)犯颜直谏 手足无措 2、缩写下面的句子。(1分)(1)一个叫权善才的将军误砍了昭陵上的柏树。 (2)这就是臣不敢奉陛下的命令杀权善才的原因。 3、这段话的中心句是: 4、细读狄仁杰据法力争的一段话,你认为他的话里包含了几层意思。(2分) 5、从这个故事里,你感受到狄仁杰怎样的品质? 十三、读下面的古文名句后回答问题。(3分)(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罔:蒙蔽、疑惑;殆:迷惑(2)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注过:过失、错误1、这两句话中的“子”是指: (填人名)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 。2、过两句话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深刻的道理。第一句话告诉我们: 第二句话则教育我们: 。 十四、伞的故事(12分)小巷深处,涌出许许多多的伞,红的、黄的看见伞,我便想起我小时候的一把油布伞,想起母亲,心里涌起一种温暖的感觉.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怕遇上下雨天。冷不丁半路上下起了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我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娘摸着我的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却说:“娘,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娘沉思良久,最后一字一句地说:“买,咱买一把。”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月,家里的生活十分jin nn( ),队里的收成不好,全指望娘织卖土布贴补家用,换回个油盐钱,还要给我交学费、买书和本子。她哪能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这天晚上,她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娘织了一夜布。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chn du( )地喊了一声;“娘!”娘用熬红了的眼睛看着我,不自然地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俺不要伞了”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终于有一天,娘从集市上卖布回来,一脸喜气。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喜眉笑目的说:“拿去吧,你要的伞!”“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从此,一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从初中到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熟悉的朋友说我艰苦朴素;不知内情的人,笑我寒酸小气。我不去管它,只是笑笑,却不知,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在我身边似的,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1、根据文中的拼音把词语写在后面括号里。(1分)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1.5分)渴望( ) 体会( ) 寒碜(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1.5分)寒冷( ) 陌生( ) 华贵( )4、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1分)深思良久: 欣喜之余: 5、“她哪能有钱给我买伞呢?”这句话的意思是: 。(1分)6、 “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这句话中“黄油布似的脸”说明,这句话表达了“我” 。(2分)7、 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先写我看见伞,想到母亲;再写 ;接着写 ;最后写后来这把油布伞一直伴随我,多少年我也舍不得扔掉。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3分)8、用“”勾出与文中最后一句话相照应的句子。十五、阅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试题。(5.5分)我的家乡在安宁,那里的人们常在庭院中(载、栽)上惹人喜爱的柿树,我爱家乡的柿树。阳春三月,百花争艳,经历了寒冬腊月的柿树,沐浴着春天的阳光雨露,开始吐芽、抽枝、长叶,并开出了细小的黄白色的花朵。随着夏季的到来,天渐渐地热起来。这时的柿树,枝叶覆盖,舒展开粗枝大叶,像一把巨大的绿伞,为人们挡住骄阳,让人们在伞下乘凉。金色的秋天来了,柿树一(生、身)绿叶悄悄地变红了,青绿的果实悄悄地变成了金黄色。这时的柿树,像燃烧的火炬一样,装点着祖国的山河大地。几经银霜,柿树脱下美丽的红装,留下又圆又大的果实,在秋风中摇摇欲坠,在阳光下露出了诱人的笑脸,仿佛告述人们:快来收获吧!柿子是圆的,成熟的柿子有我们的小拳头那么大。吃起来软乎乎的,果肉像蜜汁那样甜,可口极了。啊,多么诱人的柿子!1给文章加上适当的标题,写在横线上:(0.5分)2、划去括号里不合适的字。3“诱”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 ,除部首外还有 笔。(1分)4用“”划出文中的一句拟人句。(1分)5读划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填空。(2分)句中“这时”是指 。“伞”加引号,是因为 。这句话运用了 的手法,写出了 十六、作文。(24.5分) 我错怪了他要求:字数500字以上,内容具体,条理清楚,中心明确,主次分明,想象合理。材料: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和李刚约好了打乒乓球,一直等到天黑他还没有来。第二天,我气得不理睬他。后来我才知道,李刚在来我家的路上,遇到了我连忙向他道歉。附送:2019年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I)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故宫的赞美和热爱故宫建筑的思想感情。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图示表达能力。帮助学生认识“矗、湛、缭、阁、恒”,会写“玲、珑、凤、雕、矗、缭、恒”;理解“玲珑奇巧、矗立、湛蓝、亭阁、永恒、烟雾缭绕、雄伟壮丽、奇珍异宝”等词语。3、情感与价值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以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教学重点: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图示表达能力。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以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教学难点: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教学准备:收集故宫的图片文字资料。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北京市中心有一个东方最大的宫殿故宫。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也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之首。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浏览一下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宫殿。通过课件感受到故宫的美,带上大家那一双爱美的眼睛和一颗爱美的智慧的心,咱们到字里行间去旅行,来一次独特的集体旅游。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观看有关的故宫图片、影片。交流观后感受。二、检查预习.1、指名学生说说自己在预习时记住的故宫的宫殿的名称。边说边请学生将宫殿名称板书。(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2、根据板书指名读相关的自然段。学生板书时教师适当地点拨,使板书的词语能够按相关的顺序排列。利用学生自己板书,灵活地朗读课文相关语句,使预习的检查这一环节有些趣味。正音:相机学习生字词。齐读:玲珑奇巧、矗立、湛蓝、亭阁、永恒、烟雾缭绕、雄伟壮丽、奇珍异宝。学生自由谈对词语的理解。矗立:矗,直立,高耸。高而直地耸立。湛蓝:深蓝色。多用来形容天空、湖海等。亭阁:亭,亭子,盖在路旁供人休息用的建筑物,面积较小,大多只有顶、没有墙。阁,风景区或庭园里的一种建筑物,四方形、六面形或八角形,一般两层,周围开窗,多建筑在高处,可以凭高远眺。永恒:永远不变。矫健:强壮有力。烟雾缭绕:缭绕,回环旋转。玲珑奇巧:形容小而灵巧、精致、奇特。(小巧玲珑)雄伟壮丽:有气魄,十分壮观而美丽。奇珍异宝:奇异难得的珍宝。(无价之宝)(看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故宫?)不仅仅是简单理解词语,还使词语和课文内容相联系,学生运用词语说自己脑子里的故宫的镜头的同时,赋予词语更丰富的含义和作用。三、自主阅读,梳理课文,理清脉络。1、快速浏览课文,发现文章的结构特点。交流(课文是按照“总起分述总结”的顺序行文的。)2、按照“总起分述总结”的顺序试着分段。3、交流。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明地讲了故宫的位置、名称、历史。第二部分(29自然段)详细地描述了故宫的建筑。按空间顺序来介绍。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极为简略地介绍了故宫的文物。第四部分(第11自然段)总结全文,对故宫的历史价值做出了评价。四、学习课文的第一和第四部分。1、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讲了哪几层意思?(故宫的位置、名称、历史。)2、读最后一段,谈谈最后一段和中间两段的联系。重视文章段落之间的联系,理性地阅读、理解是使高年级学生静下心来读书思考的一个方法,也能指导学生注重习作的条理性。(结尾段中的“故宫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和陈列与室内的珍贵文物”这一句话的建筑艺术和珍贵文物,分别是课文的第二和第三部分内容。)3、有感情朗读这两段话。读出自豪之情。4、小结这两部分在课文中的作用。(总起、总结)回忆从前学过的类似的结构的课文。五、课堂练习。1、抄写生字词语。2、自由背诵头尾两个自然段。六、课后作业。熟读课文,照着第二和第三部分的语句,完成语文书104面课后练习2。上网看故宫图片,检查自己的图是否正确。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听写生词。2、回忆课文的条理。3、指名背诵头尾两个自然段。说说这两部分的主要内容和作用。二、细读理解。1、默读第29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1)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画示意图。同桌交流示意图。边读边画画示意图,可以使学生的读书目的明确,更加仔细。作者的观察描写的顺序也在学生的读和画中一目了然。(2)小组读第二自然段,讨论段意。(这段写了故宫的最外面一圈的布局。护城河、城墙、城门。还总的介绍了远眺整个故宫,所看到的景象。)(3)抓住句子中的数据谈体会。(4)抓住重点词语谈体会。(玲珑奇巧、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过渡:抓住故宫“有大小宫殿70多座”这一语句,想想文中主要介绍了哪几座宫殿,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的?(5)交流昨天完成的课后题二中题目。思考,课文重点介绍了什么宫殿?(太和殿是故宫的主殿最大的殿堂,格外辉煌壮丽。)(6)学生研读56自然段。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设计小导游词。设计导游词的过程,是学生认真阅读主要内容,对比、选择精彩语句的过程,学生的忙碌是主动的。(7)小组内交流导游词。(8)(展示课件)指名小导游介绍自己“拍摄”的关于太和殿的一个镜头。鼓励学生灵活使用课文语句。(9)评价导游。重点表扬能够将所介绍的景物的位置讲明白的学生。学生描写景物时,往往不注重景物的方位的介绍,使文章较凌乱。在学习相关的课文时,可以充分利用课文训练观察、行文的有条有理的规律。这也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要渗透在每节课的细节中去。而不是仅仅为了理解课文内容。(10)用相同的方法学习另外的宫殿。介绍清楚宫殿的布局、作用。小结:第二部分(29自然段)详细地描述了故宫的建筑。按空间顺叙来介绍的。主次分明,条理清楚。2、齐读第10自然段。想象故宫中有哪些、怎样的珍贵文物、奇珍异宝?(相机出示课件和资料。)3、总结:210自然段分别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故宫?(建筑和文物。)三、总结拓展。1、找找赞美故宫的语句。有感情朗读。2、谈谈读了课文,故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能用一个词语来赞美故宫吗?3、总结:读了这篇课文,我们看到了一个历史的、艺术的、令人神往的故宫。正如大家所说的:故宫是永恒的文化殿堂,人类的共同财富!板书设计:20 故宫总起一 位置 名称 历史 总体概况分述二 建筑宏大 大殿风貌 前三殿(详写) 后三殿(略写) 分述三 珍贵文物 总结四 永恒的文化殿堂 课后记:21 青花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描写的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的热烈赞赏之情。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知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帮助学生认识“鬓、疵、杳、惘、窥”;会写“鬓、锲、嬉”;理解“两鬓斑白、锲而不舍、嬉戏、瑕疵、迷惘、窥破、郑重其事、如饥似渴、毛塞顿开”等词语。3、情感与价值体会作者对文中所描写的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的热烈赞赏之情。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描写的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的热烈赞赏之情。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教学准备:收集青花的图片文字资料。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欣赏歌曲青花瓷,同时欣赏青花瓷图片。这首别致的歌曲,赞美的是青花瓷。由英文中“中国”“瓷器”同为一个读音“China”引入:瓷器是咱们祖国的象征之一,而青花瓷又是瓷器里的最美丽的精品。你了解青花瓷吗?(交流课前阅读的相关资料。阅读课后的“学习链接”。)2、歌曲里头有一句歌词是“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到底这传世的青花瓷为什么这么美丽呢?当我们学习了今天课文青花,就明白了。周杰伦这歌曲很现代也很中国味,配合精致的图片,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课文、了解青花的兴致。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记叙了他们什么事情?(快速浏览课文后回答。)2、出示第五自然段中的“我开始了苦苦寻觅”一句。看看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由来。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过程。问题很简单,但是抓住了课文的主线。也渗透了有效地捕捉课文重点信息的方法重视过渡句。给课文分段。3、轻声朗读课文的两个部分,把生字读准。指名读生词。正音,并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重点理解:两鬓班白:鬓脸旁边靠近耳朵的头发。头发已经花白了。锲而不舍;锲,刻;舍,放弃,停止。镂刻不停息,比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荀子劝学中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反义词有:半途而废;一暴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嬉戏:游戏;玩耍。瑕疵:微小的缺点。纷至沓来:纷,众多;沓,重复。接连不断地到来。注意“沓”不要写成“踏”。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窥破: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暗中察看。暗中看出来或觉察明白了。郑重其事:郑重,严肃认真。对事情采取慎重认真的态度。一点儿也不马虎、不敷衍。如饥似渴:像饿了想吃饭、渴了想喝水那样。形容非常迫切的情状。茅塞顿开:茅塞,被茅草塞住;顿,顿时,立刻。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一样,现在一下子打开了。比喻突然一下子明白了。也作“顿开茅塞”。3、齐读课文,说说两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14自然段)默默期盼,父亲要儿子寻找残缺青花。这是故事的前因,写得比较简洁。第二部分(516自然段)苦苦寻觅,儿子终于得到祖传配方。这是故事的结果,写得很详细。三、小结美丽的青花,一代代艺人的骄傲和满怀的心事都凝聚在上边。到底父亲要儿子找到什么东西呢?下节课再一起琢磨!四、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词。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听写生词。回忆课文的条理。二、细读理解。(一)研读“默默期盼”1、读1-4自然段,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瓷艺人?他教我瓷艺,为什么不传配方给我?后来,父亲为什么又郑重其事地把一尊残缺青花交给我?2、交流。(1)抓住“独树一帜”体会父亲的“手艺高”。(2)抓住“完美”设计悬念。(什么是父亲心里的“完美”?)(3)找出第三自然段描写父亲动作、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父亲对儿子寄予厚望,用心良苦。理解我对父亲的行动、神态的不解。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这些语句时越读越迷惑,迷惑于“完美”与“祖传配方”之间的关系和奥秘,迷惑于“手艺高”的父亲的古怪的动作、企盼的眼神、令人费解的话语学生越是迷惑,对接下来的重点内容的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浓厚。3、齐读第三小节。4、小结:这个部分,我们领会到了父亲对孩子的默默期盼和良苦用心。到底在期盼什么?儿子怎样完成父亲的任务,成长为青花瓷器的合格接班艺人呢?(二)研读“苦苦寻觅”1、默读读5-16自然段,思考并找关键语句写批注:(1)“我”怎样寻觅“祖传秘方”?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每次我觉得成功了的时候,心情怎样?父亲是什么表现?(3)研究父亲不同表现的原因。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交流。(1)理解第五自然段的两个设问句的作用。(承上启下)(2)(68)自然段为第一层,写“我”找到瓷片。“然而,修复的青花并不能让父亲满意。”到底父亲想要什么?(911)自然段为第二层,写我“复制”青花。“没有丝毫瑕疵的青花,却仍然遭到了父亲的冷眼。”儿子已经大有进步,父亲还想要儿子进步,到底父亲想要什么?(1216)自然段为第三层,写“我”自制青花,父亲看到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原来父亲眼中的“完美”,是青花瓷器艺人一代代的“在超越中得到的传承”。在有感情的朗读、交流重点语句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感受,修复好的青花是昨天的青花,复制好的青花依然还是昨天的青花,在精通前人的手艺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独特的元素,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与众不同的青花,才是最珍贵的、最美丽的。而这一切的目标的抵达与超越,都是在主人公艰辛的工作和深入的思考、想象中得来的。3、齐读第二部分。4、小结:父亲的默默期盼,经过儿子的苦苦寻觅,终于获得了完美的结局。原来“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在超越中得到的传承”三、再读领悟。把文中多次描写父亲神态的语句找出来,注意有怎样的变化,从中你体会出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父亲从“不满意冷眼笑容”,实际上是表现了他要求儿子去创新瓷艺四、练读拓展。1、读一读。我的青花像一尾欢快的游鱼,在清澈的溪流中唱歌。人间瑰宝青花瓷其瓷胎骨细腻,晶莹柔润;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2、回忆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练习说话并填空。我赞美独树一帜的人间瑰宝青花瓷,我更赞美 板书设计:21 青花默默期盼 不满意冷眼笑容传承超越(完美)苦苦寻觅 寻找复制创造课后记:22、陆羽与茶经件的自主学习,协作探究,讨论交流,师生互动,真正理解课文为什么说“陆羽不愧为茶圣”,从而达到获取知识,激发情感,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默读和朗读课文,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情感与价值帮助学生认识“煎、吭、禄、茶”,会写“煎、舀、吭、茶”,理解“煎茶、舀水、吭声、功名利禄、如火如荼、源远流长、千载难逢、博学多才”等词语。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教学准备:查找关于中国茶文化以及陆羽的资料,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欣赏茶艺表演的录象资料。师解说。(茶艺是一种生活艺术。茶艺多姿多彩,充满生活情趣,给饮茶人以高尚、美好的享受,给表演带来活力。茶艺是一种人生艺术。人生如茶,在紧张繁忙之中,泡出一壶好茶,细细品味,通过品茶进入内心的修养过程,感悟苦辣酸甜的人生,使心灵得到净化。茶艺是一种文化。起源于中国,与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古以来,插花、挂画、点茶、焚香并称四艺,尤为文人雅士所喜爱。茶艺还是高雅的休闲活动,可以使精神放松,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化解误会和冲突,建立和谐的关系等。是谁让茶的地位这么高呢?)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中国茶文化以及陆羽的资料。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1、出示词语,积累运用。(煎茶、舀水、吭声、功名利禄、如火如荼、源远流长、千载难逢、博学多才)(1)自读词语。同伴互助,理解词语意思。煎茶:把茶放入水中煮沸,使所含的成分进入水中。吭声:出声;说话。多用于否定式。如本文中的:“陆羽没有吭声。”舀水:用瓢、勺等取水。功名利禄:功名,旧指科举或官职名称;禄,旧称官吏的奉给。指科举应试考中以后升官发财。泛指名利地位。如火如荼:荼,茅、芦等植物开的白花。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形容军容壮盛,后多形容声势浩大、气氛热烈等。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流程很长。比喻历史悠久。千载难逢:载,年;逢,遇上,碰到。一千年也难得碰到一次。形容机会非常难得。博学多才:学识渊博,有多方面的才能。2、浏览课文,说说每个词语在文中指的是谁?如:( )为了( ),放弃了(功名利禄),我觉得他( )。利用课文内容,进行词语应用和表达能力训练,也初步了解课文大体内容。3、自由读课文,读准音。梳理课文故事条理。把课文分成四部分。和同桌讨论:课文从什么话题开始谈到了陆羽的?主要写了陆羽的哪几件事情?哪些段落写到了茶经?4、默读课文,说说四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 从茶乡想到陆羽。第二部分 辨别江水的故事。第三部分 拒绝作官,撰写茶经。第四部分 周游各地,推广茶艺。其中二、三、四部分可以合并为一部分用事例表现陆羽。三、小结。课文介绍了在中国茶文化历史上留有美名的传奇人物陆羽的生动故事,赞扬了他似茶叶一般清纯的人品,歌颂了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叶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四、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词。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听写生词。回忆课文的条理。二、细读理解。(一)默读课文,边读边画陆羽令你敬佩的句子,写批注。课文中,陆羽的所做所为,有的很神奇,有的很难能可贵甚至不是常人所能够理解或者胜任的,这些语句使学生的阅读目的更明确、批注写起来也会更加有内容可评价。(二)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入理解重点语句。1、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话中,那些语句概括地介绍了陆羽?能用一句话来回答吗?(如:陆羽是中国茶史上的传奇人物,是唐朝复州竟陵郡人,他的茶艺在当时就已闻名天下,被人称为“茶圣”。)第4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四句话由远及进,由大到小、层层深入,最后引向一个生动故事。2、读第28自然段,思考:这里讲了怎样一个故事?文中那些语句具体地表现了陆羽精通茶艺?如果你在场,会怎样表扬陆羽?(抓住舀水、掂水、倒水等一系列动作体会)分角色朗读,想象当时情景,感受人物形象。这个片段描写的故事生动,学生读了,一定很觉得很奇特。让学生走入故事设身处地地想象并且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朗读时就能够更好地把对陆羽的佩服的感觉表现出来。3、读911自然段,思考:(1)陆羽为什么要写茶经?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这部书的?读到这里,你有怎样的感受?(2)为了写茶经,陆羽做了些什么?花了多长时间?想象陆羽会遇到哪些困难。(抓住相关数据:如十六年,三十二州,五年体会人物精神)16年的游历,无数的风餐露宿,日晒雨淋,与人交往中可能遇到的麻烦,还有十年的著书的枯燥与艰辛,都是学生无法轻易想象到的。这里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以及学生的七嘴八舌中逐渐将磨难的镜头丰富起来。深入感受陆羽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所展示的顽强的毅力。(3)茶经是怎样一部书?它有怎样的价值?(可让学生用所查资料作补充介绍。)第十一自然段中的递进复句“他不仅而且”说明了茶经的内容十分丰富,记述相当细致。可以体会到陆羽投入了巨大的热忱,耗费了毕生的精力,作出了无悔的选择4读第12自然段,思考:陆羽推广茶艺产生了那些影响?(三)梳理,小结。(2-12自然段)用事例表现陆羽。选择了他生平中有代表性的三个事例一一分述。分别是辨别江水的故事,说明他十分精通茶艺;拒绝作官,撰写茶经,说明他人品高尚、志向远大;周游各地,推广茶艺,不愧为茶圣。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语言畅达,过渡自然;文题鲜明,照应精心。三、练读拓展1、读读,抄抄。(1)振兴古国茶文化 扶植民族艺术花(2)茶亦醉人何必酒 书能香我不需花2、阅读短文,增长新知。茶字妙趣领略茶的趣味,当从”茶”字说起,“茶”字本身就是一个妙趣横生的字。历史上“茶”字的字形、字音、字义变化多端,有很多异名、别称、雅号,如荼、槚、荈、茗、皋芦、不夜侯等,直到如今,茗和茶还通用。就是一个“茶”字,也表示诸多意思。还有借用“茶”字而言它的非茶之茶,如人参茶、花旗参茶、菊花茶、金银花茶、绞股兰茶、罗布麻茶、杜仲茶、柿叶茶、虫屎茶、姜茶、凉茶等,其“茶”字,并非表示茶,而是寓意泡出来的汤水好像是茶。言对青山不为青,两人土上去谈心。三人骑牛少只角,草木之中有一人。这是昔日流传的一个谜语,打四个字,谜底是一句应酬语。草木之中有一人,就是“茶”字,“茶”字为“草”字头,“木”字脚,中间是个“人”字。再以“茶”字为线索仔细推敲,原来谜底是:请坐奉茶。“草木之中有一人”,谜面妙极,形象生动。按照茶树生物学特性,茶可以戏称为草木结合的植物。茶树本为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每年萌发生长出多轮芽叶,人们采摘这部分幼嫩芽叶作为制茶的鲜叶原料,俗称“茶草”,古有“茶称瑞草魁”“喜与众草长,得与幽人言”之句,这样说来,茶树又成了草本。作为制茶鲜叶原料的茶草,或称茶菁,可谓之为每年从茶树上长出的“草”,而且茶树的芽叶,有越采越发,不采少发的特性,与草相似,生命力极强。在人工培育下,茶树在栽种以后五六十年甚至上百年,每年都可以多次萌发芽叶,供人们采摘,炒制出各种各样的茶叶佳品。这就是“草木之中有一人”的缘由。还有个茶谜,也很有趣,谜面为:生在山里,死在锅里,埋在罐里,活在杯里。(打一物。谜底为:茶叶。)这个谜语,形象生动,颇有创意。茶本来生长在山里,茶叶采下后,投入高温的炒茶锅杀青炒制,茶叶的生命活动停止,制好的干茶,贮藏于茶叶罐里。干茶放入茶杯,经开水冲泡,芽叶舒展,栩栩如生,生意盎然。课后记:23*敦煌壁画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独立默读课文,认识敦煌壁画的特点和价值,体会我国古代艺术家卓越才能和顽强意志。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语段以及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领悟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3.情感与价值帮助学生认识“凹、璀、璨、孜”,读读记记“翩翩起舞、历历在目、孜孜不倦、璀璨夺目”等词语。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语段,认识敦煌壁画的特点和价值,体会我国古代艺术家卓越才能和顽强意志。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语段以及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领悟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教学准备:建议学生查找敦煌石窟、莫高窟壁画的资料。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板书:敦煌2、谈话:“敦,大也;煌,盛也。”盛大辉煌的敦煌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敦煌是一个谜,一个梦,一个永远难以企及的智慧她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的戈壁沙洲,是汉唐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塞,它历经千百年沧桑,在茫茫戈壁沙漠的怀抱中,闪烁着绚丽的光彩3、你对敦煌有多了解呢?学生交流相关资料。4、今天,我们一起去敦煌看看壁画。(板书:壁画)二、自读感知一边默读,一边思考:课文介绍了敦煌壁画的哪些情况?(注意生字读音。)三、交流领悟1、学习生词。齐读,说说词语意思,在文中指什么?(翩翩起舞、历历在目、孜孜不倦、璀璨夺目)2、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交流。(1)敦煌壁画的主要特点有哪些?(课文介绍了敦煌壁画的三个特点。第二自然段讲第一个特点:规模宏大,风格各异。第3、4自然段讲第二个特点: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点面结合地先介绍了壁画的种类,后介绍了壁画的内容。第5自然段讲第三个特点:巧夺天工,技艺精湛。)引导学生读书:你对哪一点最感兴趣?为什么?允许学生选择喜欢的内容深入学习,学生的学习主动,才能够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2)画师们是怎样创造、传承敦煌壁画的?你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根据张大千的话,展开想象:当年的画师在创作时的苦与乐。)“想象”,总是学生喜欢的的一项训练。在想象中,人物的形象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接近学生】3、总结:正是一代代伟大艺术家凭着自己精湛的技艺和顽强的毅力,创造了这人间的奇迹和瑰宝敦煌壁画。我们要好好保护它,让它永远散发迷人的魅力!四、练读拓展1、为敦煌壁画写一个简短的宣传词。2、阅读相关的参考资料。课后记:24*编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独立默读课文,认识曾侯乙编钟的神奇特点和重要价值,体会中国古代音乐艺术家的创造才能。2、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认识“椭、卸”;读读记记“悠扬动听、赞叹不已、泪水涟涟”等词语。3、情感与价值引导学生设计节目单,提高从读学写的迁移、运用、创造能力。教学重点:认识曾侯乙编钟的神奇特点和重要价值,体会中国古代音乐艺术家的创造才能。教学难点:认识曾侯乙编钟的神奇特点和重要价值。教学准备:查找有关编钟以及曾侯乙编钟的图片、文字资料。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你知道哪些民族古乐器?2、课件出示编钟图片,问:这是什么?学生交流对编钟的了解。二、设置情境,确定学习目标。1、准备选拔最佳解说员。请全体解说员研究要解说的材料课文语句。讨论解说稿的大致条理。列一个小提纲。2、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脉络。3、交流小提纲。简要讲述编钟的历史由来。具体说明曾侯乙编钟的基本情况。基本情况包括(1)曾侯乙编钟的重要价值。(2)曾侯乙编钟的主要特点:一是造型设计精巧。二是音乐性能良好(3)曾侯乙编钟的演奏效果。4、各解说员挑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琢磨一下,把认为应该介绍的内容整理整理,最好能够不看书向大家解说。5、学生开始准备。6、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展示。教师随机参与,指导评价方法。学生在课堂上高兴地忙碌,是主动学习的最好的诠释。而主动学习的平台需要教师去随手搭建,情境需要老师去精心营造。三、交流展示各组选派能干的选手或有特色的选手全班展示自己的解说内容。要求大家一起注意听,可以模拟观众随时提问。相机指导学生1、理解生词。2、理解重点语句。如:“是我国目前出土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从四个“最”和后一句的四个“方面”体会曾侯乙编钟的重要价值。关于曾侯乙编钟的特点,课文是怎样有条理介绍的通过什么方法,介绍曾侯乙编钟的演奏效果。(举了俩例子。)四、拓展练读。1、用一句话赞美曾侯乙编钟。2、设计一份曾侯乙编钟演奏音乐会节目单。3、有感情朗读编钟赋编钟赋历史的浓烟淡了淡化为氤氲的白烟袅袅有雷霆从地平线滚过华夏一缕民族的精魂从土地里掘起永恒时光静默流逝流逝成震动着的编钟棒敲响了龙的信念直了龙的脊梁有思绪从亘古反馈而至古城踏歌起舞了课后记:语文百花园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用修改符号正确修改病句。认识和领悟文章的叙述顺序的不同和重要性。2.过程与方法独立阅读,感受优秀神秘的藏族文化。有条理地介绍一处祖国的名胜古迹、山水风景,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3.情感与价值介绍自己喜欢的风味食品,练习写一篇记叙说明性的短文。教学重点:注重积累知识,运用知识,喜欢阅读。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学会综合评价,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教学准备:收集风景名胜的资料,收集自己喜欢的风味食品的资料。课时安排:5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温故知新一、导入新课这节课,大家准备当医生,为“有毛病”的句子治疗。你能用修改符号准确修改下面的病句吗?让学生当小医生,学生的责任心必然促使他们更仔细地去“找毛病”。二、默读句子,发现问题边读边想,初步判断句子中什么地方有毛病。然后确定病因,看看属于病句的哪种类型。三、修改病句根据不同的病因,酌情用合适的修改符号加以改正。并朗读一下,检查是否正确。四、全班交流第1个句子的毛病是成分残缺,应在“用编钟”之前,补充上说明“谁”的部分,如“我国编钟乐团的演奏家们”等,这样明白“谁”“干什么”,使句子完整。第2个句子的毛病是用词不当,应把“发现”改为“发明”“ 发现”是对已有的东西而言。第3个句子的毛病是意思重复,应划去“以前的”或“往”。第4个句子的毛病是搭配不当,应划去“的作者”或“写的”。第5个句子的毛病是词序有误,应把“通过”与“讨论”对调。第6个句子的毛病是分类不当,前后搭配不严,可在“书”后加上“报”,因为安徒生童话和三国演义是书籍,中国少年报是报刊,用“书报”一词才能包括这两类阅读材料。第7个句子的毛病是前后矛盾。“基本上”是“大体上”的意思,而“都”是“无一例外”的意思,所以二者应删其一。第8个句子的毛病是意思含糊,不能自圆其说。可划去“五颜六色的”或“红”。除了发现问题,还要让学生明确问题的类型,以便于学生今后的举一反三。五、补充练习在原句上修改病句,用好修改符号。1、我最爱看民族舞蹈和民族音乐。2、读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使大家热泪盈眶。3、观众的眼睛都目不转睛地看着演员们的精彩表演。4、爸爸给我买了一幅名为北国风光的画报。5、妈妈因为关心我的学习,所以关心我的生活。6、昨天,五个日本的小朋友来我校参观。7、既然这件事难办,我们也一定要办好。8、孙爷爷希望我们从小培养远大的理想。9、老师要求同学们默默地朗读课文。10、我们的陈老师被评为“优秀班主任”的光荣称号。六、拓展与交流1、默读三人对话。思考今天交流的主题。2、分角色读对话,交流本单元课文的不同的叙述顺序:有游览的空间位置转换顺序,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有所介绍事物的各个方面的顺序3、你还知道哪些文章是属于怎样的叙述顺序?4、我们习作的时候,要怎样做到条理清楚?(注意叙述顺序。)第二课时教学内容:阅读平台一、导入新课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学生交流对戏剧和藏戏的了解。谈话: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2、板书课题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读后交流、梳理: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19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1、师范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通过范读,让学生明确藏戏的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2、练习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1、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四、自主研读47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1、自由读4-7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3、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4、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五、体会短文叙述顺序、表达方法。1、再读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的特色。2、指名读1-3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3、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六、补充阅读,感受藏戏的地域文化特点。有人跟我说,一听到藏戏,尤其是身在他乡,就仿佛又回到在辽阔的草原上,感受着高原的蓝天白云。这话并不夸张。藏戏的声音悠远而铿锵,象冰川汩汩的流水,又如高原遒劲的疾风,它是唱者全身气力的投入,它的感情充沛而丰富,曲调跳动而激越,带点悲伤,带点忧郁,更包含沧桑;藏戏是高原的艺术,自然融入的高原的气魄与雄浑。它那类似西洋咏叹调的唱腔能把人的心紧紧抓住,一顿一扬,忽高忽低之间,贯穿消融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因此听藏戏实际也是在感悟和体会,一曲一调,一章一节也许正应和了你心灵深处的真性情,所以有人在听时便边舞边合,这便是藏戏唱功的神奇了。藏戏的形式也大有可说之处,仅面具就多样而且表意丰富,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