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语文四下《记金华的双龙洞》word版教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5661005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人教版语文四下《记金华的双龙洞》word版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年人教版语文四下《记金华的双龙洞》word版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年人教版语文四下《记金华的双龙洞》word版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人教版语文四下记金华的双龙洞word版教案教材简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节选自叶圣陶的小记十篇中的游了三个洞。文章记叙了叶老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文章线索清晰是: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口和来到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另一条线索是从头至尾“水”在其中:途中是一路迎着溪流来到洞口时,发现那溪流就是从洞口流出来的;在外洞,作者找了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防流出;在内洞,作者看到了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听到声音轻轻的。本文在表现手法上善于借用具体化的事物和自己感觉到的情况去描画观察到的事物的特点。如,写孔隙情况,作者不直接说孔隙多大、多高、多宽、多长,里面的情况怎么样,而是用人们所常见的东西比喻说明。说孔隙的高低宽窄用了“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的小船呢两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无法容纳第三个人”。写孔隙内的情况,用感觉去写:“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了额角,擦伤了鼻子。”写外洞的大小形状:“像桥洞似的”,“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个人开个会,一定不会觉得拥挤”,等等。这样写,把许多抽象的东西都形象化、具体化了,是学生学习事物描写的极好范例。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品味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3.学习按一定顺序记述的方法,初步领会借用具体化的事物和自己感觉到的情况去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教学重点:了解游记的写作顺序,初步领会借用具体化的事物和感觉到的情况去描写特点的方法,积累语言。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搜集有关石钟乳、金华双龙洞的文本、图象等资料,可以做成课件。2.学生准备:上网搜索金华双龙洞的文本和图片资料,搜集其他自然风光旅游景点的文本与图片。五、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再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过程教学调整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些城市去旅游呢?它有什么独特的风光呢?今天,我们准备跟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省的金华去旅游,你想去吗?2、播放配乐的课文录音。3、出示课题,释题引入。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1)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2) 叶圣陶爷爷游完双龙洞后是怎样写这篇游记的呢,让我们随着课文再观赏这神奇的双龙洞,好吗?二、学习生字新词1、读准字音。浙(zh)呈(chng)稍(sho)是翘舌音;臀(tn)蜿(wn)蜒(yn)源(yun)是前鼻音。多音字:“盘曲(q)而上”、“系(j)着绳子”、“像桥洞(sh)的”2、理解新词:二三丈 十来进 盘曲而上盘绕着,弯弯曲曲地上去。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突兀森郁山高耸着,山上树木繁密。蜿蜒原指蛇看爬行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洞顶的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变化多端端,项目。变化多种多样。颜色各异异,不同。颜色各不相同。3、重点指导书写:簇、蜿蜒、臀、擦三、探寻游踪,理清条理1、文中写到洞中双龙的句子有哪些?(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3、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四人小组合作)4、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金华罗甸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1、听说过双龙洞吗?在哪里?今天,我们准备跟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省的金华去旅游,那可是一个全国著名的大溶洞。(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品味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学习按一定顺序记述的方法,初步领会借用具体化的事物和自己感觉到的情况去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调整一、领悟美,感受情学习“路上”1.教师引导: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启程喽,一起去金华的双龙洞!(1)请一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2)大家评议,然后学生自由练习读,边读边找作者所看到的景物、及揣摩作者当时的心情。(3)再让学生个别展示朗读,点评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2.放映课件,辅助感受。(配音:启程喽,过了罗甸,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映山红,一丛一簇的大油桐花,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明艳”一句,概括写出了金华一带小区明亮艳亮的春色。齐读:山上开满了映山红眼前一片明艳。教师:真是美不胜收啊!尤其是那映山红!出示句子:“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作者把“映山红”与“杜鹃”比较,在一个句子中使用同义词有什么特殊意义呢 ?引导学生感悟到:在一个句子中使用同义词能使语言不重复;其次,这与写景有着密切的关联。“映山红”这一名字的由来是:春季在山野开花,远远看去,漫山遍野一片粉红,因而人们给它起了个十分形象的名字映山红。映山红当然要开得漫山遍野,所以叶圣陶爷爷在前半句中写道“山上开满了映山红”;而“杜鹃”是学名,不含环境色彩。如果把盆栽的“杜鹃”说成“映山红”,就会使名字与景色不对应了;如果把山野里的“映山红”说成“杜鹃”,就不能启发读者去想象那漫山遍野的一片粉红色了。大家看到叶圣陶爷爷遣词造句的功力真高,景美文更美!3.山中有花也有水。谁来读一读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1)你觉得作者对溪流的描写很有情趣吗?你从哪里感觉到的?(2)品味“时而时而”一句,体会几对反义词的妙用。(3)讨论:溪流为什么会有宽、窄、缓、急的变化?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4)自由朗读此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写法。(5)集体诚背此自然段。 作者不直接写山势,而是通过水流的宽窄、急缓、声响来暗示山势的变化多端,以水写山。作者边欣赏着山中明艳的春色,边倾听着淙淙溪声,一路逆溪流而上,来到了双龙洞洞口。二、扣词句,抓特点学习“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导:沿途秀美的景色没看够,入山就到了双龙洞洞口,这洞口和外洞是怎样的呢?(一)学习第四自然段1.指名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2.具体说说“突兀”“森郁”的意思。在山势高耸、树林茂盛繁密的气势中,洞口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洞口:“高”“宽”“大”。高山密林,使人感觉到双龙洞天然而成、鬼斧神工的神秘感。)3.“走进去”的外洞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呢?(石顶石墙石地,仿佛到了一个大会堂。作者运用打比方的手法,用大会堂来形容外洞的大,并通过“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会”不会拥挤来具体说明。教学时还可以再进一步换算理解:我们教室能容纳50人上课学习,一千人的大会堂相当于20个教室,使学生更具体想象外洞的“大”。)4.洞宽、大、高,给你什么感觉?(气势雄伟,鬼斧神工!)(二)学习第五自然段导:说到“孔隙”,大家都会想到很小的窟窿眼或很细小的缝儿。那作者乘船进去的孔隙有多小呢?1.带着问题默默读第五自然段;2.讨论交流。先强调这个孔隙大却可以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再说明小船小“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这样子的小船。3.用多种形式朗读“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至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理解“臀部”、“额角”等词语。体会“我”的这种感觉,并说说体会到的这种感觉。集体朗读“眼前昏暗了”至“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三)学习第六、七自然段四、驰想象,析特点学习描写“内洞”段落。1.请一名学生朗读第六、七自然段,其余学生边听边画出描写洞中双龙的句子。内洞给人第一感觉是什么?(伸手不见五指,一片阴森漆黑。)工人点亮星星之火,引导作者观赏到洞内哪些景物?(蜿蜒的双龙、石钟乳、石笋等。)2.出示溶洞内景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读了文本,看了图片,内洞的景色是怎样的,给你的感受是什么?除了课文所描写的内洞景物外,在图片中你还看到哪些景物,感受到了什么?(内洞凹凸不平,比外洞还要大,有很多石钟乳、石笋、石柱,形状各异,颜色不同,像龙、像神仙、像动物、像器皿名目繁多,给人的感觉神奇而有趣。)(1)看一看。内洞的描写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有哪些语言标志?(内洞的景色描写用“首先、其次”来标明顺序,给人的感觉是线路十分清晰。)(2)“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形状颜色各异,神奇无比,“奇”的特征使作者感受“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3)“十来进房子”有多大?“进”是过去大宅院建筑深度的单位,一般一排平房为一进,“十来进”相当于十多排房子深度距离那么大。3.看着图片,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内洞奇异的景色。作业:1.要求学生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可采用导游介绍等形式进行。2.用“时而时而”写句子。1、指名读第1、2段。2、交流: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书:山色水声理解【精神】读轻声,意思是活跃,有生气。 1、【时而】可以换成什么词?用【一会儿】好吗?没有【时而】来的轻快,活泼,快乐。2、时而后面的用词有什么讲究?必须是反义词。我们也来模仿写一段话。(一)游览外洞。1、自由读第4自然段,外洞有什么特点?(洞口宽,洞内大)板书:宽、大2、导读“洞口很宽,像。走进去很大,仿佛”体会打比方的独到之处。3、背诵积累第四段。交流:读了第5自然段,你知道孔隙有什么特点?A:孔隙的特点窄、矮板书:窄、矮从小船的小这个侧面知道,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学习写设问句: B:作者的感受好奇、险板书:险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孔隙之窄小与危险。贴 挤压 撞破 擦伤练习背诵精彩段落。1、A:内洞的特点黑(一团漆黑)、奇(洞顶双龙,洞内石钟乳、石笋)、大(比外洞大得多)板书:黑、奇、大B:作者的感受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很大2、整理:这段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理解: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更加突出了石钟乳和石笋的形状奇特、颜色各异。3、看幻灯,想象说话这些石钟乳和石笋,不仅形状变化多端,而且颜色各异。看,。补充:洞内的石钟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有“黄龙吐水”、“倒挂金钟”、“彩云遮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避水金针”“寿星捧仙桃”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在水晶龙宫。摘自新浪网4、背诵第六段。第三课时教学目标:学习按一定顺序记述的方法,初步领会借用具体化的事物和自己感觉到的情况去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调整一、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双龙洞的美1.作者乘船出洞,结束了双龙洞的游览。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自由朗读,把喜欢的段落背下来。二、介绍双龙洞:说话训练:假如让你当游双龙洞的一个小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旅客介绍双龙洞呢?(根据游览示意图,注意导游的用语。)三、总结写法、积累语言1、总结写法:按照游览顺序,抓住特点进行描写。(1)叙述有条理,贯穿全文有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的。(2)作者移步换景,情随景变,既描述出双龙洞的神奇景色,又表达出自己的感受。2、背诵积累。结合图片与录象,检测积累的效果。3、完成课后作业:读句子,体会带点词语,抄写句子。教学反附送:2019年人教版语文四下记金华的双龙洞word版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2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教学难点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教学时间 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二)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三)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二、教学重点(一)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二)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三、教学难点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赞叹。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板书:8记金华的双龙洞)(二)检查预习。1填写生字表。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不要读成zh;“蜿”的读音是wn,不要读成wn。“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盘曲:曲折环绕。课文中指汽车沿盘山道曲折向上行驶。(“曲”读q,不要读成q)呈:显出,露出。课文中指山上沙土显出粉红色。明艳:明亮鲜艳。课文中指山上景物的色彩明亮鲜艳。突兀:高耸。课文中指山势高耸。森郁:树木茂盛繁密。课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长得茂盛繁密。孔隙:窟窿眼儿;缝儿。课文中指石壁上的窟窿眼儿。(“隙”读x,不要读成x)昏暗:光线不足;暗。课文中指洞中光线不足,视线模糊不清。挤压:靠拢压迫。课文中指作者感受山石从左右两边及上方向他靠拢压迫过来。稍微: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课文中指头抬起的高度很低。婉蜒:蛇类爬行的样子。课文中形容洞顶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石钟乳:石灰岩洞中悬在洞顶上的像冰锥的物体,常与石笋上下相对,由含碳酸钙的水溶液逐渐蒸发凝结而成。也叫钟乳石。名目:事物的名称。课文中指石钟乳和石笋的各种名称。变化多端:变化多种多样。端,项目。课文中形容钟乳石和石笋的形状多种多样。颜色各异:颜色各不相同。异,不同。课文中指石钟乳和石笋的颜色各不相同。一转:走一圈儿。课文中指作者在内洞里走了一圈儿。进:平房的一宅之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称为一进。课文中指内洞大约有十来排平房那么深。上源:水流起头的地方。课文中指洞中泉水的源头。(三)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认真看课文,进一步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2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1)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画出游览双龙洞的路线。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帮助指导。(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记叙了他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学生总结游览顺序时,有不少学生会忽略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对此教师可设计提问:作者是由外洞直接进入内洞的吗?以引导学生注意从孔隙进入内洞的过程。(板书:金华 罗甸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的游览顺序边板书边画一幅简单的示意图。(四)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1指导学生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第七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段是第2、3自然段;第三段是第4自然段;第四段是第5自然段;第五段是第6、7自然段;第六段是第8自然段)学生在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后,按游览顺序分段和概括段意献比较容易了。2概括段落大意。(第一段:写4月14日作者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第二段:写去双龙洞路上的见闻。第三段: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第四段: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第五段: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第六段:写乘船出洞。)(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1请6名学生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六)作业。1抄写生字、生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外洞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二)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二、教学重点(一)了解金华双龙洞外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二)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显得有精神”和“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两句话的含义。四、教学过程(一)结合课文引入新课。春末的一天,在浙江金华,作者踏上了去双龙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断扑入作者的眼帘。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二)了解作者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感受沿途迷人的景色。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学生在书中画出作者所看到的景物。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红、油桐、山、溪流。映山红繁多而茂盛,油桐花也很多,粉红色的山独具特色,溪流随着山势不断变化)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这一段的第二句话,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对这句话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教师可设计提问:盆栽的杜鹃有人照顾,上肥浇水,怎么在作者眼中却没有山上的杜鹃有精神?引导学生理解花儿在大自然中无拘无束,吸收阳光雨露,任其自然地生长,显示出它的本性姿态,而格外地有生机有灵气。作者有崇尚自然、赞美自然之意。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2自然段,你能不能用作者写出来的和没有直接写出来的颜色画出一幅明艳的画面。教师告诉学生映山红的花大多是红色的,也有红紫色和白色的。油桐的花朵较大,白色带有黄红色斑点和条纹。联系春天的草木,理解“新绿”的意思。“新绿”是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颜色。刚长出时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变深变浓了。(粉红色的山上,开满了红色的、紫色的、白色的映山红,大朵大朵的油桐花一丛丛,一簇簇,在一片新绿的映衬下格外生机勃勃。)山中有花也有水。谁来读一读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讨论:溪流为什么会有宽、窄、缓、急的变化?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因为山势不断变化,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窄,有时山势高,有时山势低,有时平坦,有时陡峭,溪流从山上向下流,会随着山势的变化而时宽时窄,时缓时急。溪声也会时高时低,时断时续。溪流是从双龙洞中流出来的。)作者边欣赏着山中明艳的春色,边倾听着淙淙溪声,一路逆溪流而上,来到了双龙洞洞口。(三)了解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雄”。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一个“美”字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用哪两个字来概括。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板书:山路美)(洞口可用“宽”字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板书:宽大)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读一读,说一说。(高山之上,树木繁密,感到很有气势,也不禁对双龙洞产生一种神秘感)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从全篇来看,它起什么作用?(它是作者在洞中游览的一条线索。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进出内洞)乘船从孔隙中穿过是什么滋味,我们也来试试。(四)了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板书:孔隙)说到“孔隙”我们就会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细的缝儿,而这个孔隙却可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水洞却还要称为孔隙呢?这是学生理解上的又一个难点。教师可以用“高楼上看物体,物体好像变小”的生活经验作比方,让学生懂得因为外洞面积太大了,水洞相对就显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词是恰当的。默读第四段,想一想:作者乘船洞中游与我们平日乘船水上游,游法上有什么不一样?(作者只能仰卧在船上,身子紧贴船底,由管理处的工人把船拉进拉出。)不仅游法上不一样,心情也是大不相同呀!读一读作者当时的感觉,体会体会他当时的心情。(随着小船慢慢移动,光线越来越暗,作者的视线也越来越模糊,心情也紧张起来)讨论:作者为什么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挤压过来?(因为孔隙太小,左右上方山石奇形怪状,周围又是昏暗一片,作者感觉山石挨着他,似乎将他紧紧包围起来。越往内洞走,黑暗越浓,这种压迫感就越强)我们也为作者捏着一把汗,真希望小船早些靠岸。其实这段水路并不长,大约就十米,但让人觉得船儿走了好久好久。孔隙中乘船真是太“险”了!(板书 险)(五)背诵第四段。(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一)了解内洞的特点,感受内洞的“奇”。(二)练习给课文编提纲。二、教学重点(一)了解双龙洞内洞的特点。(二)练习课文编提纲。三、教学难点给课文编写提纲。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同桌学生相互检查课文第5自然段的背诵。2教师了解学生背诵的情况。(二)联系上文引入新课。作者饱览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气势,经历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惊险,终于到达了内洞。内洞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板书:内洞)(三)了解内洞特点,感受内洞的“奇”。1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段,学生边听边画出写洞中双龙的句子。2讨论学习: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学习,互相启发,开阔思路。(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它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龙,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动物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有趣。内洞比外洞还要大得多)(板书:奇)洞中有名称的石钟乳和石笋多达四十多个,而工人首先指点给作者看的是洞顶双龙,为什么?(因为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请一名学生朗读描写双龙的句子。双龙有形有态,更妙的是一黄一青,双龙盘绕在洞顶,为洞中平添了几分气势。洞中有千姿百姿的石钟乳和石笋,侧耳倾听,耳边响起轻缓的声音,寻声找去,只见(学生接下去读写泉水的句子)(板书:深黑的石洞里)(四)小结:作者乘船出洞,结束了双龙洞之游。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五)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1概括课文中心思想。(课文通过记叙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2在写一篇文章之前,我们的大脑中要有一个思路我要写一篇什么内容的文章(板书:题目),我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板书:中心),我要怎样把文章写具体,写通顺(板书:材料安排)这个思路就是文章的提纲。3练习给课文写提纲。我们学习了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刚才老师讲的写作思路,我们试着给课文写个提纲。指导学生给课文写提纲。作者游历了双龙洞,有很多感受,他想把这次游历记叙下来,这就是文章的内容。(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他要表达什么情感或说明什么道理呢,这就是文章的中心。这篇课文的中心我们刚刚总结了。(板书:表达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确定了写作的内容和要表达的中心,怎样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呢?我们来看作者是怎么做的。作者这次游览,所见所闻很多,但不能把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全部写进文章。所以必须对材料进行整理和选择。选择最能体现这次游览特点的,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作者挑选了山路上的景色,因为它能表现大自然的美,也增添了作者游双龙洞的兴趣。作者挑选了洞口、外洞、进入内洞、内洞几处景物来写,因为这些都是作者游览的对象,也是作者游览的顺序,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挑选好材料后,还要对选好的材料进行合理的安排,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段落清晰。本文的作者是按游览顺序组织材料的,同学们把作者对材料的安排按顺序写下来。(学生在本上写)(板书:1交待时间地点 2路上见闻 3外洞 4由外洞进入内洞 5内洞 6出洞)4小结:(指黑板)这样就是一个简单的提纲。我们在写作文前,应该编写作文提纲。首先想好要表达的中心,然后选择能表达中心的材料,最后把选好的要写的内容安排好。5学生将编写的提纲补充完整。(六)作业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出一课,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