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第1章第1节第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的测定课件新人教版选修.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660201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第1章第1节第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的测定课件新人教版选修.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第1章第1节第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的测定课件新人教版选修.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第1章第1节第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的测定课件新人教版选修.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的测定 新知预习 自主预测 一 热化学方程式1 定义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 特点 1 在化学方程式右边注明 H的数值 号和单位 2 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均要标明它们在反应时的状态 3 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 3 意义 新知预习 自主预测 二 中和热及其实验测定1 中和热 1 定义 在稀溶液中 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的反应热 即所放出的热量 2 表示方法 H aq OH aq H2O l H 57 3kJ mol 1 新知预习 自主预测 2 中和热的实验测定 1 装置及仪器 中和热的测定 新知预习 自主预测 2 测定过程 新知预习 自主预测 3 注意事项 1 为了保证酸完全中和 常采用碱稍过量的方法 2 量热装置中需用碎泡沫塑料对其进行保温 隔热 以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损失 减小误差 3 读取中和反应的终止温度是反应混合液的最高温度 新知预习 自主预测 1 判断正误 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1 中和热一定是强酸跟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 2 1mol酸与1mol碱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是中和热 3 在稀溶液中 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 l 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4 表示中和热的离子方程式为H OH H2O H 57 3kJ mol 1 答案 1 2 3 4 新知预习 自主预测 解析A项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未标明聚集状态 C项中 H的单位不正确 D项中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H应为 号 答案B 新知预习 自主预测 3 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 减小实验误差B 为了准确测定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 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与小烧杯底部接触C 用0 5mol L 1NaOH溶液分别与0 5mol L 1的盐酸 醋酸溶液反应 如所取的溶液体积相等 则测得的中和热数值相同D 在测定中和热实验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量筒 烧杯 滴定管 温度计等解析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不能接触烧杯底部 B不正确 醋酸是弱酸 电离时吸收热量 C不正确 测定中和热时不需要滴定管 D项不正确 答案A 探究一 探究二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问题探究1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与反应的 H的绝对值之间有关系吗 答案有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与反应的 H的绝对值成正比关系 2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面的化学计量数能否为分数 答案可以 因为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代表物质的物质的量 3 热化学方程式中 H的单位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H的单位是kJ mol 1 它表示按给定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 并不一定是反应1mol物质或生成1mol物质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探究三 探究一 探究二 知识归纳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 五步 一写方程式 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二标状态 用s l g aq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 三标条件 标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 25 101kPa时可不标注 四标 H 在方程式后写出 H 并根据信息注明 H的 或 五标数值 根据化学计量数计算出 H的值 探究三 探究一 探究二 2 五查 法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正误 1 一查化学方程式是否书写正确 2 二查是否标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 固 s 液 l 气 g 3 三查 H的 号是否与吸热 放热一致 4 四查 H的单位是否正确 一般用kJ mol 1 或kJ mol 5 五查 H的绝对值是否与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面的计量数相对应 探究三 探究一 探究二 典例剖析 典例1 在常温常压下 1gH2在足量Cl2中燃烧生成HCl气体 放出92 3kJ的热量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H2 g Cl2 g 2HCl g H 92 3kJ mol 1B H2 g Cl2 g 2HCl g H 92 3kJ mol 1C H2 g Cl2 g 2HCl g H 184 6kJ mol 1D 2HCl g H2 g Cl2 g H 184 6kJ mol 1解析H2在Cl2中燃烧生成HCl气体 1gH2完全燃烧放出92 3kJ的热量 则1mol 即2g H2燃烧放出184 6kJ的热量 化学反应放出热量 H为 则H2在Cl2中燃烧生成HCl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 g Cl2 g 2HCl g H 184 6kJ mol 1 一个放热反应的逆反应是吸热反应 并且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正 逆反应的 H绝对值相等 符号相反 则D项正确 答案D 探究三 探究一 探究二 1 审题时一定注意各物理量的单位 如明确1gH2与1molH2的含义是不同的 2 一个给定反应的正向反应的焓变与逆向反应的焓变的绝对值相等 符号相反 如下面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知道其中的一个即可推导出另一个 H2 g Cl2 g 2HCl g H 184 6kJ mol 12HCl g H2 g Cl2 g H 184 6kJ mol 1 探究三 探究一 探究二 变式训练1在25 101kPa时 已知13 5g的固态Al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 放热419kJ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答案4Al s 3O2 g 2Al2O3 s H 3352kJ mol 1 探究三 探究一 探究二 问题探究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 为什么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 答案因为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 对应反应的反应热的数值也不同 2 同一化学反应 当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同时 写出的热化学方程式的 H相同吗 答案不相同 探究三 探究一 探究二 知识归纳比较反应焓变大小的四个角度 1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物质的气 液 固三态的变化与反应中热量变化的关系 2 H的符号 比较反应热的大小时 不要只比较 H绝对值的大小 还要考虑其符号 3 参加反应物质的物质的量 对于给定反应 反应物的物质的量越大 放热反应的 H越小 吸热反应的 H越大 4 反应的程度 同一反应中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和状态相同时 反应的程度越大 热量变化越大 探究三 探究一 探究二 化学反应焓变大小的比较典例剖析 典例2 试比较下列三组反应中 H的大小 1 同一反应 生成物状态不同时A g B g C g H1 或 下同 2 同一反应 反应物状态不同时S g O2 g SO2 g H3 0 S s O2 g SO2 g H4 0则 H3 H4 3 两个有联系的不同反应相比C s O2 g CO2 g H5 0 C s O2 g CO g H6 0则 H5 H6 探究三 探究一 探究二 解析 1 物质由气态到液态要释放能量 放热越多 H越小 则 H1 H2 2 硫由气态到固态要释放能量 H3 2 3 探究三 探究一 探究二 则a b c d间的大小关系为 解析由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且水由气态变为液态要放出热量 故有2a b 2c d 答案2a b 2c d 探究三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问题探究1 用含0 5molH2SO4的浓硫酸和含1molHCl的稀盐酸分别与含1molNaOH的稀溶液发生反应 所测得的中和热相等吗 答案不相等 因为浓硫酸稀释时会放热 故所测得的中和热不相等 2 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引起误差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量热计的隔热效果差 量取溶液的体积不准确 配制的溶液浓度不准确 温度未到达最高点就读数 实验操作动作较慢等 3 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中为什么碱要稍过量 答案碱过量是为了保证酸完全反应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知识归纳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所用装置要尽可能做到保温 隔热 实验操作时动作要快 尽量减少热量的损失 2 所用溶液的配制必须准确 且浓度要小 为保证盐酸完全被氢氧化钠中和 要使氢氧化钠的浓度稍大于盐酸的浓度 3 实验中所用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配好后要充分冷却至室温 才能使用 4 要使用同一支温度计 温度计读数要尽可能准确 水银球部位一定要完全浸没在溶液中 且要稳定一段时间后再读数 以提高测量的精度 两次读数的时间间隔要短 这样才能读到最高温度 即最终温度 5 实验中若用弱酸代替强酸 或用弱碱代替强碱 因中和过程中弱酸或弱碱的电离吸热 会使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低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6 实验时只能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 不能用一般的玻璃棒搅拌 以免打破温度计的水银球 也不能用铜搅拌棒 铜散热快 会使测得的温度不准 7 可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 减小实验误差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典例3 50mL0 50mol L 1盐酸与50mL0 55mol L 1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 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 回答下列问题 1 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 2 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 求得中和热的绝对值 填 偏大 偏小 或 无影响 3 实验中改用60mL0 50mol L 1盐酸与50mL0 55mol L 1NaOH溶液进行反应 与上述实验相比 所放出的热量 填 相等 或 不相等 所求中和热 填 相等 或 不相等 简述理由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解析 1 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2 不盖硬纸板会损失部分热量 故所测结果偏小 3 由中和热的定义可知 中和热是以生成1mol水为标准的 与酸和碱的用量无关 答案 1 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2 偏小 3 不相等相等因为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的反应热 与酸和碱的用量无关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变式训练3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关键是要比较准确地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量热器要尽量做到绝热 在量热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热量的散失 要求比较准确地测量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1 中和热测定实验所需的玻璃仪器有 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 或纸条 其作用是 结合日常生活的实际 该实验改在中进行效果会更好 2 该实验常用0 50mol L 1盐酸和0 55mol L 1的NaOH溶液各50mL NaOH溶液的浓度大于盐酸的浓度的目的是 当室温低于10 时进行 对实验结果会造成较大误差的原因是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3 若上述盐酸 NaOH溶液的密度都近似为1g cm 3 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 4 18J g 1 1 实验前后的温度差为 t2 t1 则该中和反应放出热量为kJ 填表达式 中和热 H kJ mol 1 填表达式 答案 1 大烧杯 小烧杯 温度计 量筒 环形玻璃搅拌棒保温 隔热 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损失保温杯 合理即可 2 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散热太快 3 0 418 t2 t1 1 2 3 4 5 1 已知在298K 1 105Pa条件下 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解析氢气燃烧为放热反应 则水的分解为吸热反应 A项正确 B项未指明H2O的状态 错误 C D两项 H的符号错误 答案A 1 2 3 4 5 2 在相同条件下 下列两个反应的焓变分别为 H1和 H2 2H2 g O2 g 2H2O g H12H2 g O2 g 2H2O l H2则 A H2 H1B H1 H2C H1 H2D 无法确定解析气态水液化时需要释放能量 因此产物水为液态时放热更多 则 H1 H2 答案B 1 2 3 4 5 3 实验室进行中和热测定实验时除需要大烧杯 500mL 小烧杯 100mL 等之外 其他所用的仪器和试剂均正确的一组是 A 0 50mol L 1盐酸 0 50mol L 1NaOH溶液 100mL量筒1个B 0 50mol L 1盐酸 0 55mol L 1NaOH溶液 100mL量筒2个C 0 50mol L 1盐酸 0 55mol L 1NaOH溶液 50mL量筒1个D 0 50mol L 1盐酸 0 55mol L 1NaOH溶液 50mL量筒2个解析实验中为了保证0 50mol L 1的盐酸完全被中和 应采用0 55mol L 1NaOH溶液 使碱稍过量 故A项不符合 在100mL小烧杯中发生中和反应 所需酸 碱的体积均为50mL 故B项不符合 酸 碱应该分别用不同的量筒量取 故C项不符合 答案D 1 2 3 4 5 4 根据下列叙述写出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 已知16g固体硫完全燃烧时放出148 4kJ的热量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 如图是298K时N2与H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 2 3 4 5 1 2 3 4 5 5 实验室用50mL0 50mol L 1盐酸 50mL0 55mol L 1NaOH溶液和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中和热的实验 得到表中的数据 1 2 3 4 5 完成下列问题 1 实验时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溶液的方法是 不能用铜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的理由是 2 经数据处理 t2 t1 3 4 则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 H 盐酸和NaOH溶液的密度均按1g cm 3计算 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按4 18J g 1 1计算 解析 1 由于铜丝传热快 热量损失多 所以选用环形玻璃搅拌棒 而不用铜搅拌棒 2 H 100g 4 18 10 3kJ g 1 1 3 4 0 025mol 56 8kJ mol 1 答案 1 上下搅动 或轻轻搅动 铜传热快 热量损失多 2 56 8kJ mol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