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专题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9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课件 人民版必修3.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655796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 专题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9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课件 人民版必修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高考历史 专题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9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课件 人民版必修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高考历史 专题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9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课件 人民版必修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9讲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一 百家争鸣 的含义和背景1 含义 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阶层 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 泛指数量多 争鸣 指争论和相互诘难 批驳 2 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 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1 经济上 井田制崩溃 2 政治上 周王室衰微 3 阶级关系上 士 阶层崛起 4 思想文化上 学在民间 仁 礼 有教无类 仁政 制天命而用之 道德经 道 尽地力之教 世卿世禄 道家思想 君主集权 三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1 百家争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是中国学术文化 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 儒家思想本身也在百家争鸣局面中得以吸收和融合其他各家之长 3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标志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枝繁叶茂的时期 汉代儒学 阴阳五行家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三纲五常 汉武帝 儒学教育 太学清议 考试成绩 治国平天下 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C C D 汉代儒学 A B B 推崇 人治 主张实行 仁政 强调道德感化 主张 法治 强调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提倡顺乎自然 无为而治 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 应顺应时势和民心 三者的治国思想具有很大的互补性 经过秦 西汉的治国实践 从正反两方面证明 在动荡时期 军阀割据 难以用儒家思想实现全国大一统 而法家思想却能达到国家统一的效果 在动荡结束之初 民生凋敝 应该实行道家的 无为而治 思想 与民休息 以恢复发展生产 当国家稳定 走上正常运行轨道之后 则应以儒家思想为主 三者之间也表现出了互相融合的趋势 三 全面认识董仲舒的新儒学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 糅合了道家 法家 阴阳五行家等学说 发展了孔孟学说 1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思想对维护国家统一 加强中央集权有积极作用 但也充满了唯心主义色彩 并且形成了文化专制 钳制了其他思想的发展 2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天人合一 的思想为儒学披上神学的外衣 带有封建迷信色彩 但也起到了限制君权的作用 3 薄赋敛 省徭役 以宽民力 的思想 继承了儒家 仁 的思想 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 同时也有利于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 4 三纲 充满了封建意识 对其应该持批判态度 五常 推崇仁 义 礼 智 信 去除其中的封建成分 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在当时具有积极的作用 但同时也有封建落后的一面 C B C A A C C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