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四年级语文下册《鞋匠的儿子》教学设计 鲁教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55325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春)四年级语文下册《鞋匠的儿子》教学设计 鲁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年(春)四年级语文下册《鞋匠的儿子》教学设计 鲁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年(春)四年级语文下册《鞋匠的儿子》教学设计 鲁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春)四年级语文下册鞋匠的儿子教学设计 鲁教版教学目标:1.学会2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尴尬”、“卑微”、“名门望族”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3.体会宽容是一种力量,学习林肯襟怀坦荡、仁爱正义、宽容大度的优秀品质和充满智慧的人格魅力。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2.体会宽容是一种力量,学习林肯襟怀坦荡、仁爱正义、宽容大度的优秀品质和充满智慧的人格魅力。教学难点:体会宽容是一种力量,学习林肯襟怀坦荡、仁爱正义、宽容大度的优秀品质和充满智慧的人格魅力。教学准备:简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2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尴尬”、“卑微”、“名门望族”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尴尬”、“卑微”、“名门望族”等词语的意思;理清课文脉络。教学时间:xx年月日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设置悬念1.师述:在十九世纪,有这么一位伟大的总统,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纪念馆的墙壁上刻着这样一段话:“对任何人不怀恶意;对一切人宽大仁爱;坚持正义,因为上帝使我们懂得正义;让我们继续努力去完成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包扎我们国家的伤口。”这位总统有一个伟大的名字林肯,他是一个鞋匠的儿子。2.板书课题:21.鞋匠的儿子(齐读)组织学生交流对“林肯”的认识。 3.课件出示,简介林肯的资料:林肯(1809年2月1865年4月),美国第十六任总统,1860年他亲自起草解放黑奴宣言,领导美国结束奴隶制度,实现了南北统一。1864年再次当选总统,遇刺后不幸去世,他的遗体在十四个城市供群众凭吊了两个多星期才被安葬。为了纪念他,美国人民在首都华盛顿修建了林肯纪念堂。而且还把每年的2月定为美国的“林肯节”。4.小结:林肯,从一个出身贫贱的鞋匠之子,到深受人敬仰的的美国总统,这其间他经受了种种磨练。今天要学的课文,就是台湾作家林清玄为我们记录的林肯首任美国总统的一段往事。过渡:一个鞋匠的儿子能成为一个国家的总统,他靠的是什么呢?请你认真地读读课文。二、自读课文,反馈纠错1.一读课文。(1)明确一读要求: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2)检查效果:分自然段检查,纠正不正确的读音。2.二读课文。(1)提出要求:让学生边读边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能流利地读课文。(2)检查效果。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理解词语的能力。3.三读课文。(1)明确要求: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弄清自然段之间的联系,粗分段落。(2)检查讨论。指名说说各自然段的意思。4.分段,理清课文脉胳。第一段(1):写当林肯成为总统时,那些上流社会的参议员觉得尴尬,想要羞辱林肯。第二段(25):写林肯面对参议员的嘲笑,以他出类拔萃的才华,赢得了大家的尊重。第三段(6):写林肯坚定地反对国家分裂,领导人民维护了国家统一。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1.说说“尴、尬、辱、豫”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结构? 2.教师示范指导“辱、豫”这两个字的书写。3.学生描红。四、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体会宽容是一种力量,学习林肯襟怀坦荡、仁爱正义、宽容大度的优秀品质和充满智慧的人格魅力。教学重点:体会宽容是一种力量,学习林肯襟怀坦荡、仁爱正义、宽容大度的优秀品质和充满智慧的人格魅力。教学难点:体会宽容是一种力量,学习林肯襟怀坦荡、仁爱正义、宽容大度的优秀品质和充满智慧的人格魅力。教学时间:xx年月日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一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一位伟人,他就是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林肯是(齐读课题:鞋匠的儿子),林肯说他永远是鞋匠的儿子。2.(课件出示)齐读:在美国的一所以林肯的名字命名的纪念馆的墙壁上,刻着这样一段话:对任何人不怀恶意,对一切人宽大仁爱;坚持正义,因为上帝使我们懂得正义;让我们继续努力去完成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包扎我们国家的伤口。二、浏览课文,找关键词1.过渡:林肯,这位出身卑微的总统,在刚当选总统时,遭到了参议员们的羞辱,但是最后那些出生名门望族的自认为是上流社会优越的参议员们却彻底改变了自己的态度。这是为什么呢?请打开书本浏览一下课文,迅速找出参议员态度变化的词语。(板书:尴尬羞辱静默赞叹)三、学习第一段鞋匠的儿子林肯当选了总统,参议员们为什么会觉得尴尬?让我们来看一道填空题。课件出示。(在参议员的眼里,当总统的应该是出生名门望族的、上流社会的、优越的_;而不应该是出生卑微的、贫寒的、鞋匠的儿子。)四、学习第二段1.鞋匠的儿子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令参议员感到尴尬(指板书:尴尬),正因为这样,于是在林肯首次在参议院演说之前,就有参议员想要羞辱他。(指板书:羞辱)2请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位参议员是怎样羞辱林肯的?(1)指名回答。(2)指导读: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谁来读,读出“傲慢”。你们觉得这句话,除有一种傲慢语气,还有怎样的语气?(嘲讽、讥笑、蔑视)(3)其余的参议员态度如何?所有的参议员都引读:“大笑起来”。在你听来,这笑声让人感觉如何?(刺耳)你想对林肯说什么?(回击、以牙还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驳他个哑口无言;毫不留情。)3.过渡:林肯是如何表现的?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认真读一读,思考一下:这些句子反映了林肯怎样的人格魅力?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作简单的批注。(师述:不动笔墨不读书;把自己思维的火花及时记录下来,养成习惯,受益无穷。)4.品读第一段话。课件出示:“我非常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1)指读。(2)下面还有一组句子,谁再来读一读,比较一下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哪组好?为什么?(3)三个“永远”分别包含了怎样的情感?(宽容对方的无礼;为自己是个鞋匠的儿子而自豪;永远怀念父亲,尊敬父亲。)(4)激情:对这种羞辱,他抱以感激,而且自豪,这是一位怎样的总统?(板书:宽容、谦逊)你们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齐读。(5)师述:通过刚才大家的讲述,老师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一位宽容、谦逊的总统。我想和大家一起品读这段文字,记住这段文字。(6)启发想象:当林肯说完这番话后,参议院一片静默,当然也包括那位态度傲慢无礼的参议员,此时的他们在想些什么?(懊悔:自己羞辱林肯,林肯却宽容待人;不问青红皂白去羞辱人,太不尊重人了。)4.品读第二段话。(1)在林肯回击之后,这时,参议员们的态度如何?(指板书:静默)在一片静默声中,林肯又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说了这样几句话。课件出示:“就我所知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2)你们从这段话中听出了什么? (贵为名门望族,但同样要穿出自一位鞋匠之手的鞋子,平民百姓要穿,达官贵人也不例外;因为父亲已过世,如鞋不合脚,自己乐意效劳,即使贵为总统,仍愿为他人服务;勤劳,是林肯跟父亲相处时得到的最大财富。)(3)艺术?这是一种怎样的艺术?(更应该理解为勤劳俭朴、自食其力的做人准则。有人人平等的思想。)(4)师:如果说,林肯的第一段话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宽容和谦逊的话,那么这段演说则让我们感受到他不卑不亢的态度。不以自己是个总统而妄自尊大,也不因自己是鞋匠的儿子而妄自菲薄。一起来读读这段话。5.品读第三段话。(1)然后他又对所有的参议员说了什么?指读。(2)听了这番话,你又是怎样想的?(只要在自己干的一行中有出色的成绩,就是伟大。)(3)林肯说到这儿,流下了眼泪。文中有一幅图,图上就是林肯演讲这段话时的情景,让我们默默地凝视,看看他的动作,想想他的神情,来读一读这段话。(4)这时,参议员们的态度又有了怎样的变化?(指板书:掌声)6.从尴尬到羞辱到静默到掌声,参议员们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同桌讨论讨论。(敬爱父亲,敬重低层劳动者,仁爱、宽容的人格魅力。)7.激情:是呀,林肯总统正是凭借自己宽广的胸怀、谦逊和朴实、真诚和平等的人格魅力打动了在场所有的议员们。让他们的态度从尴尬变为赞叹,从排斥变为拥护。此时,他们的心中一定感慨万千啊!怎能不叫人心生感慨呢?8练说:同学们,第四自然段最后有一个省略号,你认为省略了什么?(参议员的表现)假如现在留给我们一个想像的空间,你想说些什么?(音乐响起,出示课件:说一说。)9.引读这三段文字。面对参议员的嘲笑,林肯这样说:对那位傲慢的参议员,林肯说:对所有的参议员,林肯动情地说:10.(出示课件)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称赞林肯是:“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物。”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五、学习第三段1.轻读:找出表示林肯的地位的句子。(板书:美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2.(课件出示两段话):作为美国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林肯曾强调:“”3.林肯的两句话表明了他什么样的态度?你是怎么理解林肯的话的?(介绍南北战争:当时南方实行的是奴隶制度。380多万黑人奴隶遭受奴隶主残酷的折磨和压迫,生活十分悲惨。如果国家分裂了,南方的奴隶主们将永远的奴役黑人,永远地把黑人当牛马使唤呀。林肯能眼睁睁地看着黑人奴隶受苦受难吗?四年中,他亲自指挥作战,领导政府同南北农场奴隶主进行了坚决斗争。1865年4月,历时四年的南北战争终于以北方胜利而告终,国家的统一,使美国有了很大发展,林肯也成为黑人解放的象征)。3再读林肯的两句话。理解:“裂开的房子”:美国正处南北两种制度并存的局面。“站立不住”:分裂是站不住脚的,人民是绝不会允许的。“塌下去”:国家会灭亡的。也就是要结束分裂,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一个统一的国家。4.小结:这位鞋匠的儿子高尚的人格和伟大的成就,让世界永远记住了他的名字齐呼:林肯。五、再读林肯纪念馆的一段话现在,我们在读这段话时,一定会有更深的感悟和体会,让我们高声朗诵,牢记这段话(课件)师生齐读:“对任何人”六、名言总结,结束本课最后让我们在斯宾诺的一句名言中结束今天难忘的一课吧!(齐读)课件出示名言: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的,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斯宾诺。七、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2、3。2.完成补充习题、练习与测试。板书设计: 鞋匠的儿子参议员:尴尬羞辱静默赞叹林 肯:宽容、谦逊、仁爱正义、维护统一(美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附送:2019年(春)四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都维也纳教案 沪教版说课: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散文,课文内容集中、条理清楚,大部分自然段落都采用典型的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是一篇适合学生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文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紧扣这课文结构特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能读准“掺和、镂花”的字音,理解“摇篮、音乐生涯”的词义,记清“巷”的字形,积累“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等词语。2、在阅读中读懂文章总起分述的结构,明白课文从几方面介绍了音乐之都维也纳的,学习用节意合并的方法归纳文章主要内容。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抓住关键词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维也纳被称之为古典音乐摇篮的原因。4、能看图运用课文或自己的语言介绍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针对这四个目标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首先,我让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说一说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这样提纲挈领地抓住了本课的目标,让学生对全文的内容有一个总的印象,然后分别从:古典音乐的摇篮、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一天也离不开音乐、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接着运用节意合并法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由于课文描写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较难理解,因此,我制作了许多图片,帮助学生通过比较直观的画面的欣赏,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如在学习第一节时,老师让学生看图片,欣赏维也纳的风光,知道它是个怎样的地方。为了说明音乐在当地的普及,我在教学过程中出示了贝多芬广场、海顿街等图片,使学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效果不错。最终我将目标落实在朗读上,只有让学生读出、悟到,才会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积累。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内心的情感,感受体验作品的语言魅力。这篇课文提供了优美的语言,我在教学中尽量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回归到常态中,在师生对话、互动过程中,使学生潜心会文,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能读准“掺和、镂花”的字音,理解“摇篮、音乐生涯”的词义,记清“巷”的字形,积累“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等词语。2、在阅读中读懂文章总起分述的结构,明白课文从几方面介绍了音乐之都维也纳的,学习用节意合并的方法归纳文章主要内容。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抓住关键词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维也纳被称之为古典音乐摇篮的原因。4、能看图运用课文或自己的语言介绍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习用节意合并的方法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抓住关键词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维也纳被称之为古典音乐摇篮的原因。教学准备:1、 老师:多媒体课件 2、 学生: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教学过程:一、审题:今天我们学习19音乐之都维也纳 齐读课题课题中“都”什么意思?那音乐之都是什么意思呢?二、预习检查:1、老师先来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出示)开火车读词语2、正音:掺和 镂花 3、辨形:巷三、学习第一节,再整体感知课文:1、课文第一节就在介绍维也纳。(出示第一小节)2、请从第一节中找出能概括维也纳特点的词语,用圈圈出。(“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多迷人的城市啊!(出示 的维也纳是 。)用这个句式来概括的说一说第一节的意思。3、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小节,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的美丽。(齐读)4、课文第1节为我们介绍了维也纳是音乐之都,而2-6小节又从几方面介绍了“音乐之都”维也纳。所以课文按总分结构可以分成两段。5、请同学读2-6节,把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其它同学思考一下每一节主要写了什么?四、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1、交流每一节的主要内容,ppt出示。 维也纳是古典音乐的摇篮。 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以创建于1869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每年除夕,这个歌剧院都要举行盛大音乐会。(“这个歌剧院”是指哪个歌剧院?5、6节,节意相近,可以把这两小节的意思先合起来讲。前句照说,再用出示句式:(怎么样)的维也纳歌剧院(怎么样)。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的维也纳歌国家剧院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音乐会。)这些句子是每一节的节意,我们把节意连起来,就成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就是我们一直说的节意合并法。请你选择一组关联词,试着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注意重复的词语可以用代词:“它、这儿”等来代替,准备一下。交流(用上关联词或连接词:不仅还 也 不但而且)(3-4人)五、精读课文过渡:其实,这也告诉了我们维也纳为什么被称为音乐之都?(指名回答)那么,为什么又称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我们来学习第二小节。1、出示第二节2、个别读第二节(1)这儿有个关键词:摇篮,理解“摇篮”。(音乐的发源地)请抓住这个关键词语提个问题。(出示:抓关键词提问)(2)为什么说它是欧洲古典音乐的发源地呢? (出示:文中找找答案)自己再读读这一小节。从文中找找答案。(3)请你再读读句子,想一想有哪个词语意思不明白的?( “音乐生涯”是什么意思?想像一下,音乐家在维也纳干什么呢?解释:从事音乐学习、创作和交流的生活)(出示:解释关键词语)请同学们再想一想,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发源地,那说明维也纳音乐家创作的这些乐曲流传到了(世界各地),而且流传的时间(很长),可以说流芳百世。(4)现在请你把之前关键词语的解释代入到文中去,再来说说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发源地呢?(出示:解释代入句中)因为18世纪以来,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都在维也纳从事音乐学习、创作和交流的生活,而且这些乐曲流传到了世界各地,流芳百世。所以维也纳被称为欧洲古典音乐的发源地。(2人)老师再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下面同学一边听,一边跟着心里说一说。(5)小结:是呀,两百多年来,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曾经在那儿学习、生活,维也纳给作曲家们丰富的灵感,使他们创造出流芳百世的作品。维也纳也是音乐家的摇篮,维也纳以他们为骄傲。(6)齐读第二小节3、出示第3自然段。(1)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请同学们轻声读读,想象这座城市的样子。老师收集了一些维也纳的城市图片,请大家看一看。请你试着用第三节中的句子给图片配上说明。(2)请你为句子的先后顺序编上序号,说说为什么?(3)请你用“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开头,看着图说一说。4、出示第4自然段。过渡:维也纳是音乐的摇篮,是用音乐装扮的城市,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1)(出示地4小节)引读:人们在漫步时,夏天的夜晚,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合家欢聚的时候,更有趣的是,这几乎成了习惯。(2)请用圈圈出什么时候人们离不开音乐?(3)这说明了什么?5、出示第5、6节(1)轻声读课文第5、6节,你觉得世界歌剧中心怎么样?(2)多媒体出示特点与图片,读有关句子。造型美观:它造型美观大方,色彩和谐,本身完美的艺术品理解“艺术品”媒体出示:造型美观大:它的观众席有1642个座位、567个站位。乐池可以容纳一个110人的乐队。舞台的总面积达1500平方米,配备有现代化的照明设备。明确:利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了它的大。金碧辉煌:剧院内部金碧辉煌。正厅两边的金色墙壁前,竖立着16尊大理石雕的音乐女神像。楼上两翼包厢后的金色大门口,放置着历代音乐大师的金色胸像。大厅顶上金色镂花梁柱间,画着音乐女神的彩像。在巨大的吊灯照射下,到处金光闪闪。走进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仿佛走进了一个金色的海洋,所以课文中用上了这个词语金碧辉煌(出示并理解词语),因此,它又被称为“金色大厅”。影响深远:每年除夕,这个歌剧院都要举行世界一流的盛大音乐会,奥地利总统和维也纳各界名流都要出席。一年一度的文化节期间,世界各地著名的音乐家也在这里登场。他们的精彩表演,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观众。教学反思:今天开课,适逢语文特级教师胡老师来听课。通过她的评讲,我对音乐之都维也纳这篇课文的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首先,胡老师对教学初始部分能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在阅读中读懂文章总起分述的结构,明白课文从几方面介绍了音乐之都维也纳的,学习用节意合并的方法归纳文章主要内容)步步推进,解决难题,达成目标。同时,胡老师也指出这是一篇散文,作者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作“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和向往。课文的语言简洁、优美,对维也纳的介绍层次清晰、明快,有详有略,如音乐般急缓有致。这样一篇课文编入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感受到文中语言所带来的美的享受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教师提供材料,学生朗读背诵,那么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无法充分实现,因此,在新课程的理念引领下,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对话,如何创设氛围,鼓励学生形成独特的感受,乃是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虽然给学生创设了音乐的情境,让学生去感受悠久的音乐文化和独特的音乐氛围,但是学生的情绪还是跟着老师一起走,没有很好的发散出去。原因在于教师不能脱离教案,把学生的思维束缚了。如:请你选择你最感兴趣一个问题,认真仔细地读课文,将自己读后的感受在小组中交流。这一环节的设计确实考虑到了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但在交流过程中,老师还是针对着一个一个问题而来,看似教学过程很流畅,但学生的思维被老师控制了,因此真正的感悟没有到位。从而我也感受到了,我所制作的课件不应该为教案服务,而是应该为学生的学习做铺垫。那么,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之间的互动,才会得到真实的感悟,真正的感悟。因此要在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努力做到以下两点:1、强调个性化朗读 阅读是一种从书面符号中获取和转换信息的过程,具有独立性、个体性。阅读教学要关怀学生内心的情感,感受体验作品的语言魅力。这一过程教师的讲解代替不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也取代不了,必须靠自己在阅读中边读边想,开启心智。像音乐之都维也纳这样一篇课文提供了优美的语言,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回归到常态中,在师生对话、互动过程中,使学生潜心会文,感受所蕴涵的精神元素。在教学中最好的表现形式,就是朗读。而对于同一语言材料,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背景对语言形成独特的感受;不同的感受,就有了不同的朗读处理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力求鼓励学生在各自感悟语言的基础上,用不同的朗读处理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从而达到个性化朗读的目的。2、课内课外阅读材料有机结合新课程下,对语文教学的改革,提出这样的要求,不仅要让课堂充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而且要拓宽语文教育。但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机会主要在语文课上。因此,还要把课堂教学作为改革的一个重点。因此在教学中,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把课内阅读材料与课外阅读材料整合起来,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提高课堂效益的。从音乐之都维也纳这篇课文的内容看,要理解维也纳为什么会被称为音乐之都?如果没有一定的背景材料加以补充,显然难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材料如何呈现,是教师直接提供,还是让学生自我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同时反映出不同的教学观念。因此在学习资源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考虑到课堂学习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