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一个苹果 3教案 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2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描写,用心去体会人物对苹果的需要、渴望,而又互相谦让的这种高大的形象和高尚的品质;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导入新课1谈话:大家了解抗美援朝战争吗?2(出示志愿军战士渡过鸭绿江,挺进朝鲜的图片。)激情谈话:1950年10月,为了保家卫国,党中央、毛主席作出了英明决策:抗美援朝。在这场血与火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出示战役的多幅图片)1952年秋,敌人为了攻占的阵地,在43天的战斗中,出动了大批兵力,向这个总面积只有3.7平方公里的山头上,倾泻了290万发炮弹和千多枚炸弹。这是世界战争史上所没有过的最密集的炮火,山头被削低了两米,岩石被炸成一米多厚的粉末。志愿军战士们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坚守阵地,终于迎来了战役的胜利乃至抗美援朝的最后胜利。在这次战役中涌现出了许多激动人心的英雄事迹。一个苹果写的就是这次战役中的一个动人的故事。板书课题:一个苹果3读课题,读出自己初步的理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读书导航”:(1)认真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文章讲了有关一个苹果的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3)遇到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可以划一划。(生读书、标画、思考。)2汇报交流:文章围绕一个苹果,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生汇报师板书:捡到苹果给连长传苹果分吃苹果)三、深读课文,感悟战友间的爱1教师过渡:对防炮洞里的八个战士来说,你认为谁最需要吃这个苹果,最想吃这个苹果呢?2师口头补充材料:3.7平方公里的狭小面积,一日之内落弹30余万发;一万余人,要对抗七万多敌人;前沿阵地上,经常是一两个缺员很多的连对抗一两个齐装满员的团,而且几乎没有炮火支援,弹药也常常补充不上,一桶水、一箱弹药、一个苹果,常常是牺牲好几个战士都不一定送得上去3小组合作学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最需要吃这个苹果?找出相关的句子。多读几遍,说说你找到这个理由的原因。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4全班交流。指名读(1)火线运输员“借着洞口的亮光,我看到他满身尘土,血迹斑斑。”“连长,吃了润润喉咙吧!”“他非常固执,说什么也不吃。其实谁都知道,通往后方的三里路之内,是一滴水也找不着的。”指导读出他实际非常渴很需要吃苹果,但表又不渴不吃苹果的表里不一致的情感来。(2)连长“自从二十四日我连出击开始,已经几天没喝过一口水我的喉咙早就干得烟熏火燎似的。”“烟熏火燎”怎么理解?“我望着这个擦得很干净的苹果,它青里透红,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八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擦得很干净”和“他满身尘土,血迹斑斑”形成鲜明对比,你从中知道了什么?“青里透红、诱人的香味”说明了什么?指导读出连长对苹果的渴望。(3)“我身旁的步话机员这个爱说爱唱的小伙子白天黑夜都守在步话机旁他的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口子,脸上挂满灰尘,深陷在黑色眼眶里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小李出神地看着我,回头看了看另外几个人,又看了看躺着的伤员小蓝。他接过苹果,转手给了小蓝。”从“他的嘴唇血丝。”你读出了什么?小李出神地看着我,然后给了伤员小蓝,它可能在想什么?(4)“小蓝是他的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小蓝拿起苹果,张开嘴正要吃,突然向四周望了望,立刻把嘴闭住了。他发现”“连长,您几天没喝水了小蓝把苹果递给了我。”从“黑黄黑黄、嘴唇干得发紫”你体会到什么?从“拿起苹果,张开嘴正要吃”这个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5)“吃苹果也要做一番动员转了一圈,苹果还剩下大半个。”出示连长的话:“就是十个八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通过对比你体会到了什么?5从以上的学习记对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说。师小结:当时尽管每个人都干渴难忍,但想到别人也需要水,应该把苹果留给别人,把困苦留给自己。四、入情入境,升华情感1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填空,指名读。2领会“幸福”和“骄傲”的内涵。“我的喉咙被心中激起的强烈的感情堵住了。”“强烈的感情指的是什么?”3指导读,带着我们深深的敬意,读出他们之间深厚的战友间的感情。4放飞想象,发展创新思维。假如你就是防炮洞里其中的一位战士,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呢?你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少年,聆听了他们的故事后,你会对这些可爱的战士们说些什么呢?课件播放懂你,学生自由写出此时想说的话。指名读出心声。五、总结升华(播放歌曲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师总结:这就是我们可爱的战士只要一息尚存,他们就绝不放弃自己的阵地他们甚至可以在零下20度的气温里整夜潜伏,身上仅仅只有单衣;他们,可以在烈火中一动不动;他们,毅然拎起爆破筒和敌人同归于尽所以当时的随军记者魏巍称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也正是靠着这种顽强的斗志以及战友间关怀体贴、团结友爱的伟大精神,他们在坚守了二十四天,歼敌两万五千人,终于迎来了战役的胜利,迎来了抗美援朝的最后胜利。六、课外拓展:抗美援朝中的战士是这样,生活中的战士更是这样。课件播放军爱民的图片,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何感谢。七、作业超市1继续搜集抗美援朝的和军民一家的故事。2积累本课的词语和好的句段。附送: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一个降落伞包 1教案 长春版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记叙了周恩来同志在飞机遇险时,把自己的降落伞包让给叶挺的女儿的感人事迹,赞扬了周恩来同志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品质及对革命后代的深切关怀。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周恩来同志让伞包的经过,运用了一系列动词反映周总理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教学这篇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积累生动的词语,结合画面想象当时的情形,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和高尚精神。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周恩来同志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4.学习通过具体的语言、动作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建议(一)教学准备1.收集相关的背景资料。2.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卡片等。(二)教学过程1.识字与写字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共有9个,其中,“翱”“恩”均为韵母自成音节;“狱”是整体认读音节;“搏”是圆唇音,教学时,应指导学生读准确。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8个。“僵”“甸”“迅”这三个字字形较难掌握,可引导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进行记忆。“挣”字是个多音字;“坠”字是翘舌音;其他的字可联系熟字或用部件组合法记忆。2.朗读指导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时,要将自己置身于文中描写的场景去感受体会,以激发学生情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指导读第2自然段时,要体会小扬眉的高兴心情,读出愉快的感受;在指导读飞机遇险的段落时,要抓住“猛然”“厚厚的”“冻僵了似的”“沉甸甸”等词句,要读出情况危急、令人担忧的心情。3.阅读教学本课的教学程序可以这样设计:激疑导入初读探究合作评议朗读感悟总结创新。(1)激疑导入。新课伊始,教师根据语文的特点与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疑:飞机遇险了,情况怎样?该怎么办?结果呢?当学生处在这些疑问中,教师由此导入新课。(2)初读探究。在初读课文阶段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特别是“降落伞包”的作用。并把课文中表现周恩来同志临危不惧的地方画下来。学生边默读边思考以上问题,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悟周恩来同志的高尚品质,为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作铺垫。(3)合作评议。这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的合作过程。学生把自己初读课文的情况带到小组中交流,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互为解疑,互为促进,产生良好的互动作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抓准思维点,引导学生读、画、思、议,从而自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如:第3自然段课文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当周恩来同志听到哭声后,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用“”在文中画出有关词语。这又说明了什么?你明白了什么?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画边议,教师辅以点拨,抓住描写周总理的动作、语言的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从中领悟出周恩来同志在生死攸关之际,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可贵精神。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体会小扬眉此时的内心想法,感受周总理对晚辈的关爱。(4)朗读感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个别朗读、集体朗读、引读、评读、录音范读、分角色读等形式的朗读训练。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且读出感情。4.活动提示(1)“读一读”。这一练习提供了10条词语,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可先引导学生熟读这些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然后再练习书写,以加深印象。(2)“读一读,比较下列各组词语有什么不同”。这一练习提供了数量词及数量词的两种叠词形式,即ABB式和ABAB式。数量词的叠词表达的是复数的含义,极言其多。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具体语境感受体会。(3)“结合课文及提示,填一填,你体会到了周总理怎样的高尚品质?”这一练习可在教学中进行。表格分成“遇险前”“遇险时”“脱险后”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给出了周总理和小扬眉的各自表现,第二阶段需指导学生填出:周总理:临危不惧,让出伞包,鼓励小扬眉;小扬眉:急得大哭,不知所措。脱险后大家的表现是“一片欢腾”。从遇险时周总理的表现,可以看出他在生死攸关之际,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可贵精神。而小扬眉的表现,更加衬托出周总理对晚辈的关爱。脱险时,“机舱内一片欢腾”。从“欢腾”这个词,感受飞机上的人们为周恩来同志高贵品质所倾倒的情景,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这一练习对于突破教学重点、领悟课文中心具有重要的作用。5.课时安排:建议3课时。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表现周恩来同志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那么如何从文章的表述中体现出这一精神,学生们说起来、体会起来会有一定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从具体人物的动作、语言来反衬人物的性格和品质的表达方法上入手,例如文中第五自然段遇险时周恩来同志的动作、语言,可让学生反复读,并画出后小组加以讨论,体会周恩来在生死之际舍己救人的可贵品质。相关资料1.时代背景本课描写的事情发生在1946年1月27日,周恩来同志从重庆飞回延安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当时正在重庆召开的中国政治协商会议上的斗争情况。为了赶回重庆出席31日政协的闭幕会议,周恩来同志不辞劳苦,29日又启程从延安飞往重庆。但由于途中气候变化,飞机只好在西安降落,滞留一夜。1月30日上午,飞机从西安起飞去重庆,同机的除周恩来同志的随行人员和到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工作的同志外,还有叶挺将军的11岁小女儿扬眉。她是去重庆迎接她爸爸出狱的。飞机在进入秦岭山脉上空时,遇到寒流,飞机处于极端危险之中。后来,飞机冲出冷气团的包围脱险了。由于考虑到在当时的天气情况下,飞越秦岭有困难,飞机又返回西安。当天下午,飞机冒着浓雾,从西安飞到重庆。2.周恩来简介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1917年留学日本。1919年投身于五四运动。19201924年先后去法国和德国勤工俭学。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3月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获得胜利。同年8月,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他和毛泽东同志等一起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周恩来同志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抗日战争时期,长期驻在国民党政府所在地重庆进行统一战线工作,并领导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同国民党政府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抗战胜利后,和毛泽东一起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1946年底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947年随毛主席转战陕北,参与解放战争的领导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担任政府总理,兼外交部长,同时还担任党和国家许多重要职务。周恩来同志为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地贡献出毕生的精力。他的崇高品质和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建立的丰功伟绩永远留在人民心中,他受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衷心爱戴。周恩来同志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于1976年1月8日9时57分在北京医院逝世,终年78岁。周恩来逝世后成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治丧委员会。根据总理生前的遗愿,他的骨灰被撒在祖国的江河大地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