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季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一双手》导学案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52901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春季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一双手》导学案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春季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一双手》导学案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春季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一双手》导学案北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春季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一双手导学案北师大版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和常用的词语。2.学习抓住特征,多角度细致准确地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3.在记叙中综合运用描写、说明等表达方式,表现事物的特征。4.体会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上课之前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两个小树丫 长着五个杈 不长叶子不开花 做事全靠它 (手)然后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欣赏关于手的图片,感受手之美。二、检查课前预习(看大屏幕)1.生字注音 惺忪 镐 老茧 垧 裹2.掌握常用的词语惺忪 素常 半截 纹络 甘蔗 丈量 搓 老茧 火燎燎 垧三合作探究学贵有疑(带着问题朗读课文,找出答案)1.题目所指的是谁的手?2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有什么价值?(词语概括)3.作者如何描写这双手的?师过渡:让我们带着刚才的疑问,一起去见识见识那“一双手”吧(一)、整体感知,认识“一双手”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圈点文中的生字词,并按照提示要求填充。本文写了 的一双手(提示:所写人物、职业、年龄)明确:32岁的伊春林区林业工人张迎善的一双手(二)、细读课文,解读“一双手”1作为一名记者,采访一位林业工人,为什么单单要写他的一双手呢?这双手有怎么样的与众不同之处呢?再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张迎善的手的特征的语句,并在书上做出适当的圈点和评注。说说在你的眼中,张迎善的手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可以用“这是一双 的手,你看: ”的句式交流。(方法:先运用文中的关键词概括此手的特征,然后用文中的描写句印证)如:这是一双天下第一号大手,你看:它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一双又黑又粗的手,你看:它的皮肤呈木色,纹络又深又粗,一道道黑土色。这是一双又老又硬的手,你看:它像是半截老松木,掌面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 学生字词质疑,引导学生自主解读、交流评价。2我来为“手”建档案:出示表格,进一步引导学生来为张迎善这双手建立档案。主人: 身份:手感: 手的肤色:纹路: 掌面: 手指: 手的大小: 手指细节: 手的别号: 讨论交流明确:主人:张迎善 身份:林业工人 年龄:32手感:“半截老松木”手的肤色:“呈木色”纹络:“又粗又深”“一道道黑土色”掌面:“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特别粗大肥圆”“三节老甘蔗”手指细节:“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四条裂纹”“都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手的大小:“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手的别号:“天下第一大手”手的特点:大、粗糙、硬3纵观档案资料,用一个恰当的词语说说这双手给你的总体印象。明确:手的特征(总体印象)是奇丑。4请同学们结合文章语句,议一议造成年轻的张迎善的手很“奇丑”的原因是什么?明确:为多栽种树木完全不顾自己的手。(一天栽1000多棵树,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栽树26万多棵、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的手。)5了解原因后,你一定对这双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你还认为他的手丑吗?请再次用“这是一双 的手”的句式,谈谈你的深层感受。引导谈感想并总结:这是一双 的手(创建绿色宝库的手、创造美的手)师生共同在档案上添上一笔:手的价值:“创造绿色宝库”。(三)、深入探究,赏析“一双手”1同学们,这篇文章写的很短小,却非常成功,这与文章的写作艺术是分不开的。请你就文章的某一个角度评说一下其成功之处。(如:多角度的描写、语言、修辞以及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运用)示例:多角度的描写:作者先从总体上描写这双手象半截老松木,然后分别从视觉角度写出了这双手的手背、手心、手指,从触觉角度如握手、搓手来写出手之大手之粗糙。这样从多角度地对“手”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一层层展示“天下第一奇手”。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批注:用“铁铸”衬托“肉长的”,说明血肉胜过钢铁,充分地突出了张迎善同志手的坚硬和他坚韧不拔的精神,“亏得”一词,含有庆幸、赞叹之情,表现作者由衷的赞美。“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仅1981年至1985年就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批注:用具体的数字说明张迎善这双手所做的贡献之大。师巡视并作好指导,批注好后,交流评价。 2作者说:“看着这双手,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你觉得这一结尾有何妙处?思考明确:透过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这双手绿化了无数荒山秃岭,为祖国大地披上了绿色的盛装。通过想像抒发了“我”内心的感受,赞颂一个普通劳动者的伟大贡献。(四)、情感升华,赞美“一双手”1读了文章,你一定对张迎善同志有了更多的认识,在你眼中,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是一个热爱林业事业,不畏艰辛、乐于奉献的的人。2全文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这位普通劳动者的礼赞之情,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想说,那么请你也选择一种方式表达对他的赞美之情。 (五)、拓展延伸,仿写“一双手”1文章为了表现张迎善同志的崇高精神,用他的工作实绩不是更有说服力吗?为什么要把写作重点放到他的一双手上呢?你还能找到运用类似写作方法的文章吗?引导学生讨论并明确:本文别开生面,抓住了一双最具特征的手来表现一个人物。是因为作者把握住了“一双手”与林业工人的关系,作者抓住“一双手”进行描写就获取了一个表现林业工人的最佳角度,从中体现了作者选材的独具慧眼,也更能反映人物的高贵品质。以前学的文章中类似的写法,如:朱自清的背影、阿累的一面引导学生体会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的这一写法的好处。2课后完成短文: 的手课堂上我们看了自己的手,解读了张迎善的手,放学后,仔细观察一下自己父母或爷爷奶奶的手,可以说他们手上的每一块老茧都印证着创业的艰辛,每一块疤痕都诉说着生活的沧桑。联系他们的生活经历,写一篇短文 的手。要求: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一点,多角度、细致地刻画人物形象。附送:2019年(春季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东北大森林学案冀教版学习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1会读本课生字会写12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冒、抽出、封、浸”等词语的意思。2.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冒、抽出、封、浸”等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贴切。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游览了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颐和园,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去一个新的自然风景区:东北大森林。(大屏幕出示大森林的配乐图片)东北大森林不但森林覆盖面积大,而且在森林中繁衍生息着400余种珍禽异兽,1000余种野生植物,是我国的一个巨大的宝库。今天,让我们去走进东北大森林,看看那里的动物和植物们吧!观看有关东北大森林四季的图片。自学导航:1.见预习本。2.东北大森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合作探究:分小组在黑板上展示。达标训练:一、比一比,写一写浸( ) 密( ) 缕( ) 剑( )侵( ) 蜜( ) 楼( ) 刻( )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草地 ( )的冬天 ( )地叫( )的海洋 ( )的白雪 ( )地爬二、巧填时间词:秒、日、季、年、月、时、分、周、刻( )富力强 四( )常青 长年累( )( )而复始 分( )必争 ( )新月异( )不我待 ( )不容缓 ( )门别类我的收获: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对比颐和园一文的写法,学习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3熟读课文,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贴切。学习难点:学习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自学导航: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2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景色?3哪些景色的描写给我们展示了东北大森林的勃勃生机?找一找,画一画。小组交流; 1、对学、组学预习问题2、小组合作讨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谈谈理由。合作探究:分小组在黑板上展示 小组长抽签展示题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东北大森林的。2你觉得东北大森林像什么?3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景色?4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达标训练:一、你能填出不同的答案吗?1走进( )季的东北大森林,就像沉浸在( )的海洋。2走进( )季的东北大森林,就像沉浸在( )的海洋。3走进( )季的东北大森林,就像沉浸在( )的海洋。4走进( )季的东北大森林,就像沉浸在( )的海洋。二、小练笔写一篇小短文我的收获:小组归纳整理,可以分条列出。也可以用板书的形式。学习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